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五套)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一)全卷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8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个小题均给出了字母代号为A、B、C、D 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直接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其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A.彳.(chì)亍参乘.(shèng)愀.(qiǎo)然殒身不恤.(xù)B.颓圮.(pǐ)旸.(yáng)谷伶俜.(pīng)渐.(jiān)车帷裳C.青荇.(xìng)訾詈.(lì)猗.(yī)郁相与枕藉.(jiè)D.瞋.(chēn)目脉脉.(mò)裙裾.(jū)虚与委.(wěi)蛇2.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其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寥廓风姿蓊蓊郁郁义愤填赝B.苍茫戮力如椽大笔锋芒毕露C.遒劲刀俎流觞曲水汗流夹背D.太息桀傲横槊赋诗沧海一粟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的一种。
“语句修辞”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其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B.“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C.《孔雀东南飞》正文头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
所谓“起兴”,又叫“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D.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时,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及答题卷一并上交。
3、凡答案未写在答题卷上的均不给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5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C.幻想 D.空想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A.蔡澄清B.李镇西C.程翔D.洪镇涛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教学阅读评价B.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C.自主合作探究D.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35分)二、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7.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庖B.慰籍历久弥新整饬弱不经风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纲挈领端倪磬竹难书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D、只要追求高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性特色,就可以不需要继承传统2、下列关于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必修课程打基础,选修课程拓展提高,二者没有联系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二者等量齐观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目标D、高中语文课程只要开好必修课程就可以了,无需开设选修课程3、下列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情出众,诗思敏捷,诗作新颖别致,风流飘逸B、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不屑于与世俗为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纯净C、小心谨慎,处处留意,从不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深得贾母和其他人的喜爱D、多愁善感,情感丰富而细腻,常为落花等自然景物感伤,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4、下列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B、高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C、高中语文课程应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为主,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D、高中语文课程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C、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D、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之后,皇帝会分等级赐予通过者官职,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6、下列作品中,与《阿房宫赋》体裁不同的是()。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引导发现法”的是: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C.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总结出中心思想D.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让学生按照字义推断词义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其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B.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悲壮(bēi zhuàng)、振兴(zhēng xīng)、琢磨(zhuó mó)B. 稳健(wěn jiàn)、纷扰(fēn rǎo)、翱翔(áo xiáng)C. 贞观(zhēn guān)、绮丽(qǐ lì)、翱翔(áo xiáng)D. 坚韧(jiān rèn)、琢磨(zhuó mó)、颤栗(zhàn l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等。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题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A. 直接讲解,详细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 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查找实词的释义D.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实词的用法和语境6、题干: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诗歌的哪些方面?A.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C.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D. 以上都是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汉高祖刘邦8、在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是?A. 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B. 表示动词后接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上述所有选项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1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下哪种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预测策略B. 理解策略C. 推理策略D. 筛选策略11、在《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这一诗句暗示了哪位人物的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妙玉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先生所著?A. 《呐喊》B. 《狂人日记》C. 《茶馆》D. 《阿Q正传》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下列不属于“语文素养”的一项是()A. 必要的语文知识B. 丰富的语言积累C. 熟练的语言技能D. 较强的语文应试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语文素养”概念的理解。
选项A,必要的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等,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石,故A项正确。
选项B,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
选项C,熟练的语言技能是语文素养的直接表现,它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能力,故C项正确。
选项D,较强的语文应试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它更多地是应试技巧的体现,而非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语文素养更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感悟能力,而非应试能力,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主要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A. 知识和能力目标B. 过程和方法目标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D. 思维和创新能力目标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理解。
选项A,知识和能力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字词理解、句段分析等,与题干中描述的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不符,故A项错误。
选项B,过程和方法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运动以后,第一个新诗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早期乡土小说B.新月诗派C.寒鸦社D.湖畔诗人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清代以前的诗歌总集B.“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多以“兮”字收尾C.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D.《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B、宋词、元曲均为元代作品C、清代黄宗羲的《复小农之业》被列为四大短篇小说之一D、明代文人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4、在教学高中语文时,教师通过()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A、朗读指导B、文本分析C、作文训练D、听说读写全面发展5、题号:5题目:下列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A. 春秋战国B. 汉朝C. 唐朝D. 宋元6、题号:6题目:下列哪位作品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李白《全唐诗》B. 曹操《赤壁之战》C. 元稹《长恨歌》D. 罗贯中《三国演义》7、下列哪种说法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A. 重视文学知识的传授B. 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C. 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D. 主要进行应试能力的训练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处理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A. 忽略学生个人的感受,严格按照教材讲解B.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C. 只强调作品的文学价值,忽略其文化价值D. 侧重于教授学生记忆文学常识,不讨论文学分析9、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注重情感表达,语言深层意象化B、形式严格,内容多为自然景物描写C、排律规范,借鉴古典诗歌的形式D、突出叙事性,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10、“雾渐渐散去,失望凝结的天基似乎也为你流泪。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创作诗歌的过程主要包括()。
A. 创意、构思、写作B. 韵律、节奏、意象C. 背诵、模仿、创作D. 主题、情感、体裁2. 下面哪项不属于诗歌的艺术特点?A. 意象生动B. 形式固定C. 寓意丰富D. 神秘意境3. 宋代以来,因其抒写自然田园生活而被称为“农民诗人”的是()。
A. 王安石B. 辛弃疾C. 陆游D. 程颢4. 下面哪首诗被称为“离骚”?A. 《长恨歌》B. 《登鹳雀楼》C. 《游子吟》D. 《静夜思》5. 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创作阶段是指()。
A. 民主革命时期B. 新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6. 巴金的《家》主要描写的是()。
A. 新中国的历史转折时刻B. 封建家庭的生活C. 劳动人民的生活D. 普通人家的困境7.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草地》D. 《热风》8. 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对人的要求反映,具有()的性质。
A. 善恶B. 真实C. 虚假D. 虚妄9. “___”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文体,以直接将感情倾诉给朋友或亲人。
A. 日记B. 绝句C. 小诗D. 杂文10. 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古典诗歌的体裁?A. 词B. 赋C. 曲D. 神话……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判断题部分:判断与语文教育业务相关的文学及教育知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2. 唐代时期,诗歌成为了最重要的文学体裁。
()3.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家之一。
()4.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三、主观题(共6道题,每题10分,共60分)1. “饮红却无醉,不觉青云远”是节选自哪位文人的诗句?请简要解释其含义。
(请用文言文回答)参考答案:这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B. 主人公贾宝玉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
C.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为了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
D.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全书的主线之一。
3、以下哪项不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A. 语文素养B. 文化素养C. 思想道德素养D. 美学素养4、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不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A. 注重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B.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C.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D. 强调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5、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杜甫B. 李白C. 纳兰性德D. 苏轼6、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A. 让学生大量背诵课文B.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意图C. 只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D. 要求学生默写全文7、题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A.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B.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C. 强调学生背诵经典文学作品D.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8、题干:在高中语文课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A. 语言运用能力B. 思想品德教育C. 科学素养D. 文化传承意识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鉴赏”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B. 提高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的能力C.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文学研究的能力D.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10、以下哪项教学策略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A.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B.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C.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D.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背诵1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法”教学时,以下哪种方法最符合“朗读法”的特点?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做任何指导B. 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纠正发音C. 学生分组朗读,每组选一名代表朗读,其余学生听D.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12、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重复讲解课文内容,强化记忆B.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C. 强调学生遵循教材,不得随意发挥D. 限制学生提问,确保课堂秩序1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式教学D. 重复式教学14、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精讲多读B. 多讲少读C. 讲读结合D. 朗读为主15、【题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A. 教师直接分配学习任务,学生按任务分组B.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C.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D. 教师组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6、【题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逐字逐句解读文本B. 阅读指导,注重阅读策略C.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D.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探究1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A. 逐字逐句解读诗句B. 分析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C. 创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绘画作品D. 对比阅读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18、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A. 重复练习B. 竞赛答题C. 小组讨论D. 课堂提问19、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B. 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C.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D. 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0、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法D. 小组讨论法21、在以下哪个文学流派中,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最为突出?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代主义D. 唯美主义2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 严格的教学大纲B. 互动式教学C. 单调的讲授法D.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23、题干:以下哪个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A. 讲授法B. 提问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24、题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背诵法B. 讨论法C. 讲授法D. 案例分析法25、下列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B.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C.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D.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时,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及答题卷一并上交。
3、凡答案未写在答题卷上的均不给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5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B.李镇西
C.程翔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阅读评价
B.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
C.自主合作探究
D.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35分)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
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
1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文档,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