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3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18-2019-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word版本 (11页)

2018-2019-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相变压器实验报告篇一:三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实验报告电机学实验报告——三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姓名:张春学号:2100401332 同组者:刘扬,刘东昌实验四三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测取变压器参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2.巩固用瓦特表测量三相功率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选择实验时的仪表和设备,并能正确接线和使用. 2.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线。

3.负载损耗实验(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曲线。

三、实验操作步骤 1.空载实验实验线路如图4-3,将低压侧经调压器和开关接至电源,高压侧开路。

接线无误后,调压器输出调零,闭合S1和S2,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压为低压测额定电压,记录该组数据于表4-2中,然后逐次改变电压,在(1.2~三条、和三条曲0.5)的范围内测量三相空载电压、电流及功率,共测取7~9组数据,记录于表4-2中。

图4-3 三相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3.负载损耗实验(又叫短路实验)变压器低压侧用较粗导线短路,高压侧通以低电压。

按图4-4接线无误后,将调压器输出端可靠地调至零位。

闭合开关S1和S2,监视电流表指示,微微增加调压器输出电压,使电流达到高压侧额定值,缓慢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使短路电流在(1.1~0.5)的范围内,测量三相输入电流、三相功率和三相电压,共记录5~7组数据,填入表4-3中。

图4-4 三相变压器负载损耗实验接线图四、实验报告:1.分析被试变压器的空载特性。

(1)计算表4-2中各组数据的、和标么值表4-2 空载实验数据(低压侧)(2)根据表4-2中计算数据作空载特性曲线。

、和篇二:实验一三相变压器实验一三相变压器一、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三相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三相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二、预习要点1.如何用双瓦特计法测三相功率,空载和短路实验应如何合理布置仪表。

关于骨骼研究实验报告(3篇)

关于骨骼研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分析不同动物骨骼的形态和差异。

4. 探讨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标本或模型。

2.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镊、放大镜、显微镜、胶水、绘图纸、绘图笔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1)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了解骨骼的基本组成。

(2)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构造和功能。

2.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1)观察鱼类骨骼,了解鱼类骨骼的适应特点。

(2)观察两栖类骨骼,了解两栖类骨骼的过渡特征。

(3)观察爬行类骨骼,了解爬行类骨骼的稳定性。

(4)观察鸟类骨骼,了解鸟类骨骼的轻量化特点。

(5)观察哺乳类骨骼,了解哺乳类骨骼的多样化适应。

3. 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探讨(1)分析骨骼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2)探讨骨骼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骨骼标本或模型摆放整齐,准备好实验用具。

2.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分别观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骨骼,记录观察结果。

4. 骨骼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探讨:分析骨骼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探讨骨骼适应不同环境的原因。

5. 绘制骨骼结构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骨骼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6. 实验报告撰写:整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基本结构观察:骨骼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负责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骨质提供骨骼的硬度和支撑,骨髓负责产生血细胞。

2. 不同动物骨骼形态观察:(1)鱼类骨骼:鱼类骨骼呈流线型,以减轻游泳时的阻力。

(2)两栖类骨骼:两栖类骨骼具有过渡特征,既有鱼类骨骼的流线型,又有陆生动物骨骼的支撑性。

(3)爬行类骨骼:爬行类骨骼具有稳定性,适应陆地生活。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计算机基础实验 3-4 实验报告

计算机基础实验 3-4 实验报告

一、"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的作用:页面设置里有文档网格的设置,如果定义了网格,文字就会自动和网格对齐。

使排版能更精确。

实现网络与文字的完美结合。

二.文档网络是什么:指的是文字的字符。

三.图章制作过程:1、图章轮廓选择“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椭圆,按下Sfift键在文档中拖出一个圆,双击图形设置为“无填充色”,线条宽度为2磅,颜色为红色,“叠放次序”为“最底层”。

2、编辑文字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选择环形艺术字,输入内容后设置字体、字号,然后用艺术字周围的8个拖拉按钮把文字拖成圆形,并放在已经画好的圆内,可以用Ctrl键和方向键帮助移动到准确的位置。

并把艺术字设置成红色。

3、插入五角星在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与旗帜”中选中五角星,然后在文档中画出一个大小适合的五角星,并设置成红色,移动到圆中合适的位置,然后按Shift选中圆、艺术字、五角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组合”,图章制作完成。

四.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执行菜单“工具”→“信函与邮件”→“邮件合并”命令,打开“邮件合并”任务窗格①选择文档类型。

这里选择“信函”②选择开始文档、这里选择“使用当前文档”③选择收件人。

这里选择“使用现有列表”,单击“浏览”,弹出“选取数据源”对话框,找到数据源文件并打开,屏幕出现“邮件合并收件人”对话框,可在该对话框中选择收件人。

④.撰写信函。

受限将插入点设置在要添加数据的位置。

在“同学面前”,单击“其他项目”打开“插入合并域”对话框,选择要合并的数据,单击“插入”后插入点的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合并域,反复操作,知道所有合并与插入完毕。

⑤完成合并。

(整理)电机实验——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整理)电机实验——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日光灯法测转差率的方法。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堵转和负载试验的方法。

3、用直接负载法测取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4、测定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参数。

二、预习要点1、用日光灯法测转差率是利用了日光灯的什么特性?2、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指哪些特性?3、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有哪些参数?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工作特性和参数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1、测定电机的转差率。

2、测量定子绕组的冷态电阻。

3、判定定子绕组的首末端.4、空载实验。

5、短路实验。

6、负载实验。

四、实验方法1、实验设备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Q43、DQ42、DQ25-3、DQ22、DQ27、DQ31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的组件编号为DQ11。

3、用日光灯法测定转差率日光灯是一种闪光灯,当接到50H z 电源上时,灯光每秒闪亮100次,人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十分之一秒左右,故用肉眼观察时日光灯是一直发亮的,我们就利用日光灯这一特性来测量电机的转差率。

(1)异步电机选用编号为DQ11的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U N =220V ,Δ接法)极数2P=4。

直接与测速发电机同轴联接,在DQ11和测速发电机联轴器上用黑胶布包一圈,再用四张白纸条(宽度约为3毫米),均匀地贴在黑胶布上。

(2)由于电机的同步转速为 ,而日光灯闪亮为100次/秒,即日光灯闪亮一次,电机转动四分之一圈。

由于电机轴上均匀贴有四张白纸条,故电机以同步转速转动时,肉眼观察图案是静止不动的(这个可以用直流电动机DQ09、DQ19和三相同步电机DQ14来验证)。

(3)开启电源,打开控制屏上日光灯开关,调节调压器升高电动机电压,观察电动机转向,如转向不对应停机调整相序。

转向正确后,升压至220V ,使电机起动运转,记录此时电机转速。

(4)因三相异步电机转速总是低于同步转速,故灯光每闪亮一次图案逆电机旋转方向落后一个角度,用肉眼观察图案逆电机旋转方向缓慢移动。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卫生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验时间:2021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大学环境卫生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实验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内容。

2. 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用于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等数据。

2. 利用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统计指标。

3. 采集环境样本,如水、土壤、空气等,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 利用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观察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评估环境质量。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

6.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实验问卷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对象中,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男性占60%,女性占40%。

大部分实验对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但部分实验对象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样本中微生物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3. 通过对环境样本的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种类繁多,部分污染物超出国家标准,说明环境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4.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调查和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为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个体生活习惯的培养,降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4.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身体分节、外骨骼、头部、胸部和腹部等基本结构。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触角、翅膀、足、生殖器官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如蝶、蛾、蜻蜓、蚂蚁、蜜蜂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酒精、试管、标签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结构,记录昆虫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

2. 解剖昆虫,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目、科、属、种。

4. 对所观察到的昆虫进行描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

5.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昆虫基本特征如下:(1)蝶、蛾:体型较大,触角丝状,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蜻蜓:体型较小,触角短小,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3)蚂蚁: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退化,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4)蜜蜂: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如下:(1)蝶、蛾:鳞翅目。

(2)蜻蜓:蜻蜓目。

(3)蚂蚁:膜翅目。

(4)蜜蜂:膜翅目。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1)在观察昆虫时,要注意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特征,以便正确分类。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1.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同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严谨、规范地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3.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六、体会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规范地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团队协作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主楼A2-413-1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3-1
二、实验项目名称:木马技术初级实验1
三、实验学时:1 学时
四、实验原理:
木马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
(1)木马配置
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的功能:第一让木马程序更加隐蔽,比如隐蔽的文件名,文件图标,文件属性。

第二就是设置信息反馈的方式,比如在窃取信息后,发送邮件到攻击者,或者上传至某处等等。

第三就是如果是反向连接的木马,需要配置获得攻击者的IP并连接的具体方式。

(2)传播木马
根据配置生产木马后,需要将木马传播出去,比如通过邮件诱骗,漏洞攻击等。

(3)运行木马
在用户机器上木马程序一旦被运行后,木马便会安装并驻留在用户系统中。

木马通过各种手段防止不被用户发现,并且随系统启动而启动,以求获得最长的生命期。

并在这一期间会通过各种手段向攻击者发出反馈信息,表示木马已经获得运行。

(4)建立连接
无论是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的木马,都会在入侵用户机器成功运行伺机与攻击者获得联系,正向连接的木马往往是开发一个特定的端口,然后由攻击者扫描到被攻击机器建立连接。

如果是反向连接的木马,则是木马本身在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攻击者的IP地址,并主动建立连接。

(5)远程控制
攻击者一端与被控端建立连接后,它们之间便架起了一条网络通讯的通道,攻击者通过向被控端发出各种请求操作实现远程控制。

现在的木马程序功能都做的非常完善,操作远端机器就如同本地操作一样简单容易。

4.木马/后门的特点与技术
(1)木马隐蔽技术
木马的隐藏主要分为文件隐藏、进线程隐藏、端口隐藏、注册表隐藏等等。

隐藏的手段也多种多样。

并且这项技术是关乎木马本身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通过编写驱动程序隐藏木马的方法已非常多见,用户在未使用一些更高级的工具之前是无法发现木马的存在的,对于防病毒软件来说清除难度也较大。

(2)传播
木马这种恶意代码本身并无传播能力,随着恶意代码各个种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木马也会具备一些传播的能力。

(3)自启动
自启动功能是木马的标准功能,因为需要在系统每次关机重启后都能再次获得系统的控制权。

自启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五、实验目的:
1.实践木马配置、木马控制的方法、并体会木马控制连接的实质。

2.学习和发现木马,研究检测木马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
1.木马配置
2.木马应用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微机一台、SimpleNAD网络实验教学系统
八、实验步骤:
1.IP交换地址配置原理
现在普遍被采用的是反向连接的木马,即:被控端系统启动后主动获取主控端的IP地址并向主控端发起连接请求,当主控端相应请求建立连接后,再控制被控端做出操作。

被控端获取主控端的IP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这里讲述2种:
一种是建立一个静态IP的FTP的服务器,建立账户并上传一个填有主控端IP地址的文件。

被控端的木马程序会主动连接这个静态FTP服务器并获取填有IP地址的文件,解析后即可向主控端发起连接建立通信。

而作为主控端需要在上线后实时更新FTP服务器上的IP地址的文件以方便连接。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转化为在某个网站的某个页面上填好IP地址。

只要被控端程序能够解析IP地址成功即可。

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动态域名解析的方法。

动态域名解析服务一种根据域名解析成动态IP的服务。

一个动态IP地址上搭建起来的网站,可以通过动态域名解析同样可以正常提供服务,用户在访问特定域名时,服务器方就会反馈实时的IP地址,同样主控端也需要实时更新自己的IP地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方法一中提到的方案,即采用主控端主动更新自己的IP地址到静态FTP服务器上,同时被控端主动连接FTP服务器获取IP地址并请求连接的方法。

2.木马相关配置
(1)运行主程序如图8- 1:
图8- 1
主程序界面如上图,主程序主要实现了IP地址更新、木马程序定制、控制远端主机等功能。

(2)主控端配置
通过点击文件->自动上线配置主控端程序。

获取FTP服务器,并拥有一个可以写入的FTP服务账号。

填入静态FTP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存放IP的文件是指,主控端是希望把IP地址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到什么文件里。

图例中指出主控端的IP地址是192.168.1.100,监听的端口是8000。


图8- 2
图8- 2
(3)定制木马程序,如图8- 3
图8- 3
通过点击文件->配置服务程序填入配置信息定制木马程序
上线地址是指FTP服务器的地址,其他的选项是一些功能选项,如果勾选或者填写就表明定制好的木马就具备相应的功能。

当木马程序在被控端运行后,就会去访问填写的FTP获取主控端IP地址进而建立连接。

点击生成服务端程序,拷贝至被控端虚拟机运行。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十、实验结论:
防范木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检测网络连接
2、禁用不明服务
3、检查账户
4、对比系统服务项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木马配置、木马控制的方法、并体会木马控制连接的实质,并通过实际的实验过程,了解了木马控制的效果,同时学习和发现木马,研究检测木马的方法。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提高实验设备,两同学互相攻防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