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标准
将二氧化碳制成食品级的技术调研

将二氧化碳制成食品级的技术调研摘要:二氧化碳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文章介绍了食品级二氧化碳的三种典型生产工艺和国内外的产品质量标准,并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经济技术论证。
关键词:二氧化碳生产工艺市场1 引言二氧化碳在食品方面的主要应用为碳酸饮料、烟丝膨化、食品保鲜等领域。
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口感、解渴、促进消化和帮助解除疲劳的功效。
据统计每吨碳酸饮料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量约为0.015~0.02t。
二氧化碳用于烟丝膨化的处理则可使烟丝节省5%,并可提高烟丝质量。
据统计每l0万箱香烟,其烟丝膨化时,需3000 t左右二氧化碳。
在食品保鲜领域,近年来国际上广泛使用二氧化碳气调、干冰速冻、液体二氧化碳的保鲜。
该方法能控制好气体成分,保持适当低温,使水果、蔬菜获得良好的贮存效果。
食品二氧化碳还可作为贮存粮食的杀虫熏蒸剂。
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 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工艺[1~3]二氧化碳来源广泛,含量和杂质各不相同。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不同的工艺路线。
一般包括提浓、加压、净化、液化、提纯工艺。
2.1 二氧化碳的提浓二氧化碳浓度在10%-40%,压力为常压的气源,比如石灰窑气、烟道气、水泥窑气等,通常称为低分压二氧化碳,目前一般采用湿法回收工艺(如活化MEA、热钾碱等),首先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98%以上。
化肥厂PSA脱碳尾气、湿法脱碳(如PC脱碳、低温甲醇洗)闪蒸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70%-85%,这类气源作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碳,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直接加压液化工艺,也可以采用将二氧化碳提浓后再加压液化。
后者更为先进合理、更有经济效益。
以酒精发酵尾气、化工厂湿法脱碳解析气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碳,由于气源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一般高于97%),就无须提浓工艺。
2.2 二氧化碳的净化净化工艺主要脱除含硫杂质、烃类、水等。
采用氧化铁系常温脱硫剂、水解转化型脱硫、特种活性炭等常温使用型脱硫剂,脱除原料气中的硫,使原料气中的硫达到0.1×10-6以下。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和食品加工行业。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都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
本文将介绍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是关键的标准之一。
纯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不同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在纯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要求在99.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在食品加工中不会对食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杂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各国对食品级二氧化碳中杂质的含量也有严格的规定,通常要求杂质含量低于0.001%。
此外,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工艺和卫生标准也是必须要符合的要求。
生产工艺要求严格,生产过程中要保证无菌环境,避免杂质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包装和储存要符合卫生标准,以保证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基本标准外,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包装和标识也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规定。
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标识要清晰明了,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涉及到纯度、杂质含量、生产工艺、卫生标准、包装和标识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保证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安全性,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了解并遵守目标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以确保产品顺利进入目标市场。
综上所述,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品原料。
同时,各国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促进食品级二氧化碳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食品级二氧化碳检验规程

食品级二氧化碳检验规程
一、检验依据:
GB 10621-200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
二、检验项目及要求:
1、气味:无异味
2、酸度:符合检验
3、二氧化碳含量≥99.98(体积化)
4、油分:不得检出
5、游离水≤0.2(质量比)
三、抽样方案合格判定规格:
1、食品级二氧化碳按生产班别的半成品及成品抽样检验。
2、每2小时用L型二氧化碳吸水器随机抽取半成品及成品气,根据
GB10621-200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进行检验。
3、检验结果由车间化验员通知岗位作业人员,岗位作业人员应作记录。
对不符合
标准的项目,岗位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作业调整,直到完全达标。
四、检验方法:气体体积法,仪表检测法。
五、留样方案:抽取半成品、成品气于采样钢瓶内,注明年、月、日备核。
六、记录:二氧化碳检验原始记录。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是指用于食品和饮料加工的二氧化碳。
它广泛应用于饮料制造、食品包装、食品保鲜等领域。
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要求,以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首先,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应不低于99.9%。
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
在饮料制造中,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去除饮料中的氧气,防止饮料氧化变质;在食品包装中,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食品的气调包装,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限。
其次,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指标也是其质量标准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mL,酵母菌和霉菌不得检出。
微生物指标是衡量食品级二氧化碳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在食品加工中,如果二氧化碳中微生物超标,将会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重金属残留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中砷、铅、汞等重金属的残留量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重金属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其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残留,确保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最后,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要求还包括气味和味道的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应该无色、无味、无异味。
这是为了保证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中不会对食品的原味产生影响,也不会对消费者的食品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要求涉及纯度、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气味和味道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要求的严格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食品级二氧化碳,才能够确保食品的安全、健康和优质。
在未来的食品加工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对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的重视,确保食品加工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标准

项目
指标
气态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含量·φ/%≥
99.9
99.9
—
水分/(μL/L)≤
20
20
—
氧(O2)/(μL/L)≤
30
30
—
一氧化碳a(CO)/(μL/L)≤
10
10
—
油脂/(mg/kg)≤
—
5
13
蒸发残渣/(mg/kg)≤
c 以乙烯催化氧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d 当总硫测定结果不超过0.1μL/L时,不进行总硫(除SO2外,以S计)及二氧化硫(SO2)项目的测定。
e 当总挥发性烃(以CH6计)测定结果不超过20μL/L时,不进行非甲烷烃项目的测定。
f 仅乙烯催化氧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g 仅煤气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10
乙醛(CH3CHO)/(μL/L)≤
0.2
环氧乙烷f(CH2CH2O)/(μL/L)≤
1.0
氯乙烯(CH2CHCl)/(μL/L)≤
0.3
氨(NH3)/(μL/L)≤
2.5
氰化氢g(HCN)/(μL/L)≤
0.5
a 以乙烯催化氧化、酒精发酵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b 以乙烯催化氧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
10
25
一氧化氮b(NO)/(μL/L)≤
2.5
二氧化氮c(NO2)/(μL/L)≤
2.5
二氧化硫(SO2)/(μL/L)≤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是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二氧化碳,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保鲜、贮藏等领域。
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标准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纯度是指其所含二氧化碳的纯度,一般要求在99.9%以上。
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降低食品变质的可能性。
因此,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执行纯度标准,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二、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指标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必须符合一定的微生物指标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微生物指标标准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等指标,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只有通过严格的微生物指标检测,食品级二氧化碳才能得到合格认证,确保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三、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重金属残留标准。
重金属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级二氧化碳中的重金属残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等,它们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确保产品中重金属残留不超过规定的安全标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四、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包装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在包装过程中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印刷标识、密封性能等。
包装标准的执行对于保证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工艺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贮存和运输标准。
食品级二氧化碳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包括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以及运输工具的清洁和消毒等。
贮存和运输标准的执行对于保证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贮存和运输条件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结语。
碳酸饮料的二氧化碳标准

碳酸饮料的二氧化碳标准
二氧化碳标准在碳酸饮料行业拥有重要作用,维持饮料品质和标准是当前相关
企业的重要任务。
为避免市场混乱和产品质量恶化,树立良好的行业风范,行业各界必须认真遵照《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标准》中要求和规定使用和操作。
《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标准》涉及全国冷热饮料、冰沙、冰棒、冰淇淋、冰块、
冰镇饮料、饮料以及橙汁等饮料产品的二氧化碳的测定。
《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碳测定的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技术要求。
其中,最低二氧化碳含量为1.5g/L,最高含量为2.7g/L,而最佳含量应为2.2g/L-2.5g/L。
此外,《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标准》对检测样品的储藏及抽样的要求也提出了规范。
检测样品应放置在常温情况下,尽量避免照射阳光,以免影响碳酸饮料的品质和口感。
而在抽取样品的时候,应保证1.5倍试样的重量,例如当样品重量为50g 时,试样重量应不少于75g。
且抽取试样时也需要避免温度波动。
按照《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标准》规定,碳酸饮料产品须满足指定的二氧化碳含量,以保障其质量和卫生安全。
各企业应秉持质量首要的宗旨,严格控制碳酸饮料的储藏、运输、检测等流程,确保消费者品尝到优质安全的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氧气的要求

一.二氧化碳的要求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的国标要求按GB10621-2006来执行。
主要知道二氧化碳的要求和它的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包装、标志、贮存、运输要求如下:1.充装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的钢瓶和运输贮槽(车)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5099、JB6897、JB6898标准2.钢瓶或运输贮槽车充装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的充装量和充装压力应符合GB14193规定。
对于公称工作压力20.0MPa的气瓶,充装系数为0.74kg/L;公称工作压力15.0MPa的气瓶,充装系数为0.60 kg/L;3.充装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的钢瓶和运输贮槽(车)应专用,按GB7144的规定,表面漆色为铝白色,并有明显的“食品添加剂”字样;4.用户将空瓶或运输贮槽车返回生产厂时,钢瓶或运输贮槽车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留有余压,并不得低于0.2MPa5.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出厂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净质量(kg)、本标准号。
6.液体二氧化碳钢瓶应竖立式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所有充气二氧化碳的容器都应避免受热或阳光下暴晒。
7.生产厂应保证钢瓶装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的贮存期,从生产之日起为1年。
罐(槽车)装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的贮存期,从生产之日起为6个月。
二.氧气的要求氧气的标准应符合表2的技术要求表2氧的国标要求按GB/T3836-1995来执行。
主要知道氧气的要求和它的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包装、标志、贮存、运输要求如下:1.充装食品添加剂氧气的包装、贮存、运输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以及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
2.气瓶包装漆色御标志应符合GB190和GB7144的规定。
3.除非另有规定,食品添加剂氧气的气瓶充装压力在20℃时不得低于15±0.5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当总硫测定结果不超过0.1μL/L时,不进行总硫(除SO2外,以S计)及二氧化硫(SO2)项目的测定。
e 当总挥发性烃(以CH6计)测定结果不超过20μL/L时,不进行非甲烷烃项目的测定。
f 仅乙烯催化氧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
10
25
一氧化氮b(NO)/(μL/L)≤
2.5
二氧化氮c(NO2)/(μL/L)≤
2.5
二氧化硫(SO2)/(μL/L)≤
1.0
总硫d(除SO2外,以S计)/(μL/L)≤
0.1
总挥发烃e(以CH4计)/(μL/L)≤
50(其中非甲烷烃≤20)
苯(C6H6)/(μL/L)≤
0.02
甲醇(CH3OH)/(μL/L)≤
我国现行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标准如下:
项目
指标
气态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含量·φ/%≥
99.9
99.9—水分/(μ Nhomakorabea/L)≤
20
20
—
氧(O2)/(μL/L)≤
30
30
—
一氧化碳a(CO)/(μL/L)≤
10
10
—
油脂/(mg/kg)≤
—
5
13
蒸发残渣/(mg/kg)≤
10
乙醛(CH3CHO)/(μL/L)≤
0.2
环氧乙烷f(CH2CH2O)/(μL/L)≤
1.0
氯乙烯(CH2CHCl)/(μL/L)≤
0.3
氨(NH3)/(μL/L)≤
2.5
氰化氢g(HCN)/(μL/L)≤
0.5
a 以乙烯催化氧化、酒精发酵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b 以乙烯催化氧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
g 仅煤气化工艺副产的原料气生产的二氧化碳不检测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