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导入:

[播放视频“介绍伊斯坦布尔”]视频开篇对于伊斯坦布尔有个简单介绍、提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三个名字。

老师提问:视频中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字?学生回答:略。

视频中提到有三个名字,拜占庭——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起来的,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后公元4世纪前半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了新城,据说在新都奠基的那天,君士坦丁亲自率领仪仗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将新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后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后改称伊斯坦布尔。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独立发展继续存在了1000年之久。而于我们刚才说了,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疆域动态变化图]

老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疆域最大和最小的年份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问:在拜占庭疆域达到最大的时候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学生回答:略。

拜占庭帝国存在的1000年之久中,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达到了全盛。

[出示查士丁尼人物图片]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文和希腊文,熟知法律,宗教和军事。查士丁称帝后,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出示查士丁尼与群臣图]

图中在手持圣饼、头上有光环的人时皇帝查士丁尼,作为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

戴的光环,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他手中的圣饼盘里盛的是圣水,头顶圣光,左手边的主教手持十字架,再左边的大臣拿着《圣经》,另一位提着油灯,寓

意基督照亮未来,画中共有12人,寓意12门徒。查士丁尼即位耶稣。金色的背景比作神的世界,人物没有阴影,意在说明查士丁尼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还是表现出东罗马帝国教会和国家混杂在一起的特征。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为了达到他复兴罗马帝国的目的,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

[地图册P11罗马帝国分裂和P16页拜占庭帝国,两张对比] 老师提问:那么查士丁尼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了么?学生回答:略。

在经过了20多年的征战以后,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查士丁尼完成了他的征途霸业以后,那么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练习册P17页第一大题]

“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但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典》使他著称于世。”

过渡:查士丁尼辛苦征战20多年,最后令他流传于后世的却是他在位期间编撰的《民法大典》,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部《民法大典》。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对古代罗马法的一个继承和完善。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法制体系混乱,不利于帝国统治,

在查士丁尼即位后,将罗马历代皇帝的法令和敕令汇编成集,删除多余的,加入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先后编著了《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学著作。《查士丁尼民法典》注意保护私有财产权,提倡释放奴隶,规定奴隶一旦被释放获得自,就享有自公民的一切权利还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所有权等。但法典还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己”否则依法严厉制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

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老师提问:法典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

[出示文字材料,选自《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

“这部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立法创造性的杰作,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没有像《查士丁尼法典》那样受到普遍重视,也许世界上再没有别的法典具有如此不朽的影响。”

——《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

“《查士丁尼法典》成为罗马法的权威解释,影响了东罗马帝国,影响了中世纪以后的欧洲,成为法律学习,训练,论述的基础。”

——《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

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

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编撰法典的同时进行行政改革和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所以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被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在位20多年,经过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土,但他死后西欧北非领土逐渐丧失,9世纪至11世纪是拜占庭又一强盛时期,13世纪初,拜占庭在十字军东征的打击下国势日衰,最终于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灭。

老师提问:有人说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存在着某种继承关系,你认为?学生回答:略。相同点相异疆域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思想基本恢复继承继承过渡: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思想上与罗马帝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他呈现出一个多元文化的特色。而这个也是根据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观察地图册P16页]

老师提问:观察地图看看拜占庭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如何?

学生回答:略

君士坦丁堡位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波斯普鲁斯海峡西面,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君士坦丁堡是联系亚欧大陆的一个重要桥梁。他即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最为肥沃的生长土壤,又以基督教信仰为指导思想,同时还从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中汲取充分的营养。因此马

克思称她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过渡:君士坦丁堡从5-15世纪。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商业和航运中心,这里商贾云集,个地方的人来这里从事商贸活动,大街上人来人王,商店林立,主要街道和广场周围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有教堂和宫殿。其中最为壮观,为世人称赞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观看视频圣索菲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重新修建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融合了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的建筑艺术特征,被视为举世无双的建筑艺术典范,中世纪西欧国家的一些大教堂的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中的花窗玻璃就是发源于拜占庭,拜占庭的镶嵌画和壁画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教堂中也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十字军东征入侵拜占庭以后,拜占庭对于西方拉丁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君士坦丁堡成为了西方翻译运动的一个中心,许多古希腊典籍和拜占庭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通过他译介到西方。13世纪以后,拜占庭绘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对于西欧产生影响,同时对于斯拉夫文明也有巨大的影响,拜占庭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了斯拉夫人。

过渡:更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很早就与中国有了来往。下面我阅读书上P50页上的小字。来完成下面的表格。贸

易:丝绸之路商品:琉璃,珊瑚,玛瑙,丝绸,香料技术:养蚕技术,丝织品加工贸易:丝绸之路商品:拜占庭钱币文化:幻术引进,成为现在的中国杂技宗教: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称景教

可见君士坦丁堡在当时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西欧许多城市衰败之后,它仍然保持着都市的繁荣。但可惜最后在15世纪时候,奥斯曼土耳其人最后还是攻破这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存在一千年之久的古都最后与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灭。

[附:“君士坦丁堡之围”]

穆罕穆德买通了热那亚商人,借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攻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波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约公里的圆木滑行道。一夜之间将80辆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5月29日,土军海陆两面发动总攻,君士坦丁堡守军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寡不敌众,最后城堡被攻陷

拜占庭中国

小结: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千年之久。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生命力强劲,对俄罗斯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知识储备。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框架】 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重点梳理】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目 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概况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 及历史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衰亡过程(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2)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西欧封建主组建的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3)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

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A.东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2.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3.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汇编罗马法,其主要目的是() 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 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4.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学汇纂》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5.昔日繁盛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哪一个国家所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下列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的是()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7.拜占庭文化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A.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儒家学说 C.基督教 D.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欧文化的贡献表现在() A.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B.吸收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 C.确立了军事封建制度 D.吸收西亚等地的文化 二、读图简答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它经受住了“蛮族”的猛烈攻击,艰难地站稳了脚跟。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这里的“它”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查理曼 D.君士坦丁 3.查士丁尼命人编辑《新法典》,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亲自编写的法典 B.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 C.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汇编 D.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4.下列关于“十字军东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征的十字军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 B.东征的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 C. 它使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弱 D.帮助拜占庭帝国解除了外部威胁 5.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A.阿拉伯人的攻击 B.十字军东征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 D.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6.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来,查士丁尼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三部法律文献,加上先前新的法律文献,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其中有很多法律原则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些法律文献?《罗马民法大全》有何历史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在法律编修过程中,查士丁尼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人教历史九年级上教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进步性及历史地位;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及拜占庭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归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的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从中得到对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及启示。 重点难点 【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难点】 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查士丁尼对拜占庭帝国有什么贡献? 2.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前面在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的时候,知道了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那么东罗马帝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阅读教材P47的文字和图片,思考: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和社会状况如何? 答案提示: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2.阅读教材P48第1段的内容,思考: (1)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查士丁尼做了什么事情? 答案提示: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撰罗马法律文献。 (2)法律编纂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阅读教材P48第2段的内容,思考: (1)《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有何进步性? 答案提示: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2)《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如何? 答案提示: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阅读教材P48第1段的内容,思考: (1)拜占庭帝国为了抵御阿拉伯的攻击是如何做的? 答案提示:7世纪,阿拉伯人进攻拜占庭帝国,皇帝把帝国的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2)这样做是否能阻碍外部的进攻?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多个外部势力的进攻,版图被不断蚕食。11世纪,仅剩下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2.阅读教材P48第2段的内容,思考:为了挽救财政枯竭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皇帝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拜占庭皇帝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但是西欧封建主组建的十字军,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后又复国。 3.阅读教材P49第1段的内容,思考:拜占庭帝国最终的命运如何? 答案提示: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部编人教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阅读课本47-48页查士丁尼及其法典一目,完成下列空格,思 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它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现,西欧开始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研究。《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问题: (1)人们为什么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说出东罗马帝国地理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比较发达,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3)查士丁尼是谁?他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导入: [播放视频“介绍伊斯坦布尔”]视频开篇对于伊斯坦布尔有个简单介绍、提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三个名字。 老师提问:视频中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字?学生回答:略。 视频中提到有三个名字,拜占庭——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起来的,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后公元4世纪前半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了新城,据说在新都奠基的那天,君士坦丁亲自率领仪仗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将新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后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后改称伊斯坦布尔。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独立发展继续存在了1000年之久。而于我们刚才说了,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疆域动态变化图]

老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疆域最大和最小的年份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问:在拜占庭疆域达到最大的时候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学生回答:略。 拜占庭帝国存在的1000年之久中,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达到了全盛。 [出示查士丁尼人物图片]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文和希腊文,熟知法律,宗教和军事。查士丁称帝后,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出示查士丁尼与群臣图] 图中在手持圣饼、头上有光环的人时皇帝查士丁尼,作为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 戴的光环,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他手中的圣饼盘里盛的是圣水,头顶圣光,左手边的主教手持十字架,再左边的大臣拿着《圣经》,另一位提着油灯,寓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2019年部编)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_查士丁法典_》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同步练习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 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 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2.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新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主要表明()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制约了罗马皇帝的权力 C.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4.主持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的是() A. 凯撒 B. 查士丁尼 C. 屋大维 D. 伯里克利 5.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A.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 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 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 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 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8.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法理概要》 9.小华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判断小华学习和探究的历史问题是() A. 大化改新 B.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D.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0.“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A.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 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 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11.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A. 1057 B. 1453 C. 1452 D. 1058 12.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 A. 罗马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13.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8287026.html,]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8287026.html,]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重点: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 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学习新课 一、温故知新。 1、城市实现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 2、城市的基本居民有 。 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 __和__ __。 2、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 _ 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 __》《__ __》《__ __》《__ __》的统称。 4.《__ 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统治: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 __,把__ __编入军队。__ 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2、灭亡:__ 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 __,改名为__ 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灭亡原因: [来源:学+科+网Z+X+X+K] 4.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 __、希腊罗马的__ 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 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 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巩固练习: ( )1、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 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 《查士丁尼法典》 A .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 .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 .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 .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2.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 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 .压力山大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 D .阿拉伯帝国 四:作业布置:①掌握本课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 拜占 庭帝 国和 《查 士丁 尼法 典》 的兴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一千多年,其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拜占庭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讨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一大文明。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融合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幅6世纪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的镶嵌画。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画中手持圣饼盘、头上有光环的人是查士丁尼,其左则为主教,身后是穿白色长袍的5位大臣和卫兵。画中人物全正面呈现,高傲呆板,面孔带有一种自豪的漠然,大大的眼睛注视着众人,发出催眠般的光芒。作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带的光环,不仅说明其权力来自上帝,同时还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 混杂的象征。你知道这幅镶嵌画的主角查士丁尼是谁吗?他有什么重大功绩?拜占庭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二、新课讲授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简介了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以及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史实。 2.学情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的原因,学生不易理解。但是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本课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进行本课的学习。 3.核心素养: 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曾经创造辉煌的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巨大,给我有哪些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学习重点:《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拜占庭帝国。 【自学检测】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学简案 执教:钟景伟 班级:八(4)班 一、内容主旨: 横跨欧亚的拜占庭帝国,在其千年历史中,传承了古罗马文明,孕育出璀璨的拜占庭文明,并对中世纪西方文明产生了辐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学生通过分析拜占庭帝国简史和地图,归纳出帝国的特点;学生通过了解帝国在法律和建筑上成就——《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认识到拜占庭帝国是罗马文明的传承者;学生通过了解拜占庭帝国在东正教传播和古籍保护上的贡献,认识到拜占庭帝国对东欧和西欧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重点和难点: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2)以“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方法论证拜占庭帝国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历史电影《征服1453》反映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保卫战。 2、环节一:帝国简史 (1)学生阅读教材P48-49,完成拜占庭帝国简史。 (2)学生通过帝国简史和地图(P49),简析拜占庭帝国的特点。 (3)教师提出观点:拜占庭帝国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环节二:文明成就 (1)法律: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A :是罗马法的总结(文明的继承) B :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文明的传播) (2)建筑:拜占庭建筑风格典范——圣索菲亚大教堂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渊源和传播,去论证这是一种文明的传承。 3、环节三:帝国影响 (1)对东欧:以东正教教化斯拉夫民族 教师通过讲述东斯拉夫人“请王建国”和拜占庭传教士发明“西里尔文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斯拉夫民族如何从落后到文明开化。 (2)对西欧: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源泉 教师简介被称为文艺复兴中心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4、课堂小结(略) 四、结构板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千年 拜占庭帝国 (横跨欧亚 根植罗马) 《查士丁民法大全》 圣索菲亚大教堂 西欧文艺复兴 东欧斯拉夫文明化

2019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试题(无答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填空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_____________”。 2.527年,______________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__________________》。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5.从7世纪起,___________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6.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_________。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7.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________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__________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二、选择题 8.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 A.“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 C.“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 9. 下列关于《查士丁尼法典》的正确表述是( ) ①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②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③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 ④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知识点总结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识框架】 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重点梳理】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目 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概况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 及历史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衰亡过(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程(2)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西欧封建主组建的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3)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知识延伸】 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固守传统,沉醉于昔日的荣光,没有创新意识;长期的对外征战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国力下降;不断遭受外族的入侵;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主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后又复国,但从此国势日渐衰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最终将其灭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3.下列关于《查士丁尼法典》的正确表述是( ) ①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②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③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 ④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 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 C.古希腊D.阿拉伯帝国 5.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6.拜占庭帝国的繁荣表现在() ①一些城市的工商业相当繁荣②建筑宏伟,手工业品精美③文化发达,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保留下来④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②③④D.③④ 7.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 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 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第十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十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内容,对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有一定的了解,而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灭亡。在了解这些史实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内容就清晰多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的影响;理解拜占庭帝国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理解拜占庭帝国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占庭帝国兴盛的原因 1、教师提问: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如何? 2、提示: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了下来,并进入了“黄金时代”。 3、教师提问:为什么拜占庭帝国能够进入“黄金时代”? 4、请学生阅读图片: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5、教师提问: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哪些地方? 6、提示: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前面学习的亚非文明和希腊文明已经讲解了)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社会稳定,。 (二)《查士丁尼法典》 1、教师过渡语:处于“黄金时代”的拜占庭帝国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法典即《查士丁尼法典》,这部法典是谁组织编纂的呢?

第10课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1000多年。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庭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知道君士坦丁堡不仅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而且还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知道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融合了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以及东方的建筑艺术特征,是人类文明史中的艺术瑰宝。 (5)了解拜占庭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 (6)了解拜占庭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材料阅读,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立法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2)观察拜占庭帝国地图,君士坦丁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东方交流的桥梁。 (3)上网收集资料,了解拜占庭帝国与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情况。 (4)中世纪后期,拜占庭学者将古希腊人许多译著带到了意大利,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传播与融合的一些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混融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 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君士坦丁堡在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拜占庭帝国兴衰原因的分析。 导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独立发展继续存在了1000年之久。而由于我们刚才说了,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 Ppt拜占庭帝国形势图地图册16页。 老师提问:在拜占庭疆域达到最大的时候在位的是哪位皇帝? 学生回答:查士丁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