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名人的智慧小故事
名人智慧小故事

名人智慧小故事一、阿基米德测皇冠话说呀,古希腊有个国王,他让人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可是呢,他老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想找人来鉴定一下,但又不能破坏皇冠。
这可难坏了大臣们,于是他们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聪明的人啊。
他整天就琢磨这个事儿,想啊想,想得脑袋都快大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当他一屁股坐到浴缸里的时候,水就“哗”地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突然灵光一闪,他想:“我进入浴缸排出的水的体积,不就等于我身体的体积吗?那同理,只要把皇冠放到水里,测量它排出水的体积,再称出等体积纯金的重量,不就能知道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了吗?”阿基米德高兴得衣服都顾不上穿,就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按照这个办法,他成功地测出了皇冠的真假。
你看,阿基米德从生活中的小事里发现了大道理,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二、司马光砸缸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那可是非常聪明伶俐。
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
有个调皮的小孩啊,爬到水缸沿儿上去玩,结果一不小心,“噗通”一声就掉进缸里了。
这可把其他小伙伴吓坏了,大家都在那儿干着急,有的哭,有的喊,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司马光却很冷静。
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小伙伴从缸里捞出来。
突然,他眼睛一亮,想到一个主意。
只见他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出吃奶的劲儿,朝着水缸砸去。
“哗啦”一声,水缸被砸破了,水就流了出来,小伙伴也得救了。
其他小朋友还在发懵的时候,司马光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想着把人从缸里捞出来,而是打破常规,把缸砸破,这就是司马光与众不同的智慧。
三、曹冲称象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曹操就想知道这大象到底有多重。
他就问手下的人:“你们谁有办法称一称这大象啊?”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
有人说:“得造一杆特别大的秤才能称。
”可是这么大的秤到哪儿去找呢?又有人说:“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地称。
关于智慧的名人故事简短

以下是关于智慧的简短名人故事:
1.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 曹冲称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没有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这些故事展示了名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智慧的名人素材事例

智慧的名人素材事例以下是 9 条关于智慧的名人素材事例:1. 还记得阿基米德吗?当他发现浮力原理的时候,那是多么令人惊叹啊!据说国王让他鉴定王冠是否纯金,他在洗澡时竟然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哇塞,这脑子是咋长的呀!就如同在黑暗中突然亮起一盏明灯,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太神奇了!2. 爱迪生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他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无数种材料,面对一次次失败,他都没有放弃!这不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退缩吗?最后终于发明了电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啊!3. 牛顿啊,看到苹果落地就能想到万有引力,这得是多聪明才行呀!难道普通人看到苹果落地就只是看到一个苹果掉下来了?他的智慧就像是一把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太牛了吧!4. 诸葛亮那简直是智慧的化身啊!草船借箭这一招,谁能想到啊?他就像一个下棋的高手,把敌人都算计得死死的。
难道他是能未卜先知吗?这种智慧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5. 富兰克林放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听过没?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探索啊!他的胆子咋那么大呢,这就是智慧带给他的勇气呀!就像一个无畏的冒险家,为了追求真理不顾一切,太厉害了吧!6. 孔子是大圣人啊!他的那些思想和言论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他教导学生的样子,不就如同一个智慧的引路人,带领着大家走向光明吗?他的智慧就像永不干涸的泉水,一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7. 居里夫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提炼镭,这是需要多大的智慧和毅力啊!她就像一朵坚韧不拔的花,在困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智慧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吗?8. 比尔·盖茨辍学去创业,还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这要是没有绝顶的智慧谁敢啊?他就像一个嗅觉灵敏的猎人,总能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机会,酷不酷啊?9.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字背后那可是充满了智慧呀!他能通过讲故事让我们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不就是用智慧在书写人生吗?他的智慧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斩断我们心中的迷惑。
名人智慧小故事

名人智慧小故事名人智慧小故事分别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参考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名人智慧小故事1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1 / 4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历史人物智慧小故事

历史人物智慧小故事历史人物智慧小故事那些流传甚广的古代名人智慧小故事,是否真能证明名人的智慧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历史人物智慧小故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王婆酿酒古时候有一个叫王婆的,以酿酒为生。
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美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后来,道士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了之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幸福。
2、治理国家有法可循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
登位后,曾巡视天下。
在一个地方,他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叫过来询问其施政经验。
可萧朴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下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栗子。
臣下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就在同一个锅里炒,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了的时候,小的又炒煳了。
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
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样,既注意层次,又注意火候。
除此之外,臣下再无其他的能耐了。
”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国啊!”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发现他处理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萧朴的比喻,犹如一盏闪耀着光辉的智慧之灯,表面上是说自己只学会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学中,却深藏着治国的.真谛。
名人智慧故事【三篇】

【导语】名⼈智慧故事介绍了古今中外百余位在各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名⼈,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历程,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激励⾃⼰,不断努⼒,实现⼼中的梦想。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名⼈智慧故事,希望⼤家喜欢!【篇⼀】 在⼀次聚会上,⼀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其中就有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在⼀个偏远⼩镇,⽗母早逝,是姐姐帮⼈洗⾐服、⼲家务,⾟苦挣钱将他抚育成⼈。
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
刚⼯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有将近⼀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处废旧的仓库⾥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 这位曾经在⽣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
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笔⼈⽣财富。
别⼈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
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听来,⽆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吗?别⼈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我⿇醉。
” 艾顿的⼀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
他在⾃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篇⼆】 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写了⼀个有趣的故事。
清兵⼤举攻打扬州,眼看破城在即,全城百姓⼈⼈⾃危,却⽆处可逃。
扬州城内有个叫程伯麟的商⼈,平⽇虔诚拜佛,乐善好施。
这天晚上,程伯麟忽然梦见菩萨显灵:“你家共17⼝⼈,其余16⼈均可保平安⽆事,惟独你劫数难逃,因为你前世杀了王⿇⼦26⼑,今世须偿还。
人物智慧的小故事。

人物智慧的小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物智慧的小故事:
- 王婆酿酒:古时有一个王婆,以酿酒为生。
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 状元争锋:一条船上载着文武两状元和一个孕妇。
因为同是当朝状元,文武两状元谁也不服谁,交谈中两人吹嘘起来。
- 书生醉酒:从前有位书生去岳父家祝寿,因众人劝酒,难以推托,喝得烂醉如泥。
小姨子便扶他去书房休息。
- 孔子观器: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
这些故事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名人的小故事大道理大全

名人的小故事大道理大全曾经说过,“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名人们的故事往往饱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我们可以获得启发和教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名人的小故事,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大道理。
1.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他的耳朵逐渐失聪,但他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在写作《命运交响曲》时,他的耳朵已经完全失聪,但他仍然能够通过内心的音乐来创作出美妙的乐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 爱因斯坦和小学生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理论革命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据说有一次,一位小学生问爱因斯坦“老师,什么是光呢?”爱因斯坦回答说:“如果你追逐光的速度,光就会永远跑在你的前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惑和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提问和探索,这样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
3.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成功经历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在一次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的“三个故事”,其中之一是他在大学时期辍学,并且一度陷入人生低谷的经历。
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激情和使命,重新振作起来,并最终创办了苹果公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低谷和挫折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重新出发的机会,只要我们保持激情和坚持,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4. 毛泽东的“泉州客栈”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之一,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发展。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住在泉州的一家客栈里,他看见客栈的墙上有一块碑文写着“甘泉宾馆”四个字。
他认为这个名字不符合泉州的实际情况,于是他亲自刷掉“甘”字,只留下“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并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5. 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推翻了以地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名人的智慧小故事
人,缘何能在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具有复杂思想、规则语言的生命存在,描写名人的智慧小故事有哪些?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冰制输油管——妙法解难题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便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
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发现输油管的长度根本不够。
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备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
再从日本运来,那时间需要近两个月。
怎么办?这下子把所有队员给难住了。
这时候,队长突然提出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
冰在南极是最丰富的东西,但怎样使冰变成管状呢?很多人还是糊里糊涂的。
队长又说,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已有铁管上,上面淋上水让它结成冰,然后拔出铁管,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然后把它们一节一节连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
”
队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以已知的东西为参照,将许多毫无关系的要素组合起来,再制造出新的物件。
爱迪生测灯泡——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才生,对带他一起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
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
于是,他拿起灯泡,
测出了它的直径高度,然后加以计算。
但是灯泡不具有规则形状,它像球形,又不完全是球形;像圆柱体,又不完全是圆柱体,计算很复杂,即使是近似处理,也很繁琐。
阿普顿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
正忙于实验的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他走过来一看,便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还是换种方法算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的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
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炒毛栗子——治理国家有法可循
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
登位后,曾巡视天下。
在一个地方,他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叫过来询问其施政经验。
可萧朴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下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栗子。
臣下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就在同一个锅里炒,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了的时候,小的又炒煳了。
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
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样,既注意层次,又注意火候。
除此之外,臣下再无其他的能耐了。
”
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国啊!”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发现他处理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萧朴的比喻,犹如一盏闪耀着光辉的智慧之灯,表面上是说自己只学会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学中,却深藏着治国的真谛。
国中有这样的智者,哪会不让充满雄心壮志的辽圣宗看到希望呢?
福特谨慎捐款——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的方法
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
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
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
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
贝蒂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
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
福特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情。
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 600 美元。
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
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 600 万美元交给了贝蒂。
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
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受他人恩惠的资格。
英国政府的困惑——妙法挽救生命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
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
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
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
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
3 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 12% ,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 424 个犯人死了 158 个,死亡率高达 37% 。
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
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的规定。
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
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
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
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
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 以下。
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
胡佛入圈套——沟通也需要方法
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也很讨厌记者无休止的纠缠。
在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的记者同坐在一节车厢里。
有位记者想探寻胡佛的政见,他想了很多办法,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却一言不发。
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专门探听政界要人言论的记者。
这时,奔驰的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
这位记者灵机一动,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终于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办法来代替那乱垦滥伐了!”跟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
就这样,这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满载而归了。
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