《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趵突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

4、增强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对趵突泉泉水特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描写趵突泉的语言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趵突泉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济南三大名胜的图片,特别是趵突泉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开天窗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题,再加以指点。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游览过趵突泉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简介趵突泉。

(二)新授

1、初读,自清障碍

(1)正确读文

先指导学生看图,看图中画了哪些景物,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读课文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自己试着理解。

(2)、流利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精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充分地读中感悟和体验。

(1)学生找到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后,老师可要求学生换个句式说一说,如:因为有了这泉,所以济南才会如此美丽,再把原句读一读,感悟趵突泉对济南的重要性。

(2)大泉眼冒出的水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的有关

部分,读得有点熟了再看图和说图,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把大泉眼水的特点表达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欣赏“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语言的美。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思考练习”3(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整个句子要读出排比的语气。

(3)小泉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泉特点。这部分朗读要读得轻快些。

这部分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姿态。在教学中,可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对黑板上三幅图画的评议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成为下面的三幅图画并附文字:

“不断”,“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隔一会儿”,“十来个”,“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半天冒出一个”,“比较大”,“大多扁扁的”

在前两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1)小泉眼有三种不同的冒泡,如果它们在冒泡时发出了声音,那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2)大家再想想,这些声音和我们音乐课上学的哪些节奏相似呢

教师指名把三种节奏写在黑板上:

第一种:××××??××××|××××??××××|第一种:××××??××××|××××??××××||第一种:××××??××××|××××??××××|第一种:

××××??××××|××××??××××|第一种:××××??××××|××××??××××||

第二种:××|??××|××O|第二种:××|??××|××O||第二种:××|??××|××O|第二种:××|??××|××O||第二种:××|??××|××O|第二种:××|??××|××O|第二种:××|??××|××O||

第三种:×O|×O|×O|

学生介绍趵突泉。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互相补充。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2)大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3)小泉有什么特点?(4)怎么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

A、画一画,画出小泉眼三种冒泡的样子。

让学生先读课文,划出描写三种小泉眼冒泡样子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这三种样子;同时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B、拍拍手,拍出小泉眼冒泡的节奏。

学生一边模仿冒泡的声音,一边拍手,试着把三种冒泡的节奏打出来。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注意“碎”的最后一笔“竖”上面不要写得太长。

“藻”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2、指导背诵。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线索背。全文可按“趵突泉|—大泉—小泉”顺序背。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能体现顺序的词语帮助记忆。每部分哪些词语能帮助记忆,学生有自己的体会,不必强求一致。

3、检查背诵。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描写趵突泉的语句。

5、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仿佛亲自来到了趵突泉边,亲眼看到了池边的数不清的小泉眼,他们欣赏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美。

6、一部分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没有抓住线索,因而没能很快背下来。

趵突泉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趵突泉》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知道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吗?趵突泉最为著名。看,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 1、师:趵突泉给你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轻轻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再汇报。 学生汇报:清浅、活泼、美丽 2、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学生汇报:课文从泉水、大泉、小泉三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 1、学习“泉水”部分 师: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感受到趵突泉的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学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词语清浅和鲜洁的意思。 师: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个“活水”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正是这泉水滋润着岸边的杨柳,使济南城树水相映,幽静美丽,作者不禁发出感叹,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师:妩媚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2、学习“大泉”部分 第2 / 4页师:趵突泉真那么美吗?那我们就踏着小溪往南走,到趵突泉公园,去欣赏大泉的美。 (1)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什么,用“~~”画出作者想到或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看到的、想到的 (3)描写大泉的句子中,你喜欢哪句,说说你的体会。 (逐句应该怎样朗读?)读句子练习 到了冬天,趵突泉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 水面上水气袅袅,如层层薄雾,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

语文 -趵突泉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趵突泉_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1 、趵突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泉城》--趵突泉

《泉城》--趵突泉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由约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的来提倡日货,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的全张着嘴,葱味四射。没有例外的

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的过去。 到了泉池,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像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说点别的吧!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

趵突泉教案公开课(周淑萍)

四年级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 松阳县城北小学周淑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2、理解趵突泉泉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 3、培养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游戏 关于天下第一泉__趵突泉的知识竞答。 二、导入新课激发美 导语:同学们,刚才的课前小游戏,我们初步认识了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有水的地方永远充满着灵动的美,所以作家老舍先生在济南教书时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一眼眼清泉。对于趵突泉,他是百看不厌。你们想看吗?这节课,我们循着老舍先生的足迹做一次文化之旅--一起去观赏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开启文化之旅

导语:师:想进趵突泉公园没门票可不行。来,你会读,就有门票(指读、跟读生字词)。 1、读准字音,获门票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拿到了趵突泉公园的门票了。我们先看一下济南有哪些风景名胜? 2、学习济南的三大名胜。 3、趵突泉简介,理解“趵、趵突”的意思。 4、作者介绍,回忆已学过的老舍先生的课文,重点介绍写猫时的方法。 四、品读感悟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老舍爷爷从几方面写趵突泉的美?分别在哪个自然段? 2、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美在哪里? 3、文章哪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趵突泉对于济南的重要? 可以画一画,圈一圈,批注。 (一)学习泉水 1、《趵突泉》课文意思填空 2、学习泉水的特点: 师:趵突泉流出来的水有什么特点?

(1)泉水——清浅鲜洁(板书泉水、鲜洁) 导语:一溪活水,这字里行间都包含着老舍先生的爱。所以文中有一句话很高地评价了趵突泉。哪一句? (2)哪句话概括了趵突泉对于济南人们的重要性?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美。 师: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济南这座城市的美主要因为有了趵突泉的美。 生:说明趵突泉对济南来说很重要。 师:你的分析太棒了!也就是说,趵突泉的美让济南美上加“美”。(板书:美)。 (作者这样写在于突出趵突泉景色优美,令人向往,强调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的风景就大打折扣了。) (二)品读大泉: 导语:师:老舍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趵突泉的美呢? 生:从大泉、小泉两个方面。(板书:大泉和小泉) 师:分别在第几自然段? 师:大泉和小泉到底有多美?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

《泉城》教案

《泉城》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通过对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并能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第2—4自然段。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加上恰当的想象,学习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泉水。 教学难点: 1、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2、能通过对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美美地读),泉城指的是哪座城市?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语。 出示:3组词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很棒,你很会观察,又很会思考。 那么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上面两组和下面一组词,从词义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济南泉水形态和声音上的特点,谁来完成填空。 出示: 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有的(),听起来()。 4、济南的泉水不仅形态美,而且声音美,让人看不厌、听不够!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泉水的多而美!(注意读出对比的感觉)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5、引读: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了。(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在这四大名泉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是哪个泉?想不想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趵突泉的图片。 3、问:看了趵突泉,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4.这是同学们的感受,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趵突泉的位置在哪? (2)它有哪些特点?每个特点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 5、交流: a、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评价:泉池真大呀!) 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评价:池水真清呀!)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9、趵突泉

9、趵突泉 红星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积累背诵课文优美的句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形象的描写、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 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读图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心上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你们知道这一处美景是哪里吗? 这就是趵突泉——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名作《趵突泉》。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立意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课后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3、请5 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要读流利、都正确。其他同学边 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描写了趵突泉的那些景色? 三、浏览课文,理清层次,体会美的构思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想:作者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新发现? 师引导学生梳理: 第一自然段交代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第2---4自然段写趵突泉的美景。其中第二自然段讲趵突泉流出的泉水,第三自然段讲大泉的美,第4 自然段写小泉的多姿多彩。 第5 自然段讲作者看完了泉,结束游览。 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1、5自然段分别独立成段,中间的3个自然段为第二大段。 随机板书;随机板书;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泉水大泉小泉 四、品读课文,理解想象,学习美的词句 1、感知“泉水” (1)指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和岸边景色的词语。 板书:清浅鲜洁岸边幽静 (2)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的美了,是因为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的岸边“幽静” 的环境。 “妩媚’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有感情读这一自然段。 2、认真研读“大泉’ (1)自由读3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大泉的句子。

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之营造与管理

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之营造与管理 近年,山东省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的建设、管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济南市景观、旅游的一大品牌,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就该景区的基本情况、营造建设与景区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资借鉴。 一、景区的基本情况 (一)景区整体情况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二)各组团公园简介 景区由四大组团公园组成,各公园简介如下: 1、趵突泉公园 位于济南市市中心,面积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名园。园内名泉众多,趵突泉与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和无忧泉等二十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园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

观澜亭、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易安旧居、白雪楼、万竹园、沧园及诸多名泉、碑石形成了济南泉文化的发源地。公园风景秀美、古朴典雅、以观泉品茗、赏戏购物为特色。园内经常举办书画、盆景展、戏曲演唱、金秋菊展、迎春灯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了公园的传统文化内涵。趵突泉公园是全国优秀公园、国家重点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级景区和海内外著名旅游胜地。 2、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当时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水面46公顷。2007年济南市投资21亿元,拆迁居民2961户、国有单位21个,将公园面积扩大到103.4公顷,其中新增水面11.7公顷、陆地17.7公顷。恢复重建超然楼、明湖居、闻韶驿等历史古迹;增辟老舍与济南、秋柳人家等文化展馆;新建七桥风月、稼轩悠韵、秋柳含烟等八大景观,建成桥梁28座、仿古建筑8组;修缮老建筑10组;挖湖65.1万立方米,清淤21.53万立方米,假山石砌叠2.79万吨,驳岸砌垒7052米,道路广场铺装7.48万平方米,绿化15万平方米,铺设管线11.5万米。整个景区呈现出曲径通幽、溪桥相映、草木葱茏、瑞鸟翔集的良好景观效果。 3、环城(护城河)公园 建在济南护城河沿岸,全长6.26公里,以优美典雅的园林建筑和碧水翠,把趵突泉群、珍珠泉群、黑虎泉群、五龙潭泉群及大明湖连

趵突泉教学设计(一)

趵突泉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 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

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 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济南趵突泉景点英语导游词

济南英语导游词 Welcome to the beautiful city Jinan which is the ca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Now we are in the BaoTu spring park in the center of JiNan .Built in 1956, the BaoTu spring park is named after the BaoTu spring.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54945 square Meters including 12221 square meters, the park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characterized by spring. The park has three gates, of which the EastGate is the main gate. On the doorhead is inscribed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趵突泉written by Mr GuoMoruo. The park features sightseeing, fish watching,tea sampling,stones and culture,especially noted for its exquisiteness, cleanliness peacefulness, simplicity and elegance.The park is divided into ten major viewing areas, such as the BaoTu spring, the Three Halls, the Shangzhi Hall, the Jade Rinsing and the BaoTu Garden. Now let’s go into the park. Enter the main gate and we will find a rockery in front of us, which was set up in 1964 with stones which are known as North Taihu stone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y in quality and color to Taihu Lake Stone produced in WuXi, JiangSu Province,.30 meters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13 meters from west to east. The Rockery has a 4 meters high side peak. There is a cave under the Rockery with an area

部编版小学语文趵突泉精选教案

趵突泉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趵突泉、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济南图片 (这是济南的风景图,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济南走一走瞧一瞧。看,一尊大佛立在半山腰上,这是千佛山,你们知道吗这可是全国唯一的单层名塔四门塔,泉水永喷的趵突泉,五龙潭公园可是过去秦琼的故里呢,这是灵岩寺里的宋代泥塑,被称为天下第一泥塑,这是水平如镜的大明湖) 2.其实在图片中藏着济南的三大名胜,你们知道是哪三大吗? 3.今天我们就要选择一处去浏览。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趵突泉》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趵突泉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 3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注意“攒”字读音 出示“攒”字出示字义,根据字义判断字音。 4齐读生字词语。 5趵突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以用简单的词或者一个词概括。(美)板书美。 出示句子:加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来赞美趵突泉呢!小朋友们谁也读读这句话来赞美赞美它。)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她的“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块三:亲身感受,体会大小泉美 1默读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 ①课文主要描写了趵突泉哪两处景色的美呢? ②找找你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说说美在哪? (板书大泉小泉) 2交流体会。 重点句子 ①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方案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方案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 篇一: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次济南之旅的导游员小宫,大家也可以叫我宫导,在济南停留的时间将由我来接待大家,并为大家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北望大明湖。它建于1956年,总面积10.5公顷。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趵突泉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古朴典雅、清洁幽静、步移景异而著称。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我们前方的这座牌坊就是“趵突胜境”坊了,此坊在泉城广场的中轴线上,与广场的泉标交相呼应。此牌坊高7.5米,宽9.2米,两边各悬空,其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石坊前后岩额磨光花岗岩上分别刻有“趵突胜境”和“观澜知源”凹形贴金大字,它们分别是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和蒋维崧先生题写的。 大家和我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

的卷棚式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了。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题写的。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运用古代的一种造园手法,叫做障景法,顾名思义呢,就是说迎门建一座假山,把园中的美景挡住,给人留以遐想,激起继续参观的欲望。这座假山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石头构筑而成,因这些山石的石质、色泽与江苏无锡的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 过了晴雨桥,大家继续往前走,眼前的这块高耸的石头就是有名的太湖石,名叫龟石。它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被誉为“济南第一名石”是济南的镇城之宝,具有太湖石品中的痩、皱、漏、透、秀的特点。说到这块太湖石,就不得说不说中国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张养浩,张养浩一生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与山石,野鹤为友,他一生共收藏过十块太湖石,以其中四块最为著名,根据他们的形状命名为龙、凤、龟、麟。不过,现在其它三块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了这块龟石。来此的游客都喜欢与它拍照留念,取延年益寿之意。(大家可以再次拍照合影留念一下) 咱们继续往前走,这一潭清澈的泉水便是马跑泉了,大家会问为什么会叫马跑泉呢?据说,是北宋抗金名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 梁山农民起义的将领,金人南侵时,他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后,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啸,前

泉城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案 本文是关于泉城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那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特别是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的地方,更是呈现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这些泉有的-----,好象----(师生引诵第一小节)真是太美丽神奇了!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泉城,去细细地品位一下那儿的四大名泉。还记得是哪四大名泉吗?齐答。【板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些泉分别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泉水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2)交流:你喜欢哪个泉?它在哪儿? 指名答:珍珠泉,泉城路北;五龙潭,旧城的西门外;黑虎泉,悬崖下的洞穴中;趵突泉,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现在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珍珠泉吧。视频珍珠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1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泉池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泉池一亩见方,师:大约有十几间我们的教室这么大;还可以体会到什么?泉水清:清澈见底,一眼可以看见水底;谁来做补充?泉水美:像一串串珍珠,晶莹剔透。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还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师:是啊!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多美啊!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写出了泉水的美,你们觉得那个字用的特别好?为什么?(板书:涌)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流的很急;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 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仿佛--(引读) 3从这段话中,你们觉得哪三个词写出了珍珠泉往上涌的特点?(忽聚忽散,

《趵突泉》课文与原文比较欣赏

《趵突泉》课文与原文比较欣赏 篇一:趵突泉课文 趵突泉(课文)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篇二:趵突泉教材解读 《趵突泉》教材解读 领会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对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一学段阅读训练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有了新的要求。在读的方式上,课标明确提出“学会默读与略读”,为提高阅读的量奠定基础;在思维方式上,要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质疑问难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上,关注情感培养,重视感悟提升。明晰教材体系: 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所编排的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的古诗与课文都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趵突泉》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

趵突泉

2.趵突泉景区 景区内的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形式的民族山水园,始建于1956 年,自建成后改造地形,叠山理水,按照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被改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现、步移景异的泉石园,后经多次扩建,占地面积已达到10.5万平方米。整个园区以趵突泉景区为核心,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南大门景区、三大殿景区、望鹤亭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万竹园景区、沧园景区、东门景区等17 个小景区最为人称道。 南大门景区 福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建筑面积1 575平方米,气势恢宏、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迎门匾额“趵突泉”集自《双御碑》中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门廊内的“泺源门”集自王羲之的书法;门北边匾额“激湍”集自《双御碑》中的康熙皇帝手迹。 万竹园景区 万竹园位于趵突泉公园的西南,占地1.2万平方米,有3处庭院,13个院落,房屋186间。它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而建成的古建筑庭院,被收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园中的木雕、砖雕、石雕被称为万竹园“三绝"。 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居于西部。该园充分利用泉水丰富的条件,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借用了江南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有限的面积内,仿效自然,移天缩地,小中见大。根据功能要求,全园被划分成若干小景区,每区都具有主题和特色。 李苦禅纪念馆位于万竹园内,共有18个展室,常年展出李苦祥造作和其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400余件,其中有《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等精品。李苦祥84岁高龄时绘制的巨幅《盛夏图》面积达21平方米,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极为罕见。 李苦禅(1899 -1983年) ,原名李英,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曾受教于徐悲鸿和齐白石。1925年毕业于北京国立艺专,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保定第二师范、杭州艺专等学校从事国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美术协会理事,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写意画坛素有“南潘(天寿)北李(苦禅)”之称。李苦禅纪念馆是中国书画家纪念馆联馆会员,是全国知名的书画纪念馆之一。 趵突泉 长方形的泉是趵突泉,它长30米,宽18米,深2米。趵突桌历史悠久,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商代,距今长达3540多年。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古时称为泺。早在2 600年前的编年体通史《春秋》中就有“鲁桓公汇齐侯于泺"的记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出任齐州(今济南)知州,他非常喜爱齐州的山水,题写了一首题目为《趵突泉》的七言律诗,并在泉边建了泺源堂,还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自此,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趵突泉水水质甘洌,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据《七十二名泉》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趵突泉时,品尝了趵突泉水,便命人把随身携带的北京玉泉水换成了这里的水,并御赐此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主要分三股,昼夜喷涌,胜雨时节喷涌的高度有数尺之高。趵突,是跳跃奔突的意思,非常贴切地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进发,喷涌不息”的特点,正可谓是既有声又有形,形神兼备,贴切传神。清朝刘鹗在《老残游记》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气势非常壮观,因此称之为‘趵突腾空'”。趵突泉最大喷涌量是每天24万立方米,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济南市区的泉水这么多呢?这是由济南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的。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南面是山区,北面是平原,南高北低。济南南部山区主要由奥陶纪碳酸盐的石灰岩构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径流,并由南向北潜流。当这些地下水流至市区时,遇到济南东、西、北面质地坚硬隔水的火成岩三面阻挡,水流大量汇集,形成强大的静压力,在低洼的市区涌出地表,形成了天然涌泉。 趵突泉水常年恒温保持在18C,而济南作为北方城市,冬天非常寒冷,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十几度,这使水温与气温产生的温差很大。在水面上形成层淡淡的水汽,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 立于水中的“趵突泉”碑是明代山东巡抚胡费宗题写的,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突”字上面怎么少了点呢,这是为什么?有两种说法。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

济南旅游景点介绍

济南旅游景点介绍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 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五龙潭等泉群最负盛名。喷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区北部汇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于市区南部的著名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独特风景线。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趵突泉 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面积158亩。列济南72名泉之首,清乾隆皇帝封其泉为"天下第一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周围

绕以石栏。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凭栏观赏,池水清碧,如翠如玉。观其景,三窟泉涌,跳跃腾出,如"玉塔"、形"海眼"、听其声势如鼎沸,声如隐雷。池西有"观澜亭",亭临水而筑,水中有石碑,上刻"趵突泉"3字,池北有一座具有民族形式的阁楼-泺源堂。 趵突泉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大明湖 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中名泉七十二处。明湖即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 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湖面46公顷。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

六处,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公园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北极庙等三十余处名胜古迹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展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千佛山 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千佛山,东西横列如屏,风景秀丽,山北侧有登山盘路三条,蜿蜒回环,松柏夹道,浓荫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车从山东侧环山盘路上山,山上名胜众多。 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院依崖而建,背倚峭壁,掩映在万绿丛中,为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有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

公开课《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的景点数不胜数,而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板书:趵突泉)就是其中的一个。看,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 、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师:趵突泉给你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轻轻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再汇报。 学生汇报:清浅、活泼、幽静 2、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学生汇报:

课文从泉水、大泉、小泉三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 1、学习“泉水”部分师: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感受到趵突泉的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 自然段,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学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词语清浅和鲜洁的意思。 师: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个“活水”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正是这泉水滋润着岸边的杨柳,使济南城树水相映,幽静美丽,作者不禁发出感叹,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师:妩媚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学习“大泉”部分 师:趵突泉真那么美吗?那我们就踏着小溪往南走,到趵突泉公园,去欣赏大泉的美。 (1)默读第3自然段,用“一”画出作者看到什么,用“??”画出作者想到或感受到了什么? ( 2)学生汇报看到的、想到的 ( 3 )描写大泉的句子中,你喜欢哪句,说说你的体会。(逐句应该怎样朗读?) 读句子练习 (4)到了冬天,趵突泉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水面上水气袅袅,如层层薄雾,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课件出示此句)请你读出它的神秘,所以作者感叹(课件出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5)小结,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晶莹、活泼的大泉吧!(放课件) (6)能用你的朗读把大泉的美展现出来吗?(学生练读) 2、学习“小泉”部分 过渡:感受了大泉的神奇、伟大、那么池边的小泉又有什么特点呢?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 趵突泉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 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投影片、《趵突泉》的录像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图欣赏趵突泉的美,初读课文看看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这自然之美,弄清每段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从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第三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 (一)出示图画,整体看图,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 (二)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三)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下不理解的词语。 1.全班起立出声自由读文。 2.划出不理解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及新词订正读音。 4.对不理解词语进行质疑。全班理解,或带入分析文章中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再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从西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水。 3.大泉的景色迷人,水量大,充满活力,永不疲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