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2篇)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2篇)《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画?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柳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
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
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来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
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
虽柳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的日渐削瘦了。
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看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
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格。
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
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
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
《咏柳》阅读答案

《咏柳》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咏柳》阅读答案《咏柳》阅读答案《咏柳》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七言绝句,曾巩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
1.两诗第一句都突出了春柳的特征,两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贺诗侧重突出柳叶晶莹剔透,精致美丽。
(2分)李诗侧重突出柳枝婀娜多姿,充满生机。
(2分)
2.两首诗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贺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无形的春风比作剪刀,形象贴切,鲜明生动,抒发了诗人对春柳的无限赞美之情。
(1分)
李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春日之柳的繁盛和秋日之柳的凋零进行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悲叹之情。
(1分)或:李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柳枝逐东风、拂舞筵,形象生动,明艳可爱。
(1分)
【对比赏析】:
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
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其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

《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柳李商隐》《咏柳曾巩》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请分别简要概括两首咏柳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2)指出“逐”“倚”二字的修辞手法,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在两首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整理
14(每题4分,共8分)
(1)答:李诗借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曾诗借柳讽刺邪恶势力。
(2)答:拟人。
“逐”字,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机。
“倚”字,让人联想
到小人倚仗权势,逞性妄为的丑态。
(1)贺知章笔下的柳是的形象,曾巩笔下的柳是的形象。
(2)请赏析这两首咏柳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整理
23.(1)生机勃勃的柔美的形象;轻浮、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3分,意思符合即可)。
曾巩的诗词《咏柳》赏析

曾巩的诗词《咏柳》赏析《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诗题为“咏柳”,实为讽柳,这也算是此诗的标新立异之处。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两句写凌乱的柳枝。
柳枝在贺知章的笔下是垂下的“绿丝绦”,是非常美丽的形象。
在曾巩的笔下,柳条是讨人厌的,它的枝条凌乱不堪,而且无生机可言;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首二句,作者抓住了柳条的特色,并使之人格化,丑恶化。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两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意思是说,柳树试图想用柳絮把天日遮住,殊不知到人间还有清霜降临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不正是柳叶凋零之时吗?这两句依旧紧扣柳树的特点,以柳絮纷飞来比喻势利小人妄图蒙天蔽日的行径;以天地间的清霜喻指人间正气;以清霜摧残柳叶的自然现象暗写邪不压正的真理。
咏柳而讽世,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扩展阅读:曾巩的简介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代表作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
曾巩以著称,师从欧阳修门下,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自然淳朴,自成一家。
曾巩生于1019年,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
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
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
任地方长官十二年。
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
他在任齐州太守时,有一周姓豪族,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官吏不敢过问,曾巩到任后,将周家首恶“取置于法”,解人民之忧。
齐州地势低洼,常遭水患,他倡修水利,对内外水位进行彻底治理,修渠道、筑水厅,既解决了城内水患,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美化环境。
曾巩《咏柳》翻译及阅读答案

曾巩《咏柳》翻译及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巩《咏柳》翻译及阅读答案曾巩《咏柳》翻译及阅读答案《咏柳》的作者是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咏柳 贺知章 阅读答案附赏析

咏柳贺知章阅读答案附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似剪刀。
1.文中用一词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1分)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分)。
参考答案1.碧()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春风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把握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这里学生应理解物的颜色特征,从诗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春风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
对比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
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
乱、倚、狂表达了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
清霜指肃杀的严霜。
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
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
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
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
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
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答案:
1.比喻拟人
2.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 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
5.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
(6)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前者运用了比喻、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