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门诊患者。

一、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前期(ICD-10编码:R73.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胃郁热证气滞痰阻证气虚痰湿证阴虚气滞证阳虚寒湿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瘅(糖尿病前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其他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症状、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2)血常规、尿常规;(3)糖化血红蛋白;(4)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5)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6)心电图;(7)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胰岛细胞抗体、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等。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IC初筛试验、肌钙蛋白、便常规、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腹部B超、肌电图、动态血压、肢体动脉检查、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彩色眼底照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组长:成员:(2)内科:组长:成员:(3)外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骨伤科:组长:成员:(6)肛肠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中医医院开展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的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开展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的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

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的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09]92号)精神,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特定了此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实施科室及服务要求一、开展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的科室定为本院内三病区。

将其重点打造逐步建设成中医特色浓厚的中西医结合消渴病研究基地。

二、从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三、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病人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根据各糖尿病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二、每二月为病员举办一次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讲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并通过边浴足边看糖尿病健康教育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三、对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对病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养生指导并记录在病员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糖尿病患者中医服务的基本流程。

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第三部分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的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糖尿病的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澧县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建设2011年工作计划今年为“十二五”建设第一年,为争创省重点中医专科,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一)耳穴治疗(贴敷)依据中医“耳为泉穴之所聚”,“干二经脉皆通于耳”,为更好改善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釆取耳穴贴压治疗。

主穴:胰胆、内分竣、肾上腺配穴.:肺、肝、脾、肾、三焦、胃《_脾胃虚弱者配脾、胃;阴虚火旺者配肺、胃;气阴两虚者配脾、肺、肾;阴_葙虚者配脾、肾、三焦。

治法:主穴每次取2龙#配穴取2~ 3穴。

将王不留行籽1 粒,置于0.5厘米xQ. 5厘米的小方肢布上。

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I此后每日自行按压3次,啟有上述感觉为宜。

(二)在完善重要汤剂基础上,研制中药水丸、散剂、胶囊剂,便于病友口服治疗。

(三)外泰短期学习,参加全国内分泌、糖尿病年会、博釆众长为我所用。

澧县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_B年1月5曰澧县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建设2010年工作计划本年度在院领导关心支持下,.举佘科之力,进一步深化中医药诊疗方案研究,在针灸科医师指导下,计划落实好农村实用新技术运用于本科治疗工作中。

1,穴位注射方法:250ug维生素B12注(弥可保)取足三里、三阴交愈位注射,每曰1次,半月一:翁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肩痨变。

•2,中药双足浸洛疗法①水温38- 40°C②方一:黄芪30g鸡血藤30g银花藤30g苦参10g…大' 黄10g方二:当归2G.g鸡血藤30g丹参20g川牛膝20g永蛭10等制壬鳖虫15g制附子12g桂枝12g辣椒10吕黄琴40g 桂枝10g银花藤30g鸡來藤30g地龙10g苏木l Og ## 1%白贫Mg甘華為方四:伸筋草30g透眚草30&威灵仙30g 鸡Jfl藤30g # 川乌30g桃仁lOg*每政lOg川芎• 20g丹参30g牛膝30g木瓜30g桂枝30g澧县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2012年计划目前,我专科为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 2012年将更加努力工作力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验收合格达标,成为湘鄂边有一定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中心,为医院争光,造福广大病友。

糖尿病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制定了以下糖尿病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因糖尿病引起的医疗负担。

3.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建立健全糖尿病患者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工作内容1. 早期筛查与诊断(1)对社区、农村等基层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能力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 糖尿病健康教育(1)定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2)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3)加强患者家属的教育,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识。

3. 患者自我管理(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

(2)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等药物,降低并发症风险。

4. 档案管理(1)建立糖尿病患者的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2)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5. 跨学科协作(1)加强与内分泌科、眼科、心血管科等科室的协作,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水平。

(2)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质量。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糖尿病路径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开展糖尿病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水平。

3. 建立糖尿病患者的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4.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 定期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6. 加强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预期效果1.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3. 建立健全糖尿病患者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 0 1 1 年 3月 一 2 0 1 2年 8月我院收治 的糖尿病 患者 共 6 8例 。 其 中男 4 2例 , 女2 6例 ; 年龄 5 3— 6 4岁 , 平均 年龄 5 8 . 6岁 。将 6 8
例患者按住院单双 日 分为实验组 和对照组 各 3 4例 , 两组患 者在
激之 品 , 戒烟酒 。注 意调畅 情志 。 口渴 时 , 可用鲜 芦根 、 玄 参泡
通经络 , 促进气血运行 ; 养 生保 健 指导 以调 整脏 腑功能 , 强 身健
体。
临床观察显示 , 运 用 中 医护 理 临床 路径 对糖尿 病患 者进行
水代茶饮 。大便干结者可选 黑芝麻 、 菠菜 、 茄子、 胡萝 卜 汁、 白萝 b 汁。③气 阴两虚证 : 注意保 暖, 起居 有常 , 避免劳 累 , 宜选用生

医护理 临床路径 的流程制定 出个性 化 的护理 措施 , 并 应用 于糖 尿病 患者 的治疗和护理 中, 取得 了令人满意 的效果 。
1 临床资料
般、 不满意 。其 中回答前 三项计 为满意 , 后两项计为不满意 。
表1 两组并发症发 生、 生存质量 改善及满意度 比较 [ 例( %) ]
对照组 : 按糖尿病常规进行护理。
在辨证 论治 的基础 上 , 采用 饮食 调护 、 情志 调护 、 中医技术 操作 、 养生保健等 中医护理措施 对患 者进行 辨证施护 , 有助 于提 高疗效 , 促进患者 的康复 。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以 中医“ 辨证 施护 ” 为核 心 , 以护理 临床 路径为载体 , 形成 的一套完整 的护理 方案 , 包含 了中医护理 的各 个方 面, 例如情志护理调 畅情 志 , 协调 阴阳 , 防止 “ 七情 内伤” ; 辨 证施膳改 善机体 不 良状 况 ; 起 居调 护 , 顺 应 四时气 候 , 养护“ 正 气” , 防止外感“ 六淫之邪 ” ; 中医护理技术 的应 用 以调整 阴阳、 疏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与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得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与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得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与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得临床路径得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与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

(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得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得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得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得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计划
1、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是统一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规范性和安全性。

2、按照统一的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方案统一的评价依据,在为患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做到有的放矢。

3、试点工作将用大约1年的时间,探索建立适合中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积累经验。

4、把中医有效的方法通过临床路径加以推广,可以提高中医的特色和疗效,减少医疗过程的随意性,在医疗费用可控、疗效能够预期的情况下,防止遗漏、误诊、延误病情等现象的发生。

通过推行中医临床路径,找出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界定标准住院天数及标准检查项目,使诊疗护理标准化;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医院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临床路径的流程特点,使他们提前预知住院天数和将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从而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5、临床路径的开展虽然要以诊疗方案和诊疗规范为依据,但由于临床路径包括对临床工作直接而具体的指导、监控和评价,使其不同于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更加细化医疗过程,关注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有别于诊疗规范。

中医临床路径就是将优化的中医单病种诊疗方案进一步规范化,使诊疗步骤更为清晰、明确,加强对于临床医疗行为的指
导与监督,同时突出中医特色。

在住院流程中加入中医证候学观察,明确中医手法、针灸、其他外治法,以及口服中药汤剂、理疗、运动等治疗方法分别在何种症候条件下如何运用等。

6、临床路径在临床上使用此模式时,必须考虑到该模式的个体化需要,不应该把它看成固定不变的模版,要重视临床的变异情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