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主干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对西方国家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的思想。

3.引导者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形势。

2.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挽救江河日下的。

5.实践:掀起一场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等。

3.主张: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

(3)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2.实践:1898年的戊戌变法。

3.影响(1)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问题探究探究一:《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案使用说明:导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框架、重难点阐释、合作探究、知识扩展四部分;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导学案-----自学提纲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袁世凯……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②概况:运动中心:_____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_ 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大力宣传思想。

主要思想阵地:______________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③《新青年》主张、影响:大力宣传,猛烈抨击,鼓吹“”。

它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德”与“赛”)——核心内容(1)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一文,提出“当以与并重”(2)民主的内容: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图片说史】陈独秀,字仲甫,1915年创办《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点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清单】清单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①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②______的逆流。

2.概况(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③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④______》和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内容a.提倡⑤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⑥______,反对旧道德。

c.提倡⑦______,反对旧文学。

(5)历史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先驱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①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②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结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新兴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文活动基地:化主要阵地: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内容文化平民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教材梳理】一、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内忧外患: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统治;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二、概括: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3、主要阵地:《新青年》;前期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或民主与科学)口号:民主与科学主要活动基地(运动中心):北大;4、北大校长提出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___实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

5、《新青年》的影响:三、前期主要内容: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

其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2)旗帜:打倒孔家店。

原因: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评价:①“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②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③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④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学习目的】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

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历史新⼈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标导航]⼀、四⼤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问世: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了⼗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具,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朝鲜、⽇本、东南亚以⾄世界其他地区。

三、《⽯⽒星表》和浑仪1.天⽂学(1)地位:中国是天⽂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

(2)产⽣原因:我们的祖先为了满⾜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成就(1)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星⾠;后世不少朝代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记录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观测仪器: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农书1.历法(1)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夏⼩正》,商朝时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现⾏公历的颁⾏早了三百年。

2.农学(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1.《黄帝内经》(1)成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2)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1)编著: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的中医专著。

(2)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

(3)地位: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1)编著: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孔子1.地位:的创始人。

家、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师表。

2.主张:①核心:、②政治:,③哲学:④教育:、、等(文化贡献:①兴办②整理)3.影响:不被重视——主流思想4.书籍:“五经”二.老子1.地位:创始人。

2.思想: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政治:③哲学:④天命观:3.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1.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1)2.孔子教育贡献3.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难点1;师生共同完成)①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社会现实:4.“仁”和“礼”的含义(重点2)5.老子的政治观、哲学观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孔子的思想核心:2.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3.孔子的地位: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5.孔子思想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思想主张有:6.两人的共同点:①都生活在时期②都是家和学派创始人③都维护利益(提供治国方案)④都对文化和文化作出了贡献第四部分:拓深、作业1.区别:孔子: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2.孔子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何不同?(难点2,教师提示)3.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择题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学派、代表、主张(完成表格)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主张、代表人物二.百家争鸣(重点)1.形成背景:(参看P11材料,合作探究)(1)经济:、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走向瓦解,社会(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3)军事:(4)文化: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崛起,学术异常活跃。

2.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②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测测你:下列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派?1)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法为本,法不阿贵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7)欲天下之治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填写序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2.儒家“三子”是指的:3.与儒家“仁”“德”治国理念观点相反的学派是:,观点是4.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假设你是平民百姓,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第四部分: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题待定)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__即位大约70年2.原因:3.内容:、(尊重,发挥)4.作用:使汉初。

二.新儒学(董仲舒)1.形成:董仲舒依据《》,融合、及而形成)2.内容:①②“”“”③实行仁政④提出“、”⑤三纲五常3.地位:在政治上,在传统文化中。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采纳: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学生完成)①汉初,百废待兴;②统治者采取__________政策;③汉朝统治者吸取灭亡的教训2.内容:3.作用:二.新儒学(重点1)1.内容:5点2.地位:3.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教师阐释)①新儒学增加了一些新内容②它适应了加强和维护国家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2)意义: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汉代儒学的地位:2.西汉的治国思想有:、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核心是4.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

6.汉代新儒学与先秦新儒学相同点:都主张实行“”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内容:、、、等发展表现在:“”、“”、、三纲五常2.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秩序,神化3.《精讲精练》P9 第11题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P14 第2题)2.作业:《精讲精练》P9 第12题第4课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学的发展、转型和成熟时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儒学危机1.时间:以来2.原因:二.理学(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1)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在人身上就是)②道德观:“”③求“理”方法“”(2)地位:官方哲学(以后)——统治地位(朝)2.陆王心学(1)陆九渊:①“”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2)王阳明:思想核心是“”3.评价:①地位:是宋明时期的主流②消极:维系,压抑和扼杀。

③积极:重视_________ ,注重________ _,强调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儒学危机出现危机的原因(合作探究)二.理学(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张(重点1)程朱理学:①②③陆王心学:①②③2.“格物致知”、“致良知”(理解 P16)3.评价(地位、消极、积极)(重点2)4.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师生合作)(重难点突破)同:①是的继承与发展;②都承认“”的存在③压抑;维系异:①世界本原:前者认为是外在的“”;后者认为是内在的“”②求“理”方法:前者认为要“”;后者认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理学集大成者是)2.两大流派的代表:理学代表、、;心学代表、3.理学: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或“”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理学”。

5.求理方法:程朱理学是;陆王心学是6.《精讲精练》P12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2(教材P18)2.《精讲精练》选择题部分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进步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李贽(明末)1.背景:从经济、思想方面思考2.主张①对大加鞭挞,否认是万世之至论②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提出。

③提出“”,否定了“”的存在。

3.思想特点:具有反、反、反精神。

二.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1.王夫之:朴素思想体系①强调“”②认识论:通过考察得到正确认识③“私欲之中,”。

2.黄宗羲:鼓吹早期思想①反对政治(宣称皇帝乃是“”),鼓吹早期②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③倡导,建立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高尚的民族气节①呼唤“”②致力于社会变革,“”、“”。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李贽1.主张、思想特点(“三反”精神)2.产生背景(阅读教材P19 第一段)①思想界呈现、的习气②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二.三大思想家1.各自主张(略)2.分析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1 参看P19引言)政治上:风起云涌,空前强化,渐趋衰落经济上:发展,萌芽和缓慢发展(根本)思文上:文化专制(如);西学东渐,开阔视野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重点2)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②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清末民初的家和家影响深远。

(如和运动等)④但未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影响有限)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有:、、、2.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思潮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同时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精讲精练》 p14选择题部分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归纳、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包含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难点政治上:反对,倡导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发展思想上:反对空谈、脱离实际,主张“”;反对纲常伦理,提倡。

2.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精讲精练》P14 重难点突破)①、②、③反映的时代要求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P22教材)2.《精讲精练》P15 第11题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发明纸;东汉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1)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2)北宋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代发明;火药用于战争。

和时,火药得到广泛应用。

4.指南针:战国时发明。

北宋发明,并应用于航海。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四大发明重点阐释: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2)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3)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航海家的远洋航行4)火药炸毁了欧洲骑士阶层的城堡,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和人类文明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古代重要科技成就(重点)1.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领域:、、、、等2.概括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参看教材P28 阅读与思考)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民族关系、对外关系:④科技工作者:⑤文化继承性:3.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参看《精讲精练》P17 疑难剖析)、、、经验型、封闭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精讲精练》P18-19 第11题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明清以来我国古代科技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政策:④思文: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教材P29 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答案写在课本P29)2.作业:《精讲精练》P19 第12题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字1.起源:时代,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3.演变趋势:思考?二.书法1.发展阶段:在时期,汉字发展为的书法艺术2.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三.篆刻艺术(印章)秦印:,汉印:,明清:发展成与、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字1.起源2.演变思考1:归纳汉字的演变趋势(规律)?①由繁到;②由不规范到。

二.书法1.由自发—自觉阶段;2.时代特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思考2:宋代和明清时期出现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原因?三.篆刻艺术(印章)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5种)2.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3.书法演变特点:由自发到阶段4.宋和明清书法特征:强调化的创造5.《精讲精练》P24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1 (教材P33)2.作业:《精讲精练》P24 第11题第8课绘画艺术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古代的绘画历程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古代的绘画历程(表格)二.中国古代绘画特点(P36)(重点)1.宫廷画、民间绘画注重2.文人画注重3.不求形似,讲求神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