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餐桌文化范文

中国餐桌文化范文

中国餐桌文化范文首先,中国餐桌文化强调团圆和家庭情感。

在中国,很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都与餐桌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是家庭团聚和庆祝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认为这样的聚餐能够增进亲情,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即使在平常时期,中国人也会尽量按时回家,与亲人一起共进晚餐。

其次,中国餐桌文化强调礼仪和尊重。

在中国,餐桌上的礼仪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例如,用餐时要注意端庄、文雅,不要大声喧哗,避免发出嘈杂的声音。

另外,长辈和客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待遇,应该先吃、先喝,如果他们举杯敬酒,我们要回礼。

此外,在用餐过程中,要让别人先动筷子,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再次,中国餐桌文化注重菜肴的搭配和烹饪技巧。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各地菜系繁多,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风味。

中国人追求“色、香、味、形、意”五个方面的完美统一、菜肴的烹饪技巧讲究烹制时间、火候、切菜方式等等,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色香味。

同时,中国人讲究菜肴的搭配,追求营养均衡、红白绿黑色彩鲜明,以及荤素搭配合理的原则。

最后,中国餐桌文化强调节俭和节约。

中国人有着“不知饥饿胜不道”的传统观念,认为吃饭要克制和有节制。

因此,在用餐中,中国人讲究吃得健康、吃得适量。

将食物的大小适宜,尽可能地保证每一种食物都能够充分的被吸收利用,减少浪费。

此外,中国人崇尚自然食材,善于利用季节食材,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

总之,中国餐桌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它强调团圆和家庭情感,注重礼仪和尊重,讲究菜肴的搭配和烹饪技巧,以及强调节俭和节约。

这些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并深入人心。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国餐桌文化都应该被重视和传承,它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推荐】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篇1餐桌上的座位顺序招待客人进餐时,必须判断上、下位的正确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边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眺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时,请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时,请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应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还有,预订场地时,应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餐桌礼仪中华料理一般都使用圆桌,中间有圆形转盘放置料理,进餐时将喜欢的菜夹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华料理的餐桌礼仪基本上很简单、自在,最不受拘束。

只要留意以下要点即可。

1.主客优先。

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

2.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

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餐桌上的话题如果饭桌上只是低头吃饭,气氛一定很僵。

和背景、年龄、性格、嗜好皆不相同的客户,到底要聊些什么?1.天气、气候。

这是英国人的习惯,在火车上遇到同车等人,必定由天气展开话题。

2.嗜好。

以国家或人群之分的嗜好是最佳交际话题。

3.新闻报导。

仅管每天不同,但是特则新闻几乎都有几万人以上看到过。

4.故乡,出身学校。

有可能因而找到同乡,拉近彼此间等距离。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篇2一、筷子与碗触碰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二、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

餐桌礼仪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观念,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从起源、特点、演变和现代应用等方面,对中国餐桌礼仪文化进行探讨。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

古代中国人将饮食视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物之一,相信饮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人们开始注重餐桌礼仪的约束和规范,以表达对食物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环境布置和形象塑造。

在传统的宴会上,举办方往往会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例如优雅的花园,历史悠久的宫殿等。

同时,主人与宾客都会精心打扮,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

其次,讲究上席下座。

中国人往往根据年龄、地位和资历的高低来决定席次的安排。

高席通常是安排给老人和尊贵的客人,而低席则是安排给年轻人和普通的客人。

再次,重视餐具和用餐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要求使用特定的餐具,如筷子、叉子等,并且在就餐过程中要讲究用餐礼仪,例如不发出奇怪的声音、不嘴巴发出声响等。

最后,注重菜品搭配和烹饪技巧。

中国人喜欢将菜品搭配得色香味俱佳,并且能够体现出菜肴的独特风味。

烹饪技巧方面,中国主厨往往注重火候掌握和刀工技艺。

餐桌礼仪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在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餐桌礼仪更多地体现为尊重和敬意。

人们通过礼节性的行为和言语,表达出对主人的感谢和尊敬之情。

而在现代,餐桌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礼仪的细致和独特,要求严格实行用餐礼仪,使自己在社交场合得体自然。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商务社交场合的必备技能。

在商务宴会上,遵循正确的餐桌礼仪是获得他人赞许和合作机会的关键。

其次,它是展示自身个性和品位的一种方式。

通过遵守餐桌礼仪,人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再次,它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餐桌礼仪范文

中国餐桌礼仪范文

中国餐桌礼仪范文中国是一个重视餐桌礼仪的国家,拥有悠久的餐桌文化和传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吃饭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以下是中国餐桌礼仪的一些重要方面。

第一,进席。

在中国,进席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年长的人或者地位较高的人应该先进席。

在进席的时候,需要注意身体的姿势,应该保持端正坐姿,不可以懒散或者弯腰驼背。

第二,用餐。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吃饭时,不能发出吧唧嘴的声音,不可以发出刺耳的声音。

其次,应该用筷子夹取食物,不可以直接用手。

同时,用餐时应该慢慢咀嚼,不可以大口狼吞虎咽。

最后,应该尊重食物,不可以挑食或者剩菜,即使是有些不喜欢的食物,也应该尽量吃一点。

第三,对待主人。

在中国,主人是很重要的。

作为来宾,应该尊重主人,不可以随意吩咐或者批评,尽可能地表示自己的谦恭和感激之情。

另外,要注意陪着主人吃饭,并且要尽量和主人保持一致的吃饭速度。

第四,饭后礼仪。

在用餐结束之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主动帮助收拾餐桌,不应该让主人和其他人费心。

其次,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谢和兴奋之情。

最后,离开餐桌时,应该保持礼貌和友好的态度,向主人致谢。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礼仪,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用餐时应该避免谈论政治和敏感话题。

另外,应该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人,对于其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应该表示尊重和关注。

此外,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免影响用餐氛围。

总之,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国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交意义和象征意义。

了解和遵守中国餐桌礼仪是在中国进行社交活动或者与中国人进行交往的必要条件。

通过遵守餐桌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并且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之情。

中国餐桌礼仪(优秀4篇)

中国餐桌礼仪(优秀4篇)

中国餐桌礼仪(优秀4篇)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非常浓重的文化气息,而我国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文化大国,就说文化,有人说到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酒品见人品。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酒了,品种也有很多,各种品牌的成百上千,而现在老人们在聚餐时总是离不开酒,也就是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无酒不成席。

尤其是在一些小说中,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全球大国无论在聚会还是办喜事,我们的酒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这个一说我就想起了,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笑话,那是一个关于喝酒的一个真实的笑话,不过在这里大家仅供大家娱乐一下,那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那是在我大学时的室友对我说的。

这位同学对我说,在他们家乡有一个人特别爱喝酒,对酒砸到了,如醉如痴五九不能生活的地步,然而他并不是一个酒鬼,酒量比较好而已,也比较爱喝酒,有一天他在酒店里买了一瓶酒,付给了老板100元钱,老板还没有把零钱找给他的时候,空瓶子已经扔出去了。

当然我们很多人的酒量都是杠杠的。

第一点呢酒文化包括两个方面,有本事和酒桌上的说话礼仪,今天我要说说酒桌上的,说这句话领导高兴人共同认可但是不太聪明的人是永远不懂的。

其实不管是在聚会还是亲朋好友在一起拉家常都会注意到上桌先吃才等到领导或是好友和别人就玩久之后你就开始上场敬酒了这时候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显得非常的重要的,尤其是说话方面更需要注意了,有些人会说”感谢您平时对我的照顾,我先干为敬之类,您想随意“等之类的话语。

一给足了面子,还不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拍马屁,不是在敷衍而已。

小编还记得毕业后的最后一次聚会,那时去了30多个人,都是班里边非常要好的哥们,大家都是随意,而坐的时候还是挺和谐的,开始是我们的班主任是同学,我是鱼我请你给人留下的印象,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带上你的真诚,带上你的笑容,然后有位同学敬酒之余同身边的同学抬起杠来着,连人家混的不错,喝点酒不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然这种不好的风气是需要杜绝的小编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最珍贵的友谊,那就是同学情,战友情,朋友情啊,同学情是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同窗好友。

中餐文化礼仪知识论述

中餐文化礼仪知识论述

中餐文化礼仪知识论述中餐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发展下来的食文化和礼文化的完美结合,中餐礼仪则是中餐文化中维系礼节和尊重的体现。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中餐礼仪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礼仪之一。

一、桌面摆设在中餐礼仪中,桌面的摆设非常重要。

在招待客人时,必须亲自打理好餐桌。

餐桌上应该有足够的餐具,餐盘、餐具需要摆放整齐,平放在餐桌上,并应按照传统的排列方式操作。

1、主人应站在桌子旁打理桌子,招待客人入座后才坐下。

主人要方便客人吃饭,应先放上餐巾和勺子。

2、餐巾用品的放置:自己先取一块餐巾,然后把剩下的餐巾递给客人。

3、客人就座有规矩:在进入用餐场所的时候,在掌声与拍手的推动下做出明显动作,以确定主人与客人席次。

二、菜品搭配在中餐礼仪中,菜品搭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到口味、色彩、形状和品质等方面。

在招待客人时,需要有适当的组合,有适量的菜,有适量的烹调方法,保证菜品新鲜可口,色香味俱全,菜品搭配过于复杂和刻意炫耀,一定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1、主菜的选择:在招待客人时,主菜的选择非常重要。

主人应该选择适当的主食和菜品,保持菜品的清新,不过份的增强口感。

2、配菜的选择:配菜应该观察客人的习惯,以及季节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三、饮食礼仪在中餐礼仪中,饮食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基于尊重与礼节的文化体现,表达出主人的主人作为客人的重视和关爱、关怀、包容,展现出传统的中国“待客如友”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饮食礼仪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口味要根据客人习惯进行调整,不过功夫茶除外,因为它具有清新的口味,对人体有益。

2、用餐时注意不要发出吵闹声,掌声和拍手仅仅是用于表示对美食和服务的赞赏。

3、餐桌上不能有杂乱的物品,若有需要当时整理干净。

4、主人不可以咀嚼槟榔,更不可以在用餐过程中吸烟,以免影响客人的用餐心情。

在中餐礼仪中,表现主人的桌面摆设、菜品搭配和饮食礼仪等方面,是主人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交礼仪,这都是表现出主人自食其力、有自信心、亲切,让客人感到尊重和关怀的情感表达,是主人与客人相互指挥、合作、尊敬和关爱的体现。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篇一: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餐桌礼仪入座进餐离席茶文化酒文化中西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中餐用餐礼仪文化6篇

中餐用餐礼仪文化6篇

中餐用餐礼仪文化6篇中餐用餐礼仪文化1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宴席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

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餐用餐礼仪文化2主要介绍宴会、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体形式下的礼仪规范。

宴会通常指的是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

可以分为正式宴会和非正式宴会两种类型。

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

它往往是为宴请专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较高档的饭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点举行的,讲究排场、气氛的大型聚餐活动。

对于到场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词等,往往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

非正式宴会,也称为便宴,也适用于正式的人际交往,但多见于日常交往。

它的形式从简,偏重于人际交往,而不注重规模、档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文档
Document Writing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
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

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一是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

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

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
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

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
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

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2、“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入席时祖母坐在上位,不能参加的祖母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

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

几位大妈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
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

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祖母的情绪。

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

祖母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才能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3、“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
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

“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

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5、“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
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正是因为中国的饭桌礼仪严谨,让孩子形成了礼重形式、孝
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