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合集下载

容忍与自由的心得体会高中

容忍与自由的心得体会高中

容忍与自由的心得体会高中容忍是一种宽容与宽大的品质,是一种对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包容与接纳。

而自由则是个体遵循内心意愿、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容忍与自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容忍与自由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存在的前提与外在条件。

首先,容忍与自由相辅相成,容忍是实现自由的前提与重要条件。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包容和平的环境中时,我们才能够享受到自由。

只有在一个开放和宽容的社会中,我们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仰,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

而容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是实现这种自由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不能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我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自由。

只有通过容忍与包容他人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和谐地相处、互相尊重,才能够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其次,容忍与自由相辅相成,自由的追求也需要容忍。

每个人都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这种自由追求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容忍。

当我们追求自由的时候,就必须要容忍一些可能出现的不便和挑战。

有时,实现自由需要我们战胜困难和克服自身的局限。

而如何实现这种自由,往往需要我们耐心、宽容和包容地面对和处理问题。

一个自由的人,应具备容忍他人、宽容他人的素质,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容忍与自由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容忍与自由之间的抉择。

当他人的行为或观点侵犯到我们自己的自由时,我们就需要权衡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有时,我们不得不在容忍他人的行为时稍作妥协,以保护自己的自由。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坚守原则。

我们可以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但不能容忍他人的不法行为和侵犯他人自由的行为。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做到既容忍他人又保护自己的自由。

总的来说,容忍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要实现自由,我们首先要有容忍的心态,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与意见。

只有在这种容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自由的表达和追求。

而自由的实现又需要我们有容忍的品质,以保持内心的宽阔和坚守原则。

《容忍比自由更重》高一作文

《容忍比自由更重》高一作文

《容忍比自由更重》高一作文尝闻一事,或可为此言作解。

启蒙运动之时,卢梭与伏尔泰同为领袖,然其观念相悖,故争吵半生。

伏尔泰逝后,葬于先贤祠;卢梭病逝,亦葬于先贤祠,且正位于伏尔泰之对面。

法国人云:“令此对冤家于死后仍可争辩。

”卢梭何德何能,可葬于先贤祠?彼乃一与诸友及无数学者争吵,乃至无人愿理会之躁怒者;彼为一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之患者;彼更乃一于资本主义成长之际公然反对私有制之狂人。

或正因一代法国人之容忍,我辈今日方能见卢梭之思想被西方学者视为社会主义思想之起源,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之利器。

方知彼一代法国人对“疯子”之容忍,实乃正确乃至超前之举。

由此,我觉己之初见甚浅。

苏格拉底尝言:“我之所以智慧,乃因我知己之无知。

”然在生活中,无知之我辈常因无知而自以为最智慧。

以无知之态度解容忍,浅薄自在所难免。

尊重他人之自由,究其实,不过是“大人不记小人过”之态,无非欲展示己之宽容。

抱此心态者,潜意识中或自以为正确,而视他人为错误,然其量甚大,能容忍他人之错误。

若他人值自由,我则容忍;若他人不配自由,我亦无需容忍。

此或为深藏于心、受宽容美誉蛊惑而隐其控欲之表现,非真正之容忍,仅为获容忍之名而已。

正如卢梭于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所云,此伪善若被识破,将更令人厌恶。

真正之容忍,或在于敢于承认己之无知,由衷肯定他人之价值。

诸多自命不凡之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之成功人士,皆自以为其灵魂高于常人,自我价值高于常人。

然离面包师等劳动民众数周后,彼高尚之灵魂,不知有几将于饥饿前扭曲,变得可悲。

此乃社会之普遍想法,如空气般无处不在,而我辈亦因此永远怀抱无知以容忍他人,容忍社会。

若人人皆如此,社会之无知亦难以避免。

胡适先生尝数受鲁迅先生之讥讽,然能容忍之。

当鲁迅讥讽整理国库时,胡适有所认同,遂于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整理国库。

新中国成立后,胡适自受批判,人不容其改良,不容其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不容其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之劣迹。

高中作文800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高中作文800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高中作文800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领袖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

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

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

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

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

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

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

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欲望的表现。

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

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高中生生活散文文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高中生生活散文文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高中生生活散文文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编者按: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随笔其实是他最真实的思考,他谈起生活,讲起胡适,恰恰是自己最真实的世界,下面我们来看看《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篇文章吧!唐按:中学生谈胡适,令我惊讶:现在我突然想问老师您一个问题:您是否也是边看书边作批注?我曾在书上看到胡适之先生谈到过这种方法,觉得这方法很适合潜心读书的人。

说到胡适,我不由得想起他的那句话“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现在写随笔,也算得上是种放松吧。

毕竟人在家里,有点百无聊赖,不想把生活过得那么“正规”,那么“奋进”,但完全可以写写心情,写写感觉——老师布置的每周写随笔的任务是我乐意完成的——自由描写,随意倾诉,不限主题,不拘长短,只要求“真”,有感觉,尽量让语言有文质兼美的灵气和味道。

紧凑的高中生活,真让我有点不适应。

作业繁多,心情浮躁,这让我渴望以前在家安然自在地看书的闲适生活。

说实话,现在写的这篇随笔真不知该写什么好。

大脑总处于一种匆忙的状态,一下子想让我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上来了。

但还得说,怎么说呢?我现在感觉一股焦虑窜上心头,也无心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透彻的思考。

我为什么会变得慵懒起来?反思之后方才明白,这是因为我一回到家就被舒适的感觉包围了,我自己都忘了回到家之后到底干了些什么。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回家后与父母交谈,越来越成为一种享受。

现在我突然想问老师您一个问题:您是否也是边看书边作批注?我曾在书上看到胡适之先生谈到过这种方法,觉得这方法很适合潜心读书的人。

说到胡适,我不由得想起他的那句话“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举简单一例:若多数思想者不能容忍少数思想者,那么必会导致专*制,无复自由可言。

我认为自由的前提的确包含容忍,但也包含着自己本身的因素;若自己不去争取自由,也无自由之可能。

容忍的限度我自己真的不太会把握,一不小心就会后悔莫及,但我坚决反对一直忍受。

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冷漠的犬儒主义。

容忍与自由_高三议论文

容忍与自由_高三议论文

容忍与自由本文是关于高三议论文的容忍与自由,感谢您的阅读!康奈尔大学史学大师布尔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也认为应该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从小就受教,冲动是魔鬼!可是,人们却忘了说,不冲动,还不如容忍!当然,我个人对于忍,我觉得应该是有限度的!能忍,说明我们有素养,但是,不代表我们懦弱!能忍则忍,忍无可忍,何须再忍!这是个法制的社会!除了素养以外,我们不仅要懂法,而且应该执法!这和忍好像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受法律保护,当然,每个人也同样受法律限制!前者是关系自身,利益,而后者,听起来,感觉好像没有自由!其实不然!我觉得这倒是为自由制的一个框架!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记得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有这么一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我很是认可这样的自由!因为我觉得,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否则,这个人就废了!似乎觉得容忍和自由没有什么关联!其实不然,换个角度就有了!自由是一种追求,而容忍则是适当的让步!或许,从某种角度来说,容忍或许也是一种自由!但这似乎得和年龄放在一起,才更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忍者,必是道德素养极高之人!能接受,容忍别人的过错,这更像是自由人!不管是对朋友,亲人,甚至是仇人,我们都应该抱着一颗容忍,接纳的心!能容忍朋友,你的朋友会将越来越多!能容忍亲人,那你必家庭和睦!如果你还能容忍仇人,那将是更高的境界!但是我还是要说明一点!容忍绝不是无限度的让步!比如: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日本侵略战争,这是我没有办法容忍的!我相信不会有谁可以容忍!个人的尊严可以不要,但是国家的尊严不可丢,国家的利益不可丢!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冲动就越来越少,你会发现,冲动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成熟的一面!其实就是容忍!而自由,应该说这是生命的追求!因为只要有生命,都想要自由!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你一定会发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文立意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文立意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文立意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你说啥?没容忍就没自由?这听着有点绕,但细想下,还真有道理。

就像咱们在街上,看到各种人各种事,为啥能和平共处?不就是因为大家都互相容忍,互相给个面子嘛。

没有容忍,世界就乱了套。

你记得小时候在操场上玩,为啥大家都能玩得开心?因为每个人都容忍别人的玩法,不斤斤计较。

如果都觉得自己最牛,别人都得听自己的,那还能玩到一起吗?
再说说咱们的网络世界。

为啥能在网上畅所欲言?就是因为有个“言论自由”的说法。

但这自由可不是无边无际的,你得容忍别人的观点,不然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啊,没有容忍,哪来的自由?就像你在家得容忍爸妈的唠叨,才能换来他们在外的自由;你在公司得容忍老板的挑剔,才能换来工作的自由。

这就是生活,你说是不是?
总的来说,容忍就像润滑剂,让社会这台大机器运转得更顺畅。

咱们都得学会容忍,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

你说对吧?。

容忍与自由的论证结构

容忍与自由的论证结构

容忍与自由的论证结构
容忍与自由是当今社会中重要的话题,社会对于不同观点和信仰的宽容性以及
个人的自由权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首先,容忍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中,人们拥有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仰。

如果我们不容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不仅会引发冲突和争议,而且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容忍是一种尊重他人差异的态度,使得人们可以和平相处并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次,容忍促进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仰,这是个人自由的体现。

容忍不同的观点和信仰意味着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幸福。

只有在一个容忍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的发展,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最后,容忍和自由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容忍,自由将受到限制。

如果我们不能容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那么他人也不会容忍我们。

这将给我们带来压力和限制,使我们无法真正享受自由。

因此,容忍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共同存在,社会才能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容忍与自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容忍不同的观点和信仰是社会
和谐的基石,也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只有在一个容忍和尊重他人差异的社会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容忍与自由的观念,并为其实现而努力。

容忍与自由的论点和论据

容忍与自由的论点和论据

容忍与自由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容忍与自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论据:
1. 保障容忍与自由可以增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容忍使得不同意见和观点在社会中能够和平共存,而自由则赋予了个体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容忍和自由来尊重他人的差异,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容忍与自由有助于促进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

在一个容忍和自由的社会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这样的参与和自治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保护公民权利,并促进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

3. 容忍与自由是实现个人和集体幸福的基础。

人们在容忍与自由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追求个人和集体的幸福。

在一个受限制和不容忍的社会中,个人的选择受到限制,而不容忍多样性的态度也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不稳定。

4. 容忍与自由有助于推动知识和创新的发展。

在一个容忍和自由的社会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和交流知识和创新的思想。

这种知识和创新的自由流动能够推动科学、艺术和文化的进步,进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总结而言,容忍与自由在社会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加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幸福,以及推动知识和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在社会中树立容忍与自由的价值观,
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保障它们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

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

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
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

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

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

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

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

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欲望的表现。

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

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而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

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

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胡适先生没少受过鲁迅先生的讥讽,但他却能真正地容忍。

鲁迅讥笑“整理国库”,胡适有所认同,便在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来整理国库。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少不了对胡适的一通批判,容不下先生的改良,容不下先生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容不下先生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的“劣迹”。

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

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

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欲望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

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所以:
容忍是自由之前提;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