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大卫霍克斯与红楼梦

大卫霍克斯与红楼梦
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
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研究员。
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后,与其妻 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1980年代,将约4500册
贰 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立威尔斯图书馆。
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 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
霍克思为著名的汉学家,年轻时即翻译《楚辞》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翻译这一类暗示人物性格的人名中, 霍氏对其中一特色人群——诸多有名无姓的丫鬟、下人采用了意 译法,精雕细琢,有独到之处。
有的是全意译,比如:晴雯译作Skybright, 雪雁译作
Snowgoose,彩霞译作Sunshine,兴儿译作Merry等等。
有的是半意译,如春燕译作Swallow, 入画译作Picture,紫
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窥析文 化构架下的翻译
思维模式差异 宗教观差异
归化与异化
思维模式差异
千金难买一笑《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杨宪益译:“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can hardly purchase a smile.” 霍译:“For one smile of a beautiful woman a thousand tales are well spent.”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 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 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 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 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 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
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 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 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 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 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 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 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 骚。

阐释学视角下的人物性格表达英译研究———以霍译《红楼梦》林黛玉为例

阐释学视角下的人物性格表达英译研究———以霍译《红楼梦》林黛玉为例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翻译论坛General Serial No.1132021No.41孙小溪,女,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汉口笔译理论与实践2张顺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阐释学视角下的人物性格表达英译研究———以霍译《红楼梦》林黛玉为例孙小溪1张顺生2(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摘要:以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检索工具,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通过研究《红楼梦》中霍克斯英译本中对林黛玉性格表达的英译,展示了斯坦纳阐释学理论在霍译《红楼梦》中的充分体现,探索了如何保证原文语言文化与译文语言文化之间的平衡,旨在促进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性格表达;英译1.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覆盖面广泛,全面而详细地记载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传统习俗、衣食住行等。

因其宝贵的文学及文化价值,《红楼梦》享有诸多译本及相关研究。

大多译本研究主要涉及文化负载词、人名的翻译、隐喻的使用等等,却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其中人物性格表达的英译。

基于此,本文将从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1929-2020)阐释学理论出发,对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红楼梦》译本中的林黛玉性格表达英译进行研究,为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研究尽上一份绵薄之力。

乔治·斯坦纳在其阐释学翻译理论中提出了翻译四步骤:信任(trust )、侵入(aggression )、吸收(incorporation )和补偿(compensation )(斯坦纳,2001:312)。

“信任”(trust )基于译者对原文的兴趣以及充分理解,以及译者本身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

在译者与原文建立相互信任后,“侵入”(aggression )指译者克服不同文化、信仰、语言等所造成的翻译困难,抓住原文主要含义;“吸收”(incorporation )过程要求译者将原文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融入其翻译作品;而“补偿”(compensation )则是填补翻译中造成的信息缺失,保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

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和“黛玉”几个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情节上的纠缠不清。
《红楼梦》中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通真事隐———“将真事 隐 去”;贾雨村通假语存———“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这 两个贯穿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的交错对称是对小说“假作真时真 亦假”的有力注解。在这类名字翻译上,霍译采用音译,如他译为 Zhen Shi - yin, Jia Yu - cun
英文意 金银珠宝,珍宝 黄玉,黄金 精巧的东西,珠宝 睡莲 蜀葵 艾蒿 小豆蔻 芍药 茄子 雄蕊 优雅的,雅致的 芳香的 迷人的,可爱的
僧道神仙群体的翻译
《红楼梦 》当中还有一批神通广大却又来无踪 、去无影 的神仙、道士、和尚、尼姑。他们出场不多,但对于推 动情节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突出这些人物, 暗示他们的超凡神力,译者在翻译这一群体时,使用了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 ,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 教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 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 回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 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 翻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 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说认识,所了解 ,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与世长辞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 家、红学家,《红楼梦》最伟大
的英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 David Hawkes)病逝。霍克斯一 生最闪耀之处,是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 文全译本。霍克斯,1923年7月6 日——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20 0 9. P 7 ) 0
每一 次 陋喻 化遇 程都 合髓 现 在成 分上 ,决定 一侗
奠 贻 ,吕文澎
( 西北师轭大擎外因话 擎院,甘肃 荫州 7 0 7 30 0)

要 :封 《 红楼 萼 》 雨佃 英 祥 本 的研 究屡 拳有 各 檀 角度 ,但 徙话 法 隆喻 角度 封 雨 佃 详 本 造 行 研 究 的 暹很 少。本 文
斌徙罄法腱喻 es额 隐喻 的角度,封雨佃 详本 中的部分章 筛逛行定量舆 定性研 究,试 固镫 明言 法隐喻可 以 接 属 概 念 隐 喻 (d ain lga iet a rmma c lmeah r 、人 隙 隐喻 (ne e o a o ta i t o) p itr r nl p s
ga rmmai l t h r t a mea o )和藉 篇隐 喻 (e ta ga aia me p o ) 黄圆 文 ,2 0 ,P 5 o在 功能 言 c p txu l rm t l t h r ( c a 0 9 . 睾 中 ,凿用 不 同的 法 结横 柬表示 同一 意蓑畴 ,其 中一侗 结槽 可能 就是藉 法隐 喻 。例如 :
详 中的 一 些现 象 ,可 以作 篇 评 估 译 文 的棕 翠 、
嗣键匍 :言 法隧喻 ; 红楼萝 》 吾 《 ;一致 式;隐喻式 ;翻释
1 .引 言
《 红檀 萝 》是 中固古 典小 说髅 展 的最 高峰 ,其研 究 已成局一 朗喜 f的罩 嗣 :“ 挚” 憷 13 ¨ j 红 。, 80年 至 今 的一百 多年 裹 ,先 後有 扦多 翻 家 封 《 红樱 萝 》迄行 箭 或全 , 红楼 萝 》浑 本有 将近 2 文字 , 《 O獯
逭 一概念 虑用 于 《 楼 萝 》雨倘 本 的研 究和 分析 中。 红

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以《红楼梦》诗词英译为例

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以《红楼梦》诗词英译为例

第26卷㊀第6期莆田学院学报Vol 26㊀No 62019年12月JournalofPutianUniversityDec ㊀2019文章编号:1672 ̄4143(2019)06 ̄0061 ̄06中图分类号:H315 9㊀文献标识码:A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以«红楼梦»诗词英译为例林㊀希(莆田学院㊀外国语学院ꎬ福建㊀莆田㊀351100)摘㊀要:一致式和隐喻式是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ꎮ以不同版本的«红楼梦»诗词英译为例ꎬ比较分析其中的语法隐喻现象ꎬ并对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一致式和隐喻式的选择进行了阐释ꎬ揭示语法隐喻对于提高译文质量的作用ꎮ关键词:语法隐喻ꎻ一致式ꎻ隐喻式ꎻ翻译ꎻ«红楼梦»㊀㊀收稿日期:2019 ̄08 ̄14㊀㊀作者简介:林希(1978 ̄)ꎬ女ꎬ福建福州人ꎬ讲师ꎬ硕士ꎮOntheChoicebetweenCongruentFormandMetaphoricalFormAComparativeStudyofEnglishVersionsofPoemsinADreamofRedMansionsLINXi(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PutianUniversityꎬPutianFujian351100ꎬChina)Abstract:ItisgenerallybelievedthatcongruentandmetaphoricalformsaretwoelementaryconceptsinHalliday stheoryofgrammaticalmetaphor.ThispaperfocusesontherightchoiceofforminthetargettextbycomparativelyanalyzingthegrammaticalmetaphorsindifferentEnglishversionsofADreamofRedMansionsꎬandontheothersideꎬexploresontheroleofgrammaticalmetaphorinrelationtotranslationquality.Keywords:grammaticalmetaphorꎻcongruentformꎻmetaphoricalformꎻtranslationꎻADreamofRedMansions一㊁«红楼梦»英译的研究现状近20年来ꎬ国内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经历以下三个阶段:2000 2008年这一阶段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ꎬ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少ꎻ2009 2011年这一阶段该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ꎬ研究成果急剧增长ꎬ并在2011年达到峰值ꎬ之后ꎬ研究成果有所减少[1]ꎮ近两年ꎬ在 一带一路 的时代背景下ꎬ随着2016年 中国文化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ꎬ为了更好地向世界推行中国经典文学ꎬ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又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ꎮ对«红楼梦»译学领域的研究大体上集中于文化㊁思想㊁文体风格㊁修辞格㊁习语/熟语等宏观方面ꎮ近15年来ꎬ该领域的研究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ꎬ研究方向不仅扩展到«红楼梦»的翻译史㊁翻译介绍㊁译者底本考证㊁译本的比较文学以及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等方面ꎬ其研究的内容也不断细化ꎬ涉及作品中的服饰㊁茶文化㊁酒文化㊁医方剂㊁色彩㊁饮食㊁荷包㊁戏曲等方面的英译研究[2]ꎮ然而ꎬ专门针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英莆田学院学报2019年12月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ꎬ从2005 2019年ꎬ该领域的论文仅80篇左右ꎮ从目前已发表的诗词英译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ꎬ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将杨宪益㊁戴乃迭版本[3]和DavidHawkes版本[4]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ꎬ而对于早期的译者B S Bonsall[5]和H B Joly[6]译作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ꎮ本文以上述4个版本为语料来源ꎬ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的角度剖析«红楼梦»中诗词曲赋英译的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及其对译文准确性的影响ꎮ二㊁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语言是表达者在意义潜势中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形式以表达某种语义的行为ꎮ因此ꎬ词汇语法形式和语义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ꎬ但是这种关系是多元化的ꎬ即多个形式可以表达同一个语义ꎬ其中包含了一致式及其相应的隐喻式ꎮ任何一个语义在词汇语法层上至少会有一个一致式ꎬ但可以有多个隐喻形式[7]ꎮ那么ꎬ一致式和隐喻式之间有没有优劣之分呢?答案是否定的ꎮ把一致式当作最佳的表达方式来看待是不正确的ꎮ隐喻表达式通常引发级阶下降的现象ꎬ致使语篇具有信息量大㊁抽象㊁词项密度高的特点ꎮ相比之下ꎬ相应的一致表达式具有更强的主观情感性㊁较低的词项密度以及更多高级阶的词汇语法形式ꎮ从翻译的角度看ꎬ应该如何选择?Taverniers认为语式的语境变量是影响意义表征选择的重要因素[8]ꎮ因此ꎬ译者应根据语篇的语场㊁语旨㊁语式在一致式与隐喻式共同构建起来的 意义潜势 中进行选择其语码的转换ꎮ也就是说ꎬ译文读者的层次㊁语篇的内容和功能以及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都决定着译者的选择ꎮ其次ꎬ汉语是动态的语言ꎬ动词的使用较多ꎮ英语是静态的语言ꎬ名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ꎬ这就决定了英语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多于汉语ꎬ隐喻程度也高于汉语语篇ꎮ一般来说ꎬ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多采用 去隐喻化 手段ꎬ通过将级阶向上转移为高一级阶的语义单位ꎬ并把源语表达的意义和目标语的词汇语法系统进行重新匹配ꎬ降低译文的隐喻度[9]ꎮ对于名物化程度高ꎬ隐喻性强的专业性语篇ꎬ在翻译过程中ꎬ大多数译者也会试图降低其中的隐喻性ꎬ使之向一致式靠拢ꎮ反之ꎬ汉译英常常是对源语进行压缩和提炼的过程ꎬ多见去动词化和增加名物化现象ꎬ并通过级阶的向下转移来扩充信息量和语言层次间的张力ꎮ三㊁«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语法隐喻1.概念语法隐喻(1)及物性隐喻从经验建构的角度看ꎬ人类经验可以识解为物质㊁关系㊁心理㊁行为㊁言语㊁存在六个不同的及物性过程[10]ꎮ在一致式中ꎬ经验和及物性过程是一一对应的ꎬ而概念隐喻就是选择非固定对应的过程来呈现经验ꎮ语言表达者在意义潜势中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先对及物性过程进行选择ꎬ然后选择与该过程相关的功能以及词汇语法结构ꎮ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表达者对一致式或是隐喻式的选择ꎮ将及物性隐喻理论应用到翻译中ꎬ译者必须根据译文语篇的交际功能ꎬ在语码转换时选择与原文一致或者非一致的及物性过程ꎬ而不是简单地寻求与原文的过程对等ꎮ请看以下例子:例1㊀势败休云贵ꎬ家亡莫论亲ꎮ(«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译文:Whenfortunefrownsꎬnobilitymeansnothing:Whenahouseisruinedꎬkinsmenturnunkind.(杨宪益㊁戴乃迭译)势败 是物质过程ꎬ 家亡 是行为过程ꎬ 休云 和 莫论 都属于言语过程ꎮ译者选择meansnothing(关系过程)㊁isruined(关系过程)㊁turnunkind(关系过程)这几个过程ꎬ属于及物性过程隐喻ꎮmeans㊁is㊁turn这三个虚化动词将 势败 休云贵 莫论亲 这三个动态的过程转化为静态的表达ꎬ降低了在遭遇家道中落和亲人背叛之后ꎬ陷入哀婉和凄恻的复杂情感之中不能自拔的主人公这一人物的悲剧色彩ꎮ例2㊀愁绪满怀无释处ꎮ(«葬花吟»)译文:Norelieffromanxietyherpoorheartknows.(杨宪益㊁戴乃迭译)26第6期林㊀希: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原文中的 无释处 是存在过程ꎬ其一致式的译文为 Forreliefthereisnoplace (B S Bonsall译)ꎮ在杨宪益的译文中增加了表示心理过程的 knows ꎬ所感知的现象被置于句首成为标记性主位ꎬ突出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及其内心的矛盾与对自身命运的焦虑不安ꎮ(2)名物化Halliday提出ꎬ名物化是形成语法隐喻最重要的手段ꎬ是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11]352ꎮ它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是平起平坐的地位ꎮ从概念意义上讲ꎬ一致式就是用名词体现参与者㊁用动词体现过程ꎬ而在名物化的隐喻式中ꎬ名词被用以表达过程㊁特征㊁评价以及环境成分等ꎬ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意义和语义层所表达的意义不一致ꎬ把动态的㊁具体的过程抽象化㊁静态化ꎮ虽然名物化通常会导致级阶上的下移ꎬ但该隐喻式仍与其一致式具有相同的逻辑语义域ꎮ由于英语名词性短语可以用若干个成分来修饰ꎬ因此名物化往往会增加该短语的信息量[12]ꎮ但也正因为信息量的增大ꎬ有时容易产生歧义ꎬ在表达的选择中应加以注意ꎮ其次ꎬ名物化的隐喻可以弱化或不出现主体㊁受体等成分ꎬ从而掩盖或虚化施事者ꎬ减少语篇的主观色彩ꎬ增强客观性ꎮ例3㊀机关算尽太聪明ꎬ反算了卿卿性命ꎮ(«聪明累»)译文:Toomuchcunninginplottingandschemingisthecauseofherownundoing.(杨宪益㊁戴乃迭译)上例译文词类发生了改变ꎬ即原文中的两个 算 ꎬ这也引起了及物性过程发生了转化ꎬ用动词 is 引导的关系过程将两个小句构成的小句复合体简化为一个小句ꎬ把 算计 这一动态的心理过程变为静态的动名词 plotting 和 scheming ꎬ而王熙凤这个在一致式中应被作为主语的动作者被弱化成为价值功能中的人称代词ꎬ从而减弱了其在信息结构中的重要性ꎬ把小句复合体 机关算尽太聪明 名物化处理并作为主语体现标记功能ꎬ更加突出了凤姐阴毒刻薄的人物形象ꎮ名物化不仅弱化了对应的一致式中用动词㊁形容词或其他词所表达的意义ꎬ突出了名词所表达的概括性㊁抽象性的概念ꎬ增强了指向性ꎬ而且改变了语篇的信息结构ꎬ通过R1ңT2的主位结构ꎬ强化了语篇的衔接ꎬ提高语篇的连贯性[13]ꎮ例4㊀独把花锄泪暗洒ꎬ洒上空枝见血痕ꎮ(«葬花吟»)译文:Aloneꎬherhoeinhandꎬhersecrettearsfallinglikedropsofbloodoneachbarebough. (杨宪益㊁戴乃迭译)译者将原文中属于行为过程的 泪暗洒 转化为物质过程ꎬ从而成功地将小句复合体 独把花锄泪暗洒 名物化为短语复合体ꎬ实现级阶上的降级ꎬ使译文更加简洁紧凑ꎬ意境更加鲜明生动ꎬ强调林黛玉的将花拟人ꎬ用花的归宿暗示自身命运的忧伤情感ꎮ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ꎬ在翻译过程中ꎬ译者应杜绝为了找到合适的名物化表达而利用自己对派生词缀的语言知识来杜撰出一些在现实语言中并不被使用或者在该语篇的语域中并不适用的名词ꎮ例如ꎬ在汉语里有一类名物化的表达如 我天天吃食堂 ꎮ然而在一致式里ꎬ 吃 后面所跟的宾语应为 食物 ꎬ属于物质过程ꎬ包含动作者和目标两个参与者ꎬ而 吃食堂 是环境成分 在食堂 名物化后成为 吃 的宾语的语法隐喻ꎮ隐喻式 吃食堂 的一致式是 在食堂吃饭 ꎮ但是ꎬ在英语中没有这种名物化隐喻ꎬ因此在翻译时应采用一致式ꎬ将其译为 eatinthecafeteria ꎮ(3)动词化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名词化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ꎬ却忽视了同属于语法隐喻范畴的 性状过程化 即动词化的重要性ꎮ然而ꎬ现实语料中动词化现象是大量存在的ꎮ它指的是用动词将时间关系㊁因果关系㊁条件关系和让步关系转化为过程ꎬ造成级阶下移ꎬ从而突出主语的立场㊁态度等主观性因素ꎮ«红楼梦»英译版本中也多次出现动词化的隐喻表征ꎮ例5㊀宴赏才过小雪时ꎮ(«残菊»)译文:Afterthefeastꎬwiththeflowershowꎬfollowstheseasonofthe littlesnow .(H.B.Joly译)36莆田学院学报2019年12月译文中的follow一词译者就是采用了动词化的隐喻手法表达了原文中 才过 之意ꎬ将时间关系转化为过程ꎬ更好地呈现了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ꎮ例6㊀已教泪洒窗纱湿ꎮ(«代别离 秋窗风雨夕»)译文:a.Theyhavealreadycausedmytearstobesprinkled Thesilkofthewindowismoist (B S Bonsall译)b.Thatwithitsweepingsoaksmywindow sgauze?(DavidHawkes译)a句的 caused 取代了b句中的介词 with ꎬ把因果关系动词化为过程ꎬ使a句译文呈现出动态的过程ꎬ而b句译文则表达的是静态的意义ꎬ缺少动态的画面感ꎬ无法很好地突出主人公的悲伤之情ꎮ动词化现象有时会伴随着名物化的出现ꎬ如上例b中的weepingꎮ由于名词化可以被修饰ꎬ从而使与其一起出现的动词化所表征的过程更加具体化ꎬ增强了其经验意义和人际意义ꎬ使原本抽象的语义变得形象㊁生动㊁简洁ꎮ在翻译时ꎬ译者如果能够选用适切的名词化的词汇语法结构来配合动词化ꎬ就可增强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ꎮ2.人际语法隐喻(1)语气隐喻人际语法隐喻指人际经验意义到词汇语法层的重新映射[14]ꎮ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构成了人际隐喻ꎬ其中语气隐喻与言语行为有关ꎮHalliday认为言语功能可以分为提供㊁陈述㊁命令㊁提问[11]68-69ꎮ除 提供 功能没有固定对应的语气来体现以外ꎬ一般是用陈述语气体现 陈述 功能ꎬ祈使语气体现 命令 功能ꎬ疑问语气体现 提问 功能ꎮ但是常常会见到用不同的语气来体现同一种言语功能的情况ꎮ这种通过语气与言语功能的不匹配来实现语义功能的变异现象ꎬ称为语气隐喻ꎮ例7㊀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代别离 秋窗风雨夕»)译文:Eachautumncourtyardguststhewind.Andoneachautumnwindowbeatstherain.(杨宪益㊁戴乃迭译)原文的疑问语气并非黛玉因不知道答案而提问ꎬ实际上ꎬ它体现的是陈述功能ꎬ很好地渲染了秋风秋雨所造成的萧瑟㊁凄苦的氛围ꎮ所以ꎬ原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气隐喻的例子ꎮ译者准确解读出原文所蕴含的信息ꎬ没有保留其疑问语气ꎬ而是转换成陈述语气ꎬ避免异国读者产生误解ꎬ相对于原文的字面语气而言ꎬ译文也是属于语气隐喻ꎮ译者还用了 gust beat 这样强势的动词成功地塑造出林黛玉被寄人篱下ꎬ又身患重疾的悲惨命运所包围ꎬ无法逃脱的境况ꎮ(2)情态隐喻英语中有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之分ꎬ二者又分别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ꎬ因此ꎬ情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显性主观㊁隐性主观㊁显性客观和隐性客观ꎮ当情态在主㊁客观之间进行转移时就出现了隐喻ꎮ此外ꎬ情态功能是由情态动词或副词实现的ꎬ而情态隐喻则是由名词㊁介词短语㊁投射小句等结构来体现情态ꎬ更加有效地实现语篇的意图性ꎮ例8㊀怪奴底事倍伤神ꎮ(«葬花吟»)译文:a.Whatcausesmytwo ̄foldanguish? (杨宪益㊁戴乃迭译)b.Howstrangethatmyaffairsshoulddoublywoundmyspirit!(B S Bonsall译)原文的意思是我感到奇怪什么事使我如此伤神ꎮ原文中 底事倍伤神 是 怪 的内容ꎬ换句话说ꎬ 什么事使我如此伤神 是作为 奇怪 的投射成分ꎮ译文a没有译出 奇怪 ꎬ而是只译了被投射的部分ꎬ简练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ꎮ由于译者隐藏了 我感到 这一主观情态来源ꎬ使译文以疑问语气呈现ꎬ淡化了说话者的个人主观性ꎮ此外ꎬ比起译文b的感叹句ꎬ杨宪益用疑问的手法将 倍伤神 作为问题提出ꎬ是为了突出了黛玉内心的哀伤以及她敏感的性格特征ꎮ因此ꎬ译文a既是语气隐喻ꎬ又是情态隐喻ꎮ例9㊀训有方ꎬ保不定日后作强梁ꎮ(«好了歌»)译文:a.Nomatterwithwhatpainsheschoolshissonsꎬwhoknowsiftheywillturntobrigandry?46第6期林㊀希: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杨宪益㊁戴乃迭译)b.Inspiteofallyoucareꎬmayturnoutbad(DavidHawkes译)以上诗句原文是陈述语气ꎬ体现的是 陈述 功能ꎬ而a句译者通过语气上的变体ꎬ将原文中 保不定 编码为心理过程ꎬ增加了投射来源 who ꎬ使译文以隐性情态呈现ꎬ提升了译文语篇的委婉程度ꎮ所以ꎬ译文a和上例一样ꎬ既是语气隐喻ꎬ又是情态隐喻ꎮ译文b则通过一致式的显性客观表征 may 一词肯定了 就算再好的教育ꎬ子孙今后也有可能会成为土匪强盗 这一道理的客观性和权威性ꎬ突出该句的指向性 贾环这一人物日后的发展道路ꎬ但语气直接ꎬ显得生硬ꎮ因此ꎬ隐喻式译文a比一致式译文b在人际意义上更加贴近原文ꎮ3.语篇语法隐喻Halliday对语篇隐喻持保守的态度ꎬ而Martin首次肯定了语篇隐喻的重要性ꎬ提出了四种衔接性语篇隐喻:元信息关系㊁语篇照应㊁内部衔接㊁协商结构ꎬ进一步指出语法隐喻通过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ꎬ成为组篇的工具ꎬ并提出了隐喻性主位和隐喻性新信息的概念[15]ꎮ有时ꎬ为了强调或衔接的目的而将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前景化于主位所产生的非标记性的主位结构就是隐喻性主位ꎮ由于这种主位结构将新信息置于主位ꎬ从而改变了 已知信息+新信息 的非标记性信息结构ꎬ就产生了隐喻式的新信息ꎮ主位等价结构和谓化主位结构就包含了隐喻性主位和隐喻性新信息的特征ꎬ清楚地体现语篇意义的变化ꎬ因此是语篇语法隐喻的主要组成部分[16]ꎮ主位等价结构是一个包含主位性名词化结构的识别小句ꎬ其主位等同于述位ꎬ即主述位的位置互换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ꎮ谓化主位结构又称为分裂句ꎬ其结构为 itbe+focus+relativeclause ꎮ在谓化主位结构中ꎬ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都可以通过谓化成主位而被突显ꎮ从翻译的角度来看ꎬ只要译文的主位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原文的不相一致ꎬ就是语篇隐喻[17]ꎮ以下两个例子的翻译分别采用了主位等价结构和谓化主位结构ꎬ出现了与原文不一致的语篇隐喻ꎮ例10㊀欲偿白帝凭清洁ꎮ(«咏白海棠»)译文:a.WhatIwishtooffertotheWhiteEmperoroughttobepureandclean.(B S Bonsall译)b.Itspurityrewardsthegodofautumn.(杨宪益㊁戴乃迭译)a句的译者选择把 欲偿白帝 通过主位同等结构突出该语义成分的排他性ꎬ名词化结构 whatIwishtooffertotheWhiteEmperor 意味着 目前ꎬ我想报答自然的唯一东西是自身的清洁ꎬ而非其他 ꎮ而译文b则暗示 自身清洁只是它想报答秋的东西之一 ꎮ相比之下ꎬ译文a的标记性主位等价结构把宝钗通过以花喻己的方式对自己行为品行的评价 清洁 表达得淋漓尽致ꎬ并与前句宝钗对黛玉的讽刺 愁多焉得玉无痕 相呼应ꎬ把黛玉的多愁善感与自己的自律清洁㊁行事端庄作对比ꎬ表现了宝钗城府之深及其自誉自信的思想感情ꎮ例11㊀不系明珠系宝刀ꎮ(«姽婳词»)译文:Yetitwasnotstrungpearlsthathungfromitbutthegoodswordatherside.(DavidHawkes译)这里的主位是强标记性的ꎬ译文中谓化型结构主位 itwasnotstrungpearlsthat 与前文的 霜矛雪剑娇难举 所描写的柔弱女子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ꎬ与后半句的主位 butthegoodsword 相呼应ꎬ突出林四娘的武勇ꎮ贾宝玉以古喻今ꎬ诗文中的林四娘实际上意指已故的晴雯ꎬ称颂其敢于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ꎮ译者选择谓化主位结构来翻译比一致式更突出贾宝玉对晴雯富于抗争个性的欣赏ꎮ这里涉及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况ꎬ这种结构看起来与谓化主位结构很相像ꎬ但它实际上属于一个事实小句作后置主语ꎮ例12:枉自温柔和顺ꎮ(«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译文:Itisinvainthatsheherselfismildandagreeable.(B S Bonsall译)其中ꎬitbe that 的后置主语不是关系句ꎬ也没有同源形式取代被省略的谓项ꎬ因此不属于谓化主位结构ꎮ56莆田学院学报2019年12月四㊁结语在两种不同语码互相转换的过程中ꎬ译入语读者所熟悉的文学体裁㊁人物设置㊁美学价值是进行文本选择的重要依据[18]ꎮ同时ꎬ为了更好地还原语篇意义ꎬ译者经常需要在多种语法表征中进行筛选ꎮ把语言功能的理论应用于翻译中就要求译者不要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羁绊ꎬ应根据语篇不同的功能ꎬ译入语的结构特征和行文习惯ꎬ以及译文所定位的读者层次㊁水平进行语码的转换ꎬ使译文更加地道㊁准确ꎬ减少翻译痕迹ꎮ而对一致式与隐喻式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判断译文是否与原文在意义和功能上保持一致性的标准ꎮ参考文献:[1]陈功ꎬ陈颖.«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热点㊁问题及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9ꎬ35(4):104-110.[2]冯全功.«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J].红楼梦学刊ꎬ2015(4):140-161.[3]YANGHsienyiꎬYANGGladys.Adreamofredmansions(trans)[M].Beijing:ForeignLanguagesPressꎬ1978. [4]HAWKESD.Thestoryofthestone[M].London:PenguinGroupꎬ1977.[5]BONSALLBS.Theredchamberdream(trans)[M/OL].Manuscript.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Librariesꎬ2004[2017-08-23].http:ʊlib hku hk/bonsall/hongloumeng/index1 html.[6]JOLYHB.Thedreamoftheredchamber:aChineseno ̄vel(trans)[M].HongKong:KellyandWalshꎬ1892. [7]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ꎬ1985:321.[8]TAVERNIERSMA.GrammaticalmetaphorinSFL:ahistoriographyoftheintroductionandinitialstudyoftheconcept[C]ʊSIMON ̄VANDENBERGENAMꎬTAVERNIERSMꎬRAVELLIM.GrammaticalMetaphor:Viewsfrom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Ar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ꎬ1985:12-13. [9]STEINERE.Ideationalgrammaticalmetaphor:exploringsomeimplicationsfortheoverallmodel[J].LanguagesinContrastꎬ2003(4):137-164.[10]HALLIDAYMAKꎬMATTHIESSENCMIM.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3rded.London:Arnoldꎬ2004:106-107.[1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2nded London:Arnoldꎬ1994. [12]朱永生.名物化㊁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ꎬ2006ꎬ38(2):83-90.[13]曹慧君ꎬ王朝轶.概念语法隐喻视觉下的英汉翻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8(4):140-144.[14]龚玉苗.也论隐喻为什么可能[J].当代修辞学ꎬ2018(6):13.[15]MARTINJR.Lifeasanoun:arrestingtheuniverseinscienceandhumanities[M]ʊHALLIDAYMAKꎬMARTINJR.WritingScience:LiteracyandDiscursivePower.London:Routledgeꎬ1993:241-243.[16]董娟ꎬ张德禄.语法隐喻理论再思考 语篇隐喻概念探源[J].现代外语ꎬ2017ꎬ40(3):293-303. [17]司显柱.论翻译中主位结构的隐喻式选择[J].语言教育ꎬ2019ꎬ7(3):73-84.[18]陈佳.«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诗学操纵的体现[J].莆田学院学报ꎬ2018ꎬ25(1):64-68.[责任编辑㊀刘雅丽]66。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文化翻译研究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文化翻译研究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文化翻译研究摘要:汉语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姓名,不只是一个人物代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翻译时单纯地采取音译或者意译甚至改译,将不能有效地传递这种文化信息,势必会影响读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效果和接受程度。

关键词:文化翻译人名文学音译意译注释一、引言从殖民主义到多元文化,一直到现代性,文化翻译一直被用来理解一系列宽泛语境下的混合效果。

其实,文化从来就是翻译的组成部分(孙艺风,2016:1-2)。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译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热门话题,笔者查阅了近几年研究汉语人名翻译的相关论文以及一些汉语文学作品的名译,对其中反映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做了总结,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二、汉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乱象1.强调同质文化素,对人名一味的意译。

《红楼梦》麦克休译本中“黛玉、宝钗”译为“Black Jade、Precious Clap”等等,这种译法的好处在于再现了源语人名的字面意思,但由于英语的词汇的多义性,通过回译很难还原汉语的原名,多个译者多种译名,这必然为汉语文学作品的传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单纯的意译也无法传达汉语文学作品通过辈分、隐喻、谐音等手段暗示的关系、性格、命运等重要文化信息。

2.强调异质文化素,对人名一味地音译。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分别将“贾雨村”译为“Jia Yucun”和“Jia Yu-cun”,“甄士隐”译为“Zhen Shiyin”和“Zhen Shi-yin”,“王熙凤”译为“Wang Xifeng”和“Wang Xi-feng”等(Yang Xianyi & Gladys Yang,1994/2012;David Hawks,2014/2021)。

这种译法的好处在于保留了原文人名,但缺陷也很明显。

原名通过谐音而体现的人物特征以及人物存在的意义丧失殆尽,“贾雨村”就是“假语存”,“甄士隐”就是“真事隐”,“王熙凤”就是“枉是凤”仅仅通过几个字母,完全无法传递这些信息给读者。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
求 原语 言文化能够在 目的语 文化中得到另一种方式的再现 。可
以说 ,归化 的翻译过程其实是源语 言文化 与 目的语 言文化 之间 的~次文化等值转移过程 ,读者可 以通过 自己的文化 观去 理解 译文 的内涵 , 从 这个角度来说 , 读者 的接受力是归 化翻译必 须考
虑 的重 要 方 面 。
种特殊 的颜色 , 它代表着喜庆 、 吉祥 、 热烈之意 , 可以代表显赫 的富贵身份 , 也可 以用来表 达女性 的美 , 诸如红妆 、 红颜 、 红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次应用语 言学 的隐喻研究范例为《 红楼梦》 的英译 。 《 红楼
梦》 作为我 国古 典文学 中的一座 丰碑 , 文化魅力 深厚 , 其英译 也
此次对 于《 红楼 梦》 的隐喻英译研究 , 从应 用语 言学的角度
出发 , 对于拓宽研究视野 , 提供新 视角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以
文化 的内涵与意象 , 但是 对于西方的读者来说 , 在不 了解 中华文
化背景 的情况下 , 根本无法理解书名中的隐喻 , 也无法 实现完全
杨宪益夫妇和英 国学者 大卫 ・ 霍克斯所完成 的译 本 《 红楼梦》 中
的隐喻观出发 , 结合应用语言学特点 , 在 以人类思维认知为基础 的前提下 , 通过对 队中语言 因素 ( 语境 、 文化 、 社会 背景 、 交际目
标等 ) 的研究 , 完成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 究 , 观察其在 真实语言
翻译中的应用。

单 纯以《 红楼梦》 这个 书名 为例 , 在 中国古代文化 中, 红色是
红袖等 , 对于 国人来说 , 单单看 到一个红色 , 就 能联想到其 背后
的多种隐喻 , 诸如地位 、 富贵 、 爱情 、 愤怒等 , 但是英 语 中对 于红

关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人名隐喻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人名隐喻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域下《红楼梦》人名隐喻的翻译
《红楼梦》著名双行提及或由主人公贾宝玉起联想而推导出的人名,往往在诗词及其翻译中都有暗喻。

此种关联理论通常涉及汉诗元素及其引申,例如:
一个例子就是“贾母”和李白的“贾生”(Jia Sheng)隐喻,背后的理论关联以及贾母的性格和行为。

贾母是主人公宝玉的婆婆,在家族内担任长者,掌控家业,她勇敢、机敏,对一切都湛蓝敏锐,精明干练,和李白的诗隐喻的“贾生”有着相似的性格特征,二者赤诚相待,洞悉心思。

无论是“贾母”还是“贾生”,都代表了勤奋朴素、勇于敢作敢为的精神形象。

另一个例子是“贾兰”和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李颀”之间的联系,李颀是东晋梦竟的古体诗人,他以自己的仕途上的积极政治行为和文学活动而闻名,按照周元的规定,他官至左金吾,后又位居朝中重臣韦总中郎将,同样,贾兰也是在文学与政治活动上发挥着影响力,为《红楼梦》中几代人熏陶,成为榜样。

这就是“贾兰”和“李颀”之间的关联理论隐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2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3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4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5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6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7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8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9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10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11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3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4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15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16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7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8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9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20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1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22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23 “小红帽”符号的跨文化解读—《小红帽》的文本旅行与接收24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25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2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7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28 从《热爱生命》和《马丁•伊登》中透视杰克•伦敦心中对生命的执爱29 浅析艾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风格3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31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32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3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34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35 从目的论看《长腿叔叔》的中译36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3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38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的美学思想39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40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41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42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43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4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45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4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4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48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49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50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51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52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53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54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55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5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5758 汉语被动句的英译59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60 美国梦——《嘉莉妹妹》主题探析61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62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63 论约翰•多恩诗歌中的张力64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65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66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67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68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69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70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71 命案现场——阿加莎死亡观简析72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73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74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75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7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77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78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79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80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81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82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83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84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85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86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87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8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89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90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2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93 女权主义及其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94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95 目的论视角下以市场为导向产品推广资料的英译96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97 On Hybridization i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Lexemes in Moment in PekingThe Duality of Life and Death——An Analysis on Virginia Woolf’s Mrs. Dalloway98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99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0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101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 of Dragon102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03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104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105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106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107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08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0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110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11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12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113 评《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非洲观114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11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1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117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118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19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120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121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122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123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124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125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26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127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28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9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130 《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131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132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33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134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135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136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37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138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139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140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41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42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43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144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45 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的翻译146 论双性同体思想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体现14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48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49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150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51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152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153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54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155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56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157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1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9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60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161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62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163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164 浅析莫里森名作《最蓝的眼睛》中查理的性格特点16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66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16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69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0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171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172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173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74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75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17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177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78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179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180 Character is Fate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nchard181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182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185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186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87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188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189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190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91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192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19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94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9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196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197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98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19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200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