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常见问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使用广泛。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然而,有时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如空鼓、裂缝、渗水等。
这些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直接受原材料的质量影响。
如果水泥、骨料或砂子等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2)搅拌过程不当:混凝土搅拌应充分均匀,否则会出现不均匀硬化和空鼓等问题。
(3)浇注过程不合理:浇注过程中的落差、冲击力过大等都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2)加强搅拌过程管理: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均匀混合。
(3)优化浇筑过程:采取合适的浇注方式和工艺,减少落差和冲击力,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硬化和空鼓等问题。
2. 施工工艺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进度。
常见的施工工艺问题包括模板安装不牢固、支模不稳定、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不当等。
(1)模板安装不牢固:如果模板安装不稳,会导致混凝土浇注时模板变形或出现空隙,最终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2)支模不稳定:支模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稳定的关键组成部分。
若支模不稳定,容易造成结构变形和破坏。
(3)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混凝土浇注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模板安装管理:定期检查模板安装情况,确保其牢固稳定。
(2)强化支模设计和施工:合理设计支模结构,加强支模施工工艺,确保其稳定性和功能性。
(3)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和浇注部位的情况,合理控制浇注速度,确保浇注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等特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混凝土开裂问题开裂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开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所引起的。
为了预防混凝土开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施工温度过高和干燥过快,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应力得到平衡,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3.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包括湿养护和覆盖防止水分蒸发等措施,以帮助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减少开裂风险。
4.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和冷缝,从而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二、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要预防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保证水泥与骨料的比例适当,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3.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浇筑和养护,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和步骤的准确性。
4.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度不达标的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空鼓问题混凝土空鼓问题指的是混凝土表面与内部骨料之间出现空隙。
为了防止混凝土空鼓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不能充分振实。
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内部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充分结合,减少空隙的产生。
3.严格按照养护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湿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减少空鼓的产生。
4.严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踩踏和碰压等操作,避免混凝土内部的空泡。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混凝土质量,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1.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关键步骤,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不达标。
常见的问题有:水灰比过大或过小、粉砂比例不合理、骨料粒径不合适等。
2.骨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中的骨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破坏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骨料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骨料含泥量过高、含石膏量过高、骨料含水率过高等。
3.施工与养护不当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不当的施工和养护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龟裂等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温度过低等。
4.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等。
原材料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达标。
常见的问题有:水泥强度不足、水质不合格等。
三、解决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1.配合比设计合理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指标要求、骨料特性和水泥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骨料质量检测骨料质量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骨料应进行筛分、质量检测,检测项包括:粒径、含泥量、含石膏量等。
如发现骨料质量不合格,应及时更换。
3.施工与养护规范施工与养护规范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振捣充分、养护时间、养护温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养护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等问题。
4.原材料质检原材料要经过严格的质检,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你想想啊,混凝土就像是建筑的“血肉”,要是它出了问题,那这房子不就跟人身体不健康似的嘛!比如说裂缝,哎呀,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就像人的脸上有了道疤,多难看呀!这裂缝有时候就像个小怪兽,冷不丁就冒出来了。
那为啥会有裂缝呢?可能是材料配比没搞好呀,水加太多或者水泥不够,这就好比做饭盐放多了或者放少了,味道肯定不对嘛!还有啊,养护不到位也会让裂缝来捣乱。
这就好比人不注意保养,皮肤能好吗?那怎么防治呢?咱得从源头抓起呀!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可得像大厨做菜一样精心,各种材料的量得把握好。
养护的时候呢,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细心,该浇水就浇水,该保暖就保暖。
再说说蜂窝麻面,这就像是人的脸上长满了麻子,多难看呀!这一般就是振捣不到位,或者模板有问题。
就好像你敲鼓,没敲到点子上,那声音能好听吗?那咋解决呢?振捣的时候认真点呀,别偷懒!模板得选好的,别弄些破破烂烂的。
还有起砂呢,这就像地面没了光泽,灰扑扑的。
这可能是水泥质量不行,或者施工的时候太马虎。
这就好比你穿衣服,质量不好的衣服能好看吗?那防治起来,就得选好水泥呀,施工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露筋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就像人没穿好衣服,肉都露出来了。
这往往是钢筋保护层没做好,或者混凝土振捣的时候把钢筋弄移位了。
那怎么办呢?钢筋位置得固定好呀,振捣的时候也得小心点。
混凝土的质量可太重要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咱盖房子不就是为了住得安心、舒服嘛!要是混凝土有问题,那房子能结实吗?能住得踏实吗?所以啊,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别马虎大意。
咱平时生活中也得注意这些细节呀,就像做一件事情,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不能马马虎虎的。
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就像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很重要一样。
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那可得赶紧治,不能拖着。
总之呢,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可不能小瞧,防治措施得认真落实。
咱得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这些建筑,让它们稳稳地立在那儿,为我们遮风挡雨。
混凝土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混凝土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土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开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的问题。
开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筑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配合比、控制浇筑温度、加强养护等。
2. 蜂窝: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空洞状缺陷。
蜂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时未能将空气完全排除,导致混凝土中形成气泡。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振捣、控制浇筑高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等。
3. 空鼓:空鼓是指混凝土与模板或基层之间出现空隙的现象。
空鼓可能是由于浇筑过程中未能完全填充模板或基层的空隙,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与模板或基层之间的粘结力不足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振捣、选择合适的模板和基层处理等。
4. 泛碱:泛碱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的现象。
泛碱可能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较高的硫酸盐和碱性物质,导致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碱性盐析物而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低碱水泥、加强养护等。
5. 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指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钢筋受损。
钢筋锈蚀可能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氯离子、二氧化碳等物质侵蚀钢筋表面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抗锈性能好的钢筋、加强混凝土覆盖层厚度等。
6. 强度不达标: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强度不达标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养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配合比、加强养护等。
7. 胶结不良:胶结不良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力不足的现象。
胶结不良可能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杂质、水泥砂浆质量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振捣、选择合适的水泥砂浆等。
8. 渗漏:渗漏是指混凝土中出现水分渗透的现象。
渗漏可能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裂缝、孔洞等导致的。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在各种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施工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开裂等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室试验,确保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施工现场环境控制不当混凝土施工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等。
如果施工现场的环境控制不当,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案中应明确规定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采取加水降温、覆盖防晒等措施;在潮湿季节,可以采取加热、加风扇通风等措施。
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不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是施工过程中关键的环节。
如果浇筑不均匀或养护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案中应明确规定浇筑和养护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浇筑时要注意均匀浇筑,避免出现浇筑不足或浇筑过多的情况。
养护时要做到及时、均匀,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通过科学的浇筑和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四、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合理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
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开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案中应明确规定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施工人员要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或省略工艺步骤。
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之一,在施工中承担着承重、支撑等重要作用。
然而,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以下将介绍一些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一个常见问题是混凝土过早干燥。
混凝土在初凝阶段含水量较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逐渐凝固和硬化。
如果混凝土在初凝阶段受到过早干燥,会导致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后覆盖湿棉被或者使用专门的保湿剂,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防止过早干燥。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混凝土温度过高。
在高温天气下,混凝土的温度容易升高,加快水泥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可以在拌和混凝土时使用冷却剂或者减少拌和水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浇筑。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混凝土坍塌不良。
混凝土坍塌度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加,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造成坍塌不良的原因可能是拌和比例不合适、水灰比过高或者搅拌时间过长等。
为了避免混凝土坍塌不良,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比例和水灰比,遵守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坍塌度符合设计要求。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如混凝土表面开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学习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操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总的来说,浇筑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和解决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养护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 引言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养护对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实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在工程实践中,部分现场施工及监理人员由于对混凝土养护认知有限,质量意识淡薄及盲目赶超进度、控制成本,对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未及时采取科学、充分的养护措施,结果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强度偏低、耐久性变差养护方案问题,使混凝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性能,为保证混凝土设计性能的实现,本文拟就混凝土养护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加以论述。
2 混凝土养护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养护方法的选择
混凝土养护方案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结构部位、构件或制品情况、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因素来制定,养护方案中,关于养护方法的选择一般采用洒水养护、蓄水养护、覆盖保湿养护、涂刷养护剂养护、冬季蓄热养护等多种方法。
施工中,在制定养护方案时,常出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仅使用单一的养护方法,且为图方便,多以喷水养护为主。
为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实现,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合理选择养护方法。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采用洒水养护方法较为方便,但实际施工中很难满足洒水养护的次数,易造成夜间养护中断,对大体积混凝土而言,要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及表面与外界温差即保持混凝土内外合适的温度梯度,不间断的24h养护至关重要,根据已往的施工经验,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用强制或不均匀的冷却降温措施不仅成本相对较高,管理不善易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贯穿性裂缝,这类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较少采用,且洒水养护易致基坑积水,不利回填。
故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以覆盖养护为宜。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根据试验,不同养护方式的抗渗效果依次为:水中养护>盖草袋子浇水>涂养护剂>自然养护,故对于地下室底板采用蓄水养护是最为合理的方案。
(3)其他部位柱、墙混凝土可采用洒水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但柱子系主要承重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包塑料布法;剪力墙结构最好采用涂刷养护剂法。
(4)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但对于卫生间楼板、楼顶平面,为达到最佳的抗渗效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宜采用蓄水养护。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易忽视楼板底面的养护,楼板底模拆除后,部分施工人员因面层已做养护,且底层无法洒水或覆盖养护,涂刷养护剂又加大成本,所以在养护方案
中,常有意或无意的遗漏关于楼板底模拆除后的养护,而按要求混凝土裸露表面均应进行养护,不得遗漏任何部位,故在楼板底模拆除后应喷涂覆盖致密的养护剂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的确定
(1)养护起始时间的确定
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定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目前施工中也大多按此规定,即在浇筑后 12h 左右开始保湿养护。
混凝土的自收缩从其初凝前就已开始,早期发展迅速,1d 之内可完成大部分,尤其是掺减水剂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对早期收缩影响十分显着,初凝后8h内,是收缩急剧增加期,即使在初凝后8h开始养护,对控制早期收缩裂缝也将失去任何作用,其时间显然已大大滞后于混凝土开裂的危险期,养护起始时间到底从何时开始,因影响因素很多及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及理论根据,很难有具体结论。
但原则上应使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初始强度,能承受养护保湿的操作而不损伤混凝土的早期结构。
具体一点讲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后就应浇水养护,但以不致人为冲坏混凝土表面为限。
(2)养护持续时间的确定
养护持续时间不够是施工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常常是在浇筑的刚开始几天内有人养护,最后就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甚至无人养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 7d,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及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
规范中所规定的时间是养护的最短时间,故要求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等竖向混凝土结构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养护持续时间具体与混凝土的组成及配合比、环境温度与湿度、养护方法、风力、风速等诸多因素有关,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定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的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 2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或构件出池;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5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采用潮湿自然养护时,则按施工规范具体实施。
?养护温度的确定
养护温度的确定主要包括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及表面与外界的温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关于环境温度的规定分别是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和日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
施工方和监理方有时会就这两种表述持不同的看法,日均气温用
词模糊,弹性空间较大,不利于混凝土养护的实时及动态控制,应以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5℃时来确定环境温度。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 ℃,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 ℃。
但实际工程中的经验总结及一些技术资料介绍的数据却与此不尽相同,工程实践证明,有的工程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 25℃,但混凝土并未开裂,而有的工程内外温差小于 20℃,但混凝土却开裂了。
这就需要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内约束及外约束情况、工程结构特征及结构类型、混凝土组成材料和配合比的选择、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而进行温度调控。
?养护湿度的控制
混凝土的收缩除了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即温降收缩外,还有在水泥水化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水泥水化的进展而降低,从而引起自干燥造成混凝土体积减少,导致混凝土早龄期的自身收缩,混凝土收缩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显着,养护湿度为70%的混凝土较养护湿度为90%的混凝土所测各龄期干缩大,其3d龄期的干缩率前者是后者的倍。
环境相对湿度越低,其干缩值越大,干缩值随龄期的发展规律为早期发展快,后期发展缓慢并逐渐稳定。
覆盖式养护保湿不仅有利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的丢失,也有利于减缓混凝土内湿度的下降。
覆盖养护分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等几种方式,施工中常见问题是塑料薄膜没有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尤其是在对柱子的覆盖养护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不易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且塑料薄膜内凝结水不能有效养护,这也是施工和监理中监控的一个要点;另外采用养护剂养护时,要求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为省事方便,施工中一般未做此项试验,监理也易忽视该项要求。
?
3 ?结 ?语
(1)制定混凝土养护方案时,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结构部位、构件或制品情况、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因素选择和制定多种养护方法进行综合养护。
(2)养护起始时间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后就浇水养护为宜。
(3)养护持续时间以规范中所规定的时间为最短时间,竖向混凝土结构适当增加养护时间,结合混凝土的组成及配合比、环境温度与湿度、养护方法、风力、风速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4)是否停止洒水养护以当日最低温度低于 5℃时来确定。
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及表面与外界的温差根据养护措施、工法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5)混凝土收缩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显着,塑料薄膜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且保持有凝结水方为有效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