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复宾语前置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孙风强(使用稿)

•谢谢大家
• D.中轩敞者为舱。
中考衔接: • 5、下列各句中,与“差矣, 汝之言”一句句式相同的一 项。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甚矣,汝之不惠。 •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学法总结: • 1、理解为本,重视翻译。 • 2、把握特点,掌握用法。 • 3、认真分析,审明题意。 4、内外结合,学以致用。
4、主谓倒装 • 1、甚矣,汝之不惠。 • 《愚公移山》 • 2、差矣,汝之言! • 《二翁登泰山》
翻译句子,并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 1. 美哉,我少年中国!
•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4.其两膝相比者。 •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
二、判断句常见的格式有四种:
•
注意:否定的判断句:
•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 也, 兵戈非不坚利也。 •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 之 乐。
判断句的判断:
•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1.点明事物的性质、情况或 • 事物之间关系。 • 2.要作出明确的判断。 • 3.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 (表肯定或否定)
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语序并翻译:
• 1.胡不见我于王
•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 3. 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5.祭以尉首
3、定语后置
•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 3:马之千里者。 • 翻译这三句话,体会定语后置 的特点。
• 1、宋何罪之有?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5、时人莫之许也。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环村居者皆猎户。
可译为:村子周围居住的人都是猎户。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某鼠恶,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毯。猫既 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
用荤腥让它饱食,用毛毯让它睡觉。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6.( 余 )问之,(蒋氏 )则曰:“吾祖死于 是……”
补出省略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1.( 村人 )见渔人,( 村人 )乃大惊,( 村人 )问( 渔人 )
所从来。 2.贫者自南海还,以( 之 )告富者。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 )分人。 4.( 油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5.以待来年,然后已( 攘鸡 )。 6.( 老父 )遂去,无他言。( 良 )不复见( 老父 )。 7.小惠未遍,民弗从( 尔 )也。 8.或异( 于 )二者之为。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 把宾语放在动词 或介词之后,但 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 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 句式。
其中又可分为: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凭借“是”、 “之” 宾语前置。
)
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
8 . 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 奉 命于败于军之危际受难任,之 间
(
于危难之间奉命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以当世之事咨臣 )
以大事寄臣
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宾语前置句 (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笔记区】宾语前置句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十谓语动词+✖✖✖例句:1.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 问女何所思?3.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十代词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秦人不暇自哀2. 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3. 恐年岁之不吾与【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格式:(主语)十宾语十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唯弈秋之为听。
2. 唯马首是瞻。
3. 唯利是图。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1. 微斯人,吾谁与归?2. 何以战?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1. 亚父南向坐。
2.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例题一】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的宾语前置的句子()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2.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A. 不然,籍何以至此?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奚以知其然也?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例题二】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
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之复指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加重语气。
格式 主+宾+之(是)+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宾语前置之复指
2、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翻译:宋国有什么罪过?
3、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理解:只是务必除去陈旧的话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
翻译: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格式: 主+否定词[不、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莫、毋、弗]+[余、吾、尔、 自、之、是]+动
宾语前置之否定句小结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高考真题检测
2015课标2卷 《北史来护儿传》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1、疑问句、否定句,代词做宾语 2、字字对译,调整语序
2015天津卷 《昔者楚欲攻宋》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高考真题检测
2014重庆 《记丐侠》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 先生食。
1、疑问句、否定句,代词做宾语 2、字字对译,调整语序
2000年上海卷 《齐桓公逐白鹿》 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高考真题检测
2012四川 《镇海县志》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
1、疑问句、否定句,代词做宾语 2、字字对译,调整语序
宾语前置知识点补充
文言文特殊句式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 介词结构后置。
巩固练习 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状语后置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什么是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常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 是状语后置。
因此,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谓语后面的 状语移到谓语前面。
〈补〉得
﹙定﹚的 主语﹝状﹞地 +谓语 ﹙定﹚的 +宾语
(状语后置)
思考:状语后置句有 怎么样的结构特点?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被动句
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定语后置
什么是定语? 句子成分
(定语)主语 状语
+补谓语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
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 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
动词不定式(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于
“见”字句:见+谓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
“受”字句:受+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语+于
之战》)
“为”字句:为+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词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局、被动句

加 闻
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1.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副词,更加 动词,施加 听见 见闻、知识 名声、声誉
生
1.君子生非异也 2.蛟龙生焉
“生”通“性” ,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 质、禀赋。 生长
明
明达,形容词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智慧,名词
三、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用心躁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助词“之”表定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以为妙绝 4.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终止) (与世隔绝) (到了极点) (横渡)
《劝学》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下、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验,对照检查。今:参加,参观 2.声非加疾也 疾:疾劲,强,大。今:疾病;快速 3.假舟楫者 假:借助,利用。 今:与“真”相对 4.蟹六跪而二螯 跪:腿。 今:用膝盖着地 5.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 今:黄金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今: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7.而绝江河 绝:横渡。 今:尽,完了。 8.劝学 劝:劝勉、鼓励。 今:规劝
一、词类活用:
过:名词用作动词:责备 1.无乃尔是过与?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则修文德以来之。 3.既来之,则安之。 来:同2。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用法同2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少、多: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增多。 6.填然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2.“……是……”格式。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3)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例:( 1)、“大王来何操?” (动宾倒装) (2)、彼且奚适也? (3)、 彼且恶乎待哉 (4)、夫晋,何厌之有? (5)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3)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 妾》〈孟子〉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强调宾语。
(7)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8)、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9)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 〈诗经〉 (介宾倒装)
提示: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 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 南坐。”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 语(补语) 主谓倒置
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 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 的,我们称之为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