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链汇总(8.16)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

常州十大产业链·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智能电网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链·新光源产业链·新医药产业链·碳材料产业链·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产业现状常州市数控机床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新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等。
主要产品有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等。
在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方面,主要企业有常州市宏达机床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市亚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
我市纺织机械无论整机还是关键零部件-纺织器材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经编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喷丝板、钢扣、罗拉邓纺织部件的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行业“单打冠军”。
主要企业有卡尔迈耶、金昇纺机、润源经编、同和纺机、八纺机、常州钢扣等企业。
机器人尽管在我市刚刚起步,但起步的起点高,既有全球知名、日本排名第一的产业机器人专业生产厂家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投资的机器人项目,也有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股,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重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布局常州市数控机床产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机器人主要在武进区;纺机机械主要布局在金坛市和武进区。
主要企业1、江苏新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3、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4、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5、常州市宏达机床数控设备有限公司6、常州市亚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7、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8、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9、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10、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1、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12、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13、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14、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智能电网产业链产业现状常州是全国重要的智能电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被认定为江苏省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
江苏常州产业发展趋势

江苏常州产业发展趋势江苏常州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江苏常州市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江苏常州的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江苏常州产业发展现状1. 制造业江苏常州的制造业是其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江苏常州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涵盖了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纺织、化工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方面,江苏常州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从造车到配套产业链的完整产业体系。
市内的汽车企业包括长安马自达、奇瑞汽车和东风雷诺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2.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江苏常州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江苏常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了600多家,其中包括了一大批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例如,中建七建常州分公司在建筑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江苏宝华生物制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备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3. 环保产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江苏常州的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江苏常州拥有一批环保产业龙头企业,例如常州中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常洋环保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致力于开发和应用环境保护技术,推动了常州市的环保产业发展。
二、江苏常州产业发展趋势1. 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江苏常州的制造业将面临发展转型的压力。
目前,江苏常州的制造业仍以传统制造为主,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依赖,但这也使得常州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挑战。
因此,江苏常州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
例如,江苏常州可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是江苏常州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江苏原油产业链报告

江苏原油产业链报告1. 引言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然而,由于缺乏石油资源,江苏省一直依赖进口石油来满足能源需求。
本报告旨在分析江苏原油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原油进口与储备2.1 原油进口渠道江苏省主要通过两个港口进行原油进口,分别是连云港和南通港。
这两个港口拥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原油进口。
2.2 原油储备情况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江苏省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原油储备体系。
目前,江苏省的原油储备量达到了较为稳定的水平,能够满足正常生产和消费需求。
3. 原油加工与炼化江苏省有多家大型炼油厂,拥有先进的炼油技术和设备。
这些炼油厂主要通过对原油进行加工和炼化,生产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3.1 炼油产能和产品结构江苏省的炼油产能较高,能够满足省内外的需求。
炼油厂的产品结构较为多样化,涵盖燃料油、润滑油、石脑油等多个品种。
3.2 炼油技术和环保措施江苏省的炼油厂在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炼油厂也注重环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排放。
4. 石化产业发展4.1 石化产品生产江苏省的石化产业在原油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石化产品生产。
石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橡胶等领域,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4.2 石化企业创新和发展江苏省的石化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这些企业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5. 原油产业链未来展望5.1 国内外原油市场供需状况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国内外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将发生变化。
江苏省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产业链布局。
5.2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能源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江苏省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原油产业链向清洁能源产业链转型。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苏中小合作[2012]1071号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苏中小合作[2012]1071号](https://img.taocdn.com/s3/m/76def0d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0.png)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苏中小合作〔2012〕1071号)各市、县(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产业集聚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根据《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办法(试行)》,经各地申报和专家综合评定,我委审核认定了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现予公布(名单见附件)。
请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产业层次,继续做好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第三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12月27日附件:江苏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序号集群名称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南京市江宁区)2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溧水县)3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无锡市惠山区)4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江阴市)5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宜兴市)6白色家电产业集群(睢宁县)7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常州市新北区)8电梯产业集群(苏州市吴江区)9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昆山市)10健身器材产业集群(如东县)11海洋生物产业集群(赣榆县)12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3涂装设备产业集群(盐城市盐都区)14纺织染整产业集群(射阳县)15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句容市)17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靖江市)18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沭阳县)19化纤纺织产业集群(泗阳县)——结束——。
江苏三大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江苏三大产业比重变化趋势江苏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江苏的三大产业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
江苏的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江苏的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这一趋势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包括政府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等。
首先,政府的政策导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各地区发展市场经济。
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通过吸引外资、培育本土企业和推进技术创新等方式,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政府的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江苏的产业结构转型。
其次,市场需求变化也是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相比于传统的农产品,人们对高附加值和高品质的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江苏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受到了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外,技术进步也对江苏产业结构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农业科技化和工业化取代,工业生产也越来越依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设备。
与此同时,服务业也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崛起,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
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江苏的产业结构逐渐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效能方向发展。
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江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重点发展产业目录

附件常州市十大产业链重点发展产业目录一、轨道交通产业链1. 城市低地板车辆2. 动车组及客运列车3. 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等整车4. 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故障诊断系统等软硬件5. 关键核心零部件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1. 乘用车、客车、轻卡、商务车及新能源汽车等整车2. 各类专用车3. 发动机、底盘、总成件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5. 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三、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一)农业机械1. 科技含量高、操作方便的大功率拖拉机2. 大型、智能化、多功能通用型的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获成套机械设备— 1 —3. 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生产成套设备4. 粮食饲料加工成套设备5. 秸秆制板等农植物秸秆综合利用设备(二)工程机械1. 机电液一体化大吨位装载机、挖掘机和旋挖机以及小型多功能工程机械2. 塔式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和港口机械3. 工程机械中大功率柴油机制造技术4. 提升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中高端液压部件、燃油喷射系统、变速箱等制造水平5. 筑养路机械6.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中的高端液压部件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1. 控制器、逆变器、自动跟踪系统、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大容量高效能蓄电池等光伏电站建设和应用类产品2. 结合分布式能源建设,利用大型公共区域和设施农业区域建设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工程3. 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电池五、碳材料产业链1. 特种石墨材料、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2. 智能终端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 2 —3. 碳纤维下游应用产品4. 碳/碳复合材料六、新医药产业链1. 骨科内植物、腔道吻合器、血液透析器、数字化微创设备等新型医疗器械2. 抗肿瘤药、心血管系列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精神系统药物等先进水平的大品种化学药3. 新型中药4. 工业微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服务业七、新光源产业链1. 中大尺寸液晶背光源高端应用的高亮及功率型GaN基外延/芯片和四元系InGaAlP高亮度及功率型红黄光外延/芯片,以及照明用大功率GaN基外延和芯片制造等2. 大功率封装和SMD封装3. 中大尺寸LED背光产品和室内照明、室外照明灯具、公共照明等下游应用产品4. 外延生长用衬底材料、MO源、功率封装用硅胶材料及散热材料、封装用荧光粉和支架、应用产品专用IC和开关电源等配套材料以及模具加工设备和配套材料八、通用航空产业链1. 以通用飞机、公务机和无人机为重点的飞机整机生产2. 中小发动机尤其是涡轴系列发动机生产— 3 —3. 航空深度保养和大型维修/改装业务4. 航空物流、公务机FBO、航空快递分拨中心、航空旅游、应急救援、通用航空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等航空服务业5. 飞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机载核心设备6. 紧固件、密封件、操纵件、轴承、电线电缆和电气通用元器件等航空用标准件7. 特种钢、铝/铝锂合金、钛及其复合材料等航空材料九、智能电网产业链1. 特高压、超高压电力产品2. 与特高压、超高压产品配套的新型原材料、新型智能电网产品3. 与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配套的专用智能电网产品,新型控制类电器4. 新能源接入系统、微电网系统以及以非晶合金变压器为代表的节能型新产品5. 传统输变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6. 滤波电抗器、逆变器、并网控制器、轻型直流设备等新能源应用及控制设备7. 超级电容器、智能开关、新型绝缘材料、碳纤维电缆8. 智能传感器、电力运行监测控制、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等智能调度和信息采集传输系统— 4 —十、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一)智能数控1. 高速数控加工中心制造技术2. 精密专用、复合加工机床制造技术3. 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设计制造4. 刀库、控制系统等数控机床关键部件5. 连铸连轧成套设备集成6. 冶金用大型支撑辊工艺技术7. 纺织成套设备效率和可靠性技术8. 多轴向经编机、新一代电脑整经机等新型纺织机械9. 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和各种规格的冷热轧辊产品10. 日产4000吨及以上水泥成套设备(二)机器人1. 工业机器人2. 医疗康复机器人3. 消防灭火、救援、老年服务、教育教学等专业服务类机器人设备4. 机电自动化、精密测控、全自动点胶、焊接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便携式压力校验仪、智能称重和机器人配套关键零部件等智能设备产品— 5 —。
江苏产业调研报告

江苏产业调研报告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报告将对江苏省的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综合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产业江苏省的农业以粮食、蔬菜、水果和养殖业为主。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种植技术不断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省也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江苏省的农业将继续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制造业产业江苏省的制造业发展非常强大,主要包括机械、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
江苏省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的制造业重镇之一。
江苏省政府也加强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未来,江苏省的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
三、服务业产业江苏省的服务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服务业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江苏省的金融、文化、旅游和物流等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使江苏省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
未来,江苏省的服务业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四、新兴产业江苏省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
江苏省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企业。
未来,江苏省的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五、问题与挑战虽然江苏省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动能不足。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限制了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六、未来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的产业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到江苏省投资。
南京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一、南京行业结构南京传统产业包括化工、电子、汽车、机械四大传统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包括风电光伏装备产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通信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轨道交通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八大新兴产业。
(1)传统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主导。
2010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3亿元。
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0亿元;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13亿元。
南京市现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269家,其中: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5家,规模优势不断凸显。
石化产业已经成为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南京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其中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3家企业过百亿元。
产品规模进一步提升,芳烃、烷基苯、己内酰胺、醋酸等产品产能全国第一,炼油能力和乙烯产能列国内第二。
2010 年,南京石化产业完成产值2605亿元。
“十二五”期间,南京石化产业将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化工专项整治,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
实现我市化工行业“由大变强”,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汽车产业成为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南京目前拥有整车生产企业6家,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1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50多家。
并已具备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基础,主要从事整车研发试制,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其他相关附件的研发制造。
2010年生产汽车64.4万辆,完成产值613亿元。
(2)八大新兴产业2009年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6.9%,拥有企业数为72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1.9%。
2010年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增长29%,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2011年1-10月,八大新兴产业实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9亿元,增长32.1%,增幅比同期全市工业整体增幅高4.6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薄弱环节或关键技术
电子级三氯氢硅提纯技术,多晶硅生产中的超高纯检测技术,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适用于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储能技术,高功率光伏逆变器开发,产业链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开发或升级换代,太阳能硅片精密切割工艺,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工艺
四、风电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薄弱环节或关键技术
材料、热处理技术、大型机械的加工能力和工艺,叶片的气动翼型设计能力。
(二)关键技术
大尺寸光纤预制棒、低水峰光纤、低色散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和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子晶体光纤、低衰减塑料光纤、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光纤放大技术、100Gb相干光通信技术。
十三、半导体照明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大尺寸单晶衬底制备,低缺陷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外延,垂直结构LED芯片设计与制备,高可靠性、低成本LED电极技术,高效,高显色性荧光粉材料与封装技术,LED器件、组件、产品散热管理和应用光学设计。
一、工程机械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工程机械产品虚拟开发和装配技术、工程机械结构参数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工程机械配套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技术、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制造技术及电、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远程操控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整机系统匹配和优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
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一)产业链
十、微电子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设计技术、8英寸以上单晶硅片、光刻技术、刻蚀技术、离子注入技术、高密度封装技术、高频多通道测试技术等。
十一、平板显示材料及器件产业链
(一)产业链
(1)TFT-LCD产业链
(2)PDP产业链
(3)OLED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1)TFT-LCD产业链:玻璃基板、大尺寸PDP面板、电极材料、高档荧光粉、驱动芯片、氧化锡铟玻璃、氧化镁材料
(二)关键技术
重载货运机车、车辆装备技术(轴重30吨以上,速度120km/h以上)、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100%低地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轨车辆、机车车辆牵引制动技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110-130km/h)、高速铁路在线检测技术等。
三、光伏产业链
(一)产业链
晶体硅电池
五、智能电网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高级传感与计量技术,智能电表,储能设备,充电装置。
六、水污染防治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工业高浓度、难降解、高含盐、高含硫有机废水的处理术。
七、物联网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传感节点技术、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共性支撑技术。
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整车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和管理系统技术、驱动电机和管理控制技术、快速充电站技术及车载充电技术、电空调技术、电转向技术、电制动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电安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
九、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
(一)产业链
(二)关键技术
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和高新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品牌船型开发,船舶设计技术开发,现代造船模式及工程化研究,关键船舶配套设备研发及本土化生产。
(2)PDP产业链:玻璃基板、低温多晶硅技术、大尺寸液晶面板,偏光片、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光掩膜板、驱动芯片。
(3)OLED产业链:低温多晶硅基板技术、有源OLED技术、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发光材料、封装技术、氧化锡铟涂布工艺
十二、光通信产业链
(一)产业链
①
②
③ 光端设备、光交换设备、光交叉联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