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肌肉痉挛对步态的影响及处理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痉挛的评定与治疗PPT课件

痉挛的评定与治疗PPT课件
•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 制,难以完成精细动作
•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 易摔倒
• 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
•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
级别 Ⅰ 轻度
Ⅱ 中度 Ⅲ 重度

评定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后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位置时已出现阻力, 使PROM难以完成。
功能障碍
• 1.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 2.心理功能障碍:合并慢性疼痛患者可致烦躁、沮丧、焦虑、抑郁。 •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 4.压疮:痉挛导致异常躯干和肢体姿势,患者体位变动减少,长期
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 • 5.疼痛:严重痉挛可致肢体疼痛,使患者更不愿活动患肢而影响其
• 牵拉力度的施加应缓慢进行,当遇到较大抵抗时(痉挛的强度增加),应稍作短暂的 停留,然后,待阻力略微减缓后,在继续进行;
汇报人:李根弟 杨静 指导老师:杨家纯老师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肌痉挛主要源于反射过程中中枢抑制作用的减弱,同时也存在中枢 兴奋作用的增强。
痉挛的好处
痉挛的坏处
• 防止肌肉萎缩 • 防止深静脉血栓 • 防止肢体水肿,骨质疏松 • 维持姿势、转移、站立甚至行

•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 完成
• 主要应用于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评定。 • 以踝关节为例,CSS评定内容包括:跟腱反射 、踝跖屈肌
群肌张力、踝阵挛,其评定方法如下: • (1)跟腱反射:患者仰卧位,髋外展,膝屈曲。检查者使踝
关节稍背伸,保持胫后肌群一定的张力,用叩诊锤叩击跟 腱。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 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康复科】 ppt课件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康复科】  ppt课件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本体感觉抑制技术:
① 轻柔挤压关节; ② 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
③ 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
④ 缓慢转动体位; ⑤ 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体温。 ⑥ 肌肉持续牵伸; ⑦ 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PNF技术-节律性启动

方 法:在选择靶原动肌及运动方向后,依次进行 如下运动:数次被动运动、利用病变较轻肢体或 借助滑轮重锤系统等器械予以患肢数次主动 -辅助 运动、患者尝试性主动运动、成功后的轻抗阻运 动 作 用:改善靶原动肌的定向和发起运动的能力, 尤其适用于存有僵硬或严重痉挛的患者

增加肩后伸
牵张肩前屈肌群
患者背对桌子而坐 牵拉侧上肢后伸,手放在桌子上,伸肘、非 牵拉侧手放在肩部,身体向前并向下运动。

增加肩外展
牵张肩内收肌群 患者坐在桌旁,牵拉侧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拉侧手放在上臂上面,身 体向下及桌子方向倾斜。

增加肩旋转
牵张肩内旋肌群 患者坐在桌旁,牵拉侧上肢放在桌上,屈肘,牵拉外旋肌时,肩内旋,前臂掌面向桌面 运动。牵拉内旋肌群时,前臂掌面离开桌面。

扶墙屈肘牵拉:
双手平放墙上,上身向前,同时屈肘,借助上身重量达到牵拉 目的。

伸肘分离牵拉:
患者背向床头,双手握住扶手。伸肘,上身向前,借助上身重
量牵拉屈肘肌群。

扶墙伸肘下蹲:
侧对墙壁站立,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平放墙上,下蹲并伸肘。

悬吊伸肘牵拉:
双手握住单杠,双足悬吊,借助身体重量牵拉肘部肌肉。
头颈部
胸骨柄
拇 指
控 制 关 键 点 抗 痉 挛
肩部

痉挛的临床处理策略 ppt课件

痉挛的临床处理策略  ppt课件
2、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 性增加。
3、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
4、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 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ppt课件
16
向后旋转
拉出
伸直 掌心向上
伸髋、屈膝、背屈 屈髋屈膝
ppt课件
17
• 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 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 力而引起疼痛;
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 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度)也增高。
痉挛的表现有: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折刀样反射阳 性,阵挛阳性,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阳性。
ppt课件
3
痉挛产生的机制
1、抑制性输 入减少 2、失神经超 敏感 3、运动神经 元树突缩短或 后根传入纤维 侧突芽生
ppt课件
4
视频
来越丰富,疗效也将越来越好
ppt课件
41
谢谢!
ppt课件
42
有研究者认为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 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ppt课件
13
要点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的上肢屈肌痉 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 处于屈曲位。
ppt课件
14
上抬
外展
伸直 掌心向上
上抬
避免 外旋
屈曲
ppt课件
15
仰卧位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 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11
抗痉挛体位的重要性
1、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 2、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3、预防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4、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血栓

肌痉挛及处理ppt课件

肌痉挛及处理ppt课件
• 但是3个月后治疗效果减弱 时可以重复注射,以保持治 疗效果。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 药物注射后要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运动, 也可以采用电刺激,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内 化(internalization),更好地发挥作用。
• 常规康复训练是增强肌肉痉挛治疗效果的 重要措施,包括肌力训练、牵伸训练、其 它神经肌肉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
痉挛的治疗
• 1、治疗目的 :缓解肌痉挛,提高或恢复患 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痉挛的治疗
• 2. 治疗方法 (1) 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与各种外界刺激有关, 因此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诱发肌痉挛的因素,如 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 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 有明显减轻。
进展期等。
痉挛肌
22
28/85
痉挛的治疗
• (4)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被 动运动和按摩等手法治疗。
• ① 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 制作降低肌痉挛。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 头肌的主动和抗阻收缩;
• ② 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 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
• 10~500 U • 最大剂量6U/kg。单点最大剂量<50
U • 儿童:最大剂量12 U/kg? • 与肌肉体积的关系? • 与痉挛程度的关系? • 儿童为何需要更大的剂量?
穿刺技术
• 电刺激 • 肌电图EMG • 超声引导技术 • CT/MRI引导技术 • 手触摸定位
注射定位
痉挛的治疗
• 2. 治疗方法
• (2) 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 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 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 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 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 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讲义演示文稿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讲义演示文稿

半腱半膜肌注射位点确定法
肉毒毒素注射的副作用
肌无力
眼部的睑下垂 瞬目减少 睑裂闭合不全 面部的面肌肌力减弱 口角歪斜 肢体无力
短暂的、轻微,2~8周内自然消失 与注射技术、用量等有关
神经溶解术
酒精及酚
原理
通过引起注射局部肌肉坏死,神经鞘膜溶解而起到 缓解痉挛的作用
常用注射浓度及剂量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讲义 演示文稿
(优选)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讲义
痉挛治疗的目标及实施
功能性目标
技术性目标
患者和照顾者的目 标
病人和照顾者希望达到的目 标
确定病人和照顾者的目标
功能性目标
改善步态、个人卫生、日常生活能力、 易于照顾、减少痉挛发生的频率、减 轻疼痛
技术性目标
促进去神经支配法、降低肌张力、改 善关节位置及其活动范围
可逆的局部麻醉药物 利多卡因和同类药物
作用时间较长的乙醇类 乙基乙醇(乙醇) 苯基乙醇(苯酚)
副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 肌无力 感觉障碍 静脉血栓形成 注射过量可引起抽搐、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肉毒毒素(BTXA)注射
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即突触处,抑制突触前 膜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消除加重痉挛的诱发因素
尿潴留或感染 严重便秘 皮肤激惹
压疮
外界感觉刺激增强
不合适的支具和尿袋
正确的体位与坐姿
正确的体位
保持肢体抗痉挛的良好体位 避免各种可以加重痉挛的体位良姿位
正确的坐姿
保持骨盆稳定,不会倾斜,微微前倾 脊柱保持腰椎前屈、胸椎后曲和颈椎前曲 髋维持90°,膝和踝90°
物理因子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直流电刺激 热疗、冷疗、水疗

异常步态分析PPT课件

异常步态分析PPT课件

-
20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足接地 及承重
(2)腓肠肌/比目鱼肌痉挛:可导致步行周 期中大部分时间持续收缩。临床上很难鉴 别腓肠肌是痉挛还是挛缩。腓肠肌的过度 活动是伸肌共同运动模式的一部分。如果 踝关节无活动性,前足持续支撑;如果踝 关节有活动性,足根坠地,胫骨被拖后, 引起膝过伸及膝拖后。
-
21
(2)视觉异常:视觉异常主要可以影响步态的稳定 性,病人越过障碍物的能力下降。视觉障碍的病 人步行缓慢,通过听觉来判断有无障碍物。
-
12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3)前庭功能异常:有前庭功能异常的病人 步行较正常人更缓慢。其它改变包括双腿 支撑相延长,步性周期延长。但当让病人 按节拍步行时,步态接近正常。 前庭功能异常的病人头部的稳定性 差,特别是在黑暗中走路。
2. 肌肉张力改变: 绝大部分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可引起肌肉张力的改变,根据神经损伤 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肌张力改变的类型 和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最常见的是速度依 赖的牵张反射亢进。
-
7
步态异常的原因:神经肌肉受 损
力矩的产生及身体各节段间力矩 的转移对于前行非常重要,可以节省能量。 力矩的转移需要各个关节能够相对独立运 动,迅速改变方向。关节僵硬可以影响身 体各节段间的相对快速移动,限制的身体 的前行。
-
13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这类病人在站立或坐位时凝视功能正常, 但在步行时出现凝视不稳定,表现为视觉 障碍及眼震。
正常人在黑暗中步行时头部运动的幅度及 速度下降,相反,双侧前庭功能受损的病 人这些指标增加。
-
14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4)体像障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出 现体像障碍,引起步态改变。如同侧躯干 向站立腿倾斜,引起失衡。还可以引起足 放置位置异常,重心转移困难。

肌痉挛的管理PPT课件

肌痉挛的管理PPT课件

• 第六阶段:肌腱延长、肌腱切开等矫形外科手术、周围神经切除 手术
• 第七阶段:脊髓切开、脊髓前侧柱切断等破坏性更大的手术
17
第一阶段
• 预防伤害刺激:痉挛的加重一般与:肩关 节半脱位、尿路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 血栓、焦虑和紧张有关 • 健康教育:利用痉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 痉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利用屈肌痉 挛来辅助床椅转移、避免诱发加重痉挛的 一些习惯(如上肢放在屈曲位、下肢放在 伸直位)
4
痉挛的表现
• 共有表现:肌张力增高 • 其他表现:挛缩、阵挛、强直、痛性肌痉挛 • 挛缩:长时间肌张力增高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短缩、弹性 降低、表现为关节僵硬。 • 阵挛:一种短暂的、不持久的单个或多个肌肉的收缩, 带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受意识控制,如踝阵挛,见于帕 金森、面肌痉挛。 • 强直:指肌张力增高的运动障碍,肌痉挛较为持久,经 过一段时间后,肌肉放松。一般无Babinski征和膝反射 亢进。 • 痛性肌痉挛:指个别肌肉或肌群强直性痉挛发作而伴有 剧痛,见于破伤风、手足搐搦、肌强直性营养不良
3
肌张力
•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须的。
• 正常肌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坐、站) 姿势性肌张力(坐站协调) 运动性肌张力(被动运动 弹性和轻度抵抗感) •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痉挛、僵硬) 肌张力降低(迟缓) 肌张力障碍(不随意运动)
18
第二阶段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19
侧面
正面
20
第三阶段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中的控制关键点和反
射性抑制技术、PNF技术中的上肢伸展模式、下肢屈曲模 式、Rood技术中的缓慢牵拉、肢体负重、皮肤感觉刺激、 Brunnstrom技术中的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站起和步行训练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课程小结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痉挛肌无力关节强直蹒跚101页PPT

课程小结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痉挛肌无力关节强直蹒跚101页PPT

谢谢!
课程小结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 表现肌痉挛肌无力关节强直蹒跚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肌肉痉挛对步态的影响及 处理策略
下肢运动控制障碍
下肢运动功能的核心 是步行
恢复步行是大多数患 者最迫切的需求
上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的下肢表现模式:
• • • • • • (1) 马蹄内翻足 (2) 拇趾过伸 (3) 膝关节僵硬 (4) 膝屈曲 (5) 大腿内收(剪刀腿) (6)髋屈曲
足内翻+下垂
股四头肌转移至股薄肌
• 改善屈膝功能 • 改善屈髋功能
膝过伸
• 膝过伸很常见,但一般 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 支撑相早期。 • 治疗的关键在于纠正原 发病因。
膝过伸
• 常见诱因:
–股四头肌无力; –蹠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 –本体感觉障碍; –支撑相伸膝肌痉挛; –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 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髂腰肌切断
不能纠正 严重畸形 不能步行 必须与屈 膝肌群同时 手术
诱发肌痉挛的相关因素
•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伸 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 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 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由 于膝关节过伸,足前进推动力 量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 摆动相常导致患肢地面廓清能 力降低。
足内翻+下垂
• 相关肌肉: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 比目鱼肌、拇趾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 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活动时间延长与足 下垂关系最为密切。 •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并非总是表现一致,治疗时要 加以注意。
膝关节僵直
• 动态EMG显示股直肌、股中 间肌、股内肌和股外肌过分 活跃,髂腰肌活动降低,有 时臀大肌活动增加。如果同 时存在足内翻,将加重膝关 节僵直。
膝关节僵直-治疗
• 股四头肌的股神经运动支酚注射,或肉毒毒素注 射。需谨慎。 • 术后应该进行股四头肌牵拉训练,以防止肌肉挛 缩。患者可以在硬板床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 使髋关节处于牵伸状态。 • 强化屈髋屈膝训练,
足内翻+下垂
• 通常由于胫前肌和胫后肌以及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过分活跃所致。有时与拇趾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 关联。 • 如果胫前肌和胫后肌都与足内翻有关,治疗时必 须要明确何为主要因素。
足内翻+下垂
• 注意治疗时如果只缓解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痉挛, 使踝关节背伸增加,而趾长屈肌仍然保持痉挛状 态,就有可能加重足趾屈曲畸形。 • 蹠屈肌痉挛矫正之后,随着患者步行增加,有可 能合并蹠筋膜炎。
• 患者步行时脚拇趾背伸, 常伴有足内翻。 • 动态肌电图可显示腓肠肌 群过度活跃,而胫前肌活 动减弱。摆动相拇趾长伸 肌加强活动,以代偿足下 垂。 • 酚 苯 注射拇趾长伸肌运动 点,或 采 用 肉毒毒素注射 。
膝关节僵直
• 膝关节僵直指步态摆动前相和摆动初期的关节屈 曲角度<40度(正常为60度),同时髋关节屈曲 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 摆动相膝关节屈曲是由髋关节屈曲带动,髋关节 屈曲减少将减少膝关节屈曲度,从而减少其摆动 相力矩。结果导致拖足。患者往往在摆动相采用 患肢划圈步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过早 提踵)来代偿。
膝关节屈曲-治疗
• 酚注射坐骨神经运动支和腘绳肌运动点。 • 肉毒毒素注射也可以应用,但由于肌肉较大,所 以注射的剂量需要较大。 • 腓肠肌运动点酚或肉毒毒素注射比较容易。
手术-腘绳肌延长术
• 膝关节屈曲畸形 <45度 • 需要保留腘绳肌 功能
髋关节内收(剪刀步态)
• 摆动相时髋关节内收,导致剪刀 样步态。足支撑面积缩小,致使 平衡困难,同时影响摆动相地面 廓清和肢体前向运动。 • 必须要明确原因在于原发机制( 内收肌痉挛)还是代偿机制(屈 髋肌力不足)。可以 用 利 多 卡 因 内收肌诊断性阻滞。
单纯足下垂
• 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 常见病因: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 • 表现: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导致足摆动相廓 清障碍。 • 代偿机制: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跨门槛 步态),或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划 圈步态)。 • 踝足矫形器是主要治疗。
拇趾过伸*
髋关节内收-治疗
• 通过苯酚神经阻滞 • 积极牵伸髋内收肌,加强髋屈肌和髋外展肌的力 量。
髋关节内收
• 闭孔神经切断术 (适用于动态畸形) • 内收肌松解术(适 用于静态畸形)
髋关节屈曲
• 主要表现为支撑相髋关节屈曲,特别在支撑相中、 后期(髋关节应该在此期后伸)。 • 如果畸形为单侧,对侧步长将缩短。 • 髂腰肌、耻骨肌、臀大肌、股直肌、棘旁肌的动 态肌电图常见髂腰肌、股直肌、髋内收肌过度活 跃,而伸髋肌和棘旁肌减弱。
膝关节屈曲
• 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都保持屈膝姿势。患者在 支撑相时必须使用代偿机制以稳定膝关节。由于 患者在摆动相末期不能伸膝,致使步长缩短。 • 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的动态肌 电图常显示腘绳肌内侧头比外侧头活跃,腓肠肌 通常过分活跃,特别是在摆动相。
பைடு நூலகம்
膝关节屈曲
• 步态动力学研究常可见 伸膝受限伴髋关节屈曲 增加。
• 足内翻是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下肢病理姿 势,表现为足下垂和向内倾斜。经常合并有足趾 卷屈。患者常合并足外侧疼痛,特别是在第五蹠 骨基底部。 • 步行时足初触地部位由正常的足后跟改变为足前 部,重力主要由足外侧缘承担。足内翻通常在步 态的支撑相持续存在,导致踝关节不稳,并进而 影响全身平衡。
足内翻+下垂
髋关节屈曲
• 膝关节常发生继发性屈 曲畸形,加重步态障碍。
髋关节屈曲-治疗
• • • • 肉毒毒素注射髂腰肌和股直肌。 酚注射股直肌运动点。 治疗后必须进行屈髋肌牵伸和伸髋肌训练。 髋关节屈曲及其继发性畸形不仅影响步态,严重 时还影响护理、大小便、甚至坐轮椅。因此治疗 可以用于不具备步行条件的患者,以改善其生活 和护理质量。
局部肉毒素处理*
• 可以选取胫骨后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有时还 包括拇长伸肌进行处理。胫骨前肌是否处理要根 据个体情况,取决于是否为内翻的主因。
胫前肌肌腱分裂术
• 适用于由于胫前肌痉挛导致足 内翻,同时由于小腿三头肌痉 挛导致足下垂。 • 胫前肌肌腱分裂后转移在足两 侧,使内外肌力平衡,同时尽 量保持踝背伸肌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