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第08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袁明浩讲授)

合集下载

224个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

224个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

224个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中药鉴定这一章是考试重点,2017年考试分值为33分,近几年的图片题都考到了高达10分的内容。

据药师帮教研团队专家预计,2018年的看图认药题仍将考到10分以上。

以下是《2018常用中药彩图》完整图片版,方便广大考生用手机随时查看记忆!另外,药师帮老师对里面常考中药的重点特征都进行了文字说明,记忆更加简便,拿下鉴定高分简单轻松!药师帮独家整理编写欢迎考生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规转载,一经发现,立即举报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中药鉴别 PPT课件

中药鉴别 PPT课件
• 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 • 熊胆:粉末少许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
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 红花:染水成金黄色。 • 西红花: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
散,染水成黄色。
性状鉴定
•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 响声等现象。
• 麝香:少许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 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四溢, 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 臭;无火星或火焰出现。
• (道地药材:由于产地和加工的原因所致某一地 区的中药的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 就称该药材为道地药材)
• 劣: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 • 一、中药材的鉴定﹡ •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质量可 控
•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 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 3、 西欧: •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 •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西欧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 2、《部颁药品标准》 •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
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 4 、《企业的内控标准》
二.取样
• 取样:代表性
• (一)检查包件: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
• (二)从同批包件中抽取检验用样品的原
则:

• 1.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 2. 100~1000件,按5%取样.
性状鉴定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定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定
17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块片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 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质坚实,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 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 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 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 砂粒感。
3
(一)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定
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
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 油点。还应注意少数双子叶植物根的异常构 造,如何首乌的云锦纹,牛膝、川牛膝的维 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商陆的“罗盘 纹”等。
4
(二)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
根茎类中药系指入药部位是根茎或带有少量
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西北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干燥根 及根茎。 【产地】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 四川等省区,多为栽培。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西藏及四川等省区,野生或栽培。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 西等省,栽培或野生。 【采收加工】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挖,除 去泥土及细根,刮去外皮(忌用铁器),加工 成卵圆形、圆柱形,或切成瓣、块、片,绳穿 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 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产量较少。
24
何首乌
25
牛膝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产地】主要栽培于河南省武陟、沁阳等地, 为“四大怀药”之一,河北、山东、辽宁等 地亦产。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 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 切齐,晒干。
26
【性状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1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1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1 1、药材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A:四川B:江苏C:江西D:河南E:湖北【答案】B2、天花粉来源于A: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B: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茎C: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及根茎D: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花粉E: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花及花粉【答案】A3、雄黄燃烧时的现象为A:燃烧时易熔融成黄色液体,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B:燃烧时易熔融成黄色液体,并生成黑烟,有强烈蒜臭气C:燃烧时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D:燃烧时有油及黑烟冒出,香气浓烈E:燃烧时有黑烟冒出,并有刺激性气味【答案】C4、长叶地榆主产于A:东北B:内蒙古C:山西D:陕西E:安徽【答案】E5、具有“砂眼”和“珍珠盘”的中药材是A:藁本B:银柴胡C:白蔹D:三棱E:射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银柴胡的性状特征。

银柴胡药材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残基,称“珍珠盘”。

除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外,还可以配伍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出现:考生需掌握银柴胡的性状特征。

6、大黄刮去外皮时忌用A:铁器B:玻璃器皿C:瓷器D:木器E:竹器【答案】A7、纤维性强,难折断,纤维层易成片地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该中药材为A:秦皮B:桑白皮C:牡丹皮D:合欢皮E:肉桂【答案】B8、饮片呈类月牙形薄片,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具不规则的深皱纹,切面棕红色,质坚硬,气微,味酸涩的中药材是A:木瓜B:枳壳C:厚朴D:肉桂E:秦皮【答案】A9、下列关于水蛭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扁平,背部有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两端各具1吸盘B:体扁平,背部有红色斑点排成6条纵线,两端均无吸盘C:体圆,背部有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1端具1吸盘D:体扁平,背部有橙黄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顶端具1吸盘E:体圆,背部有黑色斑点散在,两端各具1吸盘【答案】A10、断面散有“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的药材为A:川木香B:白术C:茅苍术D:北苍术E:羌活【答案】C11、通草来源于A:马兜铃科B:木通科C:五加科D:豆科E:茜草科【答案】C12、牡丹皮的最佳道地产区为A:安徽B:四川C:河南D:山东E:湖北【答案】A13、来源于子囊菌纲菌类植物的中药材是A:海藻B:松萝C:冬虫夏草D:茯苓E:灵芝【答案】C14、金银花为忍冬科何种植物的花蕾A:毛花柱忍冬B:华南忍冬C:忍冬D:红腺忍冬E:灰毡毛忍冬【答案】C15、盐附子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是A:类圆形,表面灰棕色,有盐霜,较光滑B:长圆形,表面淡棕色,皱缩,有盐霜C:圆锥形,表面黄褐色,有盐霜,较光滑D: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E:不规则圆锥形,表面灰褐色,皱缩【答案】D16、木通的入药部位是A:木材B:心材C:藤茎D:茎枝E:根【答案】C17、南五味子的植物来源是A:五味子B:华中五味子C:红花五味子D:披针叶五味子E:球蕊五味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五味子的植物来源。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优质课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优质课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中药学》教材的第三章“中药的鉴别”,详细内容涉及中药鉴别的原理、方法、操作技能及常见药材的鉴别特征。

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气味、滋味、质地等性状鉴别,以及显微、理化等科学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药鉴别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能准确识别常见药材的性状特征。

2. 熟悉显微、理化等科学鉴别方法,提高中药鉴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中药鉴别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药显微鉴别方法、理化鉴别方法。

2. 教学重点:药材性状鉴别、常见药材的鉴别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药材标本、显微镜、理化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药材标本、显微镜、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药材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名称,引出中药鉴别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鉴别原理及方法:讲解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原理和方法。

b. 常见药材鉴别特征:介绍人参、黄芪、甘草等常见药材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特征。

3. 实践操作:a. 性状鉴别:指导学生观察药材的外观、气味、滋味、质地等特征,进行鉴别。

b. 显微鉴别: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显微结构,识别其特征。

c. 理化鉴别: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药材的理化反应,判断其真伪。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药的鉴别2. 内容:a. 鉴别原理及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b. 常见药材鉴别特征人参黄芪甘草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5种常见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b. 简述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原理。

2. 答案:a. 人参:芦头、主体、支根、须根、断面等特征。

黄芪:外观、气味、滋味、质地等特征。

甘草:形状、表面、断面、气味、滋味等特征。

b. 显微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显微结构,识别其特征。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22
荧光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 十一.珍珠母:本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浅蓝紫色(天 然珍珠)或亮黄绿色 (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 亮。 十二、熊胆:取其粉末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 光不应显棕黄色荧光。取0.1g溶于20m17%冰醋酸溶 液,紫外光灯下观察不得显淡蓝色乳浊荧光。 十三、秦皮: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蓝色 荧光。 十四、常山:取根折断,将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 观察,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液则显天 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 十五、紫菀:取粗粉2g,加乙醚或甲醇10ml,浸渍过夜, 过滤。取滤液滴在纸上,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紫 菀显蓝色荧光斑点;而山紫菀显黄色或淡黄色荧光斑点。
10
化学反应法
❖ 2.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别 ❖取本品 1ml,加 1%氢氧化钠溶液
10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 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 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 取乙醚液,加氨试液 5ml,振摇, 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 樱红色。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11
化学反应法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2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3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4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5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16
升华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常用中药的经验鉴别

常用中药的经验鉴别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对毒性大的中药,如砒霜、生川乌、 马钱子不宜采用口尝法。而对于一些毒 性相对较小的中药如白附子、半夏口尝 取样不能太多,尝后要尽快吐出,并用 水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4、水试和火试
正品与伪品的水试比较。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正品另一特点为:置手掌中加水湿 润,用手搓之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 不沾手、染手、顶甲或结块。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另一种鉴别为: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 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 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逐渐膨胀高出 槽面,此现象习称“冒槽”。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味连积聚成簇,形如鸡爪,有的节 间表面平滑如茎杆。肾形的沙苑子、心 形的细辛叶、箭形的淫羊藿叶、手形的 佛手和纺锤形的胖大海。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2)大小:指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 细、厚薄。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如测量 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可允许有少量 稍低于规定的数值。有时很小的种子类 药材,如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等, 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3)挂甲反应:牛黄:(正品)少许 投入到清水中,可吸水变潮但不变形、 不溶解、不脱色、不浑浊。加少许清水 调和置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久不 褪色,俗称“挂甲”。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伪品)多用黄连、大黄、姜黄、 鸡蛋黄等粉末或马铃薯家植物色素伪造, 遇水后则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浑浊。
常 用 中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4)膨胀反应:胖大海水浸后膨胀为 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倍,燕窝水浸3g 能胀至50g,蛤蟆油经热水泡能胀到 10~15倍。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课件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课件
Biblioteka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22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23
鉴定方法
北板蓝根
南板蓝根
来源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Isatis indigotica Fort.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圆柱形或圆锥形,根头略膨 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 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及密集的 疣状突起。质略软而实,易 折断,皮部黄白色,木部黄 色,粉性。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 序,排成总状,萼片4,花瓣4,雄 蕊4;雌花集成短缩的聚伞花序,心 皮1。
核果球形,熟时红色。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4
性状鉴定
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 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收缩的 横沟而呈结节状。 表面淡灰黄色,残存栓皮灰褐色。 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木部 占大部分,棕色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 (车轮纹)。 气微,味苦。
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干燥 块根。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 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 晒干。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11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12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13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14
常用中药快速鉴别
15
【性状】呈类圆形薄 片,切面灰白色或淡黄棕 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及环 纹,质脆。气微香,味微 苦。以平整、色淡、无 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不含钟乳体
根茎略呈方形,膨大的节上 着生细长的根,外皮易剥落, 呈蓝灰色。不易折断。断面 纤维性,木部灰蓝色至淡湟 褐色,有海绵状白色髓部。
薄壁细胞中含有钟乳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袁明浩讲授)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云连的根茎--云连【性状鉴别】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苦参【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外皮多破裂反卷,味极苦。

葛根、粉葛【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

山豆根【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甘草【产地】内蒙古、新疆、甘肃。

【性状】菊花心明显,味甜而特殊。

黄芪【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显菊花心。

有豆腥味。

远志【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嚼之有刺喉感。

人参【来源】五加科人参干燥根及根茎。

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

须根常有不明显细小疣状突起。

2.根茎(芦头)具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来源】五加科三七的根及根茎。

【产地】云南【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根茎、侧根、须根分别称“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表面灰黄或灰褐色,周围有瘤状突起。

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回甜。

白芷【性状】显粉性,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

形成层环棕色,近圆形或近方形。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

【采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有浓郁的香气。

羌活【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羌活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宽叶羌活按药材形态分为“大头羌”“条羌”。

川芎【来源】伞形科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散有黄棕色小油点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防风【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产地】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称“关防风”。

【性状】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

【来源】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干燥根。

分别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北沙参、南沙参【来源】北沙参:伞形科珊瑚菜的根。

南沙参: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南沙参体轻,质松泡。

龙胆【产地】东北。

【性别】味甚苦。

白前【性状】质脆,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

紫草【产地】新疆,内蒙古。

丹参【性状】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

黄芩【来源】唇形科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河北玄参【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采收】发汗【性状】乌黑色。

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来源】玄参科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产地】河南省,为“四大怀药”之一。

胡黄连【来源】玄参科胡黄连的干燥根。

【性状】木部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味极苦。

巴戟天【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来源】茜草科茜草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续断【产地】四川【采收】微火烘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天花粉【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状】富粉性。

桔梗【性状】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

味微甜后苦。

党参【产地】山西【性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横环纹。

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产地】主产于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性状】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黏性。

苍术【来源】菊科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性状】茅苍术断面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起霜)。

泽泻【产地】福建、四川。

【性状】断面有多数细孔。

香附【来源】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采收】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

半夏1-1.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川贝母【来源】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于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

【性状】1.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

2.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3.炉贝: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

浙贝母【来源】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分为大贝和珠贝。

【来源】百合科,按形状分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性状】嚼之有黏性。

土茯苓【来源】百合科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重楼【来源】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干燥根茎。

麦冬【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产地】浙江“杭麦冬”;四川“川麦冬”。

【性状】纺锤形,中柱细小。

知母【来源】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状】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来源】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

【产地】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粉性,微酸,嚼之发黏。

姜黄、莪术、郁金天麻【来源】兰科天麻干燥块茎。

【性状】顶端有红棕色鹦嘴状芽苞(鹦哥嘴);底端有圆脐形疤痕。

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成多轮横环纹。

【A型题】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的药材是A.绵马贯众B.南沙参C.胡黄连D.北沙参E.川牛膝『正确答案』A附图中,延胡索是『正确答案』A【B型题】附图中,横切面特征习称A.车轮纹B.罗盘纹C.菊花心D.星点E.云锦状花纹附图中,横切面特征习称A.车轮纹B.罗盘纹C.菊花心D.星点E.云锦状花纹『正确答案』EA.赤芍B.山豆根C.白芷D.板蓝根E.细辛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的饮片是『正确答案』C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气微香,味微苦、酸涩饮片是『正确答案』A切面黄白色或白色,质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的饮片是『正确答案』EA.星点B.云锦状花纹C.朱砂点D.车轮纹E.菊花心甘草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E防己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D何首乌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B大黄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A【X型题】具有“菊花心”的药材有A.黄芪B.甘草C.葛根D.三七E.防风『正确答案』ABE来源于百合科的药材有A.浙贝母B.土茯苓C.玉竹D.麦冬E.山药『正确答案』ABCD二、茎木类中药木通【来源】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来源】桑寄生科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大血藤【性状】断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黄白色木部。

鸡血藤【来源】豆科密花豆藤茎。

【性状】横切面皮部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多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偏向一侧。

沉香【来源】瑞香科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

【采收】割含树脂沉香,剔除不含树脂部分。

【性状】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燃烧时发浓烟,有油渗出。

通草【来源】五加科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性状】中部中空或有半透明圆形的薄膜。

钩藤【来源】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带钩茎枝。

【性状】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

石斛【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茎。

铁皮石斛【来源】兰科铁皮石斛的干燥茎。

【采收】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

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A型题】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嵌入木部的饮片是A.木通B.川木通C.通草D.大血藤E.鸡血藤『正确答案』D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A.鸡血藤B.大血腾C.降香D.苏木E.川木通『正确答案』A【B型题】A.木通B.通草C.大血藤D.鸡血藤E.钩藤属于茜草科的是『正确答案』E属于五加科的是『正确答案』B属于豆科的是『正确答案』D三、皮类中药桑白皮【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

牡丹皮【性状】内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

气芳香。

厚朴【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

【采收】“发汗”【性状】内表面划之显油痕。

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肉桂【来源】樟科肉桂的树皮。

【采收】桂通(官桂)、企边桂、板桂、桂碎。

【性状】内表面划之显油性,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杜仲【采收】“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

【性状】断面有细密的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

黄柏【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树皮。

【性状】裂片状分层。

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

香加皮【来源】萝藦科杠柳的干燥根皮。

【性状】有特殊香气(奶油话梅)。

地骨皮【来源】茄科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