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的病例分析
34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副高、高级病例分析题

34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副高、高级)病例分析题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可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以一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病例背景:患者为一名4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为2周。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没有咳血、胸痛等症状。
患者近期无旅行史,无接触过禽类动物。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淋巴细胞比例10%,嗜酸性粒细胞比例5%。
2.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多,未见明显实变影。
基于以上检查结果,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细菌性肺炎。
为明确致病菌的种类,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方案:1.咳痰涂片:采集患者咳痰标本,制备涂片进行染色观察。
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细菌,提示细菌感染。
2.细菌培养:将咳痰标本进行无菌处理后,采用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
发现培养基上有多个菌落,进一步鉴定。
3.细菌鉴定:从菌落中挑选单个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
4.药敏试验:对已鉴定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微生物学检验结果:1.咳痰涂片染色观察: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2.细菌培养:从培养基上分离出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3.细菌鉴定:经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确定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4.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等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等有一定敏感性。
根据以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可以确定该患者患有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较高,对氟喹诺酮类等药物有一定敏感性。
临床治疗建议:1.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等。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及防控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及防控对策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出现的与诊断或治疗无关的新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
它通常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中,但也可在医疗机构的水源、血液和呼吸器械等设备中定植生长,从而引发严重的感染。
本文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及防控对策。
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害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耐药性,对广谱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或由于呼吸机、导尿管等医疗设备引入机体内引发。
它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等疾病,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易导致并发症和死亡。
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措施1.加强感染监测和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追踪传染病例,评估感染的流行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对感染率高的科室和设备加强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传播。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酒精进行手消毒等。
手消毒应在病人接触前后进行,特别是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此外,还应注意手部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风险。
3.加强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无菌状态。
4.住院患者的管理与隔离对于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呼吸机隔离等,避免病原菌传播给其他健康患者。
医院应制定隔离措施的具体操作规程,并培训医务人员进行正确实施。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过度使用、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病例汇报开头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医院XX科室的医生,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例典型病例。
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此次病例汇报会,同时也感谢同仁们的辛勤付出。
病例背景: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居住在XX省XX市XX县。
患者于2023年3月8日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无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干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计数:300×10^9/L。
2. 尿常规:正常。
3. 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影,部分病灶边缘模糊,考虑肺炎。
4. 血气分析:PaO2 60mmHg,PaCO2 40mmHg,SaO2 90%。
5. 血培养:阴性。
6. 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
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加重1周,伴有呼吸困难。
2. 体征特点:体温略高,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干啰音。
3. 辅助检查特点: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综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肺炎。
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2. 支持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等支持治疗。
3. 专科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及专科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总结临床预防控制方法。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某医院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株76株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株76株,其中,感染病例69株,细菌定植7株,定植率9.21%;多重耐药菌株52株,占68.42%;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株的76例患者,气管切开/插管60例,占78.95%。
结论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侵袭性操作,改善医院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能够切实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ection causes of PEA and make a summarize of precautionary methods.Method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76 cases of PEA in sputum specimen from 2013.1 to 2014.12 in a certain hospital.Result 69 out of 76 PEA strains got infected,and 7 strains of bacterial were colonized,the colonization rate is 9.21%,and there were 52 strains of MDRO(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took a place of 68.42%,60 out of 76 PEA patients made tracheotomy,took a placeof 78.95%.Conclusion Enhance the immunity of the patients,reduce invasive operation,improve hospital hygiene,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strictly enforced,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prevent cross infection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with all these methods done above,the infection rate of PEA could be highly reduced.Keywords:PEA;Nosocomial infection;Multi-drug resistance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引起严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其引起的医院感染高达30%以上,而呼吸道感染率更高,居病原菌之首。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防治策略与建议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规范性。
提高免疫力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应该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诊断结果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病例进行了 综合分析和诊断。
诊断结论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为该患 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 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确诊该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及时治疗。
PART 04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姓名:张三
01男
03
04
籍贯:江苏南京
职业:退休工人
05
06
住院时间: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3月1 日
病情概述
0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和呼吸困难。
02
03
入院后,医生通过痰培养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并证 实为多重耐药菌株。
患者经过一系列抗菌药 物治疗后,病情未见明 显好转。
医院应该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医护 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结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测、药敏试验及鉴别 诊断。
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治愈或死亡情 况。
病例概述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感染部位及症状。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611 .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6-0611-05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聂亚红 田可港 孙玉娟 牟晓峰*
(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青岛 266042)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8—2019年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探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PA占铜假绿单胞菌的21.34%(150/703)。铜绿假 单胞菌和CRPA主要分离自痰标本(61.02%和60.67%),分布于ICU病区(47.82%和5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 较高,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和98.44%。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ICU 的OR值分别为14.470、12.677、9.216和6.381,P值均<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ICU病区,耐药情 况较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及ICU是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不合理应 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难 题。在我国不同地区用药不同,细菌耐药性亦存在 较大差异[1-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新型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强已成为治疗严 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以亚胺培南/美 罗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日益增多[3-4],导致临床 抗感染失败,患者感染死亡率增多,给临床治疗带 来巨大挑战。
《药学监护典型案例分析》读书笔记模板

第九章心血管内科专业药学监护精华案例解析
案例1一例造影剂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探讨 案例2一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病例探讨 案例3 PCI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病例分析 案例4对一例疑似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分析与思考 案例5一例CIED预防感染的病例分析 案例6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的相关问题探讨 案例7一例莫西沙星引起抽搐、意识障碍的药学监护 案例8一例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案例9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咯血合并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药学监护典型案例分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分析
药物
案例
治疗
药学
案例
监护
案例
药学
药师 患者
用药
药学
分析
感染
一例
应用
病例
服务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全书分为两部分,从不同专业临床药师的专业视角和专业特点出发,基于我院专科临床药师多年工作中持续 积累的大量真实案例,精选出有学习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第一部分拟按照临床药师所在的五个 不同专业的特点,每个专业精选3个完整案例,从治疗原则与方案分析、药学监护计划、药物治疗过程、药物治疗 总结等角度系统剖析案例,以期给予读者系统、清晰的药学服务思维方法(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完整案例解析)。 第二部分按照药学服务的常见切入点进行分类(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精华案例解析),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 作用、特殊人群、治疗方案优化等角度,基于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节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分 析,以期使读者对临床药学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处置方法和具体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进而为其临床药学工作 提供帮助。
急诊科常见细菌培养病例分析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细菌培养病例分析与处理急诊科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接收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并进行迅速诊断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细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原细菌的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针对急诊科常见细菌培养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处理方法。
细菌培养案例一:肺炎一位50岁男性患者因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前来急诊科就诊,经过医生询问和体检后,怀疑其患有肺炎。
为了确认病因,医生进行了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细菌培养菌落呈革兰氏阳性菌,并经过进一步鉴定,确认为肺炎链球菌。
针对这一结果,医生立即给予患者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细菌培养案例二:尿路感染一位28岁女性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就诊于急诊科,医生怀疑其患有尿路感染,并通过细菌培养来确定病原菌。
培养结果显示,细菌菌落呈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鉴定发现为大肠杆菌。
根据这一结果,医生为其开具了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强调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细菌培养案例三:败血症一位60岁男性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初步诊断为败血症。
为了明确病因,医生进行了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显示,细菌菌落呈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进一步鉴定,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生选择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并加强了护理措施,包括静脉输入充足的液体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细菌培养案例四:创伤感染一位40岁男性患者因车祸而导致腿部严重创伤,伴有明显的红肿、渗液等症状,初步诊断为创伤感染。
为了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医生进行了相应的细菌培养。
鉴定结果显示,细菌菌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过进一步鉴定,确定为铜绿假单胞菌。
根据这一结果,医生选择了敏感的抗生素,并进行了手术清创,加强伤口护理,以避免进一步的感染。
细菌培养案例五: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位35岁女性患者因皮肤红肿、疼痛、局部脓肿等症状就诊,初步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
医生为其进行了相应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细菌菌落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并经过进一步鉴定,确定为溶血性链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的病例分析
在临床实验室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几乎均占首位,由于其耐药率逐渐上升,治疗效果不理想,受到院感工作者、微生物检验人员的高度关注。
围绕着铜绿假单胞菌的科研课题、文章亦占相当比例。
相对于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临床医生对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却没有那么高的兴趣,原因是细菌报告与临床符合率太低。
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对痰液检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一定的药学监护,以配合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抗感染方案。
一病例摘要
男性患者,60岁,汉族,因“颅脑外伤术后昏迷1月” 入院。
患者因车祸至头部外伤,于外院急诊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持续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
之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血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考虑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
病情无好转,由120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诊断为:1.重度颅脑外伤并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颞叶脑挫伤出血,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2.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3.血导管感染。
收入我院ICU时,患者中度昏迷,T 38.5℃,自主呼吸浅快,经气切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双肺散在大量痰鸣,左肺可闻及少量低调哮鸣音,经气切处吸出大量稠脓痰,黄绿色,血常规显示WBC 15.5×109/L,入院头三天中段尿培养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敏感;血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
结合药敏结果先后给予氨曲南、头孢噻肟舒巴坦、米卡芬净、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十天后患者病情平稳,无发热,血象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转入普外科治疗。
病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特殊。
二分析与讨论
该患者入院后连续三天在尿液、痰液、血液中检出细菌和真菌,综合分析病情后,给予了针对真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所用药物均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治疗十天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得到控制,提示在此病例中,铜绿假单胞菌很可能是定植菌。
1 发生定植的原因
正常的宿主上呼吸道有大量生理菌群,通过营养竞争、占位保护等作用拮抗外籍菌群的定植,完整的黏膜也是宿主重要的防御屏障。
在多种因素如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过度使用、机械损伤等的作用下导致这些
防护机制遭破坏或削弱,病菌即可入侵。
患者有外伤后手术史,术后持续使用呼吸机,使用过多种强效广谱抗生素,在清除病原菌同时,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杀伤”,呼吸道定植抗力减弱,而铜绿假单胞菌[1]一方面因耐药性强可逃避抗生素攻击,有机会在上呼吸道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因毒力弱,可与宿主“和平共处”,此即为典型的上呼吸道定植现象,这种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位应为“呼吸道中不应优势存在的细菌”,清除的最佳手段就是停用抗生素,通过正常菌群的生物拮抗而达到目的。
2 定植菌的判断
病原菌判断标准:患者具有感染症状,且依据药敏结果抗菌治疗有效。
定植菌判断标准:患者无感染症状或有感染症状,但根据药敏结果抗菌治疗无效。
临床细菌学检验[2]所涉及的各种标本中,以咳痰标本最为常见,也是检验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标本类,但目前临床最不认可的也正是痰细菌学检验报告。
实践证明,以痰涂片控制痰标本的质量或洗涤痰液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生长同一种菌等措施,仅能提高“分离
率”或“阳性率”,但并不等于增加准确性[3],患者连续三天均在痰液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环境中常见菌,毒力弱,耐药性和定植能力较强,在细菌中定植率最高,结合患者的感染表现,更接近于真菌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方案里,选用了以对抗真菌为主的治疗策略,效果明显。
3 总结
对于痰液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制定抗感染方案时,临床药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药学监护:
3.1针对临床上痰检报告中的条件致病菌,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以明确是否需要抗菌治疗。
3.2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特点、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在多种细菌检出时,能准确判断优势菌,明确抗感染方案。
参考文献
[1] 孙敬,余理智,邓林强,等.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不同时间段结果分析团.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 16(A):222~224.
[2] 孙敬.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一种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2):l 24.
[3] Murray P,Raron E J,Pfaller M,et al.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M].7th edition,1999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地址:/lunwen/yyx/4765118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