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真正焕发其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真正焕发其生命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如今,在课改浪潮的带动下,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演绎成“自由活动”;守旧的“师说生听”更新为“自主探究”。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我们的学生往往得到的却是放任与浮躁,表面上看,我们的课堂轻松活跃,实质是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的同时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看法:1发现问题,培养数学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是我们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
课堂上,我们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切实存在,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表面积?②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③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④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用?……这些问题都是他们通过有效思考提出来的,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当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实物,如:长方体的小鱼缸,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方体的表面不是由6个面组成的,那么该怎样求它的表面积呢?……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意识和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灵动

瘦 一 个 太胖 .我 们 班 同 学们 的体 重不 会 生 回答想 知道 圆的面积 如何计算 ; 有的 1 0天完成 , 那 么提前 2天的原计划铺路
像 某 某那样 重 , 也 不会 像 某 某 那 么轻 啊 !
生2 : 老师 . 我 认 为我 们 全 班 同学 的 体 重 大 概 与 李 某 相 似 . 因 为 他 不 胖 不 瘦, 应 该 是 我 们 班 的 中间 标 准 的体 重 . .
一
识 的提炼 , 都要体现 出学生在 学习 中的
有 一 位 同 学 列 出 的 式 子 可 谓 与 众
、
师生 进行 平等 沟通 。 引 领 学 生
主体 性 , 立足于如何更 有力地激 发学生 不 同: 1 0 0×( 1 2 — 1 0 ) ÷1 0 = 2 0 米, 这样算 对 新知识 的探索 欲望 ,激 活 学生 的思 出的答 案虽然 是一致 的 , 但是 , 却 引起
在 新课 的学 习 中, 要结合 学生 的 完成任 务 ,实际用 了 1 0天 就完成 了全
思 维 空 间 ,让 学 生 的思 维 灵 动 起 来 , 我 实际知识水平来设 计简洁开 放的导入 , 部 铺路 工程 , 那么, 实 际每天 比原计 划
们 的数学课 堂才会充满无 穷的活 力 , 教 不管是对 已有 知识 的复 习 , 还 是对新知 多 铺 多 少 米 ? 学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
师: 嗯, 你说得很 有道理 。那 么. 请
越发强烈 , 进而导人新课水到渠成 。
三、 鼓励 学 生据 理力 争 , 萌 发 思 维
碰 撞 的 火 花
总之 ,在小 学数学课 堂教学 中, 教
师 要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选 择 不 同 的 思 考 角
“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好 地 实 现 教 学 目标 , 突破重 难 点 . 有些 难题 就 会迎 刃 而解 , 解题 过 程得 心应 手 , 让 学生 迎难 而上 , 学得 轻 松愉 快 , 兴 趣 盎然 , 变 抽象 数字为 直观形象 , 更 容 易 理 解 。 运 用 数 形 结 合 解决 问题 , 有 利于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发 展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提高 学生 的思维能 力 . 从而优 化课 堂教学 效果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效 率 。 在“ 以形代数” 直 观 感 知 中 寻 求 解题 方 法
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世界

教 学 改 革
让数 学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世界
刘亚 妮 ( 西安 市 太元路 学校
【 摘Biblioteka 陕西 西安7 1 0 0 3 2 )
要 】 要提 高小学数 学教 学质量 , 就必须让数 学课 堂成为一 个灵动 的世界 , 创 设问题 情境为 学生 营造动 态探 究课 堂, 激发 学生的学
一
上距离、 实际 距 离和 比例 尺 后 , 鼓励 学 生用 别 的方 法试 一试 。话 音 刚落就 有 好多 学 生举 手 并说 出 自己 的想 法 , 这时, 一 个学 生 怯 生生 地 举 起 了手 “ 老师, 我有个 想 法 , 不 知道 可不 可 以 ?我不 是 用数 学 方法 , 可 我觉 得这样 好记 。根 据 =比例 尺 ( 后面 )我突 然想 起这 么
体 现师 生互 动 、 生生 互动 , 让 学 生充 分参与 教学 , 那日 寸 课 堂教 学会焕 的 知识 , 并在 “ 自学 ”中去 了解 、 去思 考 、 去解决 问题 。在 “ 比例 尺 发 出 生命 的活 力 。在 执教 小学 数学 的十 几年来 , 作 者 以满腔 热情 投 的 应 用 ”的 复 习课 中, 笔 者 为 了增强 学 生对 知识 发 生 、 发 展 和形 式 入 到 工作 中 , 不 断地 积累 经 验和 提 炼新 教 法用 于教 学 中 , 得到 了 学 过 程 中的 体验 和 感 受, 促 进 学生 的 自主 建构 , 创 设 了让学 生 讨论 交 生强烈 的喜 爱 , 也激 发了 他们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下 面笔 者就谈 谈 自 流 、 汇报 自 己想法 的教 学环 节 。在 小组 讨 论用 分数除 法的 关系 求图 己的 几点看 法 。
小学数学课灵动技巧论文

小学数学课的灵动技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
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优化学习过程。
优化学习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问、听、练,成功而有效地自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获取知识、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创造能力是最高目标。
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施教。
(1)教会学生阅读。
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阅读,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听、读、说、写、用、译等几个环节的反复练习与训练,做到拾级升高,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够敏锐洞察,准确判断,灵活处理。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橡 皮 头分 类 的 ;也有 胡 乱分 的。再 找学生 说 明 这样分 的理 由 , 对 讲 不清 理 由 的学生 予 以指 导 ,让学 生在 自主 活动 中 ,自主学 习 、主动 实践 。教师 还 注意 学 生的 学法 指 导 ,培养学 生的综 合
怎 样让 小 学数 学 课 灵 动起 来
河 北省 枣 强 县 王常 中心 校北 寺 联 小 裴 国 庆
摘 要 :开放的 、有 探索性 的 问题 情境对 学生思 维能 力 的培养 和学 习兴 趣 的激发 有很 大 的作用 。如何 上好 数学课 ,使数 学课 灵 动 起来 呢? 关 键词 :数学 教学 小学 生 学 习氛 围
做一 题 对一 题 ,不会 做 的重 新 做 ,做对 了 继续 ,让她 认识 到 她
着小 蜻蜓 飞 来飞 去 ,小蜻 蜓 生气 了,小蝴 蝶 却笑 着说 它们 是 一 家人 ,小 蜻 蜓 不 相 信 ,小 蝴 蝶 带着 小 蜻蜓 去 找 它 们 家 族 的成
员 ,它们 找 到 了树 叶 ,小蝴 蝶说 在 图形 王 国里它 们 三个 是一 家 人 。 同学 们 ,为 什 么小 蝴蝶 要这 样说 呢?这 样引 入新 课 ,激 发
种感 观参 与实践 ,同时 教 给学 生操 作 方法 ,让 学生 通 过观 察 、 测量 、拼摆 、画 图 、实 验 等操 作 实践 ,激发 思 维去 思考 ,从 中
自我 发现 数学 知识 ,掌 握 数学 知识 。让 学生 动 手实 践 ,能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例如 : “ 三 角 形的 认识 ”是 一节 比较 枯 燥 的 概 念 课 ,我 让 学 生 用彩 色 塑料 条 围成 三角 形 ,并 投影 到 银 幕 上 。通过 观察 ,学 生很 快 发现 图1 和 图2 是 用 三条 线 段 围成 的 图
浅谈小学数学分享灵动课堂构建的 “点睛”之策

浅谈小学数学分享灵动课堂构建的“点睛”之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灵动课堂”是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灵动课堂构建的“点睛”之策。
灵动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比如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或者设计一个数学游戏。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动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灵动课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纸板、剪刀等材料制作一些几何图形,通过实践的方式来理解几何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知识和概念,并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灵动课堂是一个非常有潜力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构建灵动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灵动起来

多元智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灵动起来一、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试只能测量认知智力,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智力表现。
他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智能类型,即言语-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每个人在这八种智能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长,如果教学设计能够针对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不同的智能类型上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些学生可能在逻辑-数学智能上有优势,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空间智能或者音乐智能上有优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优秀的表现。
三、多元智能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满足学生不同的智能需求。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的图形,满足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在教授数学运算时,可以播放数学动画,满足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分组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际关系智能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合作、分享,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理解》一课时,我使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圆形纸片,让同学们自己对折,这样的一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同学们,在动手中学习,这样教学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分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理解”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
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
的图形,叫三角形。
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
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由感性理解上升到了理性理解。
增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理解,协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水平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
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男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协助他学习他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
问他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他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他理解到他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即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理解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
逐步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升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
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如在练习时,学困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应增强奖励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
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水平。
总来说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但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