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模型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20061917023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05094《投入产出模型》课程教学大纲

《投入产出模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94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of Input and Output学时数:36学分数:2适应层次和专业:统计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消耗与产出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技巧,使学生基本掌握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应用,了解其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言共2学时第二章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共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二)教学重点: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三)教学难点: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四)本章知识点:§2.1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1学时)作业量:2§2.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学时)作业量:2§2.3 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2学时)作业量:2第三章全国价值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共8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投入产出分析与国民核算体系,掌握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理解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掌握实物型与价值型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点: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三)教学难点: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四)本章知识点:§3.1 投入产出分析与国民核算体系(1学时)作业量:2§3.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学时)作业量:2§3.3 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1学时)作业量:2§3.4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2学时)作业量:2§3.5 实物型与价值型模型比较(2学时)作业量:2§3.6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1学时)作业量:2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共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问题,熟练掌握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掌握投入产出延长表及其编制。
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简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模型用联立数学方程描写经济运行的特征、反映经济指标的关系,描述经济系统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因此,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是影响经济模型的三大因素。
体制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决策方式,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还是转轨经济。
宏观经济环境指总体上需求不足还是供给不足等。
核算是那种核算体系,反映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1、主要内容一个经济体,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生产者生产各种产品。
每种产品都要投入各种要素,包括四大类: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原材料、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劳动力。
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形式,按形态可分为商品(如家具、粮食等有形产品)和服务(餐饮、运输、通讯、卫生等无形产品)。
我们关注一个国家生产了多少?怎么分配?这就要进行国民经济核算。
联合国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等。
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
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
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制造业又可分为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部门)、第三产业(交通、商业、金融、教育、社会服务、科研、房地产、政府等)(2)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三)投入产出表的基木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投入产出的基木原理投入产出表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基木核算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基木原埋概括起來有两点:1. 运用复式记帐原理.一个部门的投入來源和产出去向.可视同该部门投入产出帐户借贷双方的记录.按此可建立各部门投入产出帐户,形成帐户体系.投入产出表就是这一帐户休系以矩阵形式的集中表现。
2.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矩阵运算,根据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利用线性代数原理建立起经济数学模型。
(1)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横行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
行模型为:中间使用十最终使用一进口二总产出(2)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纵列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以种投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
列模型为:中间投入十垠初投入二总投入投入产出表的主雯功能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其它核算所不及的功能。
第一.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表格,主宾栏抬标一一对应,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部门内部的有机联系,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量的对应关系:第二,投入产出表由两个长方形的表垂直交叉而成.坚的方向分析价值形成,横的方向分析使用价值运动.两者结合分析,不仅说明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而且说明生产消耗虽与分配使用量的相互平衡,同时使社会产品实现的复朵问题得以揭示:第三,把具体特点和功能不同的三个象限综合在一起,投入产出模型完整地体现了社会再生产以生产为起点,以消费为终点,分配和交换为中间环节而形成的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第四.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幹项经济参数均以矩阵的形式给出,这对于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意义尤为重婆。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国民收入核算,是由国民党时期中 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巫宝三教授主持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 适应。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系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账户、 金融机构部门账户、政府部门账户和住户部门 账户。
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是总体与部 分的关系
新SNA包括20个账户,26张核算附属表和 补充表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
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 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 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它以 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 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 、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 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由 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各国为适应向市 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使用这一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制定 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 算现代化的功能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74021
1861
818859
27182
45994 36871 110047
48
27010 11461
38519
1430
18162 17664
37256
0
43329 36893
80222
28659
134495 102889 266044
48893
577581 192385 818859
PPT文档演模板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 量
第Ⅳ象限 ?
PPT文档演模板
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专栏3-1 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 含义吗?
四个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思路和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6877
中间使用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货 增加
出口
24917
2550
34344
11156
342
1067 974
666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1)

20
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
•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 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 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 门划分的粗细程度。 •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 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 法。
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续)
• 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之不同,分为:
24
11
• 投入产出表将使用结构表与投入结构表巧妙地 叠合在一起,整合为一张表。 • 行方向的中间使用部分与列方向的中间投入部 分记录的是相同的数据,并要求采用相同的分 类,但行列却有不同的解释 • 投入产出表所记录的数据可分为三类 •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分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 • 2、各部门最终使用数据。 •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种产品的生产与用途,根 据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是如何生 产出来的以及都用到了何处。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 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 明了地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 的关联关系。 • 如果要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的总产出 ,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需要增加 多少第一产业产品的供应??
16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9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路
•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 品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 。 • 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向,表示使用去向,分 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两者之和为总产 出 • 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 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 口的部分
10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各部门 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 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之和就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 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 最初投入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 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gdp gnp 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套体系。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和GNP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核算指标,它们在衡量和评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增长水平和财富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GDP和GNP核算方法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GDP的核算方法1.1 产值法产值法是核算GDP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生产活动的产出价值来计算国民经济总量的方法。
在产值法中,通过统计所有企业和行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产值总和,得出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从而计算出GDP的数值。
1.2 支出法支出法是另一种核算GDP的方法,它是根据总需求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核算的方法。
支出法将国民经济的支出分为私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四个部分,通过统计这些支出的总和来计算GDP的数值。
1.3 收入法收入法是计算GDP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统计国民经济中各种收入的总和来核算GDP的方法。
在收入法中,将国民经济的收入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和经营税净额、固定资本折旧费和经营剩余四个部分,通过统计这些收入的总和来计算GDP的数值。
二、GNP的核算方法2.1 境内生产总值法境内生产总值法是核算GNP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来计算GNP的方法。
在境内生产总值法中,将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收入的差额相加,即可得到GNP的数值。
2.2 国民支出法国民支出法是另一种计算GNP的方法,它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NP的方法。
在国民支出法中,将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私人投资、净出口四个部分的支出相加,即可得到GNP的数值。
2.3 国民收入法国民收入法是计算GNP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的总收入来计算GNP的方法。
在国民收入法中,将劳动者报酬、生产和经营税收、固定资本折旧费和经营剩余四个部分的收入相加,即可得到GNP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