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拓展和发展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对于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称作投入产出模型。

这种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编制成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最初是由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人们称作部门联系平衡法,又叫产业关联法。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进行经济预测,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叫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第七章我们所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

但随着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它也可以研究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将在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在国民经济预测和企业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形式一、投入产出表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

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产出受投入的影响。

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可以编制成一种矩形的表格表示,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可以按实物形态编制,也可以按价值形态编制。

按实物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实物表,按价值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价值表,两者基本结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差一个价格因素。

投入产出表按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作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家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

这里仅以价值形态的全国表为例介绍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假设把国民经济划分为n 个部分,用1,2,…,n 等号码表示。

投入产出法与再生产拓展模型

投入产出法与再生产拓展模型

(一)数据选取及处理 (二)实证分析 (三)结论
附录:实证检验
第一节 再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一、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 二、再生产的投入产出表示:一个争论 三、型 二、多部类再生产模型 三、环境与可持续增长模型 四、实体经济再生产与虚拟经济交换模型
再生产开放模型
二、多部类再生产模型
(一)假定条件 (二)部门之间均衡增长条件的分析 (三)基于再生产平衡表的分析 (四)再生产模型扩展的现代价值分析
一、均衡积累增长关系模型 二、自动控制增长关系模型 三、有机构成增长关系模型
一、均衡积累增长关系模型
(一)平衡交换积累率 (二)平衡增长积累率 (三)平衡积累率和增长类型
二、自动控制增长关系模型
(一)自动控制与最大增长率 (二)最优比例与均衡积累率
三、有机构成增长关系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创新模型
三、环境与可持续增长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物质与环境再生产循环的理论模型 (三)物质与环境再生产循环的度量模型 (四)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实体经济再生产与虚拟经济交换模型
(一)加入网络虚拟价值的再生产模型 (二)加入资源环境虚拟价值的再生产模型 (三)加入流通领域虚拟价值的再生产模型
第三节 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模型

统计学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

统计学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
•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 •产品消耗结构 •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分类 •所选用的实物计量单位。
18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11 a12

A

a
21

a 21



an1 an1
– 全国实物表第一部分反映的主要是列名产品之间、列名 产品与未列名产品、个别行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13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 实物表的结构—第二部分
– 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它是由第一部分的产品分配 流向表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 因而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的 主栏相同, 宾栏是最终产品 。
– 从第二部分行的方向看, 是最终产品分配使用表。它不 仅反映了各种列名产品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 积累和出口等的分配与使用, 而且可具体反映各列名产 品用于消费、积累、出口的比例关系。从列的方向看, 是最终产品构成表。它反映了各项最终需求都是由哪些 列名产品构成的, 体现了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
• 全国实物表中的平衡j yij i Qi
k 1
jn
j 1
n
qij qi yi i Qi
j 1
16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 定义第 j 种产品对第 i 种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aij为:
aij

qij Qj
– 第二部分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联系。
14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 实物表的结构
– 从全国实物表水平方向看, 第一、二两部分构成一张矩 形表, 反映了各列名产品按其使用价值(经济用途)的分 配使用去向(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及数量, 即;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一进口 = 总产品

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拓展和发展

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拓展和发展



(2)扩展后的模型可以取得两种效果,其一是扩展了模型应用 范围或介入新的应用领域;其二是增加或强化了模型的功能。 (3)力求实现投入产出分析与其他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相结合。 Zion Consulting Confidential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模型扩展体系 1.按计量单位的扩展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从整体上把握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如何认识它的实质
首先它是一个局部闭模型。
其次,它是一个等维的局 部闭模型。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建立打破了原数学模型的价值平衡体系,在行 的方向上产生了挤兑最终产品的现象,在列的方向上出现重复计算而造 成价值溢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查找出发生“挤兑”、“溢出”现象 的根由,以便正确认识和应用这一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的构成
(一)二阶段投入产出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 二阶段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1.引入直接消费实现系数矩阵
2.行向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对称模型与原模型的数量关系 1.直接分配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的关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完全分配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对称模型与原模型的对应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经济体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各个部门的贡献和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广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经济学家沃森·勒奇(Wassily 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基于一个简化假设,即一个经济体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投入才能生产出相应的产出。

这些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建立一个输入输出矩阵来描述这种关系。

输入输出矩阵是一个n行n列的方阵,其中n表示经济体中部门的数量。

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第i个部门向第j个部门提供了多少单位的投入。

通过对输入输出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部门的产出、就业和价值创造等指标。

二、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方式1. 数据收集: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在推广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

这包括各个部门的生产数据、投入数据以及经济体整体的经济指标等。

2. 模型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构建输入输出矩阵,并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情况。

这一步需要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效果评估:通过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情况,可以评估不同政策或决策对整体经济效果的影响。

这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4. 推广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

通过将模型推广到不同领域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1.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政府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模型计算出增加某个部门的投入会对整体就业和产出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投入产出法应用与拓展知识课件

投入产出法应用与拓展知识课件
14
在实践中,编制完整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面临问题:
1,许多服务产品没有适当的实物计量单位,难以纳入实物型投入产 出表。 2,实物产品种类繁多,资料搜集困难,编制工作量十分庞大。
变通方式处理:以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代
替相应的实物型系数,再以价格资料进行适当调整。而且,为了排除 价格变动对系数的影响,最好采用固定价格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1 n n
1nn
n i1
bij
j1
n
bij
j1i1
以此为基础,可确定两个产业关联分析参数。
影响力系数
感应力系数
4
我国1997年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
金属产品制造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 化学工业 建筑业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其他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其他服务业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商业饮食业 采掘业 运输邮电业 农业 金融保险业
11
• 3,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情况变化,出现攻击方或需求方的缺口时,可用 投入产出方法调整原有的生产计划指标。
基本计算公式: △ qt = (I-A)-1 △ft △ ft 为需要调整的最终产品向量(增减量) ,△ qt 为各部门总产出的相应调整量
例,在前面例子的计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分析预测得知:甲、丙部门的最终产 品可能分别出现100亿元和50亿元的供给缺口(供不应求),而乙部门的最 终产品则可能出现80亿元的需求缺口(供过于求),需要调整原来的生产计 划安排。
甲部门
总产出
数额(亿元)
比重(%)
1600
15.27
最终产品
数额(亿元) 比重(%)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对于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称作投入产出模型。

这种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编制成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最初是由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人们称作部门联系平衡法,又叫产业关联法。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进行经济预测,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叫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第七章我们所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

但随着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它也可以研究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将在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在国民经济预测和企业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形式一、投入产出表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

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产出受投入的影响。

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可以编制成一种矩形的表格表示,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可以按实物形态编制,也可以按价值形态编制。

按实物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实物表,按价值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价值表,两者基本结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差一个价格因素。

投入产出表按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作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家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

这里仅以价值形态的全国表为例介绍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假设把国民经济划分为n 个部分,用1,2,…,n 等号码表示。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 投入产出模型的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各部 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
02
Excel是一款常用的办公软件, 可以通过添加插件或使用自定 义函数来处理投入产出模型的 数据。
03
SAS和Stata则是专业的统计分 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 和模型分析功能,适用于复杂 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04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地区经济分析
总结词
投入产出模型在地区经济分析中,能够全面反映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来源
通过调查、统计和会计资料等途径获取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联系数据。
编制方法
采用会计和经济统计方法,按照生产活动的流程和特 点,将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直接消耗系数
表示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直接消耗的另一 部门产品的数量。
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数据计算,反映部门 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
特点
投入产出模型具有系统性、动态性、预测性和政策模拟性,能够全面反映经济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领域
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产业 间的关联关系和依存度,揭示产 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变了全部均衡论模型的研究任务, 把决定均衡价格的任务改换为经济系统 的结构分析。 (2)引入直接消耗系数,把投入产出表与数学模型 连接成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分析技术体系。
(3)简化了模型形式,成为可计算 求解的操作性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模型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它最擅长解决的经济问题包括:
(1)整体综合分析。 (2)经济结构分析。 (3)经济联系分析。
(4)经济效益分析 (5)政策模拟分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模型应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限定 是线性关系。
(2)只能 按纯部门、 大类产品分 类。 (4)只表现 一种平衡状态 的模型。 (7)模型 只反映流量。
(3)投入产出 CGE模型; (4)投入产出 大道定理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二节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一、研制存量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
存量投入产出模型,为专门研究经济系统存量之 间相互占用配置关系开辟了广阔空间,但这不是模型研 究的终极目标,最终是要建立一个涵盖全部经济存量、 流量的经济量值体系。为此,以存量投入产出表为基础, 建立起存量占用配置数学模型,用以描述经济系统在某 一时点(通常为年末)上的存量指标,考察它们相互之 间的占用与配置关系。而后,再通过这两种模型相通的 数学形式去寻找将存量与流量融为一体的途径和方法, 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量值体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1)投入占用产出简表,详见表12—1。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投入占用产出的数学模型。通过第Ⅰ、Ⅱ象限行 向数量关系建立常规的投入产出行向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第四节 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 一、问题提出
我们应该利用同一张投入产出表,既通过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建 立列昂惕夫数学模型,从产品投入方向研究经济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又通 过引入直接分配系数矩阵R建立另一形式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从产品产 出方向研究产品、部门间经济数量关系。如果称含A系数的模型为投入产 出的原数学模型,那么我们将含R系数的模型叫做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 对称数学模型真正反映了社会产品再生产的实物联系及运动过程,这一特 点是其他模型不可比拟的,它要比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的实物模型表现 得更为全面、更为充分(行、列向可相加和建模),又比以不变价格作为 计量单位的价值模型表现得更为真实(完全脱离比价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二阶段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1.二阶段投入产出表的编表资料基础 …… 2.二阶段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 3.二阶段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形式 …… 4.二阶段投入产出表的平衡性 …… 5.该乘数模型表达了投资与消费间的 旁侧效应 ……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6)年度间投 入产出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6.从确定型扩展到含随机因素的模型
7.从流量扩展到含存量的模型 8.从线性扩展到非线性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9.从平衡扩展到优化模型
(1)投入产出 线性规划模型; (2)投入产出 影子价格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直接分配系数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完全分配系数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模型的建立
1.列向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扩展后的模型可以取得两种效果,其一是扩展了模型应用 范围或介入新的应用领域;其二是增加或强化了模型的功能。 (3)力求实现投入产出分析与其他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相结合。 Zion Consulting Confidential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模型扩展体系 1.按计量单位的扩展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的完全消耗系数。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剖析 1.模型的行向分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模型的列向分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本章重点
1.投入产出模型技术特征 2.模型进行扩展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3.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4.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的构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的构成
(一)二阶段投入产出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 二阶段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1.引入直接消费实现系数矩阵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建立含系数矩阵C的行向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建立含完全消费实现系数矩阵D的行向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从整体上把握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如何认识它的实质
首先它是一个局部闭模型。
其次,它是一个等维的局 部闭模型。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建立打破了原数学模型的价值平衡体系,在行 的方向上产生了挤兑最终产品的现象,在列的方向上出现重复计算而造 成价值溢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查找出发生“挤兑”、“溢出”现象 的根由,以便正确认识和应用这一模型。
1 …
地区模型
2 … 地区间模型 3 …
部门模型
4 …
企业模型
5 … 国际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在研究内容、研究领域方面的扩展 (1)预测、 (2)价 规划型。 格模型。 (3)财 政模型。
(4)金 融模型。
(5)人口、 教育模型。 (6)环境 保护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1)将实物单位与价值单位结合 起来使用的实物—价值模型。 (2)以劳动时间作为单位的劳动 型模型。 (3)以热量作为计量单位的热能 平衡模型。
(4)以信息量作为计量单位的 信息投入产出模型。 (5)以人数作为计量单位的人 口、教育模型等。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按描述对象系统等级大小所作的扩展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拓展和发展
第一节 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体系
第二节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第三节 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 第四节 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一节 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体系
一、投入产出分析评价
列昂惕夫开创的投入产出分析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将 瓦尔拉的全部均衡论改造为可以实际操作的分析工具。其 中改造的基本内容包括:
பைடு நூலகம்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4.按分析的视角方向的扩展
(1)原 数学模型
(3)投入— (2)对称 产出分析 数学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5.从静态扩展到动态
(1)微分方程 式的动态模型;
(2)差分方程 式的动态模型;
(3)动态 逆阵模型;
(4)含增长率 的动态模型;
(5)不同投资 时滞的动态模型;
2.行向模型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对称模型与原模型的数量关系 1.直接分配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的关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完全分配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对称模型与原模型的对应关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三节 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
一、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式凯恩斯乘数分析方法是在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借 用投入产出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方法。 能够使凯恩斯乘数增添结构分析的功能,这完全是投入产出模 型所发挥的作用。投入产出分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最擅长解决 经济系统的结构问题,人们常称它为结构分析模型。这是由于, 在投入产出的数学模型中,诸如投资、消费、最终产品、中间 产品、总产品等指标均是以向量或矩阵的形式表现的,这里既 有反映经济系统整体的总量指标,同时又有描述组成该系统的 各要素的分量指标,而分量指标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量值关系 均能表达出系统结构和要素间的比例构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四、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的作用
1.扩大信息量 …… 2.适合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 3.便于建立消除价格影响的价值模型 …… 4.可以实现从初始投入象限入手建立模型 …… 5.用来研究动态、存量等专项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