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优秀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时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下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化学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学会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酸和碱(2)通过实验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3)了解酸碱指示剂发现过程,学会自制指示剂。
(4)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会其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指示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假的鉴别紫米、变绿的鸡蛋、不同水中黑枸杞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2)能够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常见物质酸碱性。
【教学难点】(1)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九组,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
实验仪器:试管8支、试管架、胶头滴管8支、六孔井穴板4个实验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醋酸溶液、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自来水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自制指示剂方法,每小组至少自制两种指示剂2、从家里带来肥皂水、洗洁精、洁厕灵、橘子水、洗发水等各种液体。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酸和碱的概念(1)介绍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介绍碱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第二节:酸的性质(1)酸的物理性质。
(2)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3. 第三节:碱的性质(1)碱的物理性质。
(2)碱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4.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5.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应用。
六、第六节: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滴定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滴定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学生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滴定管、滴定瓶、指示剂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准备、滴定、观察终点、计算。
3. 滴定数据的处理:计算滴定结果和误差分析。
七、第七节: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酸碱中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船塘中学杨伟中
教学目标:
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3.初步掌握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同学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化学试剂准备: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镁条、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白纸、酒精
灯、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显性,向该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色。
2.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应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用,通常pH
时溶液显碱性,将一份pH=3的溶液加入pH=5溶液,所得溶液的pH范围为。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盐酸反应
(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二、新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 难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等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呀?
生:醋是酸吧,还有那个石灰水好像是碱。
师:对啦,非常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大家看,我把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什么变化呀?
生:盐酸里变红了,氢氧化钠里变蓝了。
师:很好,那酚酞试液呢?(继续实验)
生:氢氧化钠里变红了,盐酸里没变化。
师:这就是酸和碱的一个重要性质哦。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不太清楚。
师:这是因为酸和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一些性质。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操作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
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究。
活动与探究:学生先独立。
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三: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
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我们可以提取花瓣的汁液,制成酸碱指示剂。
(色素易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提取液)这样在使用和保存时都很方便。
学生思考后提出各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
1、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花瓣或果实,提取汁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
联想与应用:色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
阅读资料:万紫千红的花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1、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2、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3、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4、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可制得酸碱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