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在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突然有官吏在夜里捉拿村民。

老翁听到消息后翻墙逃跑,老妇则出门查看情况。

官吏大声呼喝,怒气冲冲!老妇哭得多么凄苦!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戍边了。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家中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色微明我又急忙登程赶路,告别时只有老翁这个孤独的老人。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战乱年代的一个悲壮场景。

诗中通过描绘一位老妇与官吏的对话,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老妇家中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戍边,其中两个儿子战死,只剩下她和年迈的老翁相依为命。

在战乱年代,官吏夜捉人,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恐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作者: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释:1暮:在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唯: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唯独、只有。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唐朝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石壕吏文言文的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的翻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翻译: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恰逢有官吏在夜间捉拿村民。

一位老翁翻墙逃跑,而老妇则出门探看。

官吏呼喊得多么愤怒,老妇哭泣得多么悲苦。

我听老妇上前诉说,她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守卫。

其中一男通过书信传来消息,另外两个儿子在最近的新战役中战死。

存活的儿子们只能苟且偷生,而战死的儿子们早已长眠于地下。

家中再无其他人,只剩下吃奶的孙子。

那个孙子还有未离去的母亲,出入时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

老妇人虽然力气衰弱,还是请求随官吏夜归。

因为急于应付河阳的徭役,还可以准备早餐。

夜深了,谈话声逐渐消失,似乎听到低微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前行,只与老翁告别。

翻译如下:在黄昏时分,我抵达了石壕村投宿,正巧遇到有官吏在夜间征召村民。

一位年迈的老翁翻越墙壁逃走,而他的妻子则出门观望。

官吏的呼喊声显得如此愤怒,而妻子的哭泣声又是如此凄凉。

我听她上前诉说,她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担任守卫。

其中一位儿子通过书信传来了消息,另外两个儿子在最近的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

存活的儿子们还在勉强维持生命,而那些牺牲的子女们已经永远长眠。

家中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那个尚在哺乳的孙子。

而这个孙子的母亲还未离去,她出入时只能穿着破旧的衣裙。

尽管老妇人已经年老体衰,但她还是请求随官吏一同回去。

因为她必须赶去河阳完成徭役,这样还能为家人准备早餐。

夜深了,谈话声渐渐消失,仿佛能听到远处低沉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踏上前路,只留下与老翁的离别。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石壕吏唐·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邺城:卽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至,回来。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乳下孙:正在喫嬭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去,离开,此指改嫁;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石壕吏翻译及注释

石壕吏翻译及注释

石壕吏翻译及注释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黄昏时,我呆在石昊村,晚上,军官们来强制征兵。

老头翻墙逃跑,老太婆出去处理。

注释: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译文: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注释: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

其中一个儿子发回消息,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让活着的人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不会复活!注:附书:回送消息。

书籍和信件。

回来吧。

志新:刚才。

活着,活着。

并且苟且偷生:过一天算一天吧。

而且,暂时,暂时。

苟且偷生。

早已逝去:永远。

有,停,这里是终点。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婆婆,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小孙子,他妈还没走,可是连一件好衣服进出都没有。

注释: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

如果你急着要给厉中河和杨上菜,还不如准备一下早上的饭菜。

译文: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注释: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壕吏原文及翻译篇一: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原文暮投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怒! 妇啼一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投宿于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子。

因为有小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壕村:今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多么。

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10.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11.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13.乳下: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省孟县,当时唐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22.登前途:前面的路。

23.闻:听。

24.犹得:还能够。

25.应:应征。

26.独:惟独,只有27.新:最近。

28.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29.偷生:苟且活着。

3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31.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2.走:逃跑。

33.室中:家中。

34.更:再。

35.衰:弱。

36.从:跟随,跟从37.犹得:还能够38.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篇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齐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长安沦陷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原文暮投壕村,有吏夜捉人。

吉祥语文教案,课件,试卷,作文,学校风采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怒!妇啼一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译文傍晚投宿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子。

因为有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中心思想: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吉祥语文教案,课件,试卷,作文,学校风采篇三:初中文言文原文译文十则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 子曰:“由,诲(huì)女(rǔ)通假字: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通“智”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xǐng)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1. 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来和我一起讨论问题,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3. 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4. 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

”5. 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 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德才不兼备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7. 子说:“在几个人里,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8.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推行“仁爱”看1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9. 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的。

”10.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用来终身奉行吗? ”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1. 观沧海[东汉末年] 操东临碣,以观沧海。

水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唐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处达?归雁边。

3. 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东行登上碣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庆幸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出春意。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去。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百看不厌的美景,尤其是绿浓阴下的白沙堤。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2断肠人在天涯。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处是归宿?家乡在?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a)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 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y 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 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