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窗户的图案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窗户的图案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窗户的图案

窗的历史是伴随人得居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传统院落坐北朝南,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如果说房屋的梁柱支撑了整个建筑的结构,那么门窗则是使用环节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从最初仅满足采光通风到后来的审美需求,窗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功能性装饰。

古建筑窗的图案

门窗的色彩,江南水乡由于防腐的需要,在窗户外表多上油漆,多数为上下前后油同一颜色,或者只在表面涂桐油,凸显木材的质感,非常清新淡雅。但宫殿、寺庙等大型殿堂的窗户仍采用多色彩的重彩油漆作为装饰手段。

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位,一般由木条拼接连续的图案,常见的有井字纹、方格纹、万字纹、龟锦纹、菱花纹、团花纹、寿字纹、冰裂纹、夔龙纹、以及云纹等图案。窗户的图案源于其他装饰艺术,如青铜器纹样,古代玉器的图案,还有来自纺织物图案的等。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和继承性。画家吴冠中说过苏州园林的窗花式样至少有几百种,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化莫测,蕴含了很古老又现代的抽象美。

古民居窗户中,讲究一点的,常常在窗户的格心处进行细致的雕刻,隔扇窗上的裙板和游廊下的绦环板安放在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活动频繁的视野中,因此艺人们对这两处部位的雕刻十分讲究,其中尤以绦环板的雕刻最为精致。

木雕的内容有吉祥图案,如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动物图案,山水风景,人物神仙,博古杂宝,图案通常以瓶、壶、炉、鼎、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其中炉有兴旺,瓶有太平及平安的的意思,生活场景以及伦理故事等。

窗户是建筑的眼睛,正是这咫尺方寸间,在日后的岁月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这些兼具采光、通风、装饰美化作用的窗户,为古人缓慢行驶的时光增添了不少乐趣。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 吴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现存实例进行研究,对以彩画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了解柱子的装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上架部分的彩画不尽相同,应将其作为一个与上架既有联系又独立的构件进行研究。 关键司:柱楹彩画雕饰朱红暖色青绿冷色 “柱,楹也”[1]。在中国古汉语中,柱和楹基本同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按柱引伸为支柱柱塞。不计纵横也。”又《释名》有云:“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齐鲁读曰轻:轻,胜也。孤立独处,能胜任上重也。”可见,柱、楹是指竖向能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且又孤立独处,具有独立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相接触,故地位突出,所谓“屋之主也”。古人由此赋予它很多的象征意义,于是,柱子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华丽的装饰。柱子的装饰,主要有彩画、雕镂等方式,而彩画由于其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等特点,最终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段。除此之外,尚有用金玉、珠翠、锦绣、琉璃等,甚至有用镜子、螺钿等材料来装饰柱子的作法[2],更是奢华而新奇,并对后世柱子彩画的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柱子的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又复归于简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柱子装饰 建筑彩画等装饰手段的产生,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审美要求和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从考古材料和文献中有关先秦时期建筑装饰的记载,可知当时宫殿建筑中的木构件已有了彩饰、雕饰等的装饰处理[3]。文献中亦有柱子装饰的记录,虽然有限,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春秋·谷梁传》卷三记载:“(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恒宫楹。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柱子装饰的样貌:(一)用色彩涂刷是柱子装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初级阶段的柱子彩画。(二)柱子都是以单色涂刷为主,不作或只作局部彩绘[4]。(三)柱子刷饰的颜色多种多样,有刷红黑、青、黄等不同颜色的,不象后世,基本上是以朱红色系为主,到明清时期,柱子更是一律刷红[5]。(四)柱子上涂刷的色彩根据礼制的要求,有明确的等级限制,不得僭越。春秋时期,以丹为贵,依次为丹、黑、青、黄。 秦汉是民族大统一时期,特别是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为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技术的保障,而且礼制的约束相对松弛,僭越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其时宫殿建筑和贵族宅邸装饰成风。根据有限的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汉代建筑柱子装饰的特点:(一)汉代重要建筑的柱子装饰是雕、绘并用的,但雕饰更为突出,雕刻技术已极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6],这一点可求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如山东微山县两城和曲阜县旧县等出土的画像石,都很好的印证了“雕楹”之说(图1),画中柱子满雕波浪纹或出形纹,说明汉时贵族建筑之柱大多通身雕刻几何形纹样以作装饰。彩绘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如雕饰广泛。(二)雕饰一般以剪影式浮雕方式在柱子上满雕纹样;也有雕刻之上再施彩的手法,以朱色为多[7];还有雕刻上施铜漆的方式[8]。(三)柱子彩饰还是以单色通刷的方式为主,也多用丹朱之色[9]。虽然汉代柱子饰色也是以丹为贵,这是袭自周礼的传统,但并不被严格遵守,民间也常有用丹朱之色的。(四)重要建筑的柱子经常绘有各种纹样,图案题材与当时所流行的装饰题材一致,多为云气、花卉、符瑞辟邪等[10]。(五)除雕刻彩画以外,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及十大吉祥图解

[转载]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及十大吉祥图解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及十大吉祥图解 雕刻纹饰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在古建筑群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房屋上的一些雕刻图案,这些图案最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戗檐连接墀头墙与屋檐的部位,图案大体有花卉、动物和博古。花卉主要是牡丹、菊花、梅花。动物有鹿、鹤、狮子、猴子、麒麟等祥瑞之物。博古往往是博古架和置于其上的文房四宝。戗檐中的图也有雕刻文字,像那老屋檐上的“延年益寿”,戗檐下面是拔檐,主要雕刻草弯、回字、万字、三字、菊花、竹叶锦等。除此之外,厅堂照壁上也有雕刻牡丹、太平花,也有三角垫花的。有的下端及两侧有蝙蝠衔一枚铜钱,暗示“神在眼前”。戗檐的外侧有博风头,保护着檐角不受风雨侵袭,上面雕有柿子、万字和如意。古建筑群的厅房上的雕刻,都是通过象形、意会、比拟、谐音等灵活生动的手法,将一些事物组合起来,表达建房主人的心愿,如用牡丹、白头翁组成的“富贵白头”,以灵芝、水仙、竹子、寿桃组成“灵仙祝寿”,大

象、宝瓶组成“太平有象”,蝙蝠、石榴组成“多子多福”,莲花与鱼组成“连年有余”,猴子骑马、蜜蜂飞舞寓意马上封侯,鹌鹑、菊花、枫叶谐音“安居乐业”,菊花、麻雀组成“居家欢乐”,公鸡和鸡冠组成“官上加官”,蝙蝠、寿字、绶带组成“富寿绵长”,狮与事谐音,狮与线纹在一起,寓意财事不断,狮子与瓶组合象征事事平安等等,寄予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可以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古建筑堂前,东边摆瓶,西边摆镜,中间放个钟,代表“终身平静”的意思,徽州人长的很秀气,他把那些深刻的道理暗藏在它那些雕梁画栋当中、家具摆设当中,不明说让你去探索,让你去猜测,这个不同于北方人,北方人都是直来直去的,有什么讲什么,而徽州人不是和你那样说,他非要转个弯。就像健康长寿作为人们的美好心愿,古人喜欢用一些长寿的动植物来寄托长命之意,如万古长青的松柏、千年寿命的仙鹤、食之可长寿的仙草灵芝、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桃、长寿无疆的神龟以及各种变形体的“寿”字,这些吉祥图案表现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心愿。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创造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欢迎阅读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 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湖南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 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目前发现北方建筑起源最早、最典型的遗址实例是()。D、半坡遗址 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最早的吊脚楼式建筑遗址。(错)

南方最早建筑起源是巢居。(对) 从甲骨文的字形判断“牢”在最初是住()的。D、牛 周朝建立的典型制度是()。C、礼制 商朝除去皇宫,一般百姓的建筑基本特点是“茅茨土阶”。(错)商朝青铜器上最常见的图案是饕餮纹。(对) 明堂辟雍”是古代皇帝亲自讲学的最高学府。(对) 古代因讲究等级制度,有“诸侯之学环水,天子之学伴水”。(错)汉朝时期把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 被称为宗教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C、众多的教徒 中国在()时期才有了宗教。B、东汉

中国的第一座寺庙是()。D、白马寺 老子创立的是道家哲学,而不是道教。(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园林艺术大发展的一个高潮。(对)下列不属于佛教建筑的是()。D、庙 下列塔的类型中属于藏传佛教的是()。D、金刚宝座塔 长江以南属于唐代宗教建筑的只有两座。(错) 被认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是在()。C、宋朝 宋代建筑的特点是()。B、华美 宋朝由于建筑的密集,城市中间出现很多望火楼。(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繁荣的商业景象出现在唐朝。(错)

古建筑门窗的图案丰富而古典

门窗作为古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采光、通风、隔音、防盗等多种功能,还以其丰富的吉祥元素图案表达着较为丰富古典的内涵。例如:部分常见门窗图案 1、几何图案 门窗几何图案中,比较单纯的有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冰裂纹等形式,亦有星光、风车等文学含义的形式。在窗扇、隔扇单片数量多时,几何图案效果整齐划一,视觉冲击强烈。 2、植物图案 树木花卉等植物是古建门窗吉祥图案中经常用的。古人赋予植物文学生命,注重各类植物内在的品质,例如梅兰竹菊、松竹梅等等。在明清门窗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植物图案。

3、动物图案 动物图案包括飞禽走兽、虫、鱼、龙凤、麒麟、鹿、蟒等等,这些神兽瑞兽生肖动物图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或取其吉,或纳其祥,万变不离其宗。

4、山水风景 寄情山水风景,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一种嗜癖,在门窗图案上亦有所反映。用山水画、书法等等作为门窗装饰一般是较高层次的追求,十分雅致。 5、人物神仙 门窗在花板、中心盘等主要部分,常常深雕人物神仙。这些人物包括代代相传的神仙、妇孺皆知的人物、渔樵耕读的代表、故事戏曲的角色等等,例如孔子、老子、弥勒、八仙、寿星、财神等。

部分宫殿门窗图案 6、三交六椀菱花图案 三交六椀菱花样式图案,内涵天地,寓意四方。帝王宫殿建筑上的门窗格心装饰上三交六椀菱花图案的棂花,象征了天地相交、万物生长、国泰民安的一片胜景。 7、卐字棂花图案 “卐”字棂花图案是一旋转的形态,中国古老符号之一。因卐纹无头无尾,

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形状,寓意着无限循环、万事吉祥、万寿无疆。一般“万字锦”图案称为“万字流水”,长脚卐字寓意富贵不断。 8、回纹图案 回纹是由陶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衍化而来,寓意无限吉祥、福寿绵长,图案层次丰富,线条永无交合之点。这种门窗格心图案给人以向前、永无止境的一种启示。 古往今来,点睛建筑的门窗,不仅具有绝对性的功能作用,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从根本意义上决定着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 以上内容就是成都锦鸿源木业有限公司为大家提供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和需求,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的咨询通道来进行免费咨询。 点击右侧咨询按钮也可以进行免费咨询。 成都锦鸿源木业有限公司拥有独立大型专业制作仿古木作、仿古门窗、古建构件、户外防腐木制品的专业工厂。专业服务于建筑装饰企业,火锅店、酒店茶

浅谈中国古建筑装饰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建筑装饰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古建筑诞生与发展 中华大地,古建筑历史文化悠久,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由于原始人的不断进化,使其对房屋的需求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在有实物可考的建筑发展史中,中国建筑的正式出现,可追溯的史前社会,距今已有8000 年以上的历史,古建筑的发展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根据古代建筑痕迹的发现,原始人群是依赖自然的洞穴为躲避自然灾害作为居住场所,或木构为巢;利用黄土层和草泥混合型材料建造出简单的巢居或房屋,由巢居到穴居的逐步演变与发展到地面上。自此,木构建筑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体系,延续了极强的生命力、适应性。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步入封建社会时期,此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出炉,标志着生产力的革新,建筑方面出现了宫殿、都城、佛塔、寺庙、陵墓、凉亭等建筑。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经日趋完善,穿斗式和抬梁式建筑结构已日趋走向成熟,开启了中国古建筑体系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开始进入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城市建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殿阁楼台,建筑风格气魄恢弘、规模宏大、绚烂多姿而富于变化。元明清是中国古建筑体系高度成熟的时期,建筑装饰都已定形化,由于砖瓦的生产、彩色琉璃工艺的出现,宫廷建筑、普通民用建筑开始广泛使用砖瓦。由此可见,中国古建筑是一部集合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社会、审美于一身的大百科全书。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1.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方式,最主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结构。建筑中的梁柱体系主要以木质构件生产制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是以榫卯的方式相互吻合,构成富有弹性力度的物体。抬梁式的构架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此构造使用范围广,在汉族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汉族木构架建筑的代表。穿斗式的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井干式的构架特点是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建成房屋四壁,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古建筑的特殊构造中还有两种结构为斗拱和雀替,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由于建筑构造的特性,其形态给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从艺术形体或技术构造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成为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的首席代表。斗拱的塑造在建筑中具有着极强装饰作用。雀替,由拱形替日演变而来,置于额枋下与柱相交处,以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越。雀替的结构性作用几乎让位于美学作用,其上似乎加斗,大意承重于屋檐。所雕动物、人物不知其所本,似乎比较随意,是否有地域性规律。 2. 中国古人对建筑的审美观念。原始人最早出现的文明发现,始于土陶器物上所出现的以表达自然界万物的图腾纹样,几何线条纹样,甲骨文展现的象形文字,以及龙凤纹样;青铜器物上雕刻的神兽纹样。图形纹样和象形文字的信息传递,也直接的反映出古人在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中体现出一种天神合一

中国古建门窗及陈设

中国古建门窗及陈设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有精美的木雕,所谓雕梁画栋、曲栏朱槛指的也就是这个。山西、安徽、江南水乡和闽粤地区建筑上的木雕都是非常有名的。浙江绍兴、东阳一带的木工当年名扬天下;山西豪门富甲一方,其建筑奢华如非亲眼目睹都无法相 造型、结构受到建筑的影响,如果建筑是表,家具就是里,这种表里关系体现在造型和结构上一脉相承,如童柱、角替、须弥座即是家具中的矮老、站牙、束腰,在造型语言和装饰手法上都达到了表里和谐,里外呼应。 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门窗的式样也情趣大异。比如侨乡福建和广东一带,人们喜好在建筑上大施彩绘,所以闽粤地区出产的门窗常见

到有大漆绘就并加以纯金涂饰的。相反的,色调以青灰为主的江南水乡,人们的审美观念中也以清新淡雅为美,因此门窗也少有彩绘,而往往以木本色示人。工艺方面中国南北地区也有差异。像浙江一带雕工发达,而浙江产的门窗上无论浮雕还是透雕,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清代历史上有浙江木工向山西迁徙的记载,所以在一些山西门窗上也能看到南方的秀丽风格。另外,江浙地区特别是苏州的工匠,其技 人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修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图案和造型丰富而又洗练,朴实而又高雅,使人百看不厌、玩味无穷。 北京传统住宅装修的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接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

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牋_灯笼框(又名灯笼锦)是又一种常见的传统窗格图案,它是简单化、抽象化了的灯笼形象,周围点缀团花、卡子花等雕饰,图案简洁舒朗。灯笼框窗格中间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可题诗作画于其上,或绘梅兰竹菊,或点山水花鸟,清新 "龟背锦". 如,用蝙蝠、万字寿字组成"万福万寿"图案;使蝙蝠(或佛手)、葫芦(或石榴)、桃(或寿字)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用万字、柿子、如意组成"万事如意",在花瓶内插上月季花(或四季花),加上鹌鹑,表现"四季平安";兰花、灵芝表现"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现"荣华富贵",葫芦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缠枝绕叶,表现"子孙万代";灵芝、兰花、牡丹花组成"兰芝富贵"……

中国古代建筑电子书一览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D、清朝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C、飞虎军 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D、1996年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对)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错)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D、镰仓、大阪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C、伊东忠太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对) 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B、悬山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B、屋顶式样 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D、古代南美洲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湖南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与西方现代建筑相比,中世纪的建筑多是属于单栋建筑。(错) 北京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D、凸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宋朝 在北京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日坛 在北京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对) 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对)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世袭制 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瓦。C、黄 据研究,世界上只有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筑的等级。(对) 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建筑开间是九开间。(错) 古建筑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对) 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土 ()建筑又俗称“吊脚楼”。 B、干栏式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古代 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大木、小木、砖、瓦、石、油诸作的装饰手法和式样,也包括为创造艺术环境而设置的建筑小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①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如宫殿屋顶用黄色琉璃,彩画用贴金龙凤,殿前用日规、嘉量、品级山、龟鹤、香炉等小品,以表示帝王的尊严;私 家园林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的格调。②它们中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且和结构紧密结合,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油饰彩画是为了保护木材,屋顶吻兽是保护屋面的构件,花格窗棂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木构件的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就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③它们大部分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规矩做法,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但也很注意细微的变化,既可远见,也可近赏。④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例如汉代刚直浓重,唐代浑放开朗,宋代流畅活泼,明清严谨典丽。北方比较朴实,装饰只作重点处理,彩画砖雕成就较高;南方比较丰富,装饰手法细致,砖木石雕都有很高成就。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很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大木作装饰是对木结构主要构件的艺术加工,主要包括俩种手法:①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

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每种构件的卷杀有壹定规矩,元明以前使用得较为普遍。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效果,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卷杀做法,其他壹概去掉。②将结构构件的端部做出各种花样,如清代官式建筑常将梁枋端作成桃形(桃尖梁)、云形(麻叶头)、拳形(霸王拳),拱端则有菊花头、三岔头、三幅云等形状;非官式建筑的花样更多,常常雕成各种植物和龙、象等兽头形。 小木作装饰是对门窗、廊檐、天花及室内分隔构件的艺术处理。重要建筑的大门上常常装饰铜质的门钉、门环、角叶,门环是装饰的重点,多做成兽面吞环。□扇门和窗子的棂格是装饰艺术的重点部位,□扇门下部的木板(裙板、绦环板)也常雕刻花饰。重要建筑的棂格用正交、斜交直棂和圆棂组合成为菱花(宋代称为毯纹),裙板雕龙纹;壹般建筑是直棂、正交或斜交方格、以及灯笼框、步步锦、冰裂纹及曲棂等形式,裙板雕花卉及几何纹。廊檐枋子下常设雕刻繁复的雀替、或楣子、挂落;廊柱下部配以木栏杆,有花栏杆、坐凳栏杆、靠背栏杆(美人靠)等形式。天花板分为海漫、井口、平□和卷棚等,海漫不分格,可绘彩画;井口天花用支条分成方格,中画团状彩画;平□多在宋代以前建筑中使用,为小方格形,不画彩画;卷棚又称轩,为向上拱起的曲面天花,多用于南方园林的厅堂前部及前廊。重要建筑正中设藻井,有圆形、方形、菱形及覆斗、斗八等形式,尊贵的建筑中藻井层层收上,用斗拱、天宫楼阁、龙凤等装饰,且满贴金箔,富丽异常。室内分隔的构件主要有碧纱橱(即室内□扇门)、罩和博古架、板壁门洞等数种,其中罩是壹种半分隔式构件,有几腿罩、正罩、栏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图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也留下了精神粮食,供我们钻研她的精华,感叹祖先的心灵手巧。中国传统的建筑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不仅其结构合理而且更讲究建筑美。有精致的屋外装饰,也有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这些建筑图案装饰了房屋也寄予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建筑装饰形式众多,图案装饰就是其中之一。建筑图案装饰富含文化味道,是传统文化最好的表现,它意味深长,寄托了人们生活的美好愿望。对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的研究也是现代人了解过去生活的钥匙。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不光在纸帛上出现,也常见于其它的实业之中,如建筑、服装、雕刻、手饰、器皿等,她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有着共同的含义,甚至有着共同的形式;她们是中国传统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因此对她们的研究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民族研究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在建筑上的表现最为明显,还可以把他们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婚姻、寿诞、科第、福祉、丧葬,各大类又可分为小类。还有一种分法是根据他们的表象来分的,可以分为神佛类、动物类、植物类。这两种的分类是从吉祥图案自身的两个特点来划分的。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图1)是很好看的一种 建筑装饰图:“画面上,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 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 气。”明李时珍云:“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 项似蛇,腹似唇,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具九九阳数。……口旁 有须髯,颇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本草纲目》) 至于凤,《尔雅·释 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 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这就是古人对龙凤的形态的描写,至于性 情则有:龙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 性;凤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 龙、凤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帝、后的象征以及宫廷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龙是帝王的象征,称真龙天子,高高而居上者,是权力也。帝王的宫殿之中,无处不见龙的踪影,雕梁画栋,升龙、行龙、降龙,形式多变,栩栩如生。凤居其次,位龙之下,自然也不乏风采。 图1 龙凤呈祥

中国古建筑中的“八大”元素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二: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围合也必然形成大间距,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觉,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 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 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图案则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则是“四季如意”,如雕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挂意指“福到”,还有很多抽象的各种龙图案,龙象征王权,刻龙是指望家族仕途通达,不敢刻太明显是以区分百姓与皇家之别吧!有一许氏民宅的窗棂上雕的“八仙图”,八仙图并无八个人物出现,却表现的是八位神仙的法器,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是所谓的“暗八仙”。这些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极力再创虚与实的对比。 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是红色颜色之一,介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四:石雕、木雕、砖雕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窗户的图案

窗的历史是伴随人得居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传统院落坐北朝南,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如果说房屋的梁柱支撑了整个建筑的结构,那么门窗则是使用环节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从最初仅满足采光通风到后来的审美需求,窗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功能性装饰。 古建筑窗的图案 门窗的色彩,江南水乡由于防腐的需要,在窗户外表多上油漆,多数为上下前后油同一颜色,或者只在表面涂桐油,凸显木材的质感,非常清新淡雅。但宫殿、寺庙等大型殿堂的窗户仍采用多色彩的重彩油漆作为装饰手段。 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位,一般由木条拼接连续的图案,常见的有井字纹、方格纹、万字纹、龟锦纹、菱花纹、团花纹、寿字纹、冰裂纹、夔龙纹、以及云纹等图案。窗户的图案源于其他装饰艺术,如青铜器纹样,古代玉器的图案,还有来自纺织物图案的等。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和继承性。画家吴冠中说过苏州园林的窗花式样至少有几百种,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化莫测,蕴含了很古老又现代的抽象美。 古民居窗户中,讲究一点的,常常在窗户的格心处进行细致的雕刻,隔扇窗上的裙板和游廊下的绦环板安放在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活动频繁的视野中,因此艺人们对这两处部位的雕刻十分讲究,其中尤以绦环板的雕刻最为精致。

木雕的内容有吉祥图案,如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动物图案,山水风景,人物神仙,博古杂宝,图案通常以瓶、壶、炉、鼎、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其中炉有兴旺,瓶有太平及平安的的意思,生活场景以及伦理故事等。 窗户是建筑的眼睛,正是这咫尺方寸间,在日后的岁月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这些兼具采光、通风、装饰美化作用的窗户,为古人缓慢行驶的时光增添了不少乐趣。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复习题 第一节绪论 一、填空: 1、世界建筑的两大体系分别是东方建筑系统和西方建筑系统。 2、中国建筑系统的特点:木构架结构独特的造型和丰富而华丽的装饰艺术。 3、木框架结构的优点有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方便和合乎科学的力学原理等等 4、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特征有举折高大、出檐深远、翼角起翘。 5、建筑装饰是伴随着建筑出现产生的. 6、建筑装饰的三个构成要素为形态、色彩和材料。 7、彩饰最常见的形式是彩画。 二、名词解释: 1、装饰 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其作用在于使被装饰主体具有合乎其功利目的的美感形式。 2、建筑装饰 是依附于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它们也具有独立的审美因素。 三、简答: 1、建筑装饰的作用有哪些? 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改善使用条件,使人感到清洁舒适

增加建筑物美观,美化环境、提高建筑艺术效果。 2、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装饰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形与色的统一 隐喻于美观下的教育意义 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的统一 3、列举几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 雕饰:木雕、石雕、砖雕;彩饰:主要为彩画;泥塑;陶塑 第二节屋顶装饰 一、填空: 1、庑殿顶又称五脊殿。 2、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两种形式。 3、清代殿顶中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 4、硬山顶有尖山式硬山顶和卷棚式硬山顶两种形式。 5、徽派民居的屋顶属于硬山顶(屋顶形式)。 6、几个坡面最后攒到一起的屋顶形式叫攒尖顶。 7、卷棚顶(屋顶形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没有外露的主脊。 8、岳阳楼的屋顶形式为盔顶。 9、正脊兽因兽头向外望去,故又叫望兽。 10、庙宇建筑正脊正中称为脊刹。 11、凡是与正脊和宝顶相交的脊称为垂脊。 12、垂脊装饰的重点为仙人走兽和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DOC6) 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大木、小木、砖、瓦、石、油诸作的装饰手法和式 样,也包括为制造艺术环境而设置的建筑小品。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亮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①它们是显示 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 筑的社会功能;如宫殿屋顶用黄色琉璃,彩画用贴金龙凤,殿前用日规、嘉量、品级山、龟鹤、香炉等小品,以表示帝王的威严;私 家园林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的 格调。②它们中大多数都有有用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不是可有可无 的附加物。油饰彩画是为了爱护木材,屋顶吻兽是爱护屋面的构件,花格 窗棂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木构件的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确实 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③它们大部分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 严格的规矩做法,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成效;但也专门注意细微 的变化,既可远看,也可近赏。④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鲜亮的时代性、地 区性和民族性。例如汉代刚直浓重,唐代浑放活泼,宋代流畅爽朗,明清 严谨典丽。北方比较淳朴,装饰只作重点处理,彩画砖雕成就较高;南方 比较丰富,装饰手法细致,砖木石雕都有专门高成就。藏族用色大胆,追 求对比成效,镏金、彩绘专门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 面砖方面成就较大;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 族特点。 大木作装饰是对木结构要紧构件的艺术加工,要紧包括两种手法: ①卷杀,马上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 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每种构件的卷杀有一定规矩,元明往常 使用得较为普遍。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成效,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 卷杀做法,其他一概去掉。②将结构构件的端部做出各种花样,如清代官 式建筑常将梁枋端作成桃形(桃尖梁)、云形(麻叶头)、拳形(霸王拳),拱端则有菊花头、三岔头、三幅云等形状;非官式建筑的花样更多,常常雕 成各种植物和龙、象等兽头形。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一、填空: 1、世界建筑的两大体系分不是东方建筑系统和西方建筑系统。 2、中国建筑系统的特点:木构架结构专门的造型和丰富而华丽的装饰艺术。 3、木框架结构的优点有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方便和合乎科学的力学原理等等 4、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特点有举折高大、出檐深远、翼角起翘。 5、建筑装饰是相伴着建筑显现产生的. 6、建筑装饰的三个构成要素为形状、色彩和材料。 7、彩饰最常见的形式是彩画。 二、名词讲明: 1、装饰 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其作用在于使被装饰主体具有合乎其功利目的的美感形式。 2、建筑装饰 是依附于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它们也具有独立的审美因素。 三、简答: 1、建筑装饰的作用有哪些? 爱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改善使用条件,使人感到清洁舒服 增加建筑物美观,美化环境、提高建筑艺术成效。

2、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差不多特点有哪些? 装饰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形与色的统一 隐喻于美观下的教育意义 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的统一 3、列举几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 雕饰:木雕、石雕、砖雕;彩饰:要紧为彩画;泥塑;陶塑 第二节屋顶装饰 一、填空: 1、庑殿顶又称五脊殿。 2、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两种形式。 3、清代殿顶中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 4、硬山顶有尖山式硬山顶和卷棚式硬山顶两种形式。 5、徽派民居的屋顶属于硬山顶(屋顶形式)。 6、几个坡面最后攒到一起的屋顶形式叫攒尖顶。 7、卷棚顶(屋顶形式),最明显的标志,确实是没有外露的主脊。 8、岳阳楼的屋顶形式为盔顶。 9、正脊兽因兽头向外望去,故又叫望兽。 10、庙宇建筑正脊正中称为脊刹。 11、凡是与正脊和宝顶相交的脊称为垂脊。 12、垂脊装饰的重点为仙人走兽和垂兽。 13、瓦当的要紧样式有圆形瓦当、半圆形瓦当。

中国古建筑手绘图片

中国古建筑手绘图片 篇一:中国古建筑精华图纸 中国古建筑精华图纸 篇二:建筑钢笔画速写范例100篇 篇三: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 庑殿顶 ,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 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庑殿顶。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汉朝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发现庑殿顶。汉朝的阙

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后来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皇家建筑以及大型寺院、宫观。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但闽东沿海地区的民居因为防风需要也会用平缓的庑殿顶。 在日本,庑殿顶多见于东日本,又有“东屋”的别称。 琉球传统住宅受闽东文化影响,也使用庑殿顶。 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古建筑,例如日本的东大寺大佛殿、正仓院,韩国景福宫的城楼。仿古建筑例如台北国家戏剧院与大直忠烈祠,香港仿唐建筑志莲净苑的大雄殿等。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

古建窗户艺术

窗户的艺术 对中国人来说,做菜不光是为营养,还要色、香、味俱全。同样窗户对中国人来说也不单是为了通风和采光。不仅要有功能上的考虑,而且还要从材质,从图案,造型,雕花等等方面精益求精。尤其中国古代的文人更是以窗为画,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文人与工匠一道,或用抽象或用具象形式,根据当时审美和人们可接受程度,不遗余力地发挥想象,发挥创造力,致使窗户艺术千百年来 精彩纷呈。 窗的历史 窗的历史是伴随人得居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最早的原始形态的窗已不可考,我国可见到的较早的窗户的实物形态是西周的刖刑奴隶守门鬲。

战国伎乐铜屋坎坎,不仅两侧有落地式棂格窗,后面还有十字形的方窗。 汉代窗的形制已十分完备,从汉代出土的陶制明器中可见一斑。汉代房屋的窗饰一般设在门的一侧或两侧,门的上部野出现了横窗,是后世横披窗的前身。 汉代室内窗前常施帐幕,这便是窗帘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大量使用不可开启的直棂窗,直棂窗都是固定的,其闭合的方式一般是在窗的后部装推拉板,既可以保温,也可以防盗。宋至辽金

时期出现了可开启的隔扇、阑槛等结构,宋代著名的建筑术书《营造法式》中记载了破子棂窗、版棂窗、睒电窗和阑槛钩窗等四种窗样式,是当时较为有代表性的窗饰形制。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空前发展,苏杭一带的园林在走廊与外墙上开窗洞颇为盛行,明代《园治》一书称之为漏明窗,这一时期槛窗与支摘窗成为这一 时期的主流。 窗的种类 一 空窗,一种只有窗孔没有窗扇的窗,空窗之妙在于内外看均可,而景观不同、窗外或竖奇石、或种笆蕉,或栽翠竹数竿,及其精巧雅致,就像一幅书画 小品。 何园的空窗

何园的空窗 留园的空窗

古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吉祥元素运用

古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吉祥元素运用 摘要:我国古代劳动者在设计建筑时,往往会给建筑绘制很多吉祥图案,不仅能增 加建筑的美观性也能增加建筑的文化底蕴。经过历史的变迁,吉祥元素也被广泛的 运用到建筑装饰设计中,现今很多古老的街巷随处可见建筑上的吉祥图案,通过这 些图案也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建筑中蕴含的历史沉淀。但是当下的设计者在建筑 装饰设计时逐渐的抛弃了我国的吉祥元素而采用所谓新颖的国外风格,这使得我国 建筑装饰的传承面临严重的威胁。所以本文研究吉祥元素在古建筑装饰设计中的 运用,给人们以警醒,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装饰风格的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装饰设计;吉祥元素;运用 1中国吉祥元素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1.1中国吉祥元素图案的文化内涵 吉祥元素图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表达,是由古至今人们对吉祥意愿的向 往和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吉祥元素图案包含了传统文化的 内容和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天地万物看成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有机 的整体,将感情赋予到物的形式上来借物抒情,是一种真、善、美行为和意志的体现。从文化内涵上看,中国的吉祥元素图案在题材形式上和结构形式上也表达出我 国先民对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吉祥元素图案的主题也表明了 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中国吉祥元素图案不仅包含了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还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想象和创造来体现了先人对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向往,反映 先人至善至美的本质。 1.2中国吉祥元素图案的寓意 中国传统的吉祥元素图案中,多以人物、奇灵异兽、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作 为吉祥寓意的重要元素,并且以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希望为依托,创作出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吉祥图案。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一种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吉祥元素图案经过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背景的再次加工,以其独 有的生动的造型、明亮的色彩,进而形成了完美的吉祥元素图案的创作。 中国传统吉祥元素图案,所要表达的情感寓意不外乎是“富、贵、寿、喜”。富 指的就是财富;贵指的是对权力功名的表达;寿则有延年、长寿、平安之意;喜则是 表达婚姻幸福、子孙满堂等。吉祥元素图案通过样式繁复的形象加上合理的搭配, 表现出不同吉祥的寓意,吉祥图案的寓意是愿望、理想和情感的寄托,并且通过利 用象征、比拟、喻示和谐音等等的手法、形式展现了出来。 (1)象征的形式:主要是利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抽象性的一种思想, 比如桃,它所代表是“仙桃”、“寿桃”,象征着长寿,植物与动物的造型还表现了“富贵 平安”的象征意义; (2)比拟的形式:是利用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进行寓意的表现,比如:鸳鸯就是 代表婚姻的恩爱、忠贞的象片; (3)喻示的形式:是寄托或蕴涵的意愿,比如,枣、花生、桂圆、莲子喻示的是早 生贵子的含义; (4)谐音的形式:是利用事物的谐音进行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比如,代表“福禄” 的象征是以葫芦为谐音,代表吉祥之意的“大吉图”则是以鸡为谐音,还有代表“寿居 耄耋”之意的表达是以寿石、菊花、蝴蝶和猫共同组成后的谐音。所以说中国吉祥元素图案是美好寓意的象征,是从古到今人们对吉祥的向往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 文化特色的体现,非常直观的用艺术情感反映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