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

合集下载

胸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胸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胸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胸腔积液是由很多种疾病造成的,胸腔积液的发病表现一般与积液存在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少量积液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是如果出现大量积液的话,使患者出现一些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的情况,那么人们出现胸腔积液是如何通过中医来进行治疗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陶冶情操以增强抵抗力。

保持心情舒畅,多交流。

使心情开朗。

积极防治原发病。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的方法进行原发病的医治。

另外中等量以上积液需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或解除肺、心血管的受压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及胸膜增厚,降低或避免影响肺功能的可能。

胸腔穿刺抽液治疗:针对中等量以上积液,要采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治疗,要注意每一次进行抽液的量不要超过1000ml,不仅如此,抽液的时候不要过快,以免出现水肿这些症状;如果抽液的时候出现了头晕、出汗这些症状的话,要立刻停止抽液。

注射激素治疗:每天注射少量的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一定要注意注射的量不要过大,每天15~30mg就可以了,连续注射4~6周,当病情得到控制之后,要及早的停药,不要再继续进行注射了。

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平时的时候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不能够暴饮暴食,人需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可以经常喝一些牛奶,对于患者的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对你有所帮助。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胸液量保持衡定。

任何病理因素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可为胸膜原发或由其它疾患继发而引起,主要有炎症所致的渗出液(渗出性胸膜炎)和非炎症病因所产生的漏出液两大类。

胸腔积液中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多见。

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血性胸液)要慎重考虑恶性因素,积极检查与治疗。

[发病原因]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等。

2.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肿瘤(癌肿转移、间皮瘤)、肺梗塞、膈下炎症(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等。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

4.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如癌性淋巴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

5.外伤等所致胸腔内出血。

主动脉瘤破裂、食道破裂等。

中医认为,本病属“悬饮”范畴。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

”本病外因主要有感受湿邪、饮水过量等,内因主要有劳倦过度、房劳伤肾等。

这些因素往往互为影响,致使肺脾肾的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津液停聚胸腔而成本病。

[临床表现]常有干咳及胸部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0.3升以下积液症状多不明显,0.5升以上时,方渐感胸闷,查出积液体征。

积液量增多时,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磨擦,胸痛逐渐缓解,但气促反而加重。

大量积液则纵膈脏器受压,心悸、气促更为明显。

部分患者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者多喜卧于患侧,患侧胸廓、肋间饱满,呼吸运动明显减弱。

[预防措施]1.积极防治原发病。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1. 引言1.1 胸腔积液疾病背景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液体聚集,导致胸腔内出现异常积聚液体的情况。

胸腔积液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独立的疾病,常见于心、肺、胸膜及全身性疾病。

胸腔积液的病因复杂,包括但不限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恶性肿瘤、胸膜渗出或炎症等。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胸部压迫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镜引流术等,但对于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来说,传统治疗可能效果有限。

1.2 中医内外合治法概述中医内外合治法是中医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顽固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疾病,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无法有效排除,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或难以根治的情况。

中医内外合治法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医内外合治法结合了中医传统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旨在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气血津液,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内治法主要包括药物内服调理,外治法则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

通过内外结合,既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气血津液,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又可以通过外治法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加速病灶的恢复。

2. 正文2.1 中医内外合治法的内治特点1. 中医药内治强调整体调理:中医内治法治疗胸腔积液时,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注重调理整体,促使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得以恢复,从而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2. 中医药内治重视病因对症:中医内治法重视辨证施治,强调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源,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避免病情反复。

3. 中医药内治讲究治未病:中医内治法强调预防和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体液,增强人体抵抗力,防止病症的发生,使人体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4. 中医药内治讲究个体化治疗:中医内治法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因病施治,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非血性液体的异常积聚。

传统中医认为,胸腔积液多由外感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引起,治疗上应遵循“化湿祛邪、活血通络”的原则。

我在医疗实践中采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此分享我的体会。

一、针刺配合草药外用针刺是中医治疗积液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刺可以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疏散胸膜下积液。

我通常选择在胸膜下插针,穴位一般选择在患侧胸骨旁第一、二肋间,或者在胸膜积聚最厚者周围进行针刺。

在针刺前,首先应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解表针刺入皮肤到胸膜下,按揉患侧积液最多的那一侧,进行灸热刺激,促使积液排出。

我还配合草药外用。

选择一些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的草药,如大蒜、生姜、川芎等,研成粉末,然后加入醋或者米醋调成糊状,涂抹在胸部患侧,用草药的温热性质来加强穴位的刺激,促进湿邪的排出。

二、艾灸温热透窍艾灸是中医治疗积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疏散寒湿之邪,促进胸膜下积液的排出。

我一般选择在患侧胸部第一、二肋间的穴位进行艾灸,如肺俞穴、肺腧穴等。

在艾灸前,我先用醋或者米醋涂抹在穴位上,再点燃艾炷进行艾灸。

艾灸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天可以进行两次。

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促进湿邪的排出,加速病情的好转。

三、中药内服调理气血胸腔积液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中药内服是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环节,可以调理气血,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促使湿邪的排出。

我常用的方剂有桂附地黄汤、逍遥散、小陷胸汤等。

桂附地黄汤适用于湿寒阻滞胸腔积液,逍遥散适用于气机不畅胸腔积液,小陷胸汤适用于湿热阻滞胸腔积液等。

中药内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剂量应适量,用药时间一般持续2-4周。

在服药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通过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我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或者误诊误治。

有效治疗胸腔积液的3则偏方

有效治疗胸腔积液的3则偏方

有效治疗胸腔积液的3则偏方
任何因素造成胸膜腔内体液积聚都能形成胸腔积液。

以下有三个民间偏方可以治疗胸腔积液:
1)组成:葶苈子、云苓、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各15g,白芥子、桑白皮、法半夏、莪术、白术、党参各10g,薏苡仁20g,黄芪30g。

制用法:本方亦可随症加减。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服。

2周为1个疗程,用2~3个疗程。

并用抗瘤消炎丸(含牛黄、麝香、乳香、没药、薏苡仁、海马等)。

2)组成:葶苈子、太子参各15g,大枣6~10枚,黑丑、白丑、白术各l0g,桑白皮、黄芪各12g,仙鹤草20g,田三七3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周为1个疗程,用2~3个疗程。

3)组成:葶苈子、白芥子、紫苏子、杏仁各12g,五味子3g,地龙15g。

加减:邪热犯肺者,加柴胡、黄芩、全瓜蒌;肺肾阴亏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气虚阳微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附子、桂枝、杜仲等。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

2周为1个疗程,用2~3个疗程。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胸腔积液属于中医“饮证”中的“悬饮”范畴,可使用柴枳半夏汤、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和沙参麦冬汤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悬饮指的是水液停留在两胁部位,引起的疾病。

可分为饮犯胸肺证、饮停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证、络气不和证和阴虚内热证等证型。

不同证型的症状和用药,有所不同。

1.饮犯胸肺证:邪气侵犯胸肺,导致肺失宣降。

患者可出现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身热起伏,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

可使用柴枳半夏汤加减治疗。

2.饮停胸胁证:饮停胸胁,会导致脉络受阻,也会引起肺气郁滞,患者可出现胸胁疼痛,呼吸困难的时候疼痛加重,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痛。

可使用椒目瓜蒌汤加减治疗。

3.络气不和证:饮邪长久停留在胸部,导致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患者可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或有闷咳,可见病侧胸廓变形。

可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

4.阴虚内热证:饮阻气郁,会导致化热伤阴,阴虚会出现肺燥,患者可出现咳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颧红,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形体消瘦等症状。

可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胸腔积液可发生在肺部、肺外及肺内,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

顽固性胸腔积液是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法明显缓解或反复发生的胸腔积液。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成效显著,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些辨治体会。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首先要根据中医辩证来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胸腔积液的发生发展与气滞、湿郁、痰饮,肺气不足等证候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脉象特点、舌质及舌苔情况等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气滞湿阻型的顽固性胸腔积液,可选用理气化痰、祛湿化饮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痰饮阻肺型的顽固性胸腔积液,可选用宣肺化痰、清热化饮的中药进行治疗。

这样既可以辩证施治,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内外联合中医内外联合治疗是指在内服中药的采用外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内服中药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和代谢,促进机体的恢复,而外治疗法则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加速病变的吸收和恢复。

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时,可选择渗透性好、疗效明显的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如采用药物贴敷、拔罐、针灸等方法来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还可以结合中西医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抽液、吸氧、抗感染等方式对症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祛痰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

因此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时,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用针对症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在引流疗法的配合应用化痰止咳、清热祛湿等中药来加速病情的恢复。

四、个性化治疗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时,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

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理状态均有差异,因此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施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用药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用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机变化进行调整。

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小燕是某同事的女朋友,最近被一种疾病所困惑,她在医院诊断出患上了恶性胸腔积液,她非常的担心想知道,中中医如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比较好呢?今天大家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希望对她能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帮助到更多的患者朋友。

恶性胸腔积液疾病是危害性是比较大的,需要及时治疗是每个患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朋友都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问题,千万不可延误治疗。

二、步骤/方法:
1、中医治疗是临床中比较保守,也是比较安全的治疗方式。

通常会选择清热解毒类的药物给你窦炎的患者进行煎水服用,这需要听从专业的中医指导。

中医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主要是采取服用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的!
2、恶性胸腔积液疾病的中医治疗离不开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在自己的饮食上面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过于辛辣,刺激,油腻,腌制的食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一定要知道,不良的饮食只会加重病情的。

3、中医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由于病情不同,所以治疗起来效果也是有所差异的。

恶性胸腔积液疾病在经过检查分析后,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通常都是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三、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大家的介绍能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建
议,在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出现恶性胸腔积液一定要义无反顾的去接受最有效,最合理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
想要有效的治疗胸腔积液,更多人会觉得抽液治疗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根据病情状况决定,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不良的影响,但是要注意正确的配方选择。

★1、主方:凉膈散
用法:
加减:常加百部、丹参、桃仁杀痨虫;胁痛甚,加柴胡、丝瓜络、郁金、延胡索等。

饮停胸胁证
证候: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
,甚则可见胸廓隆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泻肺逐饮。

★2、主方:十枣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前仁、椒目、茯苓、桑皮等;食少、腹胀,加白术、薏苡仁、山药;小便短
少,加桂枝、泽泻。

痰热结胸证
证候:发热,胸胁痞痛,按之痛甚,咳痰黄稠,呕恶不食,口苦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

★3、主方:柴胡陷胸汤
用法:
加减:胸痛,加郁金、桃仁、白芥子;咳甚,加百部、杏仁。

★其他疗法:  
注意休息和营养,在胸腔积液未消失并有发热时,应卧床休息。

单方验方: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9g,研末,姜汁煮糊为丸,每次1g,每日1-2次,口服,
宜于胸腔积液较多者。

★橘络6g,白芍10g,水煎代茶饮,宜于积液量较少、渐
吸收者。

体针疗法:取支沟、阳陵泉、肺俞、阴陵泉、水分期门等,每日1次,每次2-3穴,用泻
法。

饮食疗法:
★黄芪银耳粥:生黄芪20g,银耳15g,百合15g,桃仁10g,红枣10枚,同
煎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常食此粥能补气养阴,祛瘀止痛。

适用于疲乏无力,气
短汗出,胸胁胀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