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国确定8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国确定8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844c6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8.png)
[中国确定8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确定8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国家环保部12月5日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并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包含二氧化硫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能力建设等8类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需求约3500亿元。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近日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污染排放负荷巨大,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文/人民网北京今冬平均气温比近十年低1.3℃12月6日,从北京市热力集团获悉,本市集中供热的主管网供水温度已比供热初始时升高了20℃,可以保障用户用热需求。
从11月至前天,日平均气温比近十年偏低1.3℃。
据市气象台介绍,从11月至前天,本市日平均气温为3.7℃,比常年偏低0.7℃,比近十年偏低 1.3℃,比去年则低了 2.5℃。
据预测,今冬气温偏低的可能性较大,但目前这种程度的气温浮动尚属正常。
“我们将12月、1月、2月视为冬天进行气象数据统计,这个冬天是不是‘冷冬’还有待观察。
”气象台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近期东北、新疆等地接连出现暴雪,但本市降温形式仍以大风为主。
文/京华时报善食零食,有助健康该不该吃零食,该怎么吃零食?在美国乳品出口协会于12月4日在北京的“美国乳清蛋白和健康零食”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博士指出了很多人对于零食的误解和不科学食用。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常翠青表示,“在正餐之间补充健康的零食产品是有助于健康的。
“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送审稿)

“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送审稿)一、目的与意义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灰霾、臭氧和酸雨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空气中细颗粒(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倍。
光化学烟雾污染频繁发生。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以及大气环流造成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给现行的环境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亟待建立。
通过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加大防治力度,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责任,形成治污合力,推动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确保区域环境安全,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对策,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措施,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加大—1—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的合理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编制“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是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落实“十二五”国家环保目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能源消费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要文件。
“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包括“三区六群”的共九个分区规划和一个总体规划。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范围

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
湖北省
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共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县级城市
5.94
长株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群
湖南省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共3个地级城市
2.8
成渝城市群
四川省、重庆市
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资阳市,共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1.07
珠三角
广东省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共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5.47
辽宁中部城市群
辽宁省
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营口市、辽阳市、铁岭市,共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6.5
山东城市群
山东省
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共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2.14
海峡西岸城市群
福建省
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共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个正厅级实验区
12.4
山西中北部城市群
山西省
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共4个地级城市
5.69
陕西关中城市群
陕西省
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个副省级开发区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范围(表格)
区域
省份
城市
面积
(万平方公里)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893866efe009581b6bd9eb81.png)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8.21•【文号】国办函[2012]147号•【施行日期】2012.08.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147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抓出成效。
要按照《分工方案》的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对工作分工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部门间要密切协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跟踪进展情况。
环境保护部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做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督促检查,把推进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落实地方责任,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抓好工作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8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一、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1.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企业,并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建立新建项目与污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审批机制。
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电监会、财政部。
列第一位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2.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
增加天然气、煤层气供给。
十二五污染物重点控制区划分

十二五污染物重点控制区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规划范围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具体范围详见附表),共涉及1 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 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 81%三、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一)明确区域控制重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1.明确区域污染控制类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长三角、珠三角还要加强酸雨的控制,京津冀、江苏省和山东城市群还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
辽宁中部、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显现区,应重点控制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同时注重细颗粒物、臭氧等复合污染的控制,此外,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还应加强酸雨的控制,辽宁中部城市群应加强采暖季燃煤污染控制。
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以传统煤烟型污染控制为主,重点控制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加强采暖季燃煤污染控制。
2.划分重点控制区依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气污染程度、城市空间分布以及大气污染物在区域内的输送规律,将规划区域划分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实施差异化的控制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策略。
对重点控制区,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采取更有力的污染治理措施。
重点控制区共4 7个城市,除重庆为主城区外,其他城市为整个辖区。
京津冀地区重点控制区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6个城市;长三角地区重点控制区为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1 4个城市;珠三角地区重点控制区为辖区内所有9个城市。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01•【文号】环发[2011]129号•【施行日期】201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目录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主要目标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大经费保障(三)建设人才队伍(四)强化培训宣传(五)扩大公众参与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号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号](https://img.taocdn.com/s3/m/0cc03f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b.png)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号)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你们《关于请求批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报批稿)的请示》(环发〔2012〕11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认真组织实施。
二、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做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以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问题为重点,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着力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13%、1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四、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治理项目分解落实到市、县级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46号)
2.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3.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页面 2 / 20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链接:/news/73951.html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大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2010年,重点区域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40微克/立方米、86微克/立方米,为欧美发达国家 的2至4倍;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卫星数据显示,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工业密集区为我国对流层二氧化 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按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重点区域82%的城市不达标。严重的大气污染,威 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患病风险,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粮食 减产、森林衰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链接:/news/73951.html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环发〔2012〕130号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
现行环境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地方之间 的联动机制。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系和法规,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 标,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解决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
3.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不全,大多数城市没有开展臭氧、细颗粒物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薄弱,无法全面反映当前 大气污染状况。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体系,底数不清,难以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4.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要求,缺少挥发性有机 物排放标准体系,城市扬尘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车用燃油标准远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范围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 (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 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具体范围详见附表),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大气环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应紧紧抓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 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在重点区域率先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 防治对策,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严格环境准入,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多污染物协同 控制,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与 环境的协调发展。
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链接:/news/73951.html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减排目标,国家釆 取了脱硫优惠电价、“上大压小”、限期淘汰、“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工程减排 、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到2010年,全国共建成运行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5.78亿千瓦,火电机组脱硫 比例由2005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86%;累计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产 能0.72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1.2%、煤炭消费总量增长超过10亿吨的情 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5年下降了14.29%,超额完成减排目标。 2.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 “十一五”期间,全国进一步深化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行“退二进三”政策,搬迁改造了一大批重污染企业 ,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城市清洁能源改造,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淘汰了一批燃煤小锅炉;京津冀、长 三角、珠三角启动了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分别完成了1462、500、514、256座加 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全国实施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国III标准,部分城市实施了国IV标准,机动车污染物平均排放 强度下降了40%以上。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的年均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24.0%和14.8%,二氧化氮浓度基本稳定。 3.积极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为保障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华北六省(区、市)、长三角三省(市)和珠三角地区 打破行政界限,成立领导小组,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编制实施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实施省际联合、部门联动,齐 抓共管、密切配合,全面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控制,统一环境执法监管,统一发布 环境信息,形成强大的治污合力,取得积极成效。活动期间,主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兑现了绿色奥运、绿色世 博和绿色亚运的庄严承诺。同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万吨、2273.6万吨,位居世界第 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 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等13个重点区域,是我 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区域占全国14%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 近48%的人口,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消费了52%的煤炭,排放了48%的二氧化硫、51%的氮氧化物、42%的烟粉尘 和约50%的挥发性有机物,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至3.6倍,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 、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电力监管委 员会,国家能源局:
页面 3 / 20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链接:/news/73951.html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 导致细颗粒物、臭氧、酸雨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年7个城市细颗粒物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40微克/立方米至90 微克/立方米,超过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的14%至157%;臭氧监测试点表明,部分城市臭氧超过国家二 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0%,有些地区多次出现臭氧最大小时浓度超过欧洲警报水平(240ppb)的重污染现象。复合型大 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 至超过200天。 专栏:细颗粒物主要来源 研究表明,细颗粒物成因复杂,约50%来自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约50% 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细颗粒物 来源十分广泛,既有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又有机动车、船舶、飞机、工程机械、农机等移 动源的排放,还有餐饮油烟、装修装潢等量大面广的面源排放。因此控制细颗粒物污染,必须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政策,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4.城市间污染相互影响显著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 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 率达30%至40%,氮氧化物为12%至20%,可吸入颗粒物为16%至26%;区域内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 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1天内先后出现。 5.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15年重点区域GD P将增长5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含低速汽车)保有量将增长50%。按照目前的污染控制力度 ,将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为160万吨、250万吨、100万吨和220万吨,占2 010年排放量的15%、22%、17%和20%。随着二氧化硫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工程减排的空间日益缩减;对细颗粒物 贡献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污染控制力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要求
页面 4 / 20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链接:/news/73951.html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