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系统主要部件

合集下载

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技术要点

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技术要点
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技术要点
蒋宇翔
汽车工程研究院
发动机技术中心总工程师
2006-4-8
精选课件
1
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技术要点
进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 发动机与整车性能 发动机与整车驾驶性 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标定)
精选课件
2
进排气系统和 冷却系统
精选课件
3
进气系统
主要部件:
节气门 - ECU控制进气量。
节气门阀传感器 - 为ECU提供阀门开启位置 。
传播的媒介是空气和车体。
噪声源包括
(1) 发动机: 进气, 燃烧, 排气 (2) 发动机前端附件:
风扇, 压缩机, 发电机, 水泵等。 (3) 变速箱: 齿轮, 档位选择器, 阀。 (4) 外部环境: 风, 过往车辆, 轮胎/路面条件 。
精选课件
27
顾客听到和感觉到了什么?
静止时
- 难于启动或失速(死机)。 - 怠速太高,太低或不平稳。 - 停车熄火而引起的振动。 运动时 - 加速迟缓。 - 加速不稳(忽快忽慢)。 - 稳态时的喘振。 - 减速不稳(忽快忽慢)。
(1) 风噪声 (2) 路面噪声 (3) 动力系统 NVH 动力系统 NVH
顾客对振动和源自动力系统的声音的感 知。
会给顾客一种有力和省劲的感觉。
可以调到与所希望的品牌特性一致。
精选课件
23
来自发动机舱的噪音
发动机噪音 变速箱噪音 进气管噪音 排气管噪音 附件噪音
例如:风扇,水泵等
精选课件
24
发动机与整车驾驶性
精选课件
25
什么是驾驶性
是动力系统,车辆和顾客之间互相作用的 结果。 驾驶性所关注的运行状态:
启动,怠速,加速,巡航,或减速。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
通过调整进气道的设计,改善 气流在燃机内的流动状态,减 少流动损失,提高进气效率。
降噪优化
优化消音器设计,降低进气系 统运行时的噪音,提高设备的 舒适性和环保性。
过滤性能优化
改进过滤器的设计,提高其过 滤效率和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
材料选择优化
根据不同部件的工作环境和功 能需求,合理选择高性价比的 材料,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
优化温度
通过改进进气系统的设计或调整相关参数, 提高其对空气的加热或冷却效果。
优化压力
通过改进进气系统的设计或调整相关参数, 提高其对空气的压缩效果。
优化湿度
通过改进进气系统的设计或调整相关参数, 提高其对空气的加湿或干燥效果。
04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应用与 案例
应用领域
01
02
03
能源发电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广泛应 用于能源发电领域,为燃 机提供清洁、稳定的空气 供应,提高发电效率。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主要由进气道、过滤器、压气机、冷却器 和相关管道组成。
主要组件功能
进气道负责引导空气进入系统,过滤器滤除空气中的杂质和 颗粒物,压气机对空气进行压缩,冷却器降低空气温度,管 道将压缩空气输送到燃机的燃烧室。
02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高效性
确保进气系统能够最大化地提 高燃机的燃烧效率,从而提升
05
燃机空气进气系统问题与 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空气过滤效果不佳
由于过滤器堵塞或老化,导致进入燃机的空气质量下降。
进气温度过高或过低
影响燃机的正常运转,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损坏。
进气压力波动

奥迪A6L进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奥迪A6L进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1进气控制系统基本组成进气控制系统由节气门体、进气歧管、空气滤清器、涡轮增压器、可变进气正时、可变进气道等组成。

1.1节气门体节气门体是控制发动机吸气多少的一个阀门,进气管中进入的气体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再由可燃混合气燃烧输出动力。

打开奥迪A6L 发动机盖板,可以观察节气门体的位置。

节气门体位于进气口的后方,空气滤清器的前方,节气门体上接空气滤清器,下接发动机缸体,中间是一根轴和圆形钢片,节气门体和油门拉线相连接,并受油门拉线的控制。

节气门体属于发动机进气系统,一般来说节气门体由执行器、节气门片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组成。

1.2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节气门体均匀分配到各缸进气道,确保混合气平稳运输。

打开奥迪A6L 发动机舱盖,进气歧管便处于表层的中心位置。

进气歧管主要由进气歧管本体、稳压腔和进气流道等组成,其中进气歧管本体包括若干道进气歧管,稳压腔用于稳定进气压力,进气流道采用螺旋式形状流道。

当发动机处于进气行程时,活塞向下运动使气缸内产生真空,与外界空气产生压力差,让空气能进入气缸内。

1.3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是进气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空气滤清器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发动机,使发动机内部不被空气中的灰尘磨损,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并可延长汽车的大修里程。

机动车发动机的初始磨损都与空气滤清器有关,空气滤清器对奥迪A6L 进气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作用。

奥迪A6L 空气滤清器连接着进气管,在进气歧管中。

空气滤清器由滤芯和机壳组成,滤芯是空气滤清器的主要工作部分,机壳则是为滤芯工作提供一定的保护,减少滤芯的损坏。

优质的空气滤清器要能在高效率的滤清空气的同时,不为空气的流动增加太多阻力。

2奥迪A6L 进气控制系统中的新技术2.1涡轮增压涡轮增压主要作用是将进气歧管中空气加压的装置,使一定时间内可以有更多的空气压缩进气缸。

在奥迪A6L 进气控制系统中如果排放量固定,想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除了增加燃油的燃烧之外,就是增加空气的吸入量。

柴油机的进排气系统结构设计

柴油机的进排气系统结构设计

柴油机的进排气系统结构设计1进气系统设计1.1进气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进气系统主要空气滤清器和进气支管组成。

1.2空气滤清器设计1.2.1作用燃油燃烧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空气,以一般的柴油机为例,每消耗一升柴油大概要消耗6000-10000L空气。

这么多的空气,里面的杂质诸如灰尘等肯定会很多,如果不把这些杂质清除,一定会加速气缸的部件的磨损,缩短整个发动机的寿命。

有实验表明,如果不加装滤清器,发动机的寿命大概缩短三分之二,所以空气滤清器是很重要的。

为了保证柴油机气缸的寿命,我们决定采纳干式滤清器。

1.2.2进气导流管的设计在现在的这个柴油机车上,为了增强进气效果,能够利用发动机的谐振,这需要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导管有交大的容积,来增强发动的谐振,提升进气效能,但进气导管又不能做的太粗,否则在里面流动的新奇空气的流速太低,反而不利于进气,为了使效果最佳,本次设计的柴油机的导流管应该做的又细又长。

1.2.3进气支管的设计进气支管对于柴油机或者气道燃油喷射式发动机来说,进气支管必须把新奇的空气分配到各个气缸的进气道里面来,而且是均匀的分配,从这个要求考虑,进气支管必须是等长的,而且为了保证空气具有较高的流速,进气支管的内壁的应该尽可能的光滑,以便提升进气水平。

一般进气道使用合金铸铁制造,但车辆轻量化是汽车的重点进展方向之一,为了配合这种趋势,近来也采纳铝合金制造的进气支管,这种进气支管具有质量轻,导热性能优良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也有采纳复合材料的进气支管,而且应用越来越广。

这种进气支管,内壁光滑,质量很轻,关键是其无需特别加工,其内壁就特别光滑,这点十分重要,所以有增大应用的趋势。

1.3进气系统的方案为了充分利用进气歧管的谐波效应,使发动机在低速时获得大扭矩,在高速时获得大功率,保证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性能,汽车发动机采纳了可变进气系统。

每个进气歧管都有两个进气通道,一长一短。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转速高低、负荷大小,由旋转阅A操纵空气经过哪一个通道流进气缸,可变进气管,它由两种长度的冲压管组成,可旋转阀A在外壳中转动;中低速时,空气由外侧通道经单独的进气管进入一长管,实现中、低速大扭矩;高速时,空气由内部通口经双进气管进入一短管,实现高速大功率。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题库及答案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部件中不属于进气系统的是(D )A.空气滤清器B.节气门体C.进气歧管D.涡轮增压器2、下列部件中不属于排气系统的是(C )A.排气歧管B.催化转化器C.旁通阀D.排气消声器3、下列零件属于压力润滑的是( B )A.凸轮B.主轴承C.活塞D.气缸4、机油细滤器上限压阀的作用是( D )A.防止细滤器油压过高B.防止细滤器油压过低C.保证主油道供油D.防止主油道油压过高5、齿轮式机油泵的端面间隙一般为(A)mm.A.0.05~0.15 B.0.5~1.5 C.0.001~0.05 D.0.02~0.036、齿轮式机油泵的啮合间隙一般为( B )mm.A.0.05~0.15 B.0.05~0.20 C.0.01~0.05 D.0.01~0.037、润滑系统限压阀弹簧过硬将导致机油压力(A)。

A.过高B.过低C.标准D.变化8、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低于正常值的原因是( B ).A.机油量过多B.机油量过少C.大瓦间隙小D.机油黏度大9、起动后机油滤清器被压裂的原因是( C )。

A.机油过多C.限压阀卡死,主油道堵塞,造成油压过高B.机油量D.发动机转速过高,造成机油压力过高10.燃油箱盖的是( D )A.防止燃油从燃油箱溢出B.释放燃油被发动机吸走时所产生的真空C.防止燃油蒸汽直接进入大气的同时,释放压力D.以上都是11.以下燃料最清洁环保的是( C )A.汽油B.柴油GD.乙醇12在运转喷油控制中,(D )作为总喷油量来对喷油器进行控制。

A.基本喷油量B.修正量C.增量D.以上全部13.多点喷射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通过控制喷油器的(B )来控制喷油量大小的。

A.喷油压力B.喷油时间C.喷孔大小D.针阀行程14.膨胀式水箱的结构是在水套和散热器的上部加装膨胀水箱,用水管相连,起作用是(B)。

A.补充冷却水B.空气与蒸汽的分离C.冷却系内压保持稳定D.防止冷却水沸腾15.冷却系中可提高冷却液沸点的装置是(A )A.散热器盖B.水泵C.水套D.节温器16、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锈蚀物和水垢积存的后果是(C )A.发动机过冷B.热容量减少C.发动机过热D.发动机怠速不稳17、使冷却水在散热器和水套之间进行循环的水泵旋转部件叫做(A )。

汽车进气系统

汽车进气系统

a)低速段(n<4400r/min);b)高速段(n>4400r/min)
当进气管中动力阀关闭时,可变进气管容积及总长大约为70cm的进气管,能在发动机转速n=3300r/min时, 形成谐振进气压力波,提高了充气效率,使转矩达到最大值。当发动机转速大于4000r/min时,进气管中便不能 形成有效的进气压力波,于是动力阀门打开,两个中间进气通道便连接成一体。优化选择在每个气缸与总管连接 的支管容积后,能形成高速(如:n=4400r/min)下谐振进气脉冲波,使转矩值达到较高值。于是在n=1500~ 5000r/min的范围内,转矩曲线变化平缓。
发动机油耗可以通过一扇门的运动来说明。门开启的大小和时间长短,决定了进出入的人流量。门开启的角 度越大,开启时间越长,进出入的人流量越大,门开启的角度越小,开启时间越短,进出入的人流量就越少。在 剧院入场看戏,要一个一个观众验票进场,就要控制大门的开启角度,有些匣道还设置栏杆,象地铁出入口一样。 在剧院散场时要尽快疏散观众,就要撤除匣道栏杆,将大门完全打开。大门开启角度和时间决定人流量,这非常 容易理解。同样的道理用于发动机上,就产生了气门升程和正时的概念。气门升程就好像门开启的角度,正时就 好象门开启的时间。以立体的思维观点看问题,角度加时间就是一个容积空间的大小,它的大小决定了耗油量。
可变配气
可变配气技术,从大类上分,包括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行程两大类。
首先谈一下普通发动机配气机构,大家都知道气门是由发动机的曲轴通过凸轮轴带动的,气门的配气正时取 决于凸轮轴的转角。在发动机运转的时候,我们需要让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到燃烧室,让废气能尽可能的排出燃 烧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进气门提前打开,让排气门推迟关闭。这样,在进气行程和排气行程之间,就会发 生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打开的情况,这种进排气门之间的重叠被称为气门叠加角。在普通的发动机上,进气门和 排气门的开闭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气门叠加角也是固定不变的,是根据试验而取得的最佳配气定时,在发动机运 转过程中是不能改变的。然而发动机转速的高低对进,排气流动以及气缸内燃烧过程是有影响的。转速高时,进 气气流流速高,惯性能量大,所以希望进气门早些打开,晚些关闭,使新鲜气体顺利充入气缸,尽量多一些混合 气或空气。反之在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进气流速低,流动惯性能量也小,如果进气门过早开启,由于此时活塞 正上行排气,很容易把新鲜空气挤出气缸,使进气反而少了,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气 门叠加角设置能让发动机在高低转速时都能完美输出的,如果没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动机只能根据其匹配车 型的需求,选择最优化的固定的气门叠加角。例如,赛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加角,以有利于高转 速时候的动力输出。而普通的民用车则采用适中的气门叠加角,同时兼顾高速和低速时的动力输出,但在低转速 和高转速时会损失很多动力。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气门叠加角的可变来解决这一矛盾。

进气控制系统课件

进气控制系统课件

类型
常见的空气滤清器有纸质 滤清器、油浸滤清器等。
更换周期
空气滤清器的更换周期一 般为每行驶1万公里至2万 公里,具体根据行驶环境 和滤清器类型而定。
进气管路
功能
将经过空气滤清器滤清后 的空气引导至发动机进气门。
设计要点
进气管路的设计需要考虑 气流动力学,以减少气流 阻力和涡流产生,提高充 气效率。
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和案例分享
案例一:一辆汽车发动机动力 不足,经检查发现空气滤清器 严重堵塞。更换新的空气滤清
器后,发动机动力恢复正常。
案例三:一辆汽车燃油经济性 变差,经检查发现进气歧管存 在漏气现象。更换新的进气歧 管后,燃油经济性恢复正常。
案例二:一辆汽车怠速不稳, 通过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发现 是节气门脏污导致的。清洗节 气门后,怠速稳定性得到明显
提高充气效率:优化进气歧管的设计和 气流特性,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功能
调节空气流量: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需 求,调节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
进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组成 空气滤清器:清除空气中的尘埃和杂质,保护发动机免受磨损。
进气歧管:将空气引导至发动机的各个气缸。
进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节气门体
材料选择
一般选用耐高温、耐油蚀、 耐老化的材料,如硅胶、 橡胶等。
节气门体
功能 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结构 一般由节气门片、节气门轴、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组成。
控制方式 常见的节气门体控制方式有机械式、电子式等。电子式通 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将节气门开度信号传递给ECU,ECU 根据信号调整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等参数。
排放。
进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与排除

进气系统设计要点

进气系统设计要点

12技术纵横轻型汽车技术2019(6)进气系统设计要点刘后明周伟国(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进气系统的作用、组成,列举了不同空气滤清器的特点,并通过一些设计计算方法的介绍,描述了进气系统的开发过程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进气系统设计要点空气滤清器1引言汽车发动机大多为内燃机,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行驶,工作时需消耗大量空气,进气系统就承担着给发动机提供所需空气的任务。

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是发动机部件非正常磨损的主要原因,而大多数灰尘是通过进气系统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滤清器就是尽可能的过滤掉灰尘和水气。

进气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影响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2进气系统设计要点2.1进气系统的作用进气系统的功能是为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温度适当、充足的空气,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的性能和降低灰尘对发动机造成的磨损。

2.2进气系统的组成进气系统主要部件为空气滤清器和连接管路等,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图1为某越野商务车的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2.3进气系统设计评价进气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进气量和进气图1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1-空气滤清器;10-空滤支架;20-谐振腔;50-空滤至增压器连接管;65-压力指示器;100-卡箍.阻力能否达到发动机的要求。

进气系统设计的任务主要是空气滤清器选型与开发、连接管路与进气口的设计。

我们以某配置F1C柴油机的商用车的进气系统的开发为例来介绍其设计过程。

2.3.1空气滤清器选型、设计2.3.1.1空气滤清器的功能空气滤清器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发动机进气中轻型汽车技术2019(6)技术纵横13的灰尘和水气,进而保护发动机,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2.3.1.2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空气滤清器由滤芯和壳体等零件组成。

滤芯一般采用可更换和可清理结构。

空气滤清器按外形结构分有圆形结构(如图2所示)和方形结构(也叫平板空滤,如图3所示),圆形空滤因阻力小、滤芯面积大而被广泛采用,方形空滤空间利用率好,维修保养方便,在商务车开发中也有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气压力传感器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MAP)
1、作用:检测进气歧管的真空度,并将压力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
输送给ECU,作为控制喷油脉冲宽度和点火正时的主要参考信号;
2、位置:直接装在节
气门后方的进气歧管上 或装于发动机机舱内, 用一根真空管与进气歧 管相接。
二、进气压力传感器
3、种类:按信号产生原理,可分为半导体压敏电阻式(最常见)、
热线式是将其铂丝热线缠绕在陶瓷管上。
提示:一般有4线、5线和6线,帕萨特1.8为4线,卡罗拉、斯柯 达昊锐为5线,起亚千里马为6线
一、空气流量计
4、结构(主讲热线(膜)式空气流量计) (1)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组成:铂丝制成的热线(发热体)、温度补偿电阻、恒温控制电路、采样管 和流量计壳体。 类型: 根据铂丝热线在流量计中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为主流测量方式和 旁通测量方式两种结构形式。
热敏电阻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节气门 1、作用:控制驾驶员想要的进气量,控制进气量,也就间接的控制喷油量; 2、位置:在进气管与进气软管之间
节气门位置 我们平时踩油门其实是在控制)传统拉线式节气门(以前的主流) (2)电子节气门(可以根据发动机本身的要求改变进气量;优化发动
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
——冷却系统
——进气系统主要部件
前言
空气流量计等传感器就像进气系统的神经系 统一样,可以感知进气的数量等,从而调节供油 量的多少,达到最佳喷油效果。
电控发动机主要部件
空气流量计 进气压力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主讲人:
3课时
上节 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气系统的功用、组成 及类型,这节课我们学习进气系统主要部 件。
机的输出扭矩,提高了经济、环保、动力和操控性能) (3)直动式(无旁通怠速控制;大众专利:大众、奥迪)
旁通怠速 控制阀
油门拉线 连接处
怠速 通道
传统拉线式节气门
电机
电子式节气门
直动式节气门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1、作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和开关速率,并把该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输送给
ECU,作为控制喷油脉宽、点火正时 、怠速控制、尾气排放的主要修正信号; 也是自动变速器换挡和变矩器锁止的信号。
2、位置:节气门轴上
传统节气门
(有油门拉线)
TPS
电子节气门
(无拉线)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3、类型:
(1)触点式(淘汰,一般为3线) (2)线性电位计式(较少,一般为3线) (3)综合式(最常见,一般为4线)
提示:一般电子节气门上有6根线;捷达的直动式节气门为7线。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4、结构: (1)触点式 ①结构特点:怠速触点、功率触点和可动触点。 ②原理:怠速节点在节气门处于怠速时闭合;当节气门开度在85%~100%
时功率触点闭合为全负荷;其他时间任何触点都为断开为中等负荷,由人工 控制油门踏板。
本节 重点
1、空气流量计及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功用及位置;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及位置。
一、空气流量计
空气流量计(AFM) 1、作用:检测发动机的进气量并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输入
ECU,ECU根据此信号确定基本喷油量;
2、位置: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体之间。
一、空气流量计
3、类型:按测量原理分
一、空气流量计
6、自洁作用
热线使用会积累杂质,所以 每当发动机熄火或启动时, ECU自动接通空气流量计的 电子电路,加热热线,使其 温度在1S内升高1000度,烧 尽上面的杂质。
1000度?这么高?还有这功能。
一、空气流量计
(2)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结构:其发热体是热膜,它是由发热金属铂固定在薄的树脂膜上构成的, 他的工作过程与热线式的相同; 特点:发热体不直接承受空气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增加了发热体的强 度,提高了空气流量计的可靠性。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2)线性电位计 ①结构特点:表示节气门开度的输出电压与节气门开度成线性关系,
控制精准;
②原理:利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滑动来改变电阻值,测的节气门开度输
出的线性电压,可知节气门开度。
提示:节气门全关时为0.5V,输出电压随开度增大而增大,全开时为5V。
四、节气门及位置传感器
(3)综合式 ①结构特点:是触点式和线性式的综合体
提示:实际进气量小电信号越弱,进气量大电信号越强。
三、进气温度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IAT) 1、作用:给ECU提供进气温度信号,作为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控制的修正信号。 2、位置:D型:空气滤清器内(丰田5A)、进气管内(别克赛欧 )、进气压力
传感器内;L型:空气流量计内
3、结构:如图 4、工作过程(详见备注)
电容式、膜盒传动式。
4、结构(介绍半导体压敏电阻式)
提示:常见为3线式和4线式,伊兰特为4线,本田雅阁为3线。
二、进气压力传感器
5、组成:压敏电阻器(压力转换元件)、集成电路、滤清器组成。
二、进气压力传感器
6、工作过程
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原理,把硅膜片的一侧是真空室,另一侧 导入进气歧管压力(详见备注)
课后作业
1、空气流量计的安装位置及热线式工作过程? 2、进气压力传感器位置及压敏式的工作过程?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及综合式的工作过程?
一、空气流量计
5、工作过程
给热线(Rc)通电加热(详见备注) 当空气流过热线(Rc)时,会带走热量(详见备注) 电脑就通过电流变化大小来测进气量的多少。
RC:热线电阻(铂丝制成) RH:温度补偿电阻,冷线 RB:精密电阻(误差小于1‰) RA:校正电阻
(可小幅调整使电桥初始状态平衡)
提示:实际测量的是通过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电压变化值的大小。
②原理:节气门全关时,IDL闭合
输出0V,否则输出12V,主要用 于断油控制和点火提前的修正; VTA输出为0.5V左右,随节气门开 度增加,信号电压上升,节气门全 开时为4.5V左右。
本章 小结
1、空气流量传感器作用是检测发动机的进气量并转换成电 信号,并将信号输入ECU,ECU根据此信号确定基本喷油量; 2、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作用:检测进气歧管的真空度, 并将压力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输送给ECU,作为控制喷油脉 冲宽度和点火正时的主要参考信号; 3、进气温度传感器作用是给ECU提供进气温度信号,作为 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控制的修正信号。 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和开关速率,并 把该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输送给ECU,作为控制喷油脉宽、 点火正时 、怠速控制、尾气排放的主要修正信号;也是自动 变速器换挡和变矩器锁止的信号。
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淘汰)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淘汰) 热丝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常用且广泛别克、日产、沃尔沃等) 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大众车系常用)
热线(膜)式空气流量计可避免因海拔高度变化而 引起的检测误差且相应速度快,进气阻力小等特点。
一、空气流量计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和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工作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 不同点:热膜式将铂金属片固定在树脂薄膜上制成(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