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分指标及说明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 一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送审稿)2000一发布 2001一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为了对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和灾情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对是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基础标准,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分级、分区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立项、设计的依据:亦是灾情统计、抗灾防灾的依据。

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标准采用的有关定义,给出了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所必要的定义。

使标准中始终使用同一术语表达某一特定概念,避免一词多义,统一技术语言,以保证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第二部分是总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原则。

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把地质灾害按照灾类、灾型、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

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将一次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级。

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规效力。

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给出附加信息,不具有法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从生效之日起,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的立项、设计、成果编写以及上报灾情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一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梁孙培善柳源张明燕穆春芳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 ................................................. l 3术语 ....................................................... l 4总则 . (3)5 地质灾害分类 (3)6地质灾害分级 (4)附录A(标准的附录)常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 (6)附录B(提示的附录)地质灾害与地震、洪水等成灾等级划分对比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geological disaster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基础术语的定义,分类分级的原则,类别和级别。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较多的几次地震
时间 1303年 1556年 1668年 1739年 1920年 1976年 2008年 地址 山西洪洞 陕西华县 山东郯城 宁夏平罗 宁夏海原 河北唐山 四川汶川 震级 8级 8级 8.5级 8级 8.5级 7.8级 8.0级 死亡人数 20万多 83万 4万 5万 23.4万 24.2万 8万多
分析材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我国河北唐 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千米,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伤残,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83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由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规模小、次数少、危害小 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占75% 震源深度在70-300千米
塌陷地震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根据 震源 深度 不同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30分:
>5级是破坏性地震
(2)地震的结构
地 震 结 构 示 意
在图中找出: 震源、震中、 震源深度、震 中距、等震线。 说一说它们之 间的关系?
4.震级和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单 位:里氏震级). 震级每增加1级, 能量增加30倍
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
坏程度的指标(单位:度)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等震线是一组同心圆吗?说明判断理由。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质 量、人口密度等。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

1比5万地质灾害待查验收评分标准一、背景介绍: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我国地处多山地带,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剧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我国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超过5万处,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

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排查、验收和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二、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意义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是为了规范地质灾害调查、勘查、防治和监测预警等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地质灾害项目进行评分,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三、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1.地质灾害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方面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地质灾害勘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发育规律、危害程度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地质灾害勘查成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防治、地质灾害搬迁、土地整治等,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持续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做好防范。

四、实施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效益实施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质量和效益。

通过评分标准,可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1比5万地质灾害查验收评分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整理)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2021年整理)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自然灾害分级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自然灾害分级标准的全部内容。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

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

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
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是指对北京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和评估的
标准。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等级标准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保障公众的安全。

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一般包括灾害程度、影响范围、灾害可能性等要素。

灾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对人类、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

一般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个等级。

影响范围是指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范围,包括受灾区域、受灾人口等。

灾害可能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根据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于灾害程度较轻微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加固、排涝等工程措施进行防范。

对于灾害程度较严重和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预警、撤离和救援等措施来确保公众的安全。

此外,对于高灾害可能性的区域,还应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北京地质灾害险情等级标准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的依据,
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有效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障公众的安全。

政府和公众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能力,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

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指标

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指标

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指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指标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自然界的各种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地质灾害防治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讨论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指标,包括预防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和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等方面。

二、预防灾害1. 提高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水平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研究和观测,可以提前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提高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的水平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目标。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体系是地质灾害预防和灾害应对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设备的精确度和实时性,将对地质灾害防治产生重要影响。

3. 加强风险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同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将人口和财产置于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之中,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三、减轻灾害损失1. 加强抗震设防和抗震建设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灾害,通过加强抗震设防和抗震建设,可以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破坏。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通过采取加固措施、改进建筑方法等方式提高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2.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洪水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包括修建堤防、加固河道、建设蓄洪区等措施,可以减轻洪水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山地灾害防治水平山地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地形陡峭、植被薄弱等特点,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分级指标及说明
一、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二、地质灾害规模分级表
三、有关说明
1、重要地质灾害点:已经发生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
2、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已出现较大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仍存在潜在危害的点;
3、地质灾害散点:是指规模较小、零星分散、危害较小的地质灾害点和虽有一定危害,但资料不够详实的地质灾害点;
4、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

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按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级,地质灾害危险点按已遭受损失与受威胁人数、预评估直接经济损失之和分级。

5、地质灾害规模:是指地质灾害体的体积或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