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知识点:映射专题复习指导
高中数学复习学(教)案(第5讲)映射、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

第二章函数§2.1 映射、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高考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3、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
通过对分段定义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函数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树立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制约的函数思想,为函数思想的广泛运用打好基础;4、克服“函数就是解析式”的片面认识,真正明确不仅函数的对应法则,而且其定义域都包含着对函数关系的制约作用,并真正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指导;5、函数的概念是复习函数全部内容和建立函数思想的基础,不能仅满足会背诵定义,会做一些有关题目,要从联系、应用的角度求得理解上的深度,还要对确定函数三要素的类型、方法作好系统梳理,这样才能进一步为综合运用打好基础;复习的重点是求得对这些问题的系统认识,而不是急于做过难的综合题。
【知识点归纳】一、映射1、映射的定义: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有且只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
2、象和原象的定义:设:f A B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
此时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f A B →也可以记作():f a b f a →=或者直接写成()b f a =。
3、说明: (1)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中的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
(2)映射包括集合A B 、以及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法则f ,三者缺一不可。
(3)对于一个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来说,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必有唯一的象,但集合B 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 中却不一定都有原象,如果有,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原象。
高三数学知识点:集合与映射专题复习指导-最新教学文档

高三数学知识点:集合与映射专题复习指导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张鼎言一、集合与简易逻辑复习导引:这部分高考(Q吧)题一般以选择题与填空题出现。
多数题并不是以集合内容为载体,只是用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和简单的交、并、补运算。
这部分题其内容的载体涉及到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排列组合等知识。
复习这一部分特别请读者注意第1题,阐述了如何审题,第3、5题的思考方法。
简易逻辑部分应把目光集中到“充要条件”上。
1.设集合M={1,2,3,4,5,6},S1、S2、…Sk都是M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Si={ai,bi},Sj={aj,bj},(i≠j,i、j∈{1,2,3,…k})都有min{-,-}≠min{-,-}(min{x,y}表示两个数x、y中的较小者)。
则k的最大值是( )A.10B. 11C. 12D. 13分析:审题是解题的源头,数学审题训练是对数学语言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
以本题为例min{-,-}≠{-,-}如何解决?我们不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如Si={1,2},Sj={2,3}那么min{-,2}为-,min{-,-}为-,Si 是Sj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个集合。
若Sj={2,4}则与Si={2,4}按题目要求应是同一个集合。
题意弄清楚了,便有{1,2},{2,4},{1,3},{2,6},{1,2},{3,6},{2,3},{4,6}按题目要求是4个集合。
M是6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含有2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是C62=15个,去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有11个,故选B。
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是理解数学语言,准确抓住题意的捷径。
2.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A)CIS1∩(S2∪S3)=(B)S1(CIS2∩CIS3)(C)CIS1∩CIS2∩CIS3=(D)S1(C IS2∪CIS3)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与映射专题

第2讲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知识梳理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A x x f y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2.映射的概念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映射,通常记为B A f →:★重、难点突破重点:掌握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难点:求函数的值域和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重难点:1.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如果没有弄清所给函数之间的关系,求解容易出错误 问题1: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b a ,,求)2(+=x f y 的定义域即本题的实质是求b x a ≤+≤2中x 的范围问题2:已知)2(+=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求函数)(x f y =的定义域即本题的实质是由b x a ≤≤求2+x 的范围即)(x f 与)2(+x f 中x 含义不同求值域的几种常用方法(1)配方法:对于(可化为)“二次函数型”的函数常用配方法,如求函数4cos 2sin 2+--=x x y ,(2)基本函数法:一些由基本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可以利用基本函数的值域来求,如函数)32(log 221++-=x x y 就是利用函数u y 21log =和322++-=x x u 的值域来求。
(3)判别式法:通过对二次方程的实根的判别求值域。
高考数学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高考数学考点一-映射的概念高考数学考点一、映射的概念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_,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
包括:一对一多对一高考数学考点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_,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_),_A.其中_叫自变量,_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_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①(a,b)={_a⑤(a,+∞)={__a}⑥[a,+∞)={__≥a}⑦(-∞,b)={__高考数学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①若f(_)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②若f(_)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③若f(_)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④若f(_)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_)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⑦若f(_)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高中地理知识点分析(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100E-140E)(10S-20N)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是亚洲和大洋洲的过渡地带(2)范围: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
山西省忻州市高考数学 专题 映射复习教案

• 问题2: 如果把若干人组成的集合记为A,名字组
成的集合记作B,那么人与名字之间就存在一种对 应关系,请大家思考,它们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哪位同学说一说.
有可能是一个人对应一个名字,还有其它情形吗? 有些人有同一个名字,还有吗? 还有的人有多个名字,还有吗? 有的人没有名字,还存在其它情形吗? 有的人有多个名字,同时有些人重名.
如:①一个学生对应一张桌子(一对一) ②多位同学住在同一小区(多对一) ③一个人有很多件衣服(一对多) ④有的人有一个老婆,有的人没有(一对0) ⑤运动会报名:一个人可以报多个项目,多个人也可以报一个项目.(多对多)
问题5: 以上,针对不同的对应,大家举了很多有趣 的例子,我们都很感兴趣.就拿名字来说,国家为了 方便交流与管理,规定对于到了法定年龄的公民, 必须办理居民身份证,而每个人的身份证上只能有 一个名字,与以上哪种对应是符合的?
板书设计
映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结合简单的“箭头图”,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对应关系 (2)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对于不同的对应,会判断哪些是映射 (4)了解映射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 性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2 下列各组对应中,哪些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 R, B R, 对应法则f:x 2x 1. (2)A R, B R, 对应法则f:x x的倒数.
(3)A 0,, B R,对应法则f : x x的平方根.
(4) A R, B R, 对应法则 f:x x2 2.
高考数学复习全套 第二章 第一节 映射、函数及反函数

D.k≤1Biblioteka 精品课件[思路点拨]
精品课件
[课堂笔记] 由题意,方程-x2+2x=k无实数根,也就是 x2-2x+k=0无实数根. ∴Δ=(-2)2-4k=4(1-k)<0,∴k>1. ∴当k>1时,集合A中不存在元素与实数k∈B对应.
[答案] A
精品课件
若-15∈B,则在集合A中与之对应的元素x为何值? 解:∵-15∈B, ∴-x2+2x=-15. 即x2-2x-15=0 解之得x=-3或x=5.
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是不同的; 3.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a,在B中有唯一元素b与之相对应.其要
点在“任意”、“唯一”两词上.
精品课件
已知映射f:A→B.其中A=B=R,对应关系
f:x→y=-x2+2x,对于实数k∈B,在集合A中不存在
元素与之相对应,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1
C.k<1
及
相
如果映射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
关 概 一一 念 映射
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且只有 一个原象,这时就说这两个集合间存在一一对 应关系,并把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
一一映射
精品课件
[思考探究] 映射与函数有什么区别?
提示:函数是特殊的映射,二者区别在于映射定义中的 两个集合是非空集合,可以不是数集,而函数中的两个 集合必须是非空数集.
答案:B
精品课件
2.如图所示,可表示函数y=f(x)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解析:A、B、C选项中都有“一对二”情形,不符
合函数定义中从集合A到集合B应为“一一对应”或
“多对一对应”,只有D符合函数定义. 答案:D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 专题 映射复习教学案.doc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专题映射复习教学案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和函数两部分内容,初步具备了简单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存在着思维不够严谨,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存在障碍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探究教学法,从实际生活出发,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建立映射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结合简单的“箭头图”,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对应关系(2)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对于不同的对应,会判断哪些是映射(4)了解映射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映射概念的引入.教学难点:如何从各种不同的对应中归纳出映射的定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 看到同学们,感觉很亲切,我先自我介绍下,我姓李,叫李海军,大家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其实名字是无所谓好坏的,它只是一个代号,但是确实很重要,当一个人的名字确定以后,那么这个人与名字之间就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在座的同学都有名字吧?有没有哪位同学没有名字的,请举手。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小名。
试想:如果没有名字,会怎样?学校没有了名字,老师、同学都没有名字了,想一想,多么的混乱.名字如此的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名字谈起.问题2 如果把若干人组成的集合记为A,名字组成的集合记作B,那么人与名字之间就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请大家思考,它们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哪位同学说一说.有可能是一个人对应一个名字,还有其它情形吗?有些人有同一个名字,还有吗?还有的人有多个名字,还有吗?问题3 从元素的对应关系来看,以上几种对应关系各有什么特点?一个元素对应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对应多个元素,多个元素对应一个元素一个元素对应0个元素,多个元素对应多个元素.问题4 在现实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对应有哪些?你能分别举例吗?给大家2分钟讨论一下:如:①一个学生对应一张桌子(一对一)②多位同学住在同一小区(多对一)③一个人有很多件衣服(一对多)④有的人有一个老婆,有的人没有(一对0)⑤运动会报名:一个人可以报多个项目,多个人也可以报一个项目.(多对多)问题5 以上,针对不同的对应,大家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我们都很感兴趣.就拿名字来说,国家为了方便交流与管理,规定对于到了法定年龄的公民,必须办理居民身份证,而每个人的身份证上只能有一个名字,与以上哪种对应是符合的?一个人对应一个名字,多个人对应一个名字我们把这两种对应称为单值对应,它反应的是两个非空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你能说一说这两种对应各有什么特点吗?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数学上把这两种对应称为映射,问题6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映射的定义吗?二、数学建构(1)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为f:A→B.问题7 你认为在映射的定义中,有哪些关键的词呢?(2)非空集合 A中的每一个元素 B中的唯一元素从A到B f:A→B问题8 同学们对于映射的定义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函数是如何定义的?与映射有什么区别?(3)函数:非空数集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映射:非空集合 A、f、B大家能举一些映射的例子吗?问题9 如果给大家一些对应,你能找出那些是映射吗?请看例1(1)多对多(2)一对无(3)一对多(4)多对一(5)多对一(6)多对一(7)一对一(4)(5)(6)(7)是从的映射到B A .问题10 从例1中,你能总结出判断映射的方法吗?映射:多对一、一对一,.中可以有剩余中不能有剩余,B A 问题11 请同学们思考,那些对应是从的映射?到A B (2)(7)哪些又既是从的映射到B A 又是从的映射呢?到A B 只有(7),一对一的映射,这说明映射是有方向的. 映射具有方向性.以上是从“形”的方面研究了映射,下面再从数量关系上找一找.例2 下列各组对应中,哪些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12,,)1(+→==x x f R B R A :对应法则.,,)2(的倒数:对应法则x x f R B R A →==[).:,,,0)3(的平方根对应法则x x f R B A →=+∞=.2,,)4(2-→==x x f R B R A :对应法则.)5(面积的集合为所有三角形的成的集合,是平面内所有三角形组B A问题12 在以上的对应中,哪些对应是函数呢? (1)(4)问题13 (5)为什么不是函数?你能总结一下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吗? (3)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四、课后练习书本47页练习1,2,3,4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板书设计。
高三数学知识点:映射专题复习指导

高三数学知识点:映射专题复习指导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张鼎言
7.命题“对任意的x∈R,x3-x2+10”的否定是
(A)不存在x∈R,x3-x2+10
(B)存在x∈R,x3-x2+10
(C)存在x∈R,x3-x2+10
(D)对任意的x∈R,x3-x2+10
解:对原命题的否命题的表述是,存在x0∈R,x03-x02+10成立,故选C。
8. 对于向量,-、-、-和实数,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则-=0或-=0
B 若-=-,则λ=0或-=0
C 若-2=-2,则-=-或-=--
D 若-·■=-·■,则-=-
解:这个题的考查点是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律,其根本点是-·■=|-|·|-|cos而非-·■=|-|·|-|,向量数量积运算不同于数与式的运算。
选B。
9.若数列{an}满足-=p(p为正常数,n∈N*),则称{an}为“等方比数列”。
甲:数列{an}是等方比数列;
乙: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 )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分析用反例,a1=-1,an=1,(n≥2)
[责任编辑:moninf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知识点:映射专题复习指导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张鼎言
7.命题“对任意的x∈R,x3-x2+10”的否定是
(A)不存在x∈R,x3-x2+10
(B)存在x∈R,x3-x2+10
(C)存在x∈R,x3-x2+10
(D)对任意的x∈R,x3-x2+10
解:对原命题的否命题的表述是,存在x0∈R,x03-x02+10成立,故选C。
8. 对于向量,-、-、-和实数,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则-=0或-=0
B 若-=-,则λ=0或-=0
C 若-2=-2,则-=-或-=--
D 若-·■=-·■,则-=-
解:这个题的考查点是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律,其根本点是-·■=|-|·|-|cos而非-·■=|-|·|-|,向量数量积运算不同于数与式的运算。
选B。
9.若数列{an}满足-=p(p为正常数,n∈N*),则称{an}为“等方比数列”。
甲:数列{an}是等方比数列;
乙: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 )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分析用反例,a1=-1,an=1,(n≥2)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责任编辑:moni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