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动物庄园整本书阅读全指导3.24
小说《动物庄园》评析

小说《动物庄园》评析一、本文概述《动物庄园》是一部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政治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
该作品以动物为主角,以动物庄园为舞台,通过对动物起义、领导权更迭、权力腐化等情节的生动描绘,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阶级斗争以及人性黑暗的普遍性。
在这部小说中,奥威尔以寓言的形式,将人类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权力更迭、阶级分化等现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故事从一群农场动物不堪忍受农场主压迫,奋起反抗并取得胜利开始,然而随着革命的胜利,领导权的更迭,原本的理想和信念逐渐被权力的腐蚀所侵蚀,最终动物们再次陷入被剥削的境地。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内涵和生动的角色塑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政治讽刺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弱点和黑暗的杰作。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评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权力斗争、阶级斗争以及人性黑暗的普遍性,从而更好地反思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二、《动物庄园》的主要内容概述《动物庄园》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政治讽喻和生动的动物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一群农场动物在成功进行了一场革命后,将原本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并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平等的动物社会的故事。
在故事的一开始,动物庄园的动物们,包括猪、马、牛、羊、鸡等,在遭受人类主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渴望自由和平等,于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那些残忍的人类东家赶出了庄园,并宣布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动物庄园。
在革命初期,动物们怀揣着对自由和平等的热切向往,他们废除了人类制定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七戒”原则。
他们推崇“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的理念,并将此作为他们的信仰和行动准则。
他们还设计了代表自己理想的绿色英格兰旗帜,并在旗帜上绣上了象征力量和自由的蹄子和犄角图形。
【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动物庄园精读任务单

推荐版本:傅惟慈,也可读其他版本,进行不同版本间的对比
“四步走”阅读计划:
1、猜读。(阅读并且是只许阅读第一章哦),完成任务单一(见下表);
2、初读。整体把握作品,完成任务单二;
3、带着问题分章节细读,做好批注,完成任务读法、质疑阅读法)
阅读第一章
1、给第一章拟一个小标题,并且提取几个关键词;
2、分析并概括本章中形象出场的基本表现方法(结合已学中国小说,如《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出场),并尝试从出场描写中分析形象的特征。
3、读了这一章,你对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疑问?在书上写下你的疑问。
任务单二(整体把握法、思维导图阅读法):
不借助任务资料,直接读文本,通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初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内容,理清书中主要形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阅读中的疑问。
具体要求如下:
1、为2-8章取一个小标题;理出情节发展脉络,画一张思维导图;√
2、读完这本书,盖上书,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是什么?请复述√
3、给不同形象分类,思考不同类别形象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表示)√
4、任选两个或两类形象,给它们制作一张个性名片。√
5、写下你读本书时产生的问题。√
任务单三(批注式阅读法):
②有书评称“自《伊索寓言》以来,没有一部作品比《动物庄园》更能道出人类的处境”认为奥威尔“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称他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你认为本书道出了人类怎样的处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冷峻良知”。
③乌克兰文版《动物庄园》序言说“真正的斗争在牲口和人之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赞不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第三章:从这一章可以看出雪球和拿破仑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看待“牛奶苹果事件”?
《动物庄园》赏析

《动物庄园》赏析《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5年出版的一部讽刺小说。
该小说以一群动物在庄园里推翻人类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为故事背景,通过动物们的遭遇和斗争,揭示了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对《动物庄园》进行深入的赏析,解读其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一章:庄园的变革故事从庄园主人弗默先生突然去世开始。
在他离世后,动物们在猪头诺阿的带领下,决定推翻人类的统治,并创建一个“动物庄园”的社会 utopia。
这一情节引出了小说的核心主题——权力。
第二章:优秀的领袖在庄园中,猪头诺阿以其智慧和领导能力成为了动物们推崇的领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诺阿逐渐变得自私和滥用权力。
他开始追求个人利益,甚至背离了原本的庄园宪法——动物平等的口号。
第三章:权力的腐败在诺阿的领导下,庄园逐渐重现了人类社会的问题。
少数猪类开始享有特权,享受着比其他动物更多的食物和待遇。
这对应着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腐败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第四章:动物间的斗争庄园上的动物们逐渐觉醒,开始对不公进行反抗。
他们意识到自己受到了诺阿统治下的剥削和压迫。
通过经过思想洗脑的警犬们的打压,动物们无法在诺阿的领导下实现真正的平等。
第五章:铁蹄统治随着动物们的继续斗争,庄园的权力逐渐转移到了一只叫拿破仑的猪手中。
拿破仑(即斯大林)采用暴力手段镇压任何反对他的声音,建立了铁蹄统治,庄园陷入更加黑暗和恶劣的状态。
第六章:被剥夺的欢乐庄园陷入了饥荒和困苦。
动物们遭受着猪类的剥削和压迫,即使是原本承诺的乐土也变成了一片荒芜。
这种情景揭示了极权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失望。
第七章:只言片语小说中的一只驴子本能地懂得阅读和写字,却并不能将他所知告诉其他动物。
这一情节象征着在极权主义制度下智识被扭曲和隐瞒的现象。
阅读和知识的权力被剥夺,动物们的眼界受到限制。
第八章:人和猪无异在小说的结尾,动物们看到了人类和猪类在游戏中互相联手。
他们在看望庄园时看到了人和猪在一起用酒庆祝。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设计方案分享——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七

1.课前,学生按照正(支持钗)反(支持黛)方分好
的学姐,她们即将前去应试,
你认为谁更容易入围?
辩题解析:在这道辩题中,
“考试分专业素养部分
的笔试和综合素养部分的面试”,人文学院的“专业素
养”考查的是才华,
“ 综合素养的面试”考查的内容则
包含情商、思维能力、责任与担当、学习能力等方面。
正方观点: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宝钗更容易胜
才气学识非同一般。宝钗出生于商人之家,其家庭并
小组,分别选出 4 位辩手代表本组进行比赛。辩手们
把本方的观点及依据梳理清楚,为语言润色。
2.课前,
选出主持人,
进行相应的培训。
3.课上,主持人播放短视频,以此来介绍辩题,并
请 8 位辩手之外的同学投票。
4.由正反双方的第一、二、三位辩手陈词。每位辩
手陈词的时间不得超过 3 分钟。每对辩手(如正一和
篇
26
3.句尾虚词:矣、耳、也、焉……这些虚词经常用于
陈述句的末尾;
“耶”
“乎”
经常表疑问,
“也”
“者”之后要停顿。
总之,准确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平时的教学
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断句的技巧和方
法,以便让他们在考试时能准确地断句。
耶、与(欤)、邪(耶)、乎……这些虚词经常用于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而……这些词语常用在句首,其前一般需要断开。
【断句口诀】
语
虚词的前面可断开。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曰”
后冒,
“哉”
后叹,
“夫”
“盖”
大都在句前。
生于吾乎”,
动物庄园(奥威尔作品集)

读书笔记
看了电影《狩猎》(海报有只猪的),没搞懂为什么雅典娜说crystal是snowball。再回到电影这里,雅典 娜本身没有庄园事件,后来被造谣,然后被反杀,从这个角度看,雅典娜是snowball。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太讽刺了。 作者是慈悲的,他深深地同情着底层人民的遭遇,所以他带有批判性,他对政治手段透彻的观察让作品有了 预见性。 本杰明破例读过两次文字,一次是拳击手临死前被送去屠宰场;一次是猪开始用两条腿走路,把“七诫”念 给克莱弗:“所用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没错了,是乔治.奥威尔作品的一贯风格,用最简单抽象的语言简述和反映了最真实的生活。 辩证的去了解一些事物运转的原理,才能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活成理智的自己。 有深度,引发思考。但是不要变成人非人的状态。 农民起义推翻了地主,起义领导者们又变成了地主,接着剥削农民。 这本书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在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从来不知道还可以这样写极权主义,可以这样隐喻。
作者介绍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 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 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 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 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 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 九八四》。
【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读动物庄园

虽然冷眼看穿——师生共读《动物农场》读完《动物农场》,只觉脊背凉嗖嗖的,好冷!作者以冷峻之言语揭露了现实之冷酷。
这种冷酷在于,胜利的果实被攫取,美好的愿望被毁灭,艰辛的付出被践踏,忠诚的守护被欺骗。
一切兜兜转转,回到原点,不,甚至比原点更倒退。
你看那拳击手,在最后,“强健的肌肉力气一消失”,“就被卖给屠杀牲口的人,喉管被割开,肉被煮烂,当作猎狐犬的食物”,这不正是在第一章里老少校号召革命要使它尽力避免和逃脱的命运吗?你听那些动物们说“过去琼斯有时候在我们的饲料里拌些牛奶”,而现在,牛奶、苹果、酒、糖、舒适的床等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成了猪甚至是拿破仑一人的专利……“下等动物”絮絮叨叨的光荣感、优越感、自豪感的背后,“饥饿、辛劳、失望”却是生活的永不改变的规律,遭受“压迫、剥削、对付”却是永不变更的命运。
若是作者义愤填膺、嬉笑怒骂倒也好了,他却偏不!他有时不动声色,冷眼旁观。
“在关键的时刻,有时连猪也帮一把手”,漫不经心中看似表扬齐心协力,可为什么我们脑海中却浮现出袖手旁观指手划脚的“猪监工”形象?“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动物习以为常的背后,为什么我们却感受到无声无息万马齐喑的悲哀;“窗外的动物们先看看猪,再看看人,又换过来先看人,后看猪,但他们再也分辨不出人和猪有什么分别了。
”这些动物的“老眼昏花”,却你真正明白“真正的斗争是在人和牲口之间!”有时他又故意装傻。
你看,“流传着一种谣言:猪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笔钱,又给自己买了一箱威士忌酒。
”好一个“不知”!你再看,“恰好在他旁边的三条狗又气势汹汹地咆哮着,他们也就接受了这一解释。
”好巧的“恰好”!冷,真冷!有人说,奥威尔的讽刺是一种悲观绝望的讽刺。
再读《1984》,你感觉到的不仅是置身冰原的寒冷,更是置身罅隙的窒息,他似乎嘲讽一切,甚至让人对生存价值都产生怀疑,无路可走的恐惧迎面扑来。
奥威尔果真如此冷酷与残忍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鲍鹏山写庄子的一段话:对世界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是啊!虽然冷眼看穿,到底热肠挂住。
动物庄园讲解

动物庄园讲解动物庄园是由乔治·奥威尔所著的一部寓言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讽刺了斯大林主义下的苏联社会和政治制度。
本文将对《动物庄园》的情节和寓意进行讲解。
1. 庄园的设定《动物庄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被人类遗弃的农场上,动物们趁机推翻了人类统治,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庄园上的各类动物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势力,其中老大猪代表了斯大林,乌鸦代表了宣传机构,农民则是旧制度的象征。
2. 动物庄园的原则动物庄园的七条原则是庄园的基石,也是动物们为了自由和平等所建立的社会原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则逐渐被篡改和扭曲,最终导致了庄园的堕落。
这展示了权力腐败和统治阶级的背离初衷的现象。
3. 动物主要的角色动物庄园中的动物个个性格鲜明,有些角色代表着现实中的政治领袖或人物。
老大猪代表着斯大林,他通过许多手法掌握了庄园的最高权力;雄鸡拿破仑则代表了斯大林的合作者;而狗则代表了保安警察的角色,他们用武力维持庄园的秩序。
4. 动物庄园的寓意《动物庄园》的寓意主要讽刺了斯大林主义的共产主义制度。
尽管动物们最初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希望建立一个平等和自由的社会,但最终他们的努力被统治者篡改,庄园陷入更糟糕的状态。
这揭示了权力腐败和人性的弱点,暗示了在理想主义面前现实的残酷性。
5. 读后感《动物庄园》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通过动物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权力斗争。
虽然故事中的庄园充满了黑暗和失败,但故事的结尾给人一丝希望,表明人民有可能觉醒并反抗恶势力,重新获得自由和尊严。
以上就是对《动物庄园》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本质,同时也对于人民的觉醒和反抗给予了一定的启示。
阅读这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人民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以及对权力的警惕。
动物庄园

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动物庄园》陈少琴一、《动物庄园》写作背景乔治·奥威尔(1903-1950)出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家境并不宽裕,他对社会底层人民同情,呼吁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对极权主义的认识有着深刻的认识。
1944年奥威尔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和反法西斯战争,奥威尔所在的巴塞罗那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严密监控,恐怖统治,权利和支配无所不在。
《动物庄园》氤氲而生,这本书标志着他转向捍卫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
《动物庄园》讲述了曼纳庄园的动物,不忍主人的奴役和对动物被杀的命运的愤懑,在猪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革命,成功地占领了曼纳庄园,并改名为动物庄园,建立了“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和七戒政策。
随着两头猪领导的相互斗争,猪逐渐成为了特权阶级,动物们又回到从前悲惨的甚至比以前更加悲惨的生活。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的社会和历史研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文学研究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它将对文学的社会根源的理解和对它的政治层面的意识结合起来。
马克思注意到,所有的社会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安排的:即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承担了生产劳动,而一小部分有产者则享受利益并且积累财富。
他认为,历来的历史都是以这种不平等的阶级安排为特征的,而结果之一就是所有的历史都充满了阶级斗争,充满了物质资料的占有者与劳动力的出卖者之间的冲突。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的发展扮演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第一种试图把文学放在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语境中,特别强调将文学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第二种主要形式由意识形态批评组成。
它试图理解意识形态在文学中是如何运作,以遮掩诸如不同的经济集团之间的社会矛盾的。
三、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的解读3.1旧的阶级斗争——统治阶级与奴役阶级的斗争《动物庄园》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
其中出现在《动物庄园》中的人类就象征了统治阶级;而与人类对立面动物则处于奴役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农场》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共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同学比较喜欢看外国小说,一些同学尤喜卡尔维诺、石黑一雄等作家,于是
带动其他同学一起看,掀起了一股小热潮,有些同学还萌生了写小说的欲望。
但是,我称他
们只是“看小说”,因为他们就就是了解一下情节,为人物命运唏嘘感叹几回而已,还停留
在“过一把眼瘾”的浅层次阅读阶段,同时,阅读方式也比较单一。
想借这本《动物农场》
的整本书阅读,带领他们一起深读精读文本,学一点阅读方法,尝试一下跨媒介阅读,进行一下思维训练,写一点读书心得,真正地过一把“读小说”的瘾。
作品与作者
《动物农场》(Animal Farm)亦译作《动物庄园》、《动物农庄》,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1945年首次出版。
该作讲述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
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
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
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它是一部革命史,但它误入歧途,而且每一次
偏离都那么有理由。
”作者在1945年该书出版是如是说。
奥威尔一生短暂,但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有书评称“自《伊索寓言》以来,没有一部作品比《动物庄园》更能道出人类的处境”,认为奥威尔“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称他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影响已经不可估量。
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
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
教学目标预设
1、完成原生态阅读。
学生直接读文本,通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初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和内容,理清书中主要形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阅读中的疑问;
2、开展批判性理解。
①改变读书习惯,变“浏览”“浅读”为“细读”“深读”,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②改变阅读方式,走出单一文本的限制,变内向锁闭式的个体精读为融视、听、读、思、写、议为一体的“跨媒介阅读”。
“细读”要求通过读序跋、查资料、写批注、共交流等方式解答初读中的疑问,基本把握作
品主旨及表现手法,把握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深读”则要求探幽寻真,就作品语言特
色与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体悟、感兴趣的一个点,跳读、深读某些章节与片段,读出自己的理
解与思考来。
在细读与深读中适当运用“跨媒介阅读”的方式,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视频对
比、与政治历史老师共读、写读后感等形式,丰富读书形式,增强思维活力,开展批判性思
考,发展独立人格。
3、进行转化性写作。
找一个切入口,联系现实,撰写读书心得,开展分享展示活动,入乎
其内,出乎其外。
4、展开拓展性对比。
与电影版《动物农场》、《1984》或其他讽刺小说开展对比阅读。
课堂教学计划(共三课时)
教学过程课时教学活动目标指向
初读指导课第一课时首尾对照导疑激趣
——《动物农场》初读指
导课导趣导疑导法
质疑探究课第二课时探疑寻真思深益远
——《动物农场》精读解
疑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选取主
问题开展探究交流,在合作探
讨中,由情节与内容的问题导
向主旨、形象塑造及手法、文章语言的思考,并指导读书心
得的写作。
交流展示课第三课时虽然冷眼看穿到底热肠挂住
——《动物农场》讽刺艺术探
究展示课就心得写作中学生有所感悟但
拿捏不准的“讽刺艺术”,开展研究性阅读,展示阅读成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首尾对照导疑激趣
——《动物农场》初读指导课【教学目标】
1、导趣:激发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2、导疑:养成质疑习惯,学会梳理问题并为尝试在精读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导法:初步掌握整体把握一本书的方法,如首尾对照猜读法,思维导图理情节与人物关
系法,批注阅读法等,为进一步精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整体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课内研讨任务驱动
【学生活动安排】
1、课前读第一章(暂时只许读第一章哦),要求给本章拟一个小标题,并且提取几个关键
词;
2、分析并概括形象出场的基本表现方法(结合已学中国小说,如《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出
场),并尝试从出场描写中初步分析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比读封面明确版本
1、展示不同版本封面(《动物庄园》与《动物农场》),请同学描述封面内容,并依据书名猜
测本书大概内容;
2、谈一谈选择译作版本的意义并推荐版本(英文原版+傅惟慈先生译本)
二、回顾首章提出疑问
1、展示你给本章所拟的小标题,以及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2、分析并概括本章中形象出场的基本表现方法。
(众星拱月详略分明)
1、读了这一章,你对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