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课件2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课件2 人教新课标版

新知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分析
1、结论 平的面 距越离光越滑---远-,---阻-,力速越度--小减---小--,的小越车-慢--运---动。 2、推理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交流

一下
用 惯

使

用惯性解释



汽 车 刹 车
学以致用
1. 牛顿第一定律是 ( D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五 牛顿第一定律
温故知新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力?
历史重现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德 亚
续运动,就必须对它 里
施加力的作用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 来维持,运动Βιβλιοθήκη 所以会 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摩擦阻力
新知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 件是什么? 3、需要观察什么?
2.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
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B )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大;
D.立即变为零.
畅谈收获
1.基础知识 2.实验探究 3.心得体会
再见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7篇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对牛顿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以抛粉笔为例。

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成立前提:不受外力作用. (2)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运动无需力来维持.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该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证实,是通过实验推理得来的.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
(1)明确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物体的某一部分(或与物体有关联的物体) 上时,这部分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的结果.
惯性 1.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______ , 相反 他会往车行驶的____________ 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 东 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____ 倾倒.
五、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静止状态 或 一 切物体在没有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惯性 惯性 .牛顿第一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________ 惯性定律 . 定律也叫____________
正确分析惯性现象 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称为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许多多与惯性有关 的现象,这些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有益的,我们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
的,要予以防止.例如:刹车时人前倾,汽车不能超速、超载.
分析惯性现象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种特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快慢,与是否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动的物体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024/9/29
巩固练习
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 度到达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 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2、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
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视察到水平面越光滑,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本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本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A、根据假设,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B、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是否要设计记录表格 C、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
2024/9/29
D、准备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 小车刻度尺等
E、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 的粗糙 程 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 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9/29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 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 方向偏,将永远沿本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你怎样用实验去验证呢?
2024/9/29
实验探究: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②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②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通过理想化的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学会科学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到,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

②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迁移。

三、教具学具准备:
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车等学生实验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实物展台
四、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
引导——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法学法:
目标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法学法综合运用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观点:
物体运动需要力的维持(错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正确)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
1.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上面棋子的情况将会怎么样?
答:上面的棋子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 以落回原处。 2.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 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答:锤子向凳子撞击时,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 动,锤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而 停止运动,锤头继续向下运动使锤柄套紧。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 会停下来
千、小球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 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
问: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认 为:如果要使 一物体持续运 动,就必须对 它施加力的作 用。如果这个 力被撤消,物 体就会停止运
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对惯性的理解: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的 “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 是说,通常,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 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 态。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九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较大
较小 无阻力
较快
较慢 不变
推理想象 理想平面
分析论证: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 离越_____ 远 ,这说明小车受 小 ,速度减 到的阻力越_____ 慢 小得越___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说“由于惯性” 、 “具有惯性”.
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 “由于 惯性的作用” 、 “克服惯性”等,
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思考题:
1、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利用助跑可以跳得 远些? 2、船在水中匀速行进时,有一个在船尾 向上蹦起来,他会落到水里吗?为什么?
思考:
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
思考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的观 点:力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
也就是说:必须有力 作用在物体上,物体 才能运动。
伽利略的观点: 物体的运动不需 要力来维持,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实验方案
• 实验设计目的: • 实验设计思路:
• 实验器材: • 相同条件: • 不同条件: • 实验方法:
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
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惯性既有利又有弊,在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既要利用惯性又要防止惯性给 人类造成的危害。
惯性的利用:
利 用 惯 性 使 锤 头 套 紧
惯 性 的 防 止 :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Βιβλιοθήκη 速直线运动状态。1)一切物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五、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②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②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通过理想化的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科学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到,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迁移。

教具学具准备: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车等学生实验用具、多媒体(CAI)课件、实物展台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引导——思考——探究——总结教法学法:目标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法学法综合运用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课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并对他们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教育学生正确评价古人。

2、介绍两人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引出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

二、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距离的影响1、出示探究实验的课题,演示实验方法。

2、学生自由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及总结结论:物体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长短与他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有关,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若没有阻力,小车就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会停止。

根据实验,填写表格:41)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使小车位于同一高度?2)怎样改变小车在水平面的阻力?三、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历程1、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实验研究的不同:重视实验推理。

2、牛顿: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2.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无 关.
•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 精炼激悟
• 1.正在公路上加速行驶的一辆汽车,如果它所受到
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汽车将( )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
•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静止是才有惯性,运动起来就没有了 • B.物体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 C.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条件下都有惯性
12.5牛顿第一定律
新密市市直二初中
• 学习目标
• 1.结合课本图片和生活实例,说出亚里士多 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分别举例生活中 的实际现象。
• 2.学生动手合作完成“阻力对运动影响”的 探究实验,推理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 3.学生分析讨论解释生活中惯性的例子,通 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并能说出 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
• 推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
• 一:牛顿第一定律 •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
• 注意: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规律 是理想情况下的,不能用实验来验

• 知识检测: • 1.一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一定
高度是,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该物体离开气 球后,将( ) • A.继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下落 • B.立即下落 • C.一原来的速度仍匀速上升 • D.不再受力
自学指导一
1、结合课本图片,解释用力推物体,物体 动,停止用力,车也慢慢停下来的原因。 2、能分别说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
观点。 3、学生动手合作完成“阻力对运动影响”
的探究实验,推理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 探究:用力推物体,物体就运 动,停止用力,车也慢慢停 下来。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根据此现象得出:如果一个 物体要持续运动,就必须对 它施加力的作用。这句话对 么?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器材:斜面、小车、木版、毛巾、棉布 • 目的:研究运动小车在水平面受不同阻力
的运动情况。 • 要求.小车水平运动的阻力不同,其它因素相
同. • 同一物体,水平速度相同. • 如何让速度相同?阻力不同?
表面情况 阻力的大小 毛巾
小车运动的距离
棉布
木版
表面情况 阻力的大小
• 2.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到 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 是( )
• A.拍打衣服时,把灰尘拍去
• B.将足球射入球门
•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 D.跳远时快速助跑

课堂小结

实验
•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推理
牛顿第一定律• 牛 内容:一切源自体在没有受力作用时总保持静顿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 条件: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 一 结论: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定 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律
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危害及应用
自主学习二
• 1、分析讨论解释生活中惯性的例子。 •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课本35页想想议议中
问题。 • 3、分析36页汽车安全带的作用,能说出惯
性在交通中的应用。
• 问题: •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
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为什么?
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 做惯性。
毛巾
最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 最近
棉布
较大
较近
木版
较小
较远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器材:斜面、小车、木版、毛巾、棉布
• 目的:研究运动小车在水平面受不同阻力
的运动情况。
• 现象: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最近,木板
表面运动的最远。
•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速
度减小的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