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地中海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论文

地中海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论文

7 K eenan SP, S inu ff T, C ook D J , et al W h ich pat ien ts w ith acute exacerba tion of ch ron ic ob structive pu l m onary d isease benef it from non invas ive pos it ive pressu re ven tilation? A sys tem at 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 nn Intern M ed , 2003; 138( 11 ): 861 70 L igh tow ler J V, E lliottMW Pred ict ing the ou tcom e from N I V for acu te ex acerbations of COPD J Thorax, 2000; 55( 10) : 815 6 2010 07 20 收稿 2010 08 09 修回
地贫 , LFR 高于非老年
地贫患者骨髓反应较
地贫强 , 女性老年地贫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低于女性非老年地贫。 A 文章编号 1005 9202( 2010 ) 20 2907 02
老年人 ; 地中海贫血 ; 网织红细胞 ; 血液细胞分析仪 R446 11 ; R556 6 文献标识码
网织红细胞百分 率 ( RET% ) 、 网织 红细胞绝 对值 ( R ET# ) 、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 率 ( I RF ) 、 低荧光强 度网织 红细胞 百分率 ( LFR ) 、 中荧光强度网 织红细 胞百分 率 ( M FR ) 、 高 荧光强 度网 织红细胞百分率 (H FR ) 等 6 项 参数是 近年使 用全 自动血 细胞 分析仪后常规的检 测项目。地 中海贫 血 ( 地贫 ) 是我国 南方高 发的遗传性慢性溶血 性疾 病 , 其网织 红细 胞必然 发生 变化

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秀峰区772例3岁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和对喂养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生率31.22%,6-8个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2.31%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但与喂养方法(是否经常喂养动物性食物)有关系,贫血患病率随着膳食的平衡而降低。

结论:我区3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8个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指导,防治并进以减少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养性缺铁性贫血;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 55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1-01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1]。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2004年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53%的学龄期儿童存在贫血;我国2002年6月龄到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36.6%[2],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为了解本社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现对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和喂养方法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建立健康档案常住儿童。

1.2方法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喂养方法的调查。

观察儿童在各种情况下与贫血的关系。

1.3贫血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地区,6月-5岁血红蛋白<110g/l。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论文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论文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52-02铁缺乏症(id)是临床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且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预计约有1/3的世界人口缺铁[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已居世界四大营养缺陷症(蛋白质-能量缺乏、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首位[2],也是婴幼儿患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铁缺乏,致使体内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造成的一类贫血。

ida 的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等铁代谢异常特点。

缺铁性贫血被认为是铁缺乏症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缺铁性贫血在全球普遍存在,特别是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发病人群总数的50%左右。

已有研究表明,重度贫血会使儿童语言和动作发育受抑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且其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较多,如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及孕母严重缺铁均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原因在于胎儿从母体获得铁以妊娠后3个月为最多)、铁的摄入不足(若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不及时给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原因在于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铁含量非常低)[3-4]、铁吸收障碍(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小儿腹泻不仅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使铁的排泄增加,进而致使铁吸收障碍)[5-6]、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使缺铁)等。

施巧玲等[7]通过对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结果示,乳母患缺铁性贫血是婴儿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乳母大多是因为孕期铁缺乏而致缺铁性贫血。

研究认为,孕妇缺铁性贫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将铁转运给胎儿,而是通过增加骨髓幼红细胞膜上tbr数目与胎儿竞争可利用铁,且胎盘的摄铁能力随之相应减弱,致使对胎儿的铁供给产生一定影响,使婴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缺铁性贫血:病因、诊断及治疗技术探析

缺铁性贫血:病因、诊断及治疗技术探析
以上内容几乎涵盖了《缺铁性贫血概述》部分的主要内容,具有客观严谨、专业的表达方式。同时,这两方面内容又有针对性地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诊断进行了具体解释,可以为后续的PPT内容展开作铺垫。
铁代谢紊乱引起缺铁性贫血
一、铁的吸收和代谢紊乱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铁的摄入和代谢出现异常,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铁可通过肠道吸收和利用铁转运蛋白等调节其代谢。如果肠道吸收铁不足或存在其他疾病导致铁流失增加,如囊性纤维化、炎症、肝病等,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 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体内铁水平、红细胞指标和临床表现三方面。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铁饱和度等指标可以反映出铁的代谢情况。同时,红细胞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也可以帮助诊断。临床表现包括皮肤黏膜苍白、心悸、乏力等,也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参考依据。
ChatPPT Generation
2023-04-13 |
Thankyou
第一、血红蛋白电泳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电泳分离血红蛋白,根据其不同的运移特点来确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此方法可检测不同种类的血红蛋白,如普通成人血红蛋白、胎儿的血红蛋白和畸形血红蛋白等,可准确地诊断出缺铁性贫血。
第二、血红素法: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血液中的血红素含量,来间接推算出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诊断出缺铁性贫血。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等特点,是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2. 营养素合理搭配:除铁外,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也非常重要。人体需要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合理搭配食物可以增强营养素的吸收效果,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药物治疗辅助:对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单纯依靠食物摄入来增加铁元素的补充可能不够。此时,药物治疗辅助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些铁剂、铁制剂等药物可以大大提高铁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进而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但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药量和剂量的选择上需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自行调整药量。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平均每天需储铁约3.75mg,这样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

若孕期母体铁摄入不足或早产儿、双胎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幼儿期发生缺铁而贫血。

幼儿铁摄入不足: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在前四个月可以通过乳汁获得一定量的铁,但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动用体内储备铁来满足生长发育需铁量,4个月时体内储备铁已基本用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此时不补充或补充量不足,就会导致缺铁。

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以上和1~3岁分别为10mg和12mg。

婴幼儿的常规食物如人乳、牛乳、谷物均是贫铁食品,蛋黄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

婴幼儿期若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常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是人一中生长发育较快的两个高峰之一,相对需要的铁增多,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男女铁的适宜摄入量分为每天15mg和20mg,1~3岁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12mg,按体重计算铁的摄入量婴幼儿是成人的20~30倍。

婴幼儿期如此大的需要量若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铁的摄入量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就会发生贫血。

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障碍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种消化道疾病损伤了肠黏膜,使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吸收减少;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铁的食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其铁吸收率高;另一种是存在于植物性和蛋类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因受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橉蛋白的影响而不易被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导致铁吸收量小,导致体内缺铁而发生贫血。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性护理增加母体孕期铁储备: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引导孕妇平衡膳食,注意铁摄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确保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添加富含铁辅食的前4个月内有足量储存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缺铁性贫血魏钰鹃

缺铁性贫血魏钰鹃

01 02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的严重 程度。
铁代谢相关指标
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情况, 有助于确定贫血的原因。
03
其他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如骨髓穿刺、红细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或出现缺氧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来改善症状。
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消除慢性失血、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
04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营养教育和生活指导
营养教育
向公众普及缺铁性贫血的危害、症状和 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对缺铁性贫血的认 识。
VS
生活指导
指导公众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 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
患者故事
分享成功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患 者的经历和感受。
注意事项
医生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及其家 属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的建
议。
展望
对未来缺铁性贫血治疗和研究 的展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例如,饮食中铁 含量不足、胃肠疾病影响铁吸收、慢性失血等。
病理生理
当体内铁储备耗尽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贫血。 同时,缺铁还可能影响其他生理功能,如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流行病学和影响
流行病学
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通过相关检查进行 鉴别诊断。
其他疾病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预防与治疗论文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预防与治疗论文

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关键词】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患有贫血的孕妇占50%。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血在孕妇中非常常见。

常见种类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

据报告,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占70%。

因为在妊娠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要量也在急剧增加,孕妇对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 贫血标准及孕妇贫血状况1.1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症状以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标准。

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以下为重度贫血。

轻度贫血多无明显症状,多数贫血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及食欲不振等。

1.2 孕妇妊娠期内贫血状况妊娠分三期:早期为1到14周,中期为15到26周,晚期为27—40周。

首先,妊娠期贫血率随着孕期时间推移而增加。

孕妇贫血率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30%,50%和80%。

其次,在教育程度和接受营养指导方面,没有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孕妇比接受过此教育程度孕妇的贫血率高出40%。

没有接受妊娠营养指导的孕妇比接受过妊娠营养指导孕妇的贫血率高出50%。

可见孕期的营养指导对预防妊娠贫血具有较明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在饮食方面,既喜欢喝茶又偏食的孕妇贫血率更是高达90%。

再者,孕妇在妊娠期内反应(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乏力)越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血程度越高。

最后,孕妇贫血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轻度贫血对母婴无明显影响。

妊娠合并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早产、难产或死产,分娩时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容易发生乏力性子宫出血,可引起休克或死亡,而且产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等等。

2 孕妇贫血的预防与治疗2.1 饮食补铁孕妇可从饮食方面改善贫血状况和预防贫血的发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膳食中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简称“动物铁”和“植物铁”。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摘要】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也影响细胞内和组织内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严重贫血还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神经、消化系统及其他一些非造血系统相应表现。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治疗合理的膳食指导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贫血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短时间内好转甚至消失,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代偿潜力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就会出现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但当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小儿贫血的病因儿童生长发育过快婴儿期、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体重增加较多,血容量也增加较快,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的倍数更高,对铁的需要量迅速增加。

铁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息肉、钩虫病、胃肠道畸形(如食管裂孔疝、美克尔憩室)、长期反复鼻衄、少女月经过多、痔疮、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咳血、胃肠肿瘤、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出现长期慢性失血,长期铁丢失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每失血1ml,约失铁0.5mg,虽然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时,即可造成贫血。

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存在相关性。

Hp感染儿童中16%有缺铁性贫血,单纯抗Hp治疗及单纯口服铁剂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补铁同时抗Hp治疗,缺铁性贫血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提示Hp感染可能是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病因之一。

某些药物如碳酸钙、硫酸镁、H2受体抑制剂等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长期腹泻、呕吐,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导致长期食欲不振、胃肠吸收不良,可影响铁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

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

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
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

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

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近年来,诊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缺铁性贫血所引起的,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

缺铁性贫血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

这是因为当病人尚处于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

缺铁性贫血大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缺铁潜伏前期;第二期为缺铁潜伏期;第三期为缺铁贫血期。

病人在第二期即可产生舌痛等口腔症状,只有到第三期血液常规化验中才能发现异常。

缺铁性贫血造成口腔症状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大我数有关人员认为是口腔黏膜和舌乳头受缺铁变化的影响,产生代谢改变及萎缩所致。

同时还可并
发口舌黏膜溃疡、口角炎、口腔真菌感染、味觉减退等症状和疾患。

缺铁性贫血尚有一种严重的特殊类型,医学上叫做普--文氏综合症,称缺铁性吞咽困难综合症。

多见于40-5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道上段功能性痉挛所致)、皮肤瘙痒、苍白萎黄。

指甲扁平或下陷为匙状反甲。

常规血液化验检查,即有明显的异常。

主要原因是病人对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慢性失血,造成体内长期严重缺铁所致。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应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主、副食,如小米、动物肝脏、鱼、肉、豆腐、海带、虾皮、核桃、松子、萝卜等及一些叶色深绿的蔬菜,并且少放油,多加水和醋也能增加食物中的含铁量。

治疗:首先,需要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针对引起贫血的原因治疗,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失血,治疗慢性消化系疾病、妇科出血性疾病。

其次,补铁药物治疗,目的在于补充血液和组织所缺的铁,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并补足贮存铁。

(1)口服铁剂。

常用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碳酸亚铁等。

以上药物均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补铁剂不宜放置过久,以免被氧化而影响疗效。

口服铁剂常有胃部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每日补铁剂量不宜大,重在每日坚持服用和针对病因治疗;过量的铁剂如果超过胃
肠道吸收的能力则等于浪费,而且增加不良反应。

铁剂服用时可加服维生素,以促进铁的吸收。

铁剂服用后,大便常会变黑,这是正常且无害的现象,停药后会消失。

一般服用铁剂1周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逐渐增多,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随之贫血症状好转,3周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但为了补足贮存铁,必须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坚持服药3个月以上。

(2)注射铁剂。

注射铁剂毒性反应较多,仅在因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效果差,或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而不能耐受的情况时才选用。

贫血在中医的治疗辨症上多属於「虚症」,其食物疗养主要是以养心、健脾、补血为原则,在中医补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来调养,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有贫血困扰的人,应多摄取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有助於铁质的吸收。

参考文献
[1]战永才董元华王宪华.富马酸铁每周口服治疗缺铁性贫血66例[j].儿科药学杂志,
[2]肖红王恩湘.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j].湖南医学,
[3] [1]vreugdenhil g,swaak aj.anemi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ment[j].rheumatol in,1999,9:243-257.
[4] vreugdeuhil g,bahus ca,van eijk hg,swaak a.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rythrecyte and serological parameters in iron deficiency rheumatiod arthritis patient[j].br j rhenmatol,1999,29:105-110.
[5] doubo a,davis m,smith jg,et al.collins
aj(1992)structured approach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1992,51:469-4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