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含10个例子)

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含10个例子)
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含10个例子)

例谈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

例1:

要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最难的是做到评价与目标的匹配。这个月,我听了我校张英红老师执教的《雪》,对此获益匪浅。张老师这节课学习目标只确定了一个:体悟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学习用细腻的修饰语表达细腻的感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老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多种朗读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张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以读导学,以读促学。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江南雪的优美和朔方雪壮美的特点,张老师采取了男女生对读的方式。在理解文章结尾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时,更是巧妙地捕捉到这句文眼,抓住“孤独、死掉”这样的微点,让生自读,齐读,以读解文,以读促思,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战斗情怀。不仅如此,张老师还安排了学生自读、默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两次默读,让学生从细处着眼,推敲、品味关键的字句,这对于理解先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如此,《雪》这篇文章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太难理解了,此时张老师的巧妙引导发挥了很大作用。张老师先和学生一起品析一个句子,再大屏出示文中的典型例句,最后让学生自己从文章找出使用细腻修饰语的句子,给学生时间,引导,发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味笔法,感悟情感。最后课堂小练笔环节中,两个同学的习作展示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

令我佩服的还有一点,张老师总是适时搭建问题阶梯,让学生自然生成对文章的个性解读,在探究先生喜欢哪里的雪这一问题时,学生提出喜欢北方的雪,张老师大屏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适时追问,鲁迅仅仅想写北方的雪吗,学生顺着老师的点拨直入文章的主旨。

总之,这节课,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想达到实效,就应该目标要小而实,评价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例2:

有效创设情境,促进目标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主体的自主建构,获得个人的认知,促进目标的达成。下面本人就刘丽霞老师《海燕》一课的教学课例来谈一谈实施情境教学,促进目标的达成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1.以朗诵渲染情境,让学生意犹未尽

在语文课堂上,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朗诵来渲染情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刘丽霞老师的这节课中,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大屏幕,聆听诗朗诵。激流澎湃的大海,震撼人心的诗朗诵,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也迅速地饱含热情的投入到这节课堂中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2.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用图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不仅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增强个人的理解。在整节课堂上,刘老师先后多次播放诗朗诵的视频,视频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胆小懦弱的企鹅,恐惧呻吟的海鸥都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们在倾听朗诵的同时,加深了对这些事物的理解,这也为学生们学习象征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习目标的达

成。

3.以生活展现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尔基生活的时代毕竟过于久远,学生们对高尔基的了解比较少。为此,刘老师在课堂上插入了高尔基以及当时俄国的相关介绍,并用幻灯片出示了高尔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高尔基写的一段话。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刘老师反复带领学生们朗读这段话,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高尔基,对《海燕》的理解,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4.走出情境,促进学生知情统一

然而,课堂毕竟是课堂,不能让学生们一味的沉湎于此而忘却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为此,在每一个教学情境的活动完成后,刘老师都会及时地把学生的思维从情境之中转向情境之外,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情境创设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这样,情境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形式而形式,才能真正达到以境激情、知情统一的教学效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学生开心、愉悦,它要使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完美结合,使知识的获取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力量,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例3:

目标集中评价及时环节合理

如何有效实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通过网络平台观摩的这几节展示课,我认为“目标集中,评价及时,环节合理”

1、教学目标要集中明确。李玉霞老师的作文课,目标就非常集中明确:1、.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微笑描写的具体生动。2.通过比较欣赏,将微笑描写的典型突出。该目标一亮出,我立刻感觉这个目标可操作性强,每一个目标后半句是该堂课训练的重点,而前半句则是训练的手段,通过一种手段,训练学生一种技能,相当精炼。这应该是李老师经过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才归纳出的,而观摩整堂课,也的确是仅仅扣住这个目标进行的。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应将目标设计的集中而明确,哪怕是一节课只训练一个知识点,一个阅读题型。

2、评价及时而有效。评价及时才能将有效推动整个阅读过程,像《海燕》中的配乐朗诵,体会海燕的形象,《绝唱》中运用微视频“巧克力如丝绸一般柔滑”来学习通感的写法等等,这些评价手段都是及时而有效的,引领学生进一步阅读体会,有效达成目标。李玉霞老师还运用图片来吸引学生说、写不同的微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所以评价是否恰切,是否及时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围绕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要合理科学。李老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细描时,采用微视频一边学习什么是联想,一边讲解如何将联想运用到写作,去进行人物描写,紧接着及时修改学生的“微笑”片段,再进行提升训练:屏幕上出示图片,学生口头训练,积累词汇细描屏幕上的人物微笑,环环相扣,合理而科学。

例4:

以前我们语文教师由于缺少正确分析教学目标,在课堂设计时更多注重过程,认为目标只是格式需求,是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安排。导致目标的制定宽泛而空洞。缺少可操作性,缺少计划性,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甚至可能千篇一律。通过近一年多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所有设计的核心,无论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还是评价方式的确定,都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那么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

首先,制定教学目标应该具体。例如以前《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目标是:1.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2.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这一目标不具体,宽泛空洞。通过修改后,本节课的目标我设定为:1能够概括文章事件并从中概括母亲品性,感受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2、学习文章多角度选材和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这样修改,目标切口相对小,我在把握课堂教学时,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方向性明确,就能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制定的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定学习目标时要切合学生实际,并且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课堂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在自学中采用什么方法,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明确在学习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完成哪些内容,明确各学习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师在呈现学习目标后,学生在课堂上不用教师解释就明白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紧张又有条不紊的展开课堂学习。

例5: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能让教师明确本节课教的目标,学生明确学的目标,以及整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基于这一点,要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首先要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

以前教文言文的时候,我是这样确定知识目标的:掌握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自己感觉这样写比较全面,但是由于目标设置的太大了,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检测的时候,学生对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的不够理想。

了解了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解读之后,我豁然开朗。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课程标准,同时还要把课程标准细化为具体的目标,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于是在讲《童区寄转》我确定了这样的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作解释:荛、布、囊、易、恩、奇。

2、比较重点虚词为、所、即在不同句子的含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重点字词,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对课文的理解也比较深入,相信,只要我们把目标定具体,一步一个脚印,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慢慢地提高。

二、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所以在提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之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1、你选择教学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落实学习目标?2、你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3、你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学习目标?4、你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5、你是否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

例如王伟波老师讲的《绝唱》这节课,设计了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图片引出问题,第二个环节出示目标,明确方向,三个环节检测生字或注音,第四个环节品析人物,第五个环节学会描写声音的方法,第六个环节牛刀小试,当堂落实。每一个环节都对应着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

其实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你是否能够回答:围绕学习目标,你选择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设计了怎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怎样?

三、评价标准

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评价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促成目标达成的动力,它们是相辅相承的,所以当目标明确之后我们就要设计与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一节高效的课堂必须在课前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出相应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评价。

2、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当堂检测往往是随意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就容易导致测评内容与目标存在偏离,甚至偏离较大。如果测评没有和目标保持一致就无法检测到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例如,为了检测“通过品读重点段落,学会从多个角度描写声音的方法”这一目标,王伟波老师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试着用通感的手法仿写句子。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学生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做出准确的评价。

例6:

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学习者,亦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者

有效实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一直是我们大家授课所努力追寻的方向与目标,为我们高效的的语文课堂保驾护航。现与大家商榷自己的一些授课反思。

首先目标的确定。1、目标要对课标负责,要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如果只有教材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那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语文课应该定位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某一文本的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2、目标最终对学生负责,要基于学生能力与知识认知的需求。通俗的说就是学生的需要、疑惑之处,才是我们最应该教授的。学生既是教学内容的学习者,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者。例如初三最近在进行议论文阅读训练,通过学生的答题我发现学生在审题上存在问题,我在复习授课中设定目标为“ 1、在比较中读题,划出关键词,学会审题。

2、找出文中已有事实论据,学会为文章补充事实论据的方法。”清晰的目标是关键,是灵魂,阅读文本的处理、方法选择、课堂拓展与小测都围绕“目标”展开。每堂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

其次,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时课堂设计太复杂,粉饰的过于华丽,冲淡了主题。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应该简约化,回归到真实性,围绕“目标”设计过程与活动,去掉花哨的东西。例如我在进行议论文阅读训练的课时授课中,将《善待挫折》和《成功的秘诀》合二为一的讲评时,自己感觉环环相扣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可最终通过课堂拓展与检测发现学生并未如愿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究原因,就是在授课时过分在意教师自己的“教”,忘记了学习主体如何才能接受,导致了目标的达成度不高。还有就是“空中楼阁”式的讲题,疏忽了学生对文本材料的阅读与解读,只是自己一味的在“畅谈”议论文的答题技巧。

其实细想考识记可以解决的语文题,都算不上难题。语文课又哪里是死记硬背的科目,答题的文体特点应该授予学生,可它获得的途径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而非教师人为的告之。语文课应该将内容定位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某一文本的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7:

登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

“登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这是我听完张磊老师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后的第一感受。所谓的赏月就是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具体标杆。而所谓的“登山”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评价手段,评价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还以张老师的课为例,她设计的目标是:1.通过概括《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主要内容,学会精要概括名人传记类的主要内容。2.交流赏析精准传情的语言描写;理解文章深刻的主旨。目标设计精练而概括,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用词上比较模糊,不利于学生的具体操作。比如“学会、理解”等词,我在想可以稍作改动,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很清晰了。比如目标1是关于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方面的,我们可以设计为: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写了贝多芬的几件事。目标2可以设计为: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语言描写,并从修辞、表现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从而说出文章的主旨。为了达成目标,张磊老师设计了三个板块“靠近巨人、凝视巨人、触摸巨人”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领会文本,多种评价手段的综合运用,给人眼前一亮的新奇。尤其是在课堂结尾,张磊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何为、罗曼罗兰《名人传》、傅雷”这些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通过傅雷的事例联系本课内容,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贝多芬的伟大,的确称得上是“巨人”,将文本读深。

例8:

为细节描写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有感于李玉霞老师的《那个微笑》作文讲评课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言干瘪,内容贫乏,缺少细节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作文的细节饱满起来,生动起来呢?李玉霞老师执教的《那个微笑》作文讲评课,让我茅塞顿开。

李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出描写微笑的比喻和排比句”。微笑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是具体可感的,要对微笑进行细致的描写刻画,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勾勒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心去感受,然后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

李老师就是用心在教学的老师,她了解学生之所以没有对微笑进行描写的症结所在,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写。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由不会描写到会描写呢?李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内心,遵从学生的思维,运用“联想”的微视频,处处伏笔,步步引导。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微笑”两个字后,引导学生说出“微笑”给人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微笑是美的,有的同学说微笑是甜的,有的同学说微笑能给人以温暖。李老师接着引导,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甜的,什么是温暖的,自然而然地引出蜜是甜的,花是美的,火、太阳、暖流是温暖的。由此可以写出奶奶的微笑犹如蜜一样甜甜的,又宛如春花般美丽……李老师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出描写微笑的比喻和排比句,在轻松自然中让微笑具体化可感化,从而让文章丰满起来,生动起来。

写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失去想象和联想的作文,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情感的波澜,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李老师的这节课,真正实现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基本上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出描写微笑的比喻和排比句,很好的达成了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

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强调的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 第三、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了解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搜集不同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证据,把握学生“到哪儿了”。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

关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

关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 泽库中学于娟成就好课,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成就好课,不是偶尔地上一节公开课,也不是点缀式地有几节“拿手课”,而是改善我们整个的课堂生活。我认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成就好课的必经之路。 我对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有如下认识: 一是教学目标。首先,对照课程标准,分析在教学目标中是否从学生角度描述了学生学习的达成度?第二,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次课堂学习的达成度? 二是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落实学习目标?你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你设计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学习目标?你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你是否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 三是评价标准。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正是因为目标引领教学,评价贯彻始终,关注预设,注重生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真正体会到参与与收获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教学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的三个部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者的统一性确保了教学的有效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花样越多、教学效果越南辕北辙的结果。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三者的统一,以简洁明确为好。 一、教学目标简易准确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已被我们所充分认同。但是,

教 学 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

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是国家的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自然也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依据这样的规律,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从“方案设计”到“课堂实施”全方位的 专业探索。 一、“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的问题 1.“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行为,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总是要有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在当下,我们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与图景,其实质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待与要求。这些“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怎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追求“一致性”,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与学生的实际素养之间的“一致性”。学生实际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不同学段,要经历不同的课程,但最终应该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学校教育的国家使命。课堂是国家意志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的“前沿阵地”,“教学评一致性”,说明白些是“教”“学”“评”相一致于“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应相一致于“课程目标”(表现为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应相一致于国家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才说,“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2.“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眼花缭乱但不能切实解决课程“基本问题”的问题。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课程基本问题即“一致性”。课程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的基本问题即“四要素的一致性”。所谓“四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并不是有了这“四要素”就是符合逻辑的“课程”了,课程的逻辑乃是这“四要素”的“一致性”。这“四要素”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即围绕学习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所谓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为了漂亮、好看、热闹、轰动,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家就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就是“四要素”的一致性。不考虑“一致性”问题,就会导致所教非所学、所学非所评、所教非所评,课堂变成“滑冰场”,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此课堂再怎样“貌似出彩”,都是令人担心的。 3.“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程改革理念纷呈而技术路径缺失的问题。 在大量的理念洗脑之后,人们总是责怪教师们改革步伐太小,总是责怪学校不能领会,总是责怪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速度太慢。殊不知,对于当下学校现场,理念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理念相一致的技术路径。我们所说的“技术路径”,应是体现对课程专业理解的实施“一致性”的路径,而不是指将所有学校武装成高度新科技的“技术路径”。我们也不要指望将所有学校用高科技武装起来,课程的“技术路径”就能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技术,最主要体现在专业方案的设计与课堂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案设计 可以说,专业方案的设计是专业活动的起点。“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是从专业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始的。“教学评一致性”方案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三个问题。“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含10个例子)

例谈如何有效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 例1: 要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最难的是做到评价与目标的匹配。这个月,我听了我校张英红老师执教的《雪》,对此获益匪浅。张老师这节课学习目标只确定了一个:体悟作者对雪景的描绘,学习用细腻的修饰语表达细腻的感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老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多种朗读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张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以读导学,以读促学。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江南雪的优美和朔方雪壮美的特点,张老师采取了男女生对读的方式。在理解文章结尾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时,更是巧妙地捕捉到这句文眼,抓住“孤独、死掉”这样的微点,让生自读,齐读,以读解文,以读促思,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战斗情怀。不仅如此,张老师还安排了学生自读、默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两次默读,让学生从细处着眼,推敲、品味关键的字句,这对于理解先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如此,《雪》这篇文章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太难理解了,此时张老师的巧妙引导发挥了很大作用。张老师先和学生一起品析一个句子,再大屏出示文中的典型例句,最后让学生自己从文章找出使用细腻修饰语的句子,给学生时间,引导,发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味笔法,感悟情感。最后课堂小练笔环节中,两个同学的习作展示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 令我佩服的还有一点,张老师总是适时搭建问题阶梯,让学生自然生成对文章的个性解读,在探究先生喜欢哪里的雪这一问题时,学生提出喜欢北方的雪,张老师大屏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适时追问,鲁迅仅仅想写北方的雪吗,学生顺着老师的点拨直入文章的主旨。 总之,这节课,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想达到实效,就应该目标要小而实,评价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例2: 有效创设情境,促进目标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主体的自主建构,获得个人的认知,促进目标的达成。下面本人就刘丽霞老师《海燕》一课的教学课例来谈一谈实施情境教学,促进目标的达成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1.以朗诵渲染情境,让学生意犹未尽 在语文课堂上,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朗诵来渲染情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刘丽霞老师的这节课中,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大屏幕,聆听诗朗诵。激流澎湃的大海,震撼人心的诗朗诵,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也迅速地饱含热情的投入到这节课堂中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2.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用图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不仅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增强个人的理解。在整节课堂上,刘老师先后多次播放诗朗诵的视频,视频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胆小懦弱的企鹅,恐惧呻吟的海鸥都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们在倾听朗诵的同时,加深了对这些事物的理解,这也为学生们学习象征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习目标的达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选入的四篇小说,都是从明清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讲述英雄传奇,《范进中举》描绘儒林世相,《三顾茅庐》演绎历史故事,《林黛玉进贾府》展现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精彩片断之一。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生动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范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范进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狂喜之下他疯了,疯的很丑陋,也很可怜。范进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朗读水平有很大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识已具备,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这篇小说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对比,认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世风。 2、通过品读人物对话、动作的细节把握范进、胡屠夫的性格特点。(重点) 3、通过赏析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片段,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难点)

如何认识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doc

如何认识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成为当 下广大教师渴望达到并孜孜以求的课堂境界。于是, 各种教学模式粉墨登场,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叫 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 要进行有效高效教学,就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 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它的有效性非 常重要,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者还是 学者,都非常希望我们的教学活不光有效,而且要做 到高效。所以,作为教者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前,就要根据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教学活动前贯穿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目标准 确才能“教的对”。我们要根据课标来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又要根据目标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在活动 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教学对目标负责,评价对教学负责,他们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让我们对教学过程的每一步, 每一项都要弄清楚,铭记在心。目标、教学和评价要

保持一致,它是藏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下的重要的教学 理念。 课堂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它既是促进学生 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 学的重要工具。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是学生学习持续 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具体 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下面几种方式对学 生进行评价。 一是 ??别谈话。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但由于方方面面的 原因,学习成绩却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找这样的学生进行谈话,赞扬他们的学习 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指出他们取得的成绩,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老师评价,会直接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 获得到学习上的成功。在这方面老师每天要做到至少 找一名学生谈话,“一个微笑” 能够温暖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的话” 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通过谈话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加深师生的感情,促 进学生的学习。 二是课堂提问。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当成没有羞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但是”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极高的,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我是一名专业型教师吗?答案很显然,还不是。那么怎么让自己称为一名专业型教师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发表时间:2020-04-02T10:30:32.9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作者:代红朱永丽[导读]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 案例背景: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遵循的路线是“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首先制定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用以评估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最后才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追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下面我将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位置与分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步:制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教材分析】 本章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从位置与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产业分布三部分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介绍了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人口及城市分布,最后结合区域条件分析其产业分布特点,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影响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因素。难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综合思维。【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简单的地理规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本节课复习东北地区,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图文信息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呈现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兼顾教材、校内外资源和学情分析(依据目标叙写ABCD原则) 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通过阅读地图,总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对比学习,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工农业发展的因素。第二步:设计评价任务根据目标1设定评价任务1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评价任务1: 1.在东北地区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临海、邻国的位置。 2.通过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描述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目标2设定评价任务2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引领高效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757651.html,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引领高效课堂作者:孙风云于晓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区实际,区教研中心提出以“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为切入点,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标准;高效课堂 在此,笔者以《代数式》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航,它能让教师明确本节课教的目标,学生明确学的目标,以及整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基于这一点,要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首先要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 在同研之前,对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照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是否从学生角度描述了学生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有的教师在目标描述时,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教的达成度。 2.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教学活动与目标不对应,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代数式》一节我们制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说出数字、字母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和代数式的建模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之前相比,虽然目标还是三个方面,虽然也只是几个词语的差别,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从目标上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要体会什么样的建模思想;教师要怎样协助学生达成目标都是一目了然。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才能达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尝试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尝试 ──以《灰雀》为例 编者按:2011年,崔允漷先生曾撰文呼吁《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指出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穿溜冰鞋”的课;或者是偏离目标的教学,即我们常说的那种“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或者不受目标制约的“深挖洞,广积粮”的课。并给出了如何送教学“回家”的理论依据与操作路径。然后,时隔几年后的今天,观察我们的语文课堂,崔先生提出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为此,《小学语文》杂志从2015年第9期开始,以崔先生给出的路径为指导,邀请广东省的陈基老师,尝试进行“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系列探索,同时,邀请大家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试教者,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共同送语文“教学”回家。 关键内容重读: 教学何以“回家”

──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 教学的“老家”是国家课程标准,教师理所当然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

小学教研心得 学习教学评的一致性反思

小学教研心得学习教学评的一致性反思 今天的中心组教研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崔允漷教授的《教-学-评一致性》。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天才”,总以为“我教过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一定是考得出来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讲漏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 给我的最初印象,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通过今天的共同学习,自己头脑中对于目标的认识与理解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航灯,那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精准的目标,所有的评价和教学活动越花样百出会偏离轨道越远。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因此早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做细化目标的工作,让每位老师都真正明白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在目标细化时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定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

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上还不够。有时觉得自己设计的课很好,应该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上完课后,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想一下还是自己从教师出发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学目标的设计总是先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它总归是教师主观意识的体现,如果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如果不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法察觉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否相适应。因此只有明确自己教学评的目标的一致性,一切都从目标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才能呈现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学习心得

《让教学“回家”》学习体会 ——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郑州市二七区水磨小学任晓洁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这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每上一节课都需要目标的指引。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太多的课堂模式,太多的教学方法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航,它能让教师明确本节课教的目标,学生明确学的目标,以及整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基于这一点,要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首先要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 在同研之前,对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照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是否从学生角度描述了学生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有的教师在目标描述时,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教的达成度。 2.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教学活动与目标不对应,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代数式》一节我们制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说出数字、字母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和代数式的建模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之前相比,虽然目标还是三个方面,虽然也只是几个词语的差别,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从目标上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要体会什么样的建模思想;教师要怎样协助学生达成目标都是一目了然。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才能达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所以在提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之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1.你选择教学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落实学习目标?2.你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3.你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学习目标?4.你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5.你是否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 其实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你是否能够回答:围绕学习目标,你选择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设计了怎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怎样? 我们认为,既然“生命化课堂”的首要含义即“尊重生命需要”,那么它就不应是一种模式,而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立足于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按照每堂课知识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每节课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所以,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转变学习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生命化课堂”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本主义”,所以课堂就应该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将新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决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 例如,在《代数式》这节课的概念教学环节,当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出代数式的时候,马上出示两个问题:即思考:①以上所列式子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字母表示数,请你观察这些式子都包含哪些运算?②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代数式,你能不能按代数式的特征,给出代数式的定义?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小组合作交流出代数式的描述性定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明代数式的构成。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会”为“会学”。 (2)贴近生活设疑,增强学习兴趣 在引入代数式的概念的时候,不是直接地给出代数式的定义,而是由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入,欣赏图片、感受数据、列出代数式。例如在诊断测试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学校离我家skm,我步行的速度是4km/小时,问我到校需要时间。②我们学校有a个老师,每班有b个学生,

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编者按: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专家积极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等实验校进行了基于课堂现场的长期的跟踪式研究。在专家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期特推出一组文章,分别从学术原理层面、学校整体层面、教研活动层面、教学设计角度与课堂现场角度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进行阐述。 “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①

教的问题;有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人为地将教的问题交给教师,评的问题交给教研员,导致教师只管教,教研员来管评。又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不太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即目标)。有一次,我问一个教师“你为什么要写目标”,他回答说“是教研员要我写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会是怎样“穿溜冰鞋”的。再如:我们在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评课的人说“这堂课讨论得很好”、“情境创设很好”、“设计了探究活动”之类的话,如果评课者在分析时不把这些问题与该课的目 标建立关联(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情境而情境、为探究而探究”的课堂。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课程一致性思维的表现。因此,变革这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的一致性问题,即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 课程的四个经典问题,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决定着后续的三个问题。因此,清晰的目标是关键。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

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 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目标制定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 (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生:(讨论、汇报略)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性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都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让他们有计划的自定步骤、自我支配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张扬个性,体现自主,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同时,教师也在这适当的“放”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课堂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观察报告

课堂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观察报告 ——以骨干教师汪成亮的《吹泡泡》为例 一.引言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恰当把握和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而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内容,以及针对这些教学内容所呈现出的评价,应该是三位一体。即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不走弯路,直指课堂教学重难点,同时也便于教师不断了解学生关于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1、观察对象 这次我们以同年级组的老师,汪成亮执教的《吹泡泡》一课,开展课堂观察。 1)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任我校教学教导。 2)关于教材: 《吹泡泡》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课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儿歌阅读材料,共五行,只有一句话,写出了小螃蟹吐泡泡的情景。课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螃蟹像小朋友一样在玩耍。一个“吹”字,“轻轻吹”“猛一吹”“不轻不重小心吹”把玩耍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了,很有趣。 第二部分是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以及相关的练习。 2、观察工具 《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观察量表》的观察量表。我们在整个观察中,使用此表进行观察。 3、记录方法

观察课堂实录,采用手工记录方式,根据预设单上安排的教学活动,记录教师的课堂评价,并对内容进行分析。 由于量表过长,在此将其分列呈现。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目录 01 什么是评价任务 02 评价任务的制定 03 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评价任务? 所谓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的、可评价的学习任务。 举例:《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游记的线索。 评价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段落内容并写在学案上。(2)小组交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游记的线索。 分类: (1)传统的测试题,包括纸笔测试,口头问答,动作测试等

(2)表现性任务,比如完成一个作品,设计一个实验,朗诵一首诗歌等。 二、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区别 学习目标描述的是预期学习做到怎么样。 评价任务描述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以确保做到怎样。

(二)评价任务的要求 (1)评价的任务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 (2)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要对应。 明确两点: (1)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要对应,但不一定是“一一对应”(2)评价任务是“任务”,不是“目标”,“学会”“能”之类的词汇不要用于评价任务。 三、评价任务的特点: 1、指向性 2、明晰性(可执行性) 3、空间性 指向性 所谓的指向性,就是评价任务要指向学习目标,即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a、确保“一致”的策略之一:逆向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 逆向设计: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

b、确保“一致”的策略之二:对应思维 如何理解“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理解1:评价任务必学引出与学习目标所学要的学习信息。 理解2:怎样的学习目标设计设计怎样的评价人物。 理解3:有目标,总要有评价:评价,总是针对目标的。 理解4: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对应关系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如:小学语文《新来的王老师》(指向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一遍,选用“请、摇摇头”等关键词说说汪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检测目标1) (2)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选取了课前、课上、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