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寺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规划总论第四章开发条件分析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第六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第七章市场分析与营运第八章项目建设第九章安全系统规划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十一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二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第十三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第一章项目概述总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随著时代进步,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会议室、谈话室、贵宾室、书报室、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托孤院、安养院、医疗所、停车场等。

现代佛寺以设备来代佛宣化,以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

可见无论古今,佛教对修道、研究、退休养老均极重视;也就是说,从佛教的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

**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总体规划:**寺宗教场所区、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一).项目名称;**寺恢复重建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地址;**市**县朝阳村(四).建设内容及规模;**寺恢复重建项目中心区总占地约30亩,规划面积60亩。

总投资约2.35亿元人民币。

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

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殿、金刚舍利塔、地藏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五观堂、念佛堂、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寺庙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寺庙作为重要的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年代久远等,许多寺庙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破败。

因此,对寺庙进行修复、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寺庙修复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研究目的1. 综合分析寺庙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定修复的重要性;2. 调查寺庙修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修复工作的因素;3. 探讨各种修复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出具体的修复方案;4. 分析寺庙修复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评估修复的可行性;5. 提出建议,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选取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现有的寺庙修复情况和相关问题,据此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研究内容1. 寺庙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寺庙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寺庙面临着严重的损坏和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寺庙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损害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稳定。

因此,对寺庙进行修复和保护,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文明传统的尊重。

2. 寺庙修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寺庙修复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金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政策法规不健全等。

另外,一些修复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这些问题制约了寺庙修复工作的进展,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3. 寺庙修复的技术手段寺庙修复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加固、文物修复、园林景观恢复等。

其中,建筑结构加固是修复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修复效果持久稳定。

文物修复和园林景观恢复则需根据寺庙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修复方案。

4. 寺庙修复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寺庙修复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恢复寺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恢复寺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恢复寺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宗教信仰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化以及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寺庙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到破坏和改造,导致许多寺庙的原貌和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寺庙的恢复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对寺庙进行恢复与保护,不仅可以保护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文化场所和精神寄托。

因此,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寺庙恢复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寺庙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探讨对寺庙恢复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方法。

3. 分析寺庙恢复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寺庙恢复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寺庙恢复工作相关群体的实地调研,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3. 专家访谈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1. 寺庙恢复工作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寺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加速化以及现代化的影响,许多寺庙在改造和破坏中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因此,对寺庙的恢复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2. 寺庙恢复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寺庙进行恢复和保护不仅可以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文化场所和精神寄托。

同时,寺庙恢复工作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3. 寺庙恢复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方法在实施寺庙恢复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案和方法。

可以通过修缮寺庙建筑、恢复文物和藏品、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恢复工作。

4. 寺庙恢复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寺庙恢复工作的实施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和精神寄托。

寺庙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

寺庙作为宗教建筑,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寺庙作为宗教场所的功能逐渐式微,一些寺庙也面临着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因此,对于一些现状较差的寺庙,进行适当的改造是有必要的。

二、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现状较差的寺庙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改造的可能性,并寻求合理的改造方案,以提升寺庙的整体品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三、研究范围:本次研究将主要关注于寺庙改造的可行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寺庙的现状分析;2. 寺庙改造的意义与必要性;3. 可行的寺庙改造方案;4. 改造后寺庙的运营与维护;5. 寺庙改造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1. 寺庙的现状分析:本次研究将以多个现状较差的寺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这些寺庙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建筑结构、文物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确定改造的重点和方向。

2. 寺庙改造的意义与必要性:通过对寺庙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寺庙改造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方面,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和文化价值,其改造可以使其更好地承载这些价值;另一方面,寺庙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改造可以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 可行的寺庙改造方案:针对不同寺庙的特点和问题,本次研究将提出不同的可行改造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对建筑结构的修复、环境卫生的改善、功能性的增强、文化体验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改造方案,使得寺庙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4. 改造后寺庙的运营与维护:寺庙改造后的运营与维护是确保改造效果持久的关键。

我们将探讨合理的寺庙管理模式,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得改造后的寺庙能够持续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寺庙维修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维修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四章项目建设的优越性分析第五章市场前景分析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第七章环境保护第八章项目规划概况和实施计划第九章项目投资概算第十章资金来源及筹措第十一章效益分析第十二章结论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寺庙维修重建项目2、项目选址:零陵区东山景区3、承办单位:永州市零陵区东山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4、项目负责人:5、技术负责人:6、财务负责人:7、项目规模:总投资1320万元,占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其中维修的建筑面积: m2,恢复重建的建筑面积 m2。

二、项目区域情况简介永州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辖九县二区,总人口570万人,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与衡阳、邵阳、郴州及广西桂林、贺州,广东清远等地市毗邻,是桂、粤三省区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形成,已成为湘西交通中心,永州机场航道畅通,湘桂铁路横贯东西,洛湛铁路纵穿南北,衡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和322、207两条国道穿境而过,湖南四大水系之首的湘江流经全市,直达洞庭。

永州中心城市人口38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组团,南面组团为零陵区,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15万,为全市的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区,中间为岚角山组团,北面组团为冷水滩,城市人口23万,为全市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工业区。

永州市零陵区地处湘南,毗邻两广,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北纬25°11'—26°48',东经111°11'—111°57',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地总面积197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日照1629.1小时,无霜期278~300天,大气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为国家2类标准,年平均降雨量1200~18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高,加之地处东、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大气、河流、土地受工业“三废”污染程度低,生态环境很好,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极为有利。

寺院改建可行性报告

寺院改建可行性报告

寺院改建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我国历史悠久,寺院作为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的城乡各地都有着不同规模和历史的寺院。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寺院面临着维护、管理和利用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寺院进行改建,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改建意义1.文化传承:寺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改建可以使其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历史。

2.社会功能:寺院改建后可以成为社区活动中心、文化交流平台等,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3.经济效益:寺院改建后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三、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旅游和宗教体验的需求也在增加,寺院改建后具有吸引力。

2.政策支持: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寺院改建项目也会给予支持和扶持。

3.技术条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寺院改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利用先进的建筑设计和环保技术实现寺院的更新改造。

4.社会接受度: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一些人对于寺院改建持保守态度,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加社会的接受度。

四、改建方案1.文化展示:寺院改建后可以设置文物展览馆、宗教文化体验区等,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宗教文化。

2.社区服务:寺院可以开设社区活动中心、义工服务站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

3.旅游开发:寺院改建后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如朝圣之旅、宗教体验游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风险与挑战1.文物保护:在寺院改建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物保护工作,避免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损坏。

2.社会反对: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可能对寺院改建持负面态度,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

3.经济投入:寺院改建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谨慎规划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六、结论综上所述,寺院改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寺院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的双赢。

寺庙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寺庙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寺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四章项目建设的优越性分析第五章市场前景分析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第七章环境保护第八章项目规划概况和实施计划第九章项目投资概算第十章资金来源及筹措第十一章效益分析第十二章结论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市X区X寺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2、项目选址:X区X景区3、承办单位:X市X区X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4、项目负责人5、技术负责人:6、财务负责人:7、项目规模:总投资1320万元,占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其中维修的建筑面积: m2,恢复重建的建筑面积 m2。

二、项目区域情况简介X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X地区设立地级X市,辖九县二区,总人口570万人,X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与衡阳、邵阳、郴州及广西桂林、贺州,广东清远等地市毗邻,是桂、粤三省区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形成,已成为湘西交通中心,X机场航道畅通,湘桂铁路横贯东西,洛湛铁路纵穿南北,衡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和322、207两条国道穿境而过,湖南四大水系之首的湘江流经全市,直达洞庭。

X 中心城市人口38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组团,南面组团为X区,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15万,为全市的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区,中间为岚角山组团,北面组团为冷水滩,城市人口23万,为全市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工业区。

X市X区地处湘南,毗邻两广,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北纬25°11'—26°48',东经111°11'—111°57',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地总面积197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日照1629.1小时,无霜期278~300天,大气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为国家2类标准,年平均降雨量1200~18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高,加之地处东、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大气、河流、土地受工业“三废”污染程度低,生态环境很好,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极为有利。

古村庙修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庙修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庙修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古村庙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损耗,许多古村庙面临着破旧和腐蚀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古村庙修缮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二、修缮目标与方法本次修缮旨在恢复古村庙的原貌,以保持其历史和文化特色。

修缮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修复:对古村庙的主体结构进行检查和修复,包括墙体、屋顶、柱子等部分。

修复方法应遵循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尽量保持原有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2. 景观恢复:修复庭院、围墙和门楼等景观设施,恢复古村庙的整体布局和风貌。

同时,修复周围的环境,保持古村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3. 装饰翻新:修复或重现古村庙的壁画、雕塑和彩绘等装饰艺术,以展示古代工艺和技艺。

修缮过程中应尊重原始作品,不应过度修复或添加新的装饰元素。

三、可行性分析在进行古村庙修缮工作前,我们需要对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保修缮工作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1. 资金可行性:修缮古村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材料采购、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等方面。

我们应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修缮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2. 技术可行性:修缮古村庙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我们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建筑师进行修缮工作,并确保他们具备古建筑保护的专业素养。

3. 社会支持可行性:修缮工作需要得到当地社区和相关利益方的支持。

我们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4. 可持续发展可行性:修缮古村庙并不仅仅是恢复其建筑外观,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在文化、旅游和经济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修缮后的古村庙能够不断吸引游客和利益方。

四、结论从可行性分析来看,古村庙修缮工作是可行的。

它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们应注意保持修缮过程的简洁和透明,避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寺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四章项目建设的优越性分析第五章市场前景分析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第七章环境保护第八章项目规划概况和实施计划第九章项目投资概算第十章资金来源及筹措第十一章效益分析第十二章结论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市X区X寺维修与恢复重建项目2、项目选址:X区X景区3、承办单位:X市X区X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4、项目负责人5、技术负责人:6、财务负责人:7、项目规模:总投资1320万元,占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其中维修的建筑面积: m2,恢复重建的建筑面积 m2。

二、项目区域情况简介X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X地区设立地级X市,辖九县二区,总人口570万人,X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与衡阳、邵阳、郴州及广西桂林、贺州,广东清远等地市毗邻,是桂、粤三省区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形成,已成为湘西交通中心,X机场航道畅通,湘桂铁路横贯东西,洛湛铁路纵穿南北,衡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和322、207两条国道穿境而过,湖南四大水系之首的湘江流经全市,直达洞庭。

X 中心城市人口38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组团,南面组团为X区,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15万,为全市的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区,中间为岚角山组团,北面组团为冷水滩,城市人口23万,为全市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工业区。

X市X区地处湘南,毗邻两广,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北纬25°11'—26°48',东经111°11'—111°57',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地总面积197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日照1629.1小时,无霜期278~300天,大气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为国家2类标准,年平均降雨量1200~18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高,加之地处东、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大气、河流、土地受工业“三废”污染程度低,生态环境很好,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极为有利。

X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慕名而来的游客众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来此经商、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客流量大。

而且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它是X市政治、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洛湛铁路途经该区;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国道207、国道322、省道1830(永连公路)等多条国家级和省级道路穿境而过,境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水路可由湘江水运直下洞庭,通江达海;X城区中心离机场仅7公里,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促进了该区商贸的活跃,生态旅游产业的兴旺。

三、项目建设地情况简介本项目选址于X景区内,位于X城区X之巅。

X,又名X,是X历史文化古城中的最高点。

其名起始于唐代。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居永期间,曾居山上的法华寺,才发现了《X八记》奇美的风景;唐代书法家草圣怀素幼年出家时于X东麓筑绿天庵修行。

柳宗元、怀素之后,X遂成为名山。

X不仅以风景秀美著称,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宗教胜地。

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X历史文化的主体。

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宗教建筑分布于X各处,无不展示出自身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和鲜明色彩,而尤以X寺最具特色。

X寺的建筑艺术是X佛教文化的突出体现,它与X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融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成为风景明珠。

建筑赋有地方传统民居风格,装修典雅,朴实无华,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极具特色,无论选址,设计和营造都别具匠心,既有庙堂之严,又富景观之美。

其技艺之高,可与中国名山风景区寺庙建筑艺术媲美。

X寺晨钟暮鼓,终日香水旺盛,祈祷之声不绝,一直是X士民朝圣之地。

始建于中唐,原名法华寺,因寺庙规模大,临夜击鼓鸣钟,声响全城,故名“山寺晚钟”,为X八景之一。

宋名万寿寺,明万历初年毁于火,万历四十一年重建,乾隆尽废,道光八年又改建于X之北。

建国后为X军分区干校校址,佛像全毁。

现仅存“大雄宝殿”。

寺外松竹掩映,地势至高,可一览全城。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湖南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

X市相继提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建设“青山、绿水、靓城”的“锦绣潇湘”新X的宏伟战略目标,并将旅游业确定为X市新兴支柱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X区立足区情、依托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打柳子牌,扬文化旗,唱潇湘曲,念生态经”,努力建设文化教育城、交通工贸城、生态旅游城和特色农业区“三城一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好X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X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古城X区域规划建设X历史文化风貌区,即X景区。

努力做好“山水”文章,着力突出“显山露水,清淤截污、引水入湖、修路架桥,绿化亮化”,形成“一山一湖”、山水相依的X景区格局,发掘、修善历史文物古迹,彰显X厚重的历史文化;景区规划布局具体可概括为“一个广场(X历史文化商业广场),三个中心(影视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五个景区(鹞子岭景区、绿天蕉影景区、宗教文化景区、东门庙景区、X湖景区)”。

本项目的建设就是“五个景区”之一的宗教文化景区建设的重要部分。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是顺应全国旅游业发展形势,配合X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局,打造生态旅游城的需要。

在过去的20多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升温,中国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增长,现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之列,跃居亚洲旅游大国之首。

旅游业已经被中央政府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它在扩大开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形势下,X市X区的旅游业步步升温。

X、X、芝山一地三名,它是我国历史上夏以前就有文字记载的34处古地名之一,自汉以来,X古城一直为历代州、郡、府、县治所,在20世纪八十年代即被评定为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和潇湘文化的中心。

2002年,X 区第五届党代会上确定把打造“三城一区”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强调要依托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X旅游业,要搞“大旅游、大产业”,把X的旅游业纳入桂林、南岳、张家界大旅游圈进行谋划,以山水人文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基础,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着力将X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旅游城”。

本项目是X区旅游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设正是配合全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局打造生态旅游城的需要。

二、是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资源,加快X景区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味的需要。

X,亦称X,是X古城以潇水为界相对地理位置形成的地名称谓。

潇水以西延绵数里的山峦,谓之西山。

潇水以东,南起碧云池、群玉书院所在南麓,北迄转角楼所在鹞子岭北端,横亘三五里之地,谓之X。

X矗立于城廓之内,又横贯于城池之南北,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种民俗文化交相辉映,使得X这一区域陈列着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文物遗存。

其中以X寺为典型代表的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构成了X历史文化的主体。

其建筑风格最具特色,充分展示出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和鲜明色彩。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好X寺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有利于加快X景区的建设步伐,使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从而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挖掘开发、发扬光大佛教文化,彰显X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需要。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从传入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

我们就是要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挖掘开发其精华,如“忠贞、诚信、宽容、仁慈、孝顺、勤奋、爱国”等思想来提高民众的素质,以从善的心理,做从善的事情。

从而使善者更善,恶者更善,打击犯罪,减少邪恶;光大善良、提倡文明,做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光明的思想陶冶人,建设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以佛家一颗善良的心去开导人们。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挖掘开发、发扬光大佛教文化,彰显X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是满足人民大众精神需求的需要。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在我国多数人信仰佛教,都有个精神偶像在心中,都希望菩萨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农夫希望菩萨保佑他们风调雨顺,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工人希望菩萨保佑他们能有个好工作,有更多的收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上下班;商人希望菩萨保佑他们发大财。

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菩萨的保佑上,因此,就要到庙宇去祷告、去许愿、还愿。

我们就是要为人民大众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场所,维修与恢复重建X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和谐X的需要。

X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来为X佛教文化风景胜地,曾几何时,云云众生、燎燎香火,是善男信女朝拜菩萨、保佑自己平安和精神寄托的好去处,但不幸毁于“文革”时期,现在我们不仅要恢复原样,更要在原基础上发展,还民众一个休心养性、朝圣拜佛、精神寄托的佛教文化胜地,这对稳定社会起着良好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在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把“提倡人间佛教”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和谐X服务。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优越性分析根据建筑市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建设各方面的条件均较好,下面着重分析自然条件、原材料供应、城建基础设施特别是政策等方面。

一、自然条件有利于项目建设1、项目区现状简介:本项目处于X景区范围内,征地拆迁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区内水电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2、自然条件:温度:年平均17.9℃,极端最低—7.4℃(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39.8℃(77年7月21日)降水:年降水量平均在1180—1490mm,雨量集中在4—6月。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

日照时间:历年平均1540h。

风向:一年中最多风向为东风(含东南风、东北风),其频率为26%,其次为西北风(含北风),频率15%,西南风(含南风),频率为13%。

风速:平均风速1.7M/S,最大20M/S(西北风)——17M/S(西南风)。

3、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X城区X之巅中心,为在X寺原址的基础上进行维修与恢复重建。

工程地质:根据区域内已建成房屋地持情况及现状调查,为亚粘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VI级,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