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红楼梦_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 (1)
红楼梦人名翻译欣赏

• 贾政之子贾宝玉则直译其名 ,同理 ,与宝玉同辈 的大部分情况下也都直译其名。贾宝玉有时也被 称作 Master Bao (不是Master Jia),以显示他的 身份 ,同时以避免与贾政 Master Jia 混淆。 • 宝玉同辈的女性则有时亦称为 Miss ,如林黛玉 Miss Lin ,这样就可以与她们上一辈的称呼Lady 区分开来。凡是已经完婚的则以丈夫的名字前冠 以Mrs ,如王熙凤就被叫做 Mrs.Lian 。无论是 Miss 还是Mrs,都可以与他们的上辈Lady 做到长 幼分明。王熙凤系贾琏之妻 ,按英美习惯 ,应以 Mrs Jia 称呼,但如这样去译 ,不但会同贾珍的妻 子尤氏混为一谈 ,而且会同长她一辈的王夫人 , 甚至与长她两辈的贾母难辨你我。
• 此外,为了体现原著作者的命名意图,杨氏夫妇对部分人 名内涵用脚注的形式加以解释,使国外读者领会中国的命 名文化。例如: (1)甄士隐 Chen Shih-yin (homophone for “true facts concealed”谐音:“真是隐藏”) (2)贾化 Chia Hua (homophone for“false talk”谐音:“假 话”) (3) 熙 凤 His -feng (homophone for “splendid phoenix”谐 音“:显赫的 凤凰”) (4)颦颦 Pin-pin (knitted brows 颦眉,这是宝玉送给黛玉 的表字) (5)李纨 Li Wan (plain silk 素绢) (6)官裁 Kung-tsai (palaces seamstress 宫殿女裁缝, •戚之间的的长 幼关系之外,还有主人奴婢之间的尊卑关系。 为 了区别这两种不同身份的人 ,霍克斯的做 法是凡奴婢一律译意而不译音。比如袭人 译成了 Aroma ,紫鹃译成了Nightingale ,晴 雯译成了 Skybright ,平儿译成了 Patience , 鸳鸯译为Faithful,香菱译成了 Caltrop,等 等。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英译研究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英译研究一、引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是一种创作艺术。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有多种方法,给人物取名则是其中较为简单、直观的一种,不同的称呼可以使人物变得更加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有的给人物起绰号,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命名,有的根据外貌或生理特点等命名。
从隐喻概念的形成过程看,我们可以称这一特殊手段为“人名隐喻”。
在隐喻研究的修辞学传统下,《红楼梦》的英译研究领域同样很少关注隐喻现象,迄今为止,《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对霍译版本中的人名翻译作了评价,评价了人名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在人名隐喻翻译中所体现出来的翻译策略。
翻译著作中的人物姓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拼音翻译、意义翻译、语义翻译等。
一般人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为音译,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但是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来说,音译就不合适。
据一些研究《红楼梦》的相关人员统计,小说中所涉及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四百多个,主要的人物也有近一百六十多个,而且很多姓名中都有着隐喻、双关等,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也造成了许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二、翻译技巧霍译人名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技巧性地运用了各种翻译方法。
下面就结合实例对其中的技巧进行分析探讨。
1.音译比较常见的人名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和意译。
霍译本兼而利用这两种方法,并根据人物的阶级地位来划分不同人群,社会地位高的人物大多都采用音译且选择了汉语拼音系统。
例如:dai-yu,bao-chai,bao-yu,yuan-chun,xiang-yun,ladywang,lady-xue,还包括谐音人名等。
这样划分有助于区别不同等级人物的社会地位,也保留原作的语言特色。
霍译版本的独特性还在于根据人物职业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意译系统,比如丫环、小厮的名字采用英语翻译,“红楼十二艺人”的艺名都译为法语词,用拉丁语、希腊语来翻译和尚、尼姑的名字。
走进英文版红楼梦,看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译名

走进英文版红楼梦,看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译名西方人眼里《红楼梦》是什么样子的?宝玉的怡红院改名做了怡“绿”院,刘姥姥成了基督徒,贾政领着一家人做弥撒祈祷,林黛玉的蓝颜知己是个英国人……作者揭示了《红楼梦》海外传播过程中的许多趣闻佳话。
离题万里的译名外国人翻译《红楼梦》,首先就遇到了翻译人物姓名的障碍,其中,有翻译得不错的,也有翻译得离题万里,甚至相当搞笑的。
袭人,袭击男人?袭人,在英文译本(杨宪益译本)中,是这样翻译的:Hsi·鄄jen (assails men),“Hsi·鄄jen” 是音译,问题出在括号里的注释,本来译者是为了给英文读者解释这个人名的意思。
可是,assails men 是“袭击男人”的意思,完全曲解了“袭人”这个词的本义,袭人之名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
在霍克斯的英文译本中,袭人被翻译做“Aroma”,是“芳香”的意思,“花气袭人”,花气,就是花香,这位英文翻译者就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特点。
司棋,是国际象棋?书中贾府的四大名媛,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女孩有四个丫头,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丫头的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而英译本中,对司棋的翻译是“Chess”,是国际象棋的意思。
而司棋的“棋”,是中国传统的“围棋”。
虽然西方世界的读者非常熟悉国际象棋,但是,大观园里的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们,一起下国际象棋,似乎很搞笑。
鸳鸯,变成了鹅?在早期英文译本中,鸳鸯被翻译成:Faithful Goose,忠诚的鹅,可大家都知道鸳鸯并不是鹅。
黛玉,黑色的玉?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也就是“黑色的玉”。
从中文字面纯粹的意义上来讲,黛玉,也有黑色的玉之意,算勉强过得去。
可是,问题出在英文本身。
Jade的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loose woman,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是horse,马,Black Jade的引申义就是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者black horse,这两个含义与《红楼梦》里的黛玉,真是差得太远!李纨成了女裁缝?李纨,字宫裁,在杨宪益的《红楼梦》译本中,李纨,翻译成Li Wan(Plain Silk),宫裁被翻译成Kung·鄄tsai(Palace Seamstress)。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武雯敏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28)摘要:笔者选取《红楼梦》两个全英文译本中的人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指导下,探讨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在具体翻译问题处理时的取舍问题,以期找出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人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对中国人来讲,人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仅仅是个代号。
好的名字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生的好运气,反之,坏名字则可能带来霉运。
因此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给下一代起名字时是相当谨慎的。
曹雪芹就为小说中的芸芸众生创造了众多意义非常的好名字。
诺德曾经指出(Christiane Nord)名字是文本所在文化的载体。
因此译者在处理人名的翻译时必须得下一番力气,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译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在处理人名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因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人名时主要采用了韦德-吉尔斯系统(Wade-Giles System)中的音译法,如下面图表所示:霍克斯清楚地知道,对英语读者来说,即使是《红楼梦》中众人名的发音已经是一件难事,勿论读者能体会名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进而记住他们了。
并且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汉语拼音依然是陌生的。
因此霍译本别开生面地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其人名的翻译。
一方面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姿,霍译本按照拼音规则,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贾家成员采用音译,例如译文中的Baoyu, Daiyu, Wang Xifeng等,另一方面对于原作中众丫鬟仆人等的人名翻译,霍译本采用意译即归化的策略,将其内在的含义在目的语中找其功能对等点,例如王熙凤的丫鬟平儿没有直接音译成"Ping'er"而是按照这一名字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将其归化译为"Patience", 再如贾母的丫鬟鸳鸯在霍译中作Faithful, 宝玉的大丫鬟袭人作Aroma, 晴雯作Skybright,黛玉的丫鬟紫鹃作Nightingale,等等。
论《红楼梦》人名的英译

论《红楼梦》人名的英译 1、贾宝玉:Jia Baoyu
4、贾母:Grandmother Jia
5、王熙凤:Wang Xifeng
6、贾琏:Jia Lian
7、史湘云:Shi Xiangyun
9、冷子兴:Leng Zixing
10、花袭人:Hua Xiren
12、贾政:Jia Zheng
13、王夫人:Lady Wang
14、探春:Tanchun
15、秦可卿:Qin Keqing
17、尤二姐:You Erjie
19、傅试药:Fu Shiyao
21、赵姨娘:Aunt Zhao
22、叶芦花:Ye Luhua
23、史妈:Shi Mama
24、李纨:Li Wan
27、王善保:Wang Shanbao
28、蒋玉菡:Jiang Yuhuan
30、金荣:Jin Rong
32、平儿:Ping Er
43、荣府上人:Master Rong
45、李贵:Li Gui
47、雨村:Yu Cun
49、茗烟:Ming Yan
52、诸家妓女:Courtesans of Different Families
54、李嬷嬷:Li Mammer
56、赵嘉惜:Zhao Jiaxi
57、乌头鸦:Wutou Ya
59、葫芦僧:Hulu Monk
61、茜雪道人:Qian Xuedao Ren
64、尤三姐的老婆子:You Sanjie's Old Woman
《红楼梦》中的这些人物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记符号,而是隐含了非常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希望大家在欣赏《红楼梦》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这些人名的意义。
浅析霍译_红楼梦_人名的翻译_肖文辉

(第 60 回) By an unlucky chance Mamma Xia had a granddaughter who worked in Tan -chun’s apartment … with all of whom she was popular. Her name was Cicada, but the maids all called her ‘Ciggy’. 此例中译者将“Cicada”变成“Ciggy”。 变化后的形式更接 近实际生活中的用法。在英国,人们经常缩短或改变一个人名 来显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 拼写的变化通常是和人名的发 音情况相一致的。翻译中的这种变体不但丰富了表达,而且使 作品中的人物更加有些有肉。 翻译本身并非机械的对等。 译者的独特的创造力和渊博 的知识储备都能够在灵活, 多样, 地道的语言运用中得到体 现,变体技巧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例。 四、翻译失误及语义流失 翻译过程中的失误及语义流失诗不可避免的, 这种不可 避免性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以下几点是主要原因:不同语言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原语中的文化专有项是无法在翻译过 程中得到实现的, 它们的翻译只能通过在译语中找意义接近 的词汇来实现;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词汇, 语法和语音系 统,它们对于物质世界乃至精神观念的划分是各异的,一般说 来两种语言文化越紧密,翻译难度也就越小;不同的个体对于 词汇及表达方式的选择都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对于不同 语言中的两个个体来说差异就更明显, 译者要掌握原作者的 用词倾向并以相同的方式在译语中进行表达是非常困难的; 原作者和译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对于意义也有着不同的理 解,这也是造成翻译失误的一个潜在因素。 以下便是霍克斯先生的翻译失误: 例 5.Qian Hua(钱华) Bu Shi-ren(卜世仁) Bu Gu-xiu(卜 固修) Zhan Guang(詹光) Dan Pin-ren(单聘仁) 曹雪芹通过双关语的娴熟使用给这些小人物命了名,这 种命名方式目的在于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汉语中,这些名 字可以做如下解释:“钱华”即“花钱的人”,“卜世仁”即“不是 人”,“詹光”即“沾光”,“卜固修”即“不顾羞”,“单聘仁”即“善 骗人”。译者采用音译法来翻译这些人名没能够表达出这些名 字的内涵意义,不得不说是一个不成功的译例。 另外,霍克斯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

原词:梨香园 Y: Pear Fragrance Court H: Pear Tree Court
杨译:Fragrance的意思是香气 霍译:直接将其译成了梨园 观点:杨的版本比较好,表现出了香,毕竟后来 这作为薛宝钗的住所,霍的版本直接译成梨园, 缺少女孩子的文气。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句子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文化
原句 薛蟠心中暗喜道:“……可知天从人愿。”
Y: It shows Heaven is kind . H:Fortune is on my side.
杨译:用Heaven表示天。 霍译:直接将这句话用理解的意思表达。
观点:明显这句话是霍的版本比较好。 杨的版本着重于对中国文化的表示,选择了 直译,因此语言的弹性受到了限制,用 Heaven表现天,为了让外国人理解天对中 国古代人民的重要性。 而霍的版本则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对等。天从 人愿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能够实现,就是幸 运,所以他的版本在读起来的时候更为通顺 易懂。
《红楼梦》两英译本比较之 ——称谓
原词:贾母
H:Grandmother Jia Y:The lady Dowager(贵妇、继承亡夫爵位的遗孀) 霍译:考虑到了贾母王夫人和薛蟠的血缘关系
杨译:更加注重老太太在此语境的尊重之意
观点:虽然是简单的称谓也要考虑到深厚的内涵意义,都从某 一角度恰当的表达了文章的含义。
杨译: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霍译:只用”years“泛化的译了”春秋',采用了规划的翻译策略, 使原文的文化色彩在译文中变得浅淡,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和接受。 观点: 杨译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信息,霍译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有所亏损, 但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地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论《红楼梦》人名英译——从三种英语全译本对比分析出发

客观 认 识 翻 译 行 为 。
关键 词 : 红楼 梦; 人名英译 ; 对 比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一
文献标识码 : A
《 红楼梦》 人物命 名特点 汉语人名 承载着丰 富的 中国语 言文化 信息 , 现 实生 活中的人名如此 , 文学作 品 中的人名 也不 例外 。在 伟大 的文学著作 《 红楼梦》 中, 作 者曹雪 芹成功 塑造 了众 多 的 人物形象 , 使得每一个人物都说着与众不 同的 、 属 于 自己 的话 。在这精彩纷 呈 的人 物形 象背后 , 该小说 人物 的命 名也颇具 深 意。清人 佚名 氏在 《 读 红 楼梦 随笔》( 1 9 8 4 : 6 ) 中说 : “ 红 楼 妙 处 又莫 妙 乎 命 名 之 切 。他 书 命 名 皆 随 笔 杂 凑, 间有一二有 意义者 , 非失之浅率 , 即不能周详 , 岂若红 楼 一姓 一名皆具精 意 , 惟囫囵读之 , 则不觉耳 ! ” 可见 , 《 红楼梦 》 中人物 的姓和 名都是仔 细推 敲的结 果 。相关研究 表明( 金启琮 , 1 9 8 0 ) 《 红楼梦》 人物 的命名 具 有 如下 特 征 : 谐音取名 , 以人名 暗含特殊 意义 。在 《 红楼 梦》 第一 回中 , 曹雪芹写道 : “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 , 之后故将 真事 隐 去, 而借 ‘ 通灵 ’ 之说 , 撰此 《 石头记 》 一 书也 , 故日‘ 甄士 隐’ 云云。 ” 在曹雪芹 创作 《 红 楼梦》的年 代 , 由于该 小说 所反 映的历史 现状以及 作者的特殊身份 , 决定 了作 者“ 将 真事隐去” , 而 用“ 假语村言 , 敷演 出一段 故事来 ” 。这一 创作 特点 也体 现在 小说 人物 的命 名 中。如 “ 甄士 隐 ” 即 “ 真事隐” , “ 贾语村 ” 即“ 假语存”, “ 贾化 ” 即“ 假话 ” , “ 娇 杏” 即“ 侥幸 ” , “ 单聘 仁” 即“ 善骗人 ” , “b固修 ” 即“ 不顾 羞” 等等 。 以诗词成语命 名 , 且具深 意。《 红楼 梦》 的诸 多人物 中, 有相 当大 的一部分人名 均与诗词 或成语相关 。例如 , 小说 的主要 人物 之一 “ 宝钗 ” 的名就 源 自李 商 隐 的 《 残 花》 诗句“ 残花 啼露莫 留春 , 尖 发谁 非怨别 人。若但 掩关 劳独梦 , 宝钗何 日不 生尘 ” , 这 在小说第 六 十二 回中 已由 香菱 交待 。这 首诗从 一个侧 面预示着宝钗虽得 到一个名 分, 却终究没有得 到爱情 的悲 剧结 局。小说 中 的其 它人 名, 如黛玉 、 宝玉 、 迎春 、 探春 、 惜春 、 湘云 、 鸳鸯 、 抱琴等也 均出 自于诗 词 , 且 与各 自的或 各 自主人 的性 格 、 命 运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教育
2011年第5期(总第251期)
浅谈《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苏焕
【摘要】《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
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红楼梦人名翻译
一、引言
每每提到成功的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三四百众。
曹雪芹对于书中人物的命名可谓独具匠心,极其巧妙,有的运用谐音,有的引自古诗,所取人名能够看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命运。
红楼梦开篇即点出此乃“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之事,四大家族之“贾”(假),贾政(假正)、贾琏(假廉)、贾宝玉(假宝玉)。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则理解为“原应叹息”,四位贾府千金的命运也着实令人叹息。
秦可卿(情可情)、秦钟(情种)、青埂峰(情根峰),一个“情”字则是连接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的一根主线。
书中其他人物命名之妙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二、《红楼梦》英译本对人名翻译的处理方法
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会有一定的信息缺失,一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还有就是译者对于原著的理解程度也会直接影响译文。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即使是中国人,没有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要理顺这些人物关系也绝非易事。
曹雪芹对书中人物的命名做到了“一闻其名,则解其味”,英译本若要做到这一点则实属不易了。
《红楼梦》的全本英译目前只有两种,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简称杨译本)和霍克斯翁婿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下简称霍译本)。
两个版本各有千秋,都是将《红楼梦》推向世界的力作。
汉语人名翻译至今采用最多的还是音译法,杨译本和霍译本在主要人物方面都大部分采用此法。
杨译本采用韦氏音标音译,如:甄士隐Chen Shih-yin,贾雨村Chia Yu-tsun。
而霍译本则使用汉语拼音,如:甄士隐Zhen Shiyin,贾雨村Jia Yucun。
杨译本使用韦氏音译更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使外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而霍译本的汉语拼音音译则保持了原著中的原汁原味。
不过《红楼梦》不是一部普通的小说,曹雪芹在给书中人物取名时可是下了功夫的。
如果单纯地将甄士隐、贾雨村按照上述的音译法译出来,恐怕读者难以理解到曹雪芹之“真事隐,假语存”的味道了,所以两译本都在译文后面加了标注,是为音译加注。
如杨译本之甄士隐Chen Shih-yin,后面加了标注Ho-mophone for'true facts concealed。
此法虽然将原文人名所含寓意解释清楚了,不过试想一个外国人读Chen Shih-yin(Homophone for'true facts con-cealed),跟国人读甄士隐(真事隐)还是不能完全对等。
霍译本在处理人名方面还使用了意译法。
这种译法是译者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原作者本身的命名用意结合起来,而另外选择了一个译名。
此法霍译本多用在丫鬟、奴仆之辈的名字上,因为贾府丫鬟、奴仆的命名都有着自己的寓意,本来就不同于主要人物的命名思路。
霍译本在这方面有不少神来之笔,如鸳鸯译为Faithful,有种人如其名的感觉,虽然少了贾母身边丫鬟名字花草虫鸟、奇珍异宝的韵味,但是却显示了这个丫鬟的性格:对贾母忠诚,誓死不嫁。
这点来看似乎译文也很有味道呢。
甄家丫鬟娇杏,译为Lucky,则同样有如娇杏(侥幸)般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另有多混虫译为Droopy Duo,一个Droopy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还有多姑娘译为Mattress,活脱脱一个轻浮的女子形象立在读者面前。
再如袭人译为Aroma,晴雯译为Skybright,平儿译为Pa-tience,香菱译为Caltrop等等。
读者可细品霍译本此译之妙。
教育随笔
中等职业教育
2011年第5期
(总第251期)【职教信息】
中职被称“二流教育”高就业率如何成就高吸引力
专家:通过特色办学、“双证”制增加中职“含金量”
记者了解到,中职教育不受学生和家长“待见”,在某种程度上与个别学校定位不准、闭门办学等有一定
关系。
一些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涉及新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往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如上海
市园林学校的园林技术、城市绿化专业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环境美化,上海现代流通学校的港口物流专业与上
海建设国际大港的定位相契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前景。
对此,
项秉健认为:“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办出特色,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具备高含金量,赢得社会的认可。
”
中职毕业生的一大优势在于具有“双证”,即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培训证书。
然而在不少地方,就业准入
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单位并不要求员工上岗前具备
“双证”,这导致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中职毕业生与一般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发展空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使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民革上海市委课题组副组长、上海新侨学院副院长过传忠说,在完善“双证”准入制度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切实改变无证上岗和缺乏就业准入标准的状况,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一盘棋”。
切实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必要时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络、沟通、协调、合作。
例如,整合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实训基地,等等。
此外,有专家还建议,从长远来看,在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基础上,对就业前的初中毕业生,应该从制度上要求并保障他们接受一至两年的正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必要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然后才能进入就业市场。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9日
)!!!!!!!!!!!!!!!!!!!!!!!!!!!!!!!!!!!!!!!
教育随笔另外一个让译者头疼、读者难解的就是《红楼
梦》
中的人物关系了,本来人物就多,加之封建社会长幼尊卑有序,一点马虎不得,前面已经说过对于国人来说理清这里面的人物脉络已属不易,那么对于译者来说,这更是一个考验。
霍译本处理人物关系方面似乎更胜一筹,前面对于主要人物和奴仆、丫鬟霍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译法,已经让读者可以大致分清主次。
这里我们单就看看霍译本怎样处理主要人物的长幼秩序的。
主要人名的命名前面已经提过还是主要采取音译,保留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只是在处理辈分时霍译在名字前面各自加了不同的称谓,以示区别。
贾政,译本为Master Jia ,那么王夫人则译为Her Ladyship 或者Lady Wang 。
贾母高一个辈分,译为Her Old
Ladyship 。
到了王熙凤这一辈则是Mrs.Lian ,
未婚的姊妹们冠以Miss ,
如Miss Lin (林黛玉),Miss Bao (薛宝钗)。
而在处理贾宝玉和贾琏这一辈的时候,为了区别贾政的Master Jia ,则处理为Master Bao (贾宝玉)Master Lian (贾琏)。
同一个人物出现在不同场合时称谓也会发生变化,还是以贾政为例,单纯译为Jia
Zheng 。
如果人物出现在子侄小辈前,
可用Master Jia 或Master Zheng ,而如果是出现在奴仆面前则用Sir zheng 。
三、结论
通过前面对于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本身命名之妙的品鉴,再分析《红楼梦》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人名的处理,可以得出译者在处理人名翻译时并无定法。
无论是音译、音译加注,或是意译,都需要译者自己去把握,译者需要基于对原作本身的理解,再加上不同文化产生的差异,以及对语言的巧妙运用,理清思路,才能拿出一部上好的译作。
【参考文献】
[1]辛献云.谈汉语人名翻译的规范问题[J].解放
军外国语学报,2005(9).
[2]夏廷德.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