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
幼儿园大班《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完整私人教案

幼儿园大班《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兔子的特征,学会画小兔子并创作属于自己的小兔子作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小兔子的特征,如长长的耳朵、可爱的模样等。
2. 学习画小兔子: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图片,讲解画小兔子的步骤和方法。
3. 创作小兔子作品: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小兔子,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兔子添加背景。
4.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 小兔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幼儿作品展示的空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小兔子的特征,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画小兔子:讲解画小兔子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动手实践。
3. 创作小兔子作品: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小兔子,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兔子添加背景。
4.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作品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自信和沟通能力。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进行作品评价,鼓励幼儿的创新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故事环节:讲述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如《小兔子乖乖》、《兔子的胡萝卜》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小兔子跳”等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教育幼儿学会珍惜自己的作品。
3. 课堂中注意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绘画材料时不会受伤。
八、家长沟通与合作:1. 向家长介绍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如协助幼儿绘画、为幼儿讲述小兔子的故事等。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耳朵 (2)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耳朵1.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了解到不同动物的耳朵的外形和功能。
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知识:•动物的耳朵的形状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动物的耳朵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知识点 1:动物耳朵的形状和功能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耳朵,比如老虎、兔子、熊猫、豹子等的耳朵外形和功能。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习到动物耳朵的形状和功能,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如老虎的耳朵可以听到远方的声音、兔子和熊猫的耳朵可以旋转、豹子的耳朵可以像雷达一样,锁定猎物的位置等。
3.2 知识点 2:动物耳朵适应环境的能力1.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动物的耳朵,比如雪地、沙漠、林地等,展示不同环境下动物的耳朵形状和功能的变化。
2.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耳朵的形状和功能如何帮助动物适应不同环境。
3.3 动手实验1.制作纸板马的耳朵,通过观察动物耳朵和学习到的知识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和设计耳朵的过程。
2.观察学生的实验成果,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过程。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实验经验。
4.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动物的耳朵外形和功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讨论耳朵的形状和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物耳朵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5.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评估学生对于动物耳朵的形状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课后分发问卷,收集学生对于本次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以便对后续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
6.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到了动物耳朵的形状和功能,并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掌握了制作耳朵的技能。
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环境下的动物耳朵,让学生明白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可爱的小兔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小兔子》含反思教案编写人:[教案编写者的姓名]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小兔子的外形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小兔子模型或图片。
2. 小兔子生活习性介绍资料。
3. 观察记录表。
4. 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邀请幼儿观察小兔子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子的名字。
2. 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如耳朵、眼睛、嘴巴等,并让幼儿尝试描述。
二、探索小兔子的生活习性(10分钟)1. 给幼儿发放小兔子生活习性介绍资料,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小兔子生活习性,如吃草、跳跃等。
3.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子生活的环境特点。
三、观察小兔子(10分钟)1. 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真实的小兔子,让幼儿亲身体验。
2. 给幼儿发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记录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观察结束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四、动手操作(10分钟)1. 邀请幼儿用绘画材料绘制自己喜欢的小兔子。
2. 引导幼儿在绘制过程中注意表现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 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兔子知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表,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小兔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的观察记录表,了解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描述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六、实践活动:小小兔子的家(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个模拟的兔子家庭环境,包括小兔子的一家、食物、草丛等。
中班科学:兔子和它的长耳朵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名称:长耳朵兔子二、活动目标: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活动重难点:1、重点:学习认识兔子的主要特征。
2、难点;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四、活动准备: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
五、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组织幼儿安静坐好。
2、引入新课《长耳朵兔子》。
师: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请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小兔子可爱吗?(可爱)。
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叫《长耳朵兔子》好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活动指导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指导语:(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逐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
(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
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跳的动作。
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儿喂兔子。
2、编儿歌:小兔子。
(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歌好吗?综合小结: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
(2)幼儿学儿歌。
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
教师猛然击掌。
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
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
三、活动结束1、德育教育方面,小兔子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如果小朋友家里饲养有小兔子,注意观察吃东西的神态,有人经过时的表现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兔子的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兔子的特征大班科学教案兔子的特征导语:作为小学大班的科学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们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特性。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聚焦于兔子这一常见的小动物,探讨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通过实际观察和探索,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兔子的身体结构、行为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兔子的外貌特征。
2. 能够讨论兔子的行为习性和生活习惯。
3. 能够观察和描述兔子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4. 能够理解兔子与人类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兔子的外貌特征。
2. 有关兔子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提前准备好问题和讨论的导引。
教学步骤:一、引入兔子的话题(5分钟)1. 让学生们观看一张兔子的图片,引导他们描述兔子的外貌特征。
例如,兔子有长耳朵、长长的后腿等等。
2. 引导学生们想一些问题,比如兔子喜欢吃什么?兔子有哪些种类?等等。
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二、了解兔子的外貌特征(10分钟)1. 展示更多关于兔子外貌特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们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兔子的眼睛、鼻子、嘴巴、毛发等。
2. 引导学生们讨论兔子的耳朵和尾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兔子的耳朵很长?三、探索兔子的行为习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们讨论兔子的行为习性,比如兔子喜欢跳跃、喜欢吃草等。
2. 提问学生们关于兔子的行为习性的问题,例如兔子为什么喜欢跳跃?兔子为什么喜欢吃草?3. 引导学生们思考兔子的行为习性如何帮助它们在野外生存?四、观察兔子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15分钟)1. 展示兔子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例如草地、森林等。
2. 引导学生们观察并记录兔子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例如兔子如何躲藏、寻找食物等。
五、探讨兔子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兔子与人类的关系。
例如,人类可以养兔子作为宠物,人类也会通过养殖兔子来获取食物等。
2. 提问学生们关于兔子与人类关系的问题,例如人类为什么喜欢养兔子作为宠物?人类可以通过养殖兔子来获得什么?六、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他们所学到的关于兔子的特征和特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小兔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小兔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小兔子的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3.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小兔子模型、准备观察记录表。
2.学生准备:班级分组,每组分配观察和记录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小兔子模型,引导幼儿谈论小兔子的特点。
2.实验环节:
–第一组观察小兔子的活动时间和食物偏好,记录在观察表中。
–第二组观察小兔子的睡眠习性和常见行为。
3.分享与讨论:各组展示观察数据,学生交流总结小兔子的生活习性。
4.拓展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比较不同动物
的生活习性。
5.结语:教师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观察记录表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2.学生对小兔子生活习性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五、课后延伸
1.感悟分享:让学生发表对小兔子生活习性的感想。
2.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回家观察家中宠物或周围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记录。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学生表现: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观察中培养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主
动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
新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

新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孩子观察、探究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兔子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道具。
2.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兔子实物或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引导孩子们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如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
2.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兔子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吃萝卜、青菜,善于跳跃等。
(2)分组讨论:兔子为什么会长长耳朵?长耳朵有什么作用?(3)观看兔子视频,了解兔子的生活场景和行为习惯。
(4)手工制作:孩子们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制作长耳朵兔子。
3.拓展活动(1)户外观察: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兔子,了解兔子的生活环境。
(2)互动游戏:兔子跳跳跳,孩子们模仿兔子跳跃,锻炼身体。
(1)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的兔子作品,讲述兔子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分组讨论和手工制作环节,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
3.户外观察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兔子的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4.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1)教师出示兔子实物或图片,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兔子的认识。
2.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如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并让孩子们模仿兔子的动作。
(2)分组讨论:兔子为什么会长长耳朵?长耳朵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孩子们从生理结构和生存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
(3)观看兔子视频,了解兔子的生活场景和行为习惯。
教师提问:兔子在视频中做了哪些事情?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手工制作:孩子们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制作长耳朵兔子。
幼儿园大班健康详案教案《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详案教案《耷拉着耳朵的兔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耳朵是人体感官的一部分,能够正确描述耳朵的位置和功能;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协调能力;3.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专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习惯,注重日常生活和饮食健康。
二、教学内容1.耳朵的位置和功能;2.《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的形象特点;3.制作兔子饼干。
三、教学流程1. 以故事引入教师介绍今天要给大家讲一则有趣的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兔子》。
《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的形象特点讲解。
2. 耳朵的位置和功能教师通过实物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耳朵以及它的位置和功能,并运用提示卡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记忆更深刻。
3. 制作兔子饼干步骤:1.为学生发放饼干饼干模具、面团和其他材料;2.教师指导学生将面团擀成适合模具大小的薄片;3.将兔子饼干的轮廓用模具压出;4.将饼干食材放入制作好的模具中;5.放入烤箱烘焙。
4. 讨论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这个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最希望体验的瞬间和对故事和兔子饼干制作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1.时间分配不平衡:在制作兔子饼干的环节中,部分学生在完成之后开始等待,导致这个环节的时间有些拖沓。
应该增加一个备选的课程来协调时间分配,让每位学生的时间都充分利用。
2.教师表达不够清晰:在讲解耳朵的功能和位置时,有些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图像或者实物样例,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聚焦于知识性的传授:虽然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更注重知识,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品尝、体验等方式亲近和体验——饮食和生活健康,这是教学要更加注重的内容。
以上是《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的教案,期望该教案能使老师和学生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践行者,推进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
Science lesson plan of kindergarten large class: long eared rabb it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认识兔子的主要特征。
2、难点;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组织幼儿安静坐好。
2、引入新课《长耳朵兔子》。
师: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请小朋友看看,今
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小兔子可爱吗?(可爱)。
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长耳朵兔子》好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
方面特征。
(二)活动指导
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指导语:
(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
(逐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
(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如:兔子的毛白白的,
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
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
跳的动作。
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
儿喂兔子。
2、编儿歌:小兔子。
(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
歌好吗?综合小结: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
(2)幼儿学儿歌。
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
(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
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
教师猛然击掌。
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
(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
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
(三)活动结束
小结:小兔子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如果小朋友家里饲养有小兔子,注意观察吃东西的神态,有人经过时的表现等等。
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学习讲卫生、爱清洁,做个乖孩子好吗?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