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应用

大部分 稻 区稻谷加工 后稻 壳堆积 如山 , 乡村屯 使
路边 稻壳随风乱刮乱飘 , 影响环境 和人 民身心健康 。 当 磨 米 房稻壳 存放 过 多 成严重 的环境污 染 。 成 造 该项技 术育
不受气象条件 限制 , 时早 育苗 。 能适 2 . 应用该项技术育苗还能起 隔热作用 , .2 2 提高种 床 温度 。 0 5 2 0 年调 查 , 常规育 苗床温2  ̄ 新基质 无土 2C, 育 苗床温 2  ̄ 提 高床温2C。 用该项 技术可提 早育 4C,  ̄ 应 苗7 1 天。 ~0 2. .3解决破坏植被问题 2 土育 苗从 山地取 腐殖 土 , 经常 出现 毁林 取 土 , 大 量挖掘山地腐殖 土 , 使植被遭 到破 坏 , 成严 重水土流 造 失。 从旱 田地取土 , 旱 田地 表层优质 土越挖 越少 , 使 土 地越来越 脊薄 , 有机质越来越 少。
新基 质育苗 苗床透气 性 明显好 于土育 苗 , 有利根 系生长 , 株鲜重 和干重 地上部 虽然 比土育 苗分别少 百
0 克和01 , . 6 . 但是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却分别重37 克 .克和 0 克。 . 秧苗根多 、 4 根长 、 苗壮 。 22 .7显著降低育苗成本 . 土育苗公 顷需 育苗土3 4 ~ 立方米 , 每立方米需 运费 1元 , 顷需运费4 ~ 0 , 5 公 5 6 元 筛土工需2 元 , 0 苗床 除草剂 l~ 0 , 5 2 元 合计8 — 0 元 。 0 10 新基质育苗不 用苗床除草剂 , 每公 顷只需粉 碎稻壳 加工 费2 元 , 公顷可 比土育 苗 O 每 节省6 一 O , 均7 元 。 基质 育苗所需 营养剂 和土 O8元 平 0 新 育苗壮秧剂成本基 本相 同。 228解决运秧用工量大 的问题 .. 土育 苗 : 平方米 育秧 土重2 公斤 , 顷需 田间运秧 l 公 费8 元 。 0 新基质育 苗 : 平方米育 秧稻壳重4 公斤 , 顷需 公 田间运秧费3 元。 0 每公顷减少5 元 。 O 2. . 9解决插秧过深影 响分蘖 的问题 2 水稻插秧 季节是水稻栽培 中最忙 的季节 ,0 9 %以上 的稻农都是雇工插秧 。 0 有4 %以上农户没有认识到插秧 深浅与产量关系 。 土育苗插秧易过深 , 影响分蘖。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水稻苗床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传统的水稻苗床多采用泥炭、稻草等天然材料作为基质,但由于这些材料使用不方便、成本较高、难以管理等问题,近年来逐渐被基质育秧技术所替代。
基质育秧技术是将适宜的基质与水、养分等要素相结合,通过管理控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技术可以使水稻幼苗生长均匀、根系发达、抗性强,为后期良好的水田移栽奠定基础。
基质育秧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质育秧技术可以有效节省用水量,减少水稻苗床的水分蒸发和淋溶损失。
基质育秧技术可以避免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杂草对水稻幼苗的影响,减少使用农药,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
基质育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幼苗的生长速度和穗数,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基质育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幼苗的抗逆性,对干旱、低温、盐碱等非良好的种植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基质选择是基质育秧技术的核心。
目前常见的基质有腐殖质土、泥炭基质、固体无机基质等。
腐殖质土适合高温、寒冷地区种植,能够稳定土壤温度;泥炭基质疏松、通气性好,适合高温、干旱地区种植;固体无机基质不吸水、不蓄肥,适合光照不足、湿度较大的地区种植。
根据种植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基质,是基质育秧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
基质育秧技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基质消毒、调制基质、播种前水分管理、播种、养护管理等。
基质消毒可通过采用高温蒸汽、热水浸泡、化学药剂等方式进行。
基质调制需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进行,要充分考虑基质的通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因素。
播种前水分管理主要是调节基质的湿度,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播种时应均匀撒播,避免出现苗床“松散与密集”现象。
养护管理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防治病虫害等。
基质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提高水稻苗床的管理效率和水稻幼苗的生长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基质育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水稻二段式育苗、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一、什么是二段式育苗水稻二段式育苗就是将水稻的整个育苗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高育苗阶段,也就是母床阶段,可在温室、屋内或有防寒措施的大棚内进行,一般比常规育苗提前25-30天,将秧苗移栽到正常育苗棚内,一般是4月15日左右,完成第一次移栽俗称倒苗,缓苗后进行正常育苗管理,当秧苗长至叶带3—4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移栽,也就是插秧,至此完成了整个育苗过程。
二、水稻二段式育苗的意义我县位于我国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因此水稻二段式育苗是我县水稻早育稀植、早育超稀植及大棚钵体育苗之后的又一次新的革命,也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抵御低温冷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水稻二段式育苗的优点1、用种量少。
一般农户常规育苗垧用种量为35-45公斤,而二段式育苗只需5—10公斤种子即可,节省种子60-70斤,可节省开支(成本)100元左右。
2、秧苗素质好。
普通大棚育苗秧龄一般35-40天,只能培育出叶龄叶,最多带2个分蘖的中苗壮苗。
二段式育苗秧龄60-65天,能够培育出叶龄叶,带分蘖3—4个的大苗壮苗,为水稻超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分蘖进程快。
二段式育苗秧苗素质好,加上二段式育苗又采用的是大孔钵体秧盘,使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进程快,秧苗带蘖100%成活,有效分蘖增多,无效分蘖减少,整齐度好,分蘖利用率高达95%以上。
4、抗逆性强,光能利用率高。
二段式育苗配套超稀植插秧规格13×6寸,通风透光好,植株基杆粗壮、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轻。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育秧。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育秧技术,通过合理选择育秧基质,搭配相应的育秧设备,可以提高育秧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优质高产的水稻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文将从基质选择、育秧设备和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的制作过程和优势。
一、基质选择水稻苗床基质是指在育秧过程中用来垫底、储水、培养和保护幼苗的介质材料。
选择适宜的基质是水稻苗床育秧技术成功的第一步。
常见的水稻苗床基质有稻壳、菜渣、秸秆、木屑、藻饼等,但由于这些基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保水性能差、易寄生虫、难降解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建议采用稻壳和木屑混合使用的育秧基质。
稻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可以有效保持苗床内的湿度和氧气供应,有利于幼苗的根系生长和呼吸。
而木屑则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择稻壳和木屑混合作为水稻苗床基质,不仅能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需求,还能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提高苗床育秧的成功率。
二、育秧设备育秧设备对于水稻苗床育秧技术的成功非常关键。
常见的育秧设备主要包括育秧盘、育秧箱和育秧架等。
育秧盘是一种用于育秧的盘状容器,常见的有塑料育秧盘和泡沫育秧盘。
育秧盘的底部有排水孔,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保持苗床内的适宜湿度。
育秧盘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移动和管理,适合大面积的育秧需求。
育秧架是一种用于育秧的支架结构,常见的有普通育秧架和多层育秧架。
育秧架能够将育秧基质进行层叠叠加,提高育秧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幼苗的通风、透光和生长。
育秧架的优点是节约空间,适合大面积的育秧需求。
三、技术要点1. 合理施肥:在育秧前期,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幼苗需求,适时施入适量的基肥和追肥,提高育秧基质的养分含量,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适时浇水:及时根据苗床内的湿度情况,适时浇水,保持育秧基质的湿润度,有利于幼苗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
而水稻的育秧过程是水稻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主要采用土壤作为基质,然而传统水稻苗床存在着土壤结构不稳定、容重大、水、肥、气调节难等问题,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解决传统水稻苗床存在的问题,基质育秧技术应运而生。
基质育秧技术是指在水稻苗床中采用种植基质(如泥炭、腐殖土、蛭石等)来替代传统土壤,以提高水稻苗床的保温、透气、保水能力,从而促进水稻幼苗生长。
基质育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优化水稻生产结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
1.2 研究意义基质育苗技术采用优质的育苗基质来替代传统的土壤育秧,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育苗成功率,促进苗期生长,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
基质育苗技术还可以减少水稻生产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基质育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的意义重大,有望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持。
【200】2. 正文2.1 水稻苗床基质选择水稻苗床基质选择是水稻育秧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择适合的基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幼苗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一般来说,水稻苗床基质可以选择稻壳、稻草、麦秸等有机物质,也可以选择珍珠岩、蛭石等无机物质。
这些基质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还可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
在选择基质时需要考虑其成本、供应便利性、水分保持能力等因素。
要注意基质的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水稻苗床是指将水稻种籽播种在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使种子在苗床上迅速生根、长出新芽,形成苗期自足养料的一种种植技术。
而基质育秧技术则是在苗床上使用特定的基质来代替传统土壤,以提高苗床的育秧效果。
本文将从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基质育秧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基质育秧技术进行阐述。
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目前常用的苗床基质包括腐熟有机物、泥炭、腐殖土、沙土等。
在选择基质时,需要考虑其容重、通气性、保水能力、肥力等特点,以满足水稻苗期生长的需求。
基质还需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杂草种子,保证苗床的卫生安全。
基质育秧技术的优点。
相比传统土壤育秧,基质育秧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基质的物理特性可调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二是基质中无杂草种子和病原体,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基质可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基质育秧能减少农药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基质育秧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基质成本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基质的选择和处理比较繁琐,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三是基质育秧需调控严格的环境条件,对管理要求较高,容易受到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基质育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需求增加,基质育秧的无土栽培模式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未来水稻生产的主流技术。
随着基质育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质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也将不断优化,使其更加适应水稻育秧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机器视觉和智能控制的基质育秧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生产。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具有众多的优点和发展的前景。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基质,并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优势,提高水稻苗床的育秧效果,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应用基质育秧技术水稻苗床是水稻高效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苗床的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水稻苗床多采用土壤育苗,但是存在着土壤中的病虫害问题,同时也不能充分利用稻草等农作物废弃物,现在基质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苗床,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基质是指一种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和呼吸空气的介质。
基质育苗技术是利用无土基质代替传统土壤,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通过添加适当的肥料和微生物改造基质,使其成为一种高效养分载体。
应用基质育苗技术的水稻苗床不仅具有无土和无病虫害的优势,而且能够提供水稻所需养分和保持水分,同时还能减少农作物废弃物的处理成本,更友好地保护环境。
基质的选择是所有基质育苗技术的首要问题,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基质,但是基本的要求是均匀、透气、保水、透水、适含肥和微生物。
对于水稻的育苗,常用的基质包括稻壳、稻草、花生壳、松针等。
这些基质可以使水稻在苗期内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提高生长速度和品质。
基质育苗技术在水稻苗床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基质准备和处理。
将选好的基质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添加硫酸铵等简单的肥料,使其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养分含量。
2. 基质导苗。
在基质上撒上适量的水稻种子,然后进行充分浇水,保持基质内的充分湿润,帮助种子发芽。
种子的密度和深度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基质类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种子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3. 生长管理。
对于基质育苗的水稻苗床,生长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养分供应、水分调节、气候调整、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养分供应上,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增殖剂等方式,保证水稻在苗期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水分调节则需要根据气候和基质含水量进行调整,保证水稻苗床内的水分处于适当的状态。
气候调整主要包括遮阳、通风等,以保证水稻在苗期内处于适合的生长环境中。
虫害防治则需要定期巡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虫害对水稻的损害。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模式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模式“新基质旱育秧”技术模式要点主要为采用发酵稻壳、优选良种、大棚旱育,稀播精管,适龄壮秧,适时早插。
1 壮秧标准秧龄35~40d,叶龄4.1~4.5叶,株高17cm左右, 100株地上干重4g以上。
2 秧田地选择及大中棚规格2.1秧田地选择: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做新基质育秧田。
2.2秧本田比例: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1:100倍计算。
2.3大中棚规格:大棚高1.8~2.2m,宽6~7m;中棚高1.5m,宽5~6m。
棚长度根据所需秧田面积待定。
3 整地做床及物资准备3.1秧田面积:每公顷本田需秧田绿色面积100~120m2。
3.2整地作床:床底要整平、压实,确保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床边缘修筑高出床面5cm高畦埂。
3.3稻壳用量及预处理:每平方米育苗绿色面积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kg,每公顷需40~50mm孔径筛片粉碎的稻壳400~450kg。
以粉碎稻壳加水堆积存放一年为好。
4 稻壳处理及铺放4.1稻壳处理:粉碎加水堆积存放一年的稻壳播种前两天放在水里浸泡,保证吸收充足的水份,播种前一天晚上将浸泡好的稻壳捞出控水。
4.2基质配制:每平方米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kg与浸泡透的4kg干稻壳,控水后均匀混拌,铺1m2苗床或机插秧盘6个。
4.3基质铺放:将摆好的秧盘铺放基质,厚度2cm,上部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再浇一次透水。
4.4浇水:用喷壶浇透水,确保出齐苗前水分需要。
5 种子及处理5.1品种选择: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井灌区应选择耐冷性品种,苏达盐碱土区应选择耐碱性品种;第一、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14叶的品种,第三、四积温带选用10~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
5.2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良种,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新基质育苗就是以废稻壳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代替育秧床土的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
这项技术解决了水稻旱育苗取土难、破坏植被、及耕层的缺点,同时由于所用的原料已经过高温发酵处理,所以它比用旱田土育秧安全,能起到杀菌、除草的作用,从多个环节降低了成本,且育出的秧苗较健壮。
一、新基质水稻育苗技术有点
1.解决取土难的问题
我县早春气温较低,回暖较晚,土壤解冻慢。
4月中上旬育苗,取土、拉土、筛土难,再加上春季待播时间短,农时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实时旱育苗,使育苗拖后,最后造成贪青晚熟。
2.解决破坏植被问题
连年取土,山地植被被破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3.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稻壳常年堆积造成环境污染。
稻壳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93.4%,氧化钾0.74%,氮0.24%。
通过转化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4.解决育苗晚的问题
水稻新基质育苗可提前育苗5-7天,可缓解春整地、拉土、筛土难的问题。
床温平均比土育苗高1.5-2℃。
所以,稻壳比土保温性要强。
5.解决苗床杂草和药害的问题
一是豆田使用豆磺隆、乙草胺等连年进行化学封闭灭草,这些
化学封闭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这样水稻秧苗常受到土壤中这些除草剂的危害,抑制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使其枯死,也限制了低节位分蘖的发生。
二是苗床用封闭化学除草,也时常发生药害,原因是用药不均、覆土不均,造成药量过大,易发生药害。
三是床面不平,药液向低处渗透,造成局部药害。
四是苗床封闭的药剂选择不当,发生药害。
6.解决了根少苗弱的问题
新基质育苗好于土育苗,平均根数为15条,地上百株鲜重12.5克,地下鲜重8.9克。
7.解决育苗成本高的问题
8.解决机插育盘根的问题
苗龄25天就可盘好根。
9.返青速度快。
二、新基质育苗技术要点
1.秧本田比例
育苗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秧田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耕地。
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1:100比例计算。
2.大中棚规格
大棚高1.8~2.7米,宽6~8米;中棚高1.5米,宽5~6米,长度可根据秧田面积确定。
3.做床
秧田整地与稻壳处理秧田床面要整平、压实,确保育秧盘底部与床面能充分接触,保证没有缝隙,以防跑墒,提高保水性。
秧床边缘修筑的畦埂要高出床面5 厘米。
4.稻壳处理
育秧稻壳的用量,每公顷需40~50毫米孔径的稻壳 400~450千克,每平方米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千克左右。
在播种前1~2天将稻壳放在水里浸泡,使之充分吸水,播前一天取出控水。
每平方米用4公斤水加育苗营养剂0.5公斤化成溶液,混拌后闷3~4小时。
5.稻壳铺设
第一,育秧盘一定放平,不能悬空,盘与盘要靠紧,防止透风。
第二,育秧盘中的稻壳铺设在1.5-2.5厘米厚,用压板压实,上部留1/3,做种子覆盖部分。
第三,播前一次性浇透水。
6.种子处理
首先应选用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超过15%的种子,每公顷需种子50公斤。
选好的种子在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
晒完的种子要进行筛选、风选或盐水选种,去除草籽、杂质,以提高种子净度。
然后进行种子消毒,一般情况下将选好的种子用25%的使百克(或施保克)乳油14克,兑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在15~16℃水中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
然后捞出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放在30~32℃的环境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条件催芽,每天翻动2~3次,确保温度均衡,水分一致,出芽整齐。
7.播种及覆盖
当气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播种,一般是4月20号播种结束。
播种时首先要掌握好播量。
盘式育苗机插,每盘播芽种100~125克,人工手插每平方米播芽种500克,钵体育苗。
每穴2~3粒种子。
播后,进行压种,将苗床上的种子用苕帚拍平压实。
然后盖种。
由于稻壳易失水分,为防止芽籽干,影响出苗,播后应覆 0.5~0.7 厘米厚的土。
再一次性浇透水,覆盖地膜。
8.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①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温度不能超过 32℃;②出苗至 1 叶 1 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 28~30℃之间;
③秧苗 1.5~2.5 叶期逐步增强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左右,严防高温烧苗和高湿秧苗徒长;④秧苗 2.5~3 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⑤移栽前全揭膜,炼苗 3 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水分管理:①秧苗 2 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再补水,床面有积水的要及时晾床;②秧苗 2 叶期后,床土干旱时早晨要浇水,每次要浇足浇透;③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苗床追肥:秧苗 2.5 叶期如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
2.5~
3.5 克、硫酸锌 0.25 克稀释成 100 倍液进行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秧苗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 1~2 天每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100 克,然后喷清水洗苗。
防治病虫害:①水稻青、立枯病,在水稻1.5叶期用青枯灵或苗病清等药剂进行叶喷。
当发生青、立枯病时,可用恶甲水剂或移栽灵进行防治。
②防治潜叶蝇,插秧前 1~2 天喷吡虫啉药液预防潜叶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