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1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认定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认定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公布日期】2011.11.09
•【文号】国科发计[2011]572号
•【施行日期】2011.1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认定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1]572号)
各有关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科技平台建设的指导,深化科技资源共享,推进科技平台运行服务,规范科技平台运行管理,按照《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11]318号)要求,科技部、财政部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科技平台”)认定评审工作。
经研究,现决定同意“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23个科技平台通过认定(名单见附件)。
各科技平台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科技平台的管理和指导,为科技平台的运行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各科技平台应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建设方针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突出“以用为主、开放共享”,将促进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平台工作的根本宗旨,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数量,提升开放服务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积极服务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通过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名单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二Ο一一年十一月九日附件:。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1—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
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2—职责是:1。
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2. 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3. 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4. 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5. 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1. 按照国家平台规划和布局,研究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2. 推动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3. 择优推荐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加入共享网,提出国家平台—3—建设意见建议;4. 负责本部门或本地区国家平台管理工作,支持和监督国家平台管理、运行与服务。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服务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后备力量和有益补充,是围绕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和学科等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基础资源汇交和集成、挖掘与分析、管理与利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的公益性、专业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条共享服务平台主要依托在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骨干企业等单位建设,分为基础条件类平台、统筹服务类平台两个类型。
基础条件类平台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面向社会提供科研基础条件支撑和共享服务的数据库或资源库;统筹服务类平台主要是面向全省科研及管理人员建设的,围绕科技管理、基地运行、科技政策与信息公开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保障性平台。
第四条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能力建设,规范管理运行,促进开放共享和服务。
第五条共享服务平台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一般均应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省级财政科技资金通过后补助方式对共享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按照“基地+人才+项目+任务”的原则,鼓励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共享服务平台发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是共享服务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1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政策规范等;3.负责共享服务平台组建、运行、调整、撤销等;指导开展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考核和评估等工作,并根据考评情况予以后补助支持;4.指导有关部门、市州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规章制度

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的管理,保障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资源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应当坚持国家安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放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在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条资源库的主要任务如下:(一)收集、保存、鉴定和整理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二)提供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供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使用;(三)开展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四)为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制定、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条资源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确保资源库的正常运行。
二、组织与管理第五条资源库由国家有关部门主管,设立资源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第六条管委会的职责如下:(一)制定资源库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资源库的建设和运行;(三)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四)监督和评估资源库的运行状况;(五)解决资源库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资源库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安全。
三、资源收集与保存第八条资源库应当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科研需求,有计划地收集、保存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第九条资源库应当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整理等技术规程,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条资源库应当采用先进的保存技术,确保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稳定保存。
四、资源利用与共享第十一条资源库应当积极开展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第十二条资源库应当建立健全资源利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资源库应当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如何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如何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近年来,科技资源成为国家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采取的合理方法和步骤,以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并促进创新和发展。
一、建立科技资源管理平台首先,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可以建立一个科技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整合和管理各类科技资源。
该平台可以包括科技成果、科研数据、专利信息、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
通过建立科技资源分类清单和数据库,工作人员能够更便捷和准确地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
二、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政策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还应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政策,以鼓励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政策可以包括资助项目要求研究人员将科技成果共享的条款、鼓励参与共享的奖励机制等。
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将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对科技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并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
三、加强协同合作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积极促进各类科技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
可以通过建立科技资源共享项目,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
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组织各类科技交流会议和研讨会,提供一个平台供科研人员分享和交流科技资源,促进信息和资源的互通。
四、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
可以通过建设科技资源数据库、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方式,提高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科技资源的在线平台或者手机应用,方便科研人员和企业自主获取和利用科技资源。
五、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最后,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还需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宣传推广等活动,引导科研人员和企业了解和掌握科技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的重要性和方法,形成共识,并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践。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国科发基〔2019〕194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9〕194号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林草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药监局科技、财务主管部门,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为落实《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科技部、财政部对原有国家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通过部门推荐和专家咨询,经研究共形成“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等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
请你们组织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各国家平台的管理,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家平台五年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国家平台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梳理本领域科技资源体系架构,推进相关领域科技资源向国家平台汇聚与整合,强化科技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利用,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完善科技资源存储、管理和安全所需基础设施,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评价考核组织管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法人单位主体责任,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科技部财政部2019年6月5日附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序号国家平台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2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中科院所3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4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中科院心5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6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中科院研究所7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8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9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10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11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12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市场监管总局13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14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健康委15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科院16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17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林草局18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局19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局20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农业农村部22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农业农村部23 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24 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农业农村部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林草局25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26 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农业农村部医研究所27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农业农村部28 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产研究所29 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卫生健康委30 国家寄生虫资源库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31 国家菌种资源库农业农村部农业区划研究所32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33 国家病毒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34 国家人类生殖和健康资源库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卫生健康委35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健康委36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浙江大学教育部37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38 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同济大学教育部39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40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41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42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市场监管总局43国家生物医学实验细胞资源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健康委44国家模式与特色实验细胞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45 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监局46国家鼠和兔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47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48 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49 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科技厅50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大学教育部。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是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和微生物所信息中心的微生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立微生物功能评价部门,并完善质量保证系统而组建的公益性机构。
它在CGMCC的微生物物种保藏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微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以及资源质量保证及其共享的标准体系。
IMCAS-BRC以科学家为主导,以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优势,将注重认识并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功能;同时,以“整合资源、认识功能、开放共享、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IMCAS-BRC将对科研、教学及产业部门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产业实体开展合作研发。
基于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IMCAS-BRC与国际上多个微生物资源中心(BRC)合作共享资源信息,共建地区、乃至全球的BRC网络;同时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BRC标准,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担任IMCAS-BRC主任。
IMCAS-BRC下设4个部门:保藏部、功能评价部、信息部和质量保证办公室。
保藏部主任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主任周宇光;功能评价部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车永胜;信息部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马俊才;质量保证办公室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张立新。
1.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以下简称保藏部)以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为基础组建,宗旨是广泛收集保藏各类微生物菌株、细胞株和基因,为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提供服务和支持。
CGMCC成立于1979年,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大全

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大全关键词:开放存取数据库期刊网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 OA),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扫除学术障碍。
它依托网络技术,采用“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形式,通过自归文档和开放存取期刊两种途径,实现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课件和学习对象仓储等内容的知识共享。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开放存取的作品,其作者不能再向编辑部投稿,否则将受到处罚;读者引用开放存取作品而生成新的学术成果,必须注明其来源。
以下是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的网址链接。
国内: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科技论文网站,该网站提供国内优秀学者论文、在线发表论文、各种科技期刊论文(各种大学学报与科技期刊)全文,此外还提供对国外免费数据库的链接。
2.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eprint/index.jsp)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提供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
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3. 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系统收录的学科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理学、数学、生命科学等),工程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材料科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法学、政治、经济、图书情报学等),其他分类(科学随想、毕业论文、热门资料等)。
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专门收录中文原创研究文章、综述、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同时也收录作者以英文或其他语言写作的资料。
4.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t.hk/dspace/)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用Dspace软件开发的一个数字化学术成果存储与交流知识库,收有由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演示稿全文共1754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多资源整理中……)
属于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包含芽孢杆菌目和乳杆菌目;细胞壁含肽聚糖量高,细胞壁厚,一般革兰 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链球菌属、乳杆菌属等, 3 芽孢菌 氏阳性,个别阴性或可变,菌体球状、杆状或不规则杆状、丝状或分枝丝状等,二分裂方式繁殖,有些 目前保藏有 114 个属,614 个种,共 15804 个菌 可产生内生孢子 ,多数化能营养型代谢,没有光能营养型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 属于厚壁门梭菌纲、梭菌目、梭菌科,这类菌其形态、生理及化学特征高度可变,生态分布多样,革兰 主 要 包 括 : Clostridium 、 Alkaliphilus 、 4 梭菌 氏染色多为阳性,绝大多数为严格厌氧生长;可形成大于菌体的内生芽孢,DNA G+Cmol%为 22~53。 Anaerobater 等 13 个属,目前平台共计保藏 有些类群是高致病菌 Clostridium 属,29 个种,共 675 个菌株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 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B) 中国海 株
注:1. 目录更新日期至 2012 年 9 月。
序 号
资源 类别
资源特征
资源保藏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兽医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高 G+C 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归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目前,放线菌纲内分为 5 个 5 放线菌 亚纲、9 个目,其中放线菌目又分为 13 个亚目,54 个科、293 个属。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以及其他生 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之一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知识产权性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PCC)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主要包括:支原体属、脲原体属,目前保藏有 1 个 属,15 个种,共 57 个菌株 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 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 支原体属于厚壁菌门,柔膜菌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是目前所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6 支原体 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菌落呈“煎蛋”样,细胞高度多形态,细胞缺乏真正的细胞壁,有一个单一的三 层膜包围,革兰氏阴性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行政审批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7 植原体 植原体为寄生在植物上的原核生物,属无细胞壁的细菌类微生物。菌体由三层单位膜包围,内含丝状染 色质。此类微生物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对四环素簇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不敏感 主要包括:翠菊黄化候选种、枣疯病候选种、澳大 利亚候选种等 30 余候选种,目前保藏有 1 个属, 3 个种,共 51 个菌株 主要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属、诺卡氏属等,目 前保藏有 120 个属, 1736 个种, 共 15629 个菌株
资源服务方式:暂不共享 属于衣原体门,衣原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球形微生物,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 9 衣原体 通过细菌过滤器,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运动性;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 病性 主要包括:衣原体属、嗜衣原体属,目前保藏有 2 个属,2 个种,共 12 个菌株
资源服务方式:共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 8 立克次 氏体 属于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立克次体目;共包括三个科,常表现为多形态,主要类型为杆状、球状; 具有典型的细胞壁,无鞭毛,极度难培养,大部分都只是以其他细胞的内共生体的形式存在;能导致人 类和动物疾病 主要包括:无浆体属、埃及小体属、血巴通氏属, 目前保藏有 1 个属,3 个种,共 31 个菌株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由其所包括细菌的形状极为多样而得名,根据核糖体序列分为五类;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主要由脂多糖 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氏菌属 2 变形菌 组成,很多种类利用鞭毛运动,有一些非运动性的种类,或者依靠滑行来运动;营兼性或者专性厌氧及 等,目前保藏有 420 个属,1666 个种,共 27905 异养生活,有很多例外,包括很多病原菌,也有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多可以进行固氮的细菌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B) 藏管理中心(MCCC)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 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个菌株
序 号
资源 类别
资源特征
资源保藏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行政审批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体积微小但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基本结构是由原生质和细胞核两 主要包括:锥虫属、艾美耳属、微孢子虫属、泰勒 10 原虫 大部分组成,原生质又可以分为外质和内质两个部分。外质具有运动、采食、排泄、呼吸和保护功能, 属、弓形虫属和无形小体属。目前保藏有 9 个属, 内质与原虫营养和生殖功能有关 资源服务方式:共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行政审批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是一类高等真菌,特点是形成担子(basidium) 、担孢子(basidiospore) 。是由多细胞,有横膈膜的 11 担子菌 菌丝体组成,菌丝分为两种,初生菌丝体的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次生菌丝体的细胞有两个核,两个核 的次生菌丝体可以形成一种子实体 资源服务方式:公益性共享、交换性共享等,提供方式:自取、邮寄 资源服务单位: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 中国工业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主要包括:栓菌属、蜜环菌属、紫蜡蘑属等,目前 保藏有 127 个属,205 个种,共 1356 菌株 68 个种,共计 408 个虫株
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 1
序 号 1 资源 类别 广古菌 资源特征 属于古菌域(Archaea) ,包括甲烷杆菌纲、甲烷球菌纲、盐杆菌纲等 8 个纲、10 个目、19 个科 87 个 属;存在于多种不同的极端生态环境中,如超高温、强酸碱、高盐、无氧等。可以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 资源保藏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保藏、共享的广古菌以甲烷杆 菌纲、甲烷球菌纲、嗜盐菌纲为主,共包括 35 个 属,123 个种,共 656 株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