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2009年第6期 总第172期

低 温 工 程

CRY OGEN I CS

No 16 2009

Sum No 117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冯永斌 晏 刚 钱文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摘 要:为了揭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特性,探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对制冷剂和

换热流体间沿程温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对不同沸点差的二元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换热流体间的沿程传热温差出现极值点;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反之,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滑移温度的限制条件之差增大,窄点现象增强。

关键词:制冷剂 非共沸 冷凝器 组分中图分类号:T B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16(2009)0620052205

收稿日期:2009208209;修订日期:2009211216

作者简介:冯永斌,男,27岁,硕士研究生。

Effect of zeotrop i c refr i geran t m i xtures co m positi on on

hea t tran sfer character isti cs of conden sers

Feng Yongbin Yan Gang Q ian W enbo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Xi ’an J iaot 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

Abstract :I n order t o reveal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zeotr op ic refrigerant m ixtures in con 2denser and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m ixtures compositi on on te mperature distributi on change bet w een refriger 2ant and heat transfer fluid,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 2ture difference and envir on ment 2friendly refrigerant m ixutures based on an condense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fluid takes on extre me point due t o the non 2linear relati onshi p be 2t w een te mperature and s pecific enthal py during the condensing p r ocess .W ith binary m ixtures,a m ini m u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will occur within the ends of the condenserwhen the concentrati on of l ow voliatile flu 2id is high .Maxi m u 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behavi our will be seen at l ow concentrati ons of the more volatile fluid .The constra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glide te mperature will increases and the p inch point behav 2i our will be strengthen when the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m ixture refrigerant increases .

Key words :refrigerant;zeotr op ic;condenser;compositi on

1 引 言

随着CFC 和HCFC 类物质的逐渐淘汰,混合制

冷剂在制冷、空调热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R407C 、R432A 以及R433A 等。理想的混合工质换

热是变温传热,即满足Lorenz 循环,具有节能的潜力。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研究混合工质的变温传热较恒温传热更具有实用价值。

第6期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相变传热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即温度滑移和比焓值随温度的非线性变化

[1]

。然而,这一特性将影响混合工质在换热器内

的传热性能[2-4]

。混合工质的温度匹配特性可以减

少系统的有效能损失,提高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在传热过程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传热流体间存在温差,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效能的损失

。然而,温差又是传热的动力,开展非共沸混合工质和换热流体之间的沿程温差变化规律,对换热器的合理设计以及空调热泵系统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配比和沸点差对沿程流体间传热温差的影响进行研究。2 数学模型的建立2.1 模型的假设

为了便于考察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过程,首先做出几点假设:

(1)混合工质与换热流体间为逆流换热,且换热过程为稳态;

(2)基于考察的冷凝温度,忽略换热流体物性参数的变化;

(3)忽略冷凝器内部阻力损失;

(4)忽略冷凝器换热过程的热损失。2.2 理论计算

图1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过程。对于任一微元段,其换热过程满足能量平衡方程(1):

m ?

f c p

d T d x

f

=m ?

r

d h d x

r

(1)

式中:m ?

r 和m ?f 分别为混合工质和换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 p 为换热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 /(kg ?℃);h 为混合工质比焓值,kJ /kg;T 为流体温度值,K;x 为冷凝器长度值,m ;下脚标f 代表换热流体;r 代表制冷剂。方程(1)也可表示为:

m ?

f c p

d T d x

f

=m ?

r

5h 5T

p,r

d T d x

r

(2)

图1 冷凝器传热过程

F i g .1 Hea t tran sfer process of conden ser

对于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最佳滑移匹配过程

(即满足Lorenz 循环时),两换热流体间的换热温差在冷凝器任一微元段满足:

d T d x r =d T d x f

(3) 由方程(2)和(3)可见,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满足最佳滑移匹配时,需满足下列关系式:

5h 5T

p ,r

=

m ?

f c p,f m ?

r

=constant (4)

对于纯工质和共沸混合工质而言,制冷剂的比焓

值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对于非共沸混合工质而言,制冷剂比焓值随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非共沸混合工质这一特有的性质导致其在冷凝过程中换热温差的明显变化,从而可能形成传热窄点,使换热恶化。由

传热窄点理论知[1]

,非共沸混合工质在逆流型冷凝器内出现传热窄点的条件为:

5h 5T p ,r,in <Δh r

ΔT f <5h 5T p ,r,out

(5) 或者:

5h 5T p ,r,in <Δh r ΔT r ΔT r ΔT f <

5h 5T p,r,out (6) 式中:下脚标in 代表冷凝器进口;out 代表冷凝

器出口,p 代表压力。对于逆流型冷凝器,两相区制冷剂的温度和比焓值变化量分别为:

ΔT r =T d -T b (7)Δh r =h d -h b (8)

式中:下脚标d 和b 对应冷凝压力下混合工质的露点和泡点。由上述非共沸混合工质冷凝器传热窄点发生的条件可知,避免这一现象需满足:

5h 5T p ,r,in >Δh r

ΔT f >5h 5T p ,r,out

(9) 即换热流体的滑移温度需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ΔT f <Δh r 5h 5T p ,r,in 或ΔT f >

Δh r

5h 5T p ,r,out

(10) 可见,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传热窄点和最大传热温差的约束条件需满足方程(11)和(12):

ΔT li m it ,I >ΔT f >ΔT li m it ,II (11)ΔT li m it ,I <ΔT f <ΔT li m it ,II (12)

式中:ΔT li m it,I 和ΔT li m it,II 为流体滑移温度两约束温度值,K;其表达式分别为:

ΔT li m it ,I =Δh r

5h

5T p ,r,in

(13)

3

5

低 温 工 程2009年

ΔT

li m it,II =

Δh

r

5h

5T p,r,out

(14)

在两相冷凝过程中,对于固定配比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其比焓值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表达为温度和比焓值随组分的关系式:

5h

5Tξ=

-1

5T

5ξh

5h T

(15)

式中:ξ为混合工质组分。将方程(15)带入方程(9)或(10)中,则传热流体滑移温度为:

ΔT

f,li m it =

(h

d

-h b)r

5h

5Tξ,r

=-(h d-h b)r×

5T

5ξr,h

5h r,T

(16)

由方程(16)可见,换热流体的滑移温度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紧密相关。对于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温度和比焓值随组分的变化大小可分别从二元溶液T-ξ和h-ξ图知。现以富含低沸点组分的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为例进行分析,其比焓值和温度随组分的变化在饱和泡点线处值均小于其对应饱和露点线处值,也即其满足方程(17)和(18):

5h r,T,d>

5h r,T,b(17)

5T

5ξr,h,d>

5T

5ξr,h,b(18) 同理可知:当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富含高沸点工质时,比焓值和温度随组分的变化在泡点处均大于露点处对应值;当混合工质中高低沸点组分基本持平时,泡点和露点处对应值基本相等。

为了考察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标准沸点差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空调工况(平均蒸发温度为5℃,平均冷凝温度为40℃,吸气温度为10℃,过冷温度为35℃,压缩机绝热效率为0.70;换热流体为水,其进出冷凝器的温度分别为30℃和36℃),本文对丙烷、二甲醚、异丁烷以及丁烷组成的环保混合工质进行了研究。制冷剂相关热力学性能见表1。模型的准确预测还依赖于精确的工质热物理参数,制冷剂热物理性质采用REFPROP[5]源程序,制冷剂环保指标ODP和G W P以及安全等级值均源于最新文献[6]。

表1 制冷剂基本热物理性质

Table1 Therm ophysi ca l properti es of refr i geran ts

制冷剂标准沸点/℃摩尔质量/(g/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ODP G W P安全等级R290-42.1144.09696.74 4.25120~20A3 RE170-24.8146.068127.15 5.340501A3

R600a-11.7558.122134.66 3.6290~20A3

R600-0.4958.122151.98 3.7960~20A3

3 结果及分析

图2—图4为二元环保型混合工质滑移温度和约束温度随R290质量分数的变化。当混合制冷剂中低沸点制冷剂R290质量分数较小时,对于不同跑沸点差的混合工质R290/RE170、R290/R600a和R290/R600,冷凝器内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最小传热温差出现在冷凝器两端;当制冷剂中低沸点工质R290含量较高时,冷凝器内具有最小传热温差,两端出现最大传热温差。对于3种非共沸混合工质,滑移温度与约束温度形态相似。由于标准沸点差的差异,混合制冷剂约束温度范围不同,造成传热热窄点的强烈程度不同。对比图2—图4可以发现:随着混合工质沸点差的增加,制冷剂的滑移温度范围增加;当高低沸点组分持平时,冷凝过程无传热窄点形成,此时混合制冷剂的比焓值随温度的变化呈近线性。然而,由于R290/RE170存在共沸区域,所以对应的无窄点区域发生偏移现象。由图5可见,对于不同沸点差的混合工质,随着沸点差的增加,约束温度范围增加且存在极值点;沸点差的增加造成最小约束温度差(约束温度差为零)对应的低沸点工质R290质量分数增加。R290/R600最大约束温差为7K左右,R290/ R600a制冷剂为3K左右。所以,在相同条件下, R290/R600a发生窄点现象弱,且可选用的浓度范围广。

对于混合工质,由于比焓值随温度的非线性变化,制冷剂与换热流体间的传热温差有极值点。由上述可知,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滑移温度与其组分相关。当混合工质中高低沸点的组分持平时,比焓值随冷凝温度的变化呈近线性关系。此时,窄点现象微弱,两

45

第6期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图5 不同制冷剂约束温差随R290含量的变化

F i g.5 Var i a ti on s of con stra i n t te m pera ture d i fferences

for d i fferen t refr i geran ts w ith ma ss fracti on of R290

约束温度差近似为零。由图6可知,由于R290/

RE170约束温度差相对较小(最大为2K)且富含

R290(质量分数为0.6—1.0时)时为近共沸混合工

质,所以流体间换热温差呈现近线性关系;当R290

质量分数增加时,换热温差波动较大,传热过程逐渐

偏离Lorenz循环。

图6 R290/RE170与换热流体间温差随

R290含量的变化

F i g.6 Var i a ti on s of te m pera ture d i fference between

R290/RE170and hea t tran sfer flu i d w ith

ma ss fracti on of R290

对于不同低沸点含量的R290/R600a和R290/

R600,流体间的温差极值位置具有对称性,如图7—

图8所示。在R290含量为20%时,R290/R600a与

换热流体间温差极大值位置出现在冷凝器换热量

75%处,其与R290含量为80%对应的极小值位置

(冷凝器换热量为25%处)相对称。由上述分析可

知:在冷凝器内,不同组分下流体间传热温差位置具

有对称性。造成此现象原因是: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

值随温度的非线性变化和换热流体约束温度条件。

55

低 温 工 程2009年

归纳上述不同组分下的混合工质,当高低沸点的质量分数相近时,流体间换热温差呈近线性,此配比为传热窄点出现的风水岭,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R290/ RE170在R290质量分数为30%左右时,比焓值随温差变化为线性关系。但是,在所有浓度范围内,换热流体约束温度差较小(小于2K),比焓值随温度呈近线性变化。4 结 论

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分析了二元混合工质组分对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环保型混合工质R290/RE170、R290/R600a和R290/R600为例,考察了沸点差对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随冷凝温度呈现非线性变化,冷凝过程中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温差存在极值点。

(2)对于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冷凝过程,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两端出现较大值;反之,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大传热温差,两端出现较小值;高低沸点组分含量相近时,冷凝器内无传热窄点现象发生。

(3)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沸点差影响换热流体约束温度差和换热强度。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约束温度差增大,冷凝过程窄点现象增强,制冷剂滑移温度增大。

参考文献

1 Venkatarathna m G,Mokashi G,Murthy S S.Occurrence of pinch points in condensers and evaporat ors for zeotr opic refrigerant m ixtures[J].I n2 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 on,1996,19(6):3612368.

2 Venkatarathna m G,Murthy S S.Effect of m ixture compositi on on the for mati on of p inch points in condensers and evaporat ors f or zeotr op ic re2 frigerant m ixtures[J].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 on,1999,22: 2052215.

3 Domanski P A,Mulr oy W J,D idi on D A.Glide matching with binary and ternary zeotr op ic refrigerant m ixtures[J].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 on,1994,17(4):2262230.

4 Rajapaksha L.I nfluence of s pecial attributes of zeotr op ic refrigerant m ixtures on design and operati on of vapour comp ressi on refrigerati on and heat pump syste m s[J].Energy Conversi on and Manage ment, 2007,48:5392545.

5 Le mmon E W,Huber M L,Mclinden M O.N I ST ther modyna m ic and trans port p r operties of refrigerants and refrigerant m ixtures2REFPROP, v8.0,N I 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23,2007.

6 Cal m J M,Hourahan G C.Refrigerant Data Update[M].Heating/ Pump ing/A ir Conditi oning Engineering,79(1):50264,January2007.

65

02-混合制冷剂-PPT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mixture refrigerants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溶液。采用混合制冷剂为调节制冷剂的性质和扩大制冷剂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非共沸混合物 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共沸混合物 在定压相变过程中,其温度滑移为零,且气相与液相的成分相同。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温度滑移很小的非共沸混合物,定压下相变时气相和液相成分改变很小,其热力性状很接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存在温度滑移存在共沸点

混合物的T-x 相图 定压下混合物的露点线和泡点线呈鱼形曲线。它在定压相变(蒸发或凝结)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温度变化。温度的改变量为混合物成分x 所对应的露点与泡点之差。称该差值称为相变温度滑移。另外,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非共沸混合物的特征

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其单级压缩循环的T-s 图如图所示,这就有可能较好的适应变温热源的情况,减少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中的传热温差,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非共沸制冷剂单级循环的T-s 图 T T kmax T kmin T 0max T 0min s 降低了制冷循环中的压比,使单级压缩能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 同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相比,增大制冷机的制冷量。

混合制冷剂 符号组分(成分)沸点/℃符号组分(成分)标准沸点/ 滑移温度/℃ R401A R22/152a/124 (53/13/34)-33.1R404A R125/143a/134a(44/ 52/4) -46.5/0.5 R402A R125/290/22 (60/2/38)-49.2R407A R32/125/134a (20/40/40) -45.8/6.6 R402B(38/2/60)-47.4R407C R32/125/134a (23/25/52) -44.3/7.1 R403A R290/22/21B (5/75/20) -50.0R410A R32/125 (50/50)-52.5/- R405A R22/152a/142b/C3 18 (45/7/5.5/42.5)-27.3R507R125/143a (50/50) -46.5/0.2 R406A R22/600a/142b (55/4/41)-22.0 主要混合制冷剂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根据给定的原始条件,确定各股物料的进出口温度,计算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并要求核对换热器压强降是否符合小于30 kPa的要求。各项设计均可参照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来完成。具体项目如下:设计要求: =0.727Χ10-3Pa.s 密度ρ=994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62.6Χ10-2 W/(m.K) 比热容Cpc=4.184 kJ/(kg.K) 苯的物性如下: 进口温度:80.1℃出口温度:40℃ =1.15Χ10-3Pa.s 密度ρ=880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14.8Χ10-2 W/(m.K) 比热容Cpc=1.6 kJ/(kg.K) 苯处理量:1000t/day=41667kg/h=11.57kg/s 热负荷:Q=WhCph(T2-T1)=11.57×1.6×1000×(80.1-40)=7.4×105W 冷却水用量:Wc=Q/[c pc(t2-t1)]=7.4×105/[4.184×1000×(38-30)]=22.1kg/s

4、传热面积的计算。 平均温度差 确定R和P值 查阅《化工原理》上册203页得出温度校正系数为0.8,适合单壳程换热器,平均温度差为 △tm=△t’m×0.9=27.2×0.9=24.5 由《化工原理》上册表4-1估算总传热系数K(估计)为400W/(m2·℃) 估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S0==75m2 5、换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包括: (1)传热管的直径、管长及管子根数; 由于苯属于不易结垢的流体,采用常用的管子规格Φ19mm×2mm 管内流体流速暂定为0.7m/s 所需要的管子数目:,取n为123 管长:=12.9m 按商品管长系列规格,取管长L=4.5m,选用三管程 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 管子的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法。(2)壳体直径; e取1.5d0,即e=28.5mm D i=t(n c—1)+2e=19×(—1)+2×28.5=537.0mm,按照标准尺寸进行整圆,壳体直径为600mm。此时长径比为7.5,符合6-10的范围。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2009年第6期 总第172期 低 温 工 程 CRY OGEN I CS No 16 2009 Sum No 117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冯永斌 晏 刚 钱文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摘 要:为了揭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特性,探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对制冷剂和 换热流体间沿程温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对不同沸点差的二元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换热流体间的沿程传热温差出现极值点;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反之,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滑移温度的限制条件之差增大,窄点现象增强。 关键词:制冷剂 非共沸 冷凝器 组分中图分类号:T B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16(2009)0620052205 收稿日期:2009208209;修订日期:2009211216 作者简介:冯永斌,男,27岁,硕士研究生。 Effect of zeotrop i c refr i geran t m i xtures co m positi on on hea t tran sfer character isti cs of conden sers Feng Yongbin Yan Gang Q ian W enbo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Xi ’an J iaot 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 Abstract :I n order t o reveal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zeotr op ic refrigerant m ixtures in con 2denser and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m ixtures compositi on on te mperature distributi on change bet w een refriger 2ant and heat transfer fluid,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 2ture difference and envir on ment 2friendly refrigerant m ixutures based on an condense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fluid takes on extre me point due t o the non 2linear relati onshi p be 2t w een te mperature and s pecific enthal py during the condensing p r ocess .W ith binary m ixtures,a m ini m u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will occur within the ends of the condenserwhen the concentrati on of l ow voliatile flu 2id is high .Maxi m u 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behavi our will be seen at l ow concentrati ons of the more volatile fluid .The constra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glide te mperature will increases and the p inch point behav 2i our will be strengthen when the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m ixture refrigerant increases . Key words :refrigerant;zeotr op ic;condenser;compositi on 1 引 言 随着CFC 和HCFC 类物质的逐渐淘汰,混合制 冷剂在制冷、空调热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R407C 、R432A 以及R433A 等。理想的混合工质换 热是变温传热,即满足Lorenz 循环,具有节能的潜力。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研究混合工质的变温传热较恒温传热更具有实用价值。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

氨(R717)的特性 氨(R717、NH3)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ts为-33.4℃,使用范围是+5℃到-70℃,当冷却水温度高达30℃时,冷凝器中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1.5MPa。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tkr=132℃)。氨是汽化潜热大,在大气压力下为1164KJ/Kg,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大,氨压缩机之尺寸可以较小。 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作用,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将腐蚀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故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 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爆炸。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 氟哩昂的特性 氟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在此不做说明。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 R134a来代替。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

混合制冷剂发展与应用

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与发展 一、前言 自70年代美国教授莫利纳(M.J.Molina)和罗兰(F.S.Rowland)提出CFC破坏同温层中的臭氧层的观点以来,臭氧层的破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87年9月签署了《制破坏大气臭氧层物品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明确了受控物质及其限用时间表。而受控的CFC目前广泛用于制冷,空调等系统,这势必给这些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尽快找到合适的替代物以逐步取代受控的CFC制冷剂已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提出的CFC12替代方案近20种。主要从单一工质和混合工质两个途径着手。单一工质方面,用HFC134a替代CFC12的呼声甚高。发达国家已集中注意于HFC134a的应用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开始商业化生产。但一般认为如没有化学合成和物质结构方面的突破,要筛选出具有满意的热物性且无毒不可燃的纯工质实在有限。为此发展替代制冷剂的另一途径是开展混合工质的研究。混合制冷剂做为替代制冷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关键词:混合制冷剂共沸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 二、混合制冷剂历史发展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制冷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之达到一定要求的产物。按相变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混合制冷剂可分为共沸,非共沸和近共沸三类。在相变过程中,平衡汽相和平衡液相具有相同的成分,即各相中混合物的组分不发生变化,则该种混合物为共沸混合制冷剂。汽、液相中组分的浓度不同,且在任何浓度比下都不发生共沸现象的混合物称为非共沸混合物。露点线和泡点线比较接近的称非共沸混合物。 在制冷循环中使用混合制冷剂的尝试至少可以追溯到1888年(R.Piotet),但当时还没有考虑到混合制冷剂需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能使循环性能得到改善。1939年,G.Maiuri首先提出混合制冷剂的优点是在变温下制冷。1949年,F.Carr用热力学观点阐述了利用混合制冷剂在变温下制冷达到降低功耗的可能性。从1961年起,Mcb.rness和ChaPmeu对纯制冷剂、共沸与非共沸制冷剂进行了大量运行测试,发现采用非共沸制冷剂引起了制冷量变化,但在热交换器中的变温过程引起的能量节约仍未考虑。1975年,Lor-enz首次成功地进行了R12/R11混合物的变温度实验。 现在,在苏联、东德、西德和印度,旨在挖掘制冷装置潜力,使用混合制冷剂的研究一直特别活跃[1]。 三、常用共沸与非共沸制冷剂 (一)共沸制冷剂 现在常用的共沸制冷剂有R500、R502、R503等。R12/R31用在小型制冷机中代替R12,当蒸发压力相同时,它有较高的容积制冷量与换热流动特性,适用于陈列柜、冷藏车、轿车空调器等。另外,美国凯利亚公司应用R500当制冷机由60Hz转到50Hz运转时,已测得制冷量不变。同样R502及R503也有较高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由RC318/R12组成的共沸制冷剂,Ke值比R12高5-12%,排温低,是最安全的制冷剂。在一系列条件下,用R501代替R22,可以降低压缩机的热应力以及改善系统中油的循环条件。R502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共沸制冷剂,有良好的热物理及化学性能。目前,国外已将R502的使用从开始的全封闭压缩机推广到半封闭和开启式低温压缩机中[2]。 (二)非共沸制冷剂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ODS替代品是R407C和R410A、HFC-32/HFC-134a、HFC-152a/HFC-125,R407C是HFC-32/HFC-125/HFC-134a的三元混合物,其主要优点是能效比、压比接近HCFC-22,可以直接充灌,主要缺点系统泄漏时成分会发生变化,对系统维修及性能产生影响。R410A是

课程设计报告,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目录 1 前言 (3) 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 3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3) 3.1换热器设计方案的确定 (3) 3.2 物性数据的确定 (4) 3.3 平均温差的计算 (4) 3.4 传热总系数K的确定 (4) 3.5 传热面积A的确定 (6) 3.6 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6) 3.6.1 管子的选用 (6) 3.6.2 管子总数n和管程数Np的确定 (6) 3.6.3 校核平均温度差 t m及壳程数Ns (7) 3.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 3.6.5 壳体径 (7) 3.6.6 折流板 (7)

3.7 核算换热器传热能力及流体阻力 (7) 3.7.1 热量核算 (7) 3.7.2 换热器压降校核 (9) 4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 (10) 4.1 壳体壁厚的计算 (10) 4.2 换热器封头选择 (10) 4.3 其他部件 (11) 5 课程设计评价 (11) 5.1 可靠性评价 (11) 5.2 个人感想 (11) 6 参考文献 (11) 附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2) 1 前言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其优点是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处理能力和操作弹性大,适应能力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采用更为普遍。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等。 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列管式换热器,除了能满足传热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消耗材料少、制造成本低、清洗维护方便和操作安全等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首先应根据化工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通过化工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同时选择管径、管长,确定管数、管程数和壳程数,

16混合制冷剂_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mixture refrigerants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溶液。采用混合制冷剂为调节制冷剂的性质和扩大制冷剂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非共沸混合物 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共沸混合物 在定压相变过程中,其温度滑移为零,且气相与液相的成分相同。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温度滑移很小的非共沸混合物,定压下相变时气相和液相成分改变很小,其热力性状很接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存在温度滑移存在共沸点

混合物的T-x 相图 定压下混合物的露点线和泡点线呈鱼形曲线。它在定压相变(蒸发或凝结)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温度变化。温度的改变量为混合物成分x 所对应的露点与泡点之差。称该差值称为相变温度滑移。另外,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非共沸混合物的特征

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其单级压缩循环的T-s 图如图所示,这就有可能较好的适应变温热源的情况,减少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中的传热温差,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非共沸制冷剂单级循环的T-s 图 T T kmax T kmin T 0max T 0min s 降低了制冷循环中的压比,使单级压缩能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 同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相比,增大制冷机的制冷量。

混合制冷剂 符号组分(成分)沸点/℃符号组分(成分)标准沸点/ 滑移温度/℃ R401A R22/152a/124 (53/13/34)-33.1R404A R125/143a/134a(44/ 52/4) -46.5/0.5 R402A R125/290/22 (60/2/38)-49.2R407A R32/125/134a (20/40/40) -45.8/6.6 R402B(38/2/60)-47.4R407C R32/125/134a (23/25/52) -44.3/7.1 R403A R290/22/21B (5/75/20) -50.0R410A R32/125 (50/50)-52.5/- R405A R22/152a/142b/C3 18 (45/7/5.5/42.5)-27.3R507R125/143a (50/50) -46.5/0.2 R406A R22/600a/142b (55/4/41)-22.0 主要混合制冷剂

制冷剂 基础知识(DOC)

碳氢制冷剂基础知识 (一)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概述 1、什么是制冷剂? 答: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空调制冷中主要是采用卤代烃制冷剂,其中不含氢原子的称为氯氟烃(CFC),含氢原子的称为氢氯氟烃(HCFC),不含氯原子的称为氢氟烃(HFC)。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2、对制冷剂性质有哪些要求? (1)环保性 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尽可能小,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 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以便能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具体要求为:临界温度高于冷凝温度、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要太高、标准沸点较低、流体比热容小、绝热指数低、单位容积制热量较大等。

(3)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 具体要求为:较高的传热系数、较低的粘度及较小的密度。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要求工质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保证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工质不发生分解。 (5)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 (6)安全性。工质应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性及爆炸性。 (7)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8)经济性。要求工质低廉,易于获得。 3、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是氨、氟里昂和烃类。 一、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1)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如水R718...等。 (2)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又有人称之为氟利昂的。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节推荐的设计程序 一、工艺设计 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 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 9、核算K。 10、校核平均温度差D。 11、校核传热量,要求有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 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换热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 四、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五、提出技术要求 六、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一、换热终温的确定 换热终温对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传热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在逆流换热时,当流体出口终温与热流体入口初温接近时,热利用率高,但传热强度最小,需要的传热面积最大。 为合理确定介质温度和换热终温,可参考以下数据: 1、热端温差(大温差)不小于20℃。 2、冷端温差(小温差)不小于5℃。 3、在冷却器或冷凝器中,冷却剂的初温应高于被冷却流体的凝固点;对于含有不凝气体的冷凝,冷却剂的终温要求低于被冷凝气体的露点以下5℃。 二、平均温差的计算 设计时初算平均温差Dtm,均将换热过程先看做逆流过程计算。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由于纯制冷剂在品种和性质上的局限性,采用混合物做制冷剂为调制制冷剂的性质和扩大制冷剂的选择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混合物按其定压下相变时的热力学特征有非共沸混合物与共沸混合物之分。用T-x相图反映这两类混合物之不同,如图1所示。 非共沸混合物的T-x相图具有图中(a)所示的特征。它在定压下沸腾时,露点线与泡点线呈鱼形曲线。混合物在定压下相变(蒸发或凝结)时,伴随有一定的温度变化,变化量为混合成分x所对应的露点与泡点温度之差,称它为相变温度滑移。另外,在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共沸混合物的T-x相图具有图中(b)所示的特征。泡点线与露点线存在一个相切点。该点称共沸点。在共沸点处,定压相变过程中温度滑移为零(定温),且气相与液相的成分相同(即两组分物质共沸)。所以,共沸混合物具有与纯物质相同的热力特征,可以象纯制冷剂一样使用。 另外,还有一些混合物,尽管不具备共沸特征,但泡点线与露点线很靠近,故定压力相变时的温度滑变不大,可视作近似等温。将这类混合物叫做近共沸混合物。 图1 混合物的T-x图 (a)非共沸混合物;(b)共沸混合物;1---露点线;2---泡点线 一共沸混合制冷剂: 已发现具有共沸特征的混合物不到50种。其中满足作为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仅十种。在所列共沸制冷剂中,已有显著商业应用的只有三种:R500,R502和R503。 采用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好处是:它几乎具有纯制冷剂的所有特征,可以象纯质一样使用方便。共沸混合制

冷剂中标准沸点比构成它的组分物质的标准沸点都低,因而蒸发压力比其组分的蒸发压力高,可以扩大应用温度范围和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 至于混合物其它性质方面的调制,取决于其组分物质的性质。关于这一点,无论对共沸还是非共沸混合物都是一致的。例如,稳定性好的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改善稳定性;不可燃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抑制可燃性;;重分子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降低排气温度;溶油性好的组分对混合物的性质贡献是改善溶油性;…诸此等等。 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是继共沸混合制冷剂之后而发展起来的,它为寻求性质满意的工质开辟了更宽广的选择范围。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最初是研究出于节能目的。利用它定压下相变不等温的特性,与实际有限大热源的变温特点相适应,可以减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不可逆损失(循环原理见图2),所以在热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为进一步适应各种需要和目的,例如,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调制容量、拓宽工作温度范围、以及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等等,又研究和正在研究不少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图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图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使用上的一个麻烦是:系统泄漏会引起混合物成分的变化。而近供沸混合物制冷剂似能兼有共沸与非共沸二者之长:选择范围大,使用大致与纯制冷剂一样方便,系统泄漏对混合物成分的影响不会太厉害。目前对非共沸和近共沸混合物还在研究中。

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特性

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特性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制冷剂已达70~80种,并正在不断发展增多。但用于食品工业和空调制冷的仅十多种。其中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以下几种: 1.氨(代号:R717) 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便宜,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 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冷机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总上所述,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压力

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解于油、流动阻力小,泄漏时易发现。其缺点是: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2.氟利昂-12(代号:R12) R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R12 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m3。 R12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几乎无毒性、不燃烧、不爆炸,很安全的制冷剂。只有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使人窒息。但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时,则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R12能与任意比例的润滑油互溶且能溶解各种有机物,但其吸水性极弱。因此,在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不设分油器,而装设干燥器。同时规定R12中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系统中不能用一般天然橡胶作密封垫片,而应采用丁腈橡胶或氯乙醇等人造橡胶。否则,会造成密封垫片的膨胀引起制冷剂的泄漏。

制冷剂的类型与参数

制冷剂的类型与参数 按制冷剂包含的成份可分为: 1、单一制冷剂 2、混合制冷剂。 单一制冷剂只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其热物理性能参数恒定不变,如,R134a、R152a等制冷剂都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它在气液相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是否相等又分为: 1、共沸混合制冷剂:气液相平衡时气液两相组成相等的属于共沸混合制冷剂(包括相平衡时气液两相组成近似相等的近共沸混合制冷剂), 2、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成不相等的属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选用与节能 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一定的压力下蒸发和冷凝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不变,且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它和单一制冷剂具有近似的热物理性能。这类制冷制是研究和应用最早、最成熟的制冷剂,现将已研究的共沸混合制冷剂列入表1中。 对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其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及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都是非理想混合过程。这两种非理想混合过程使得混合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压力降低,蒸发压力升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这就使得制冷机的压比降低,制冷系数提高,从而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能量效率。

不同种类的混合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热物理性质,这就会为制冷剂的优选提供了较大的余地。对于某一固定的制冷系统,在其最佳运行工况下,要求制冷剂必须具有特定的热物理性质。合理选用不同的共沸混合制冷剂使其满足这种特定的热物理性质,就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由于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使冷凝压力降低,而同时蒸发压力升高,这样在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的压比就会减小,从而使压缩机的功耗降低。因此获得同样的制冷量时就只需较少的功。同时蒸发压力的升高会减小蒸发器的真空度,使蒸发器更稳定地工作,而冷凝压力的降低会使冷凝器在更安全的状态下远行。印度的制冷专家C.P.A RORA在第十五届国际制冷学会上发表的论文中,以共沸混合制冷剂R22/R12(85/15)为例肯定了这个效果。由于压比的降低,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得到改进,制冷量增加,性能系数提高,同时压缩机的电机温度也从87.5℃降低到70.3℃,电机启动线圈的温度从97.3℃降到58.3℃,对空调器的安全运转起了重要的作用。 采用共沸混合制冷剂能够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它与制冷剂的性质密切相关。研究证明制冷剂的热容越大或绝热指数越小,则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就越低。制冷剂R115、R114、RC318的热容都很大,它们作为混合制冷剂的组分都有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能力。如共沸混合制冷剂R22/R115(48.8/51.2)在冷凝温度44℃、蒸发温度-12℃的情况下,其排气温度为108℃,而采用单一制冷剂R22,其排气温度为133℃;采用R12时排气温度为11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与节能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时,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是不断变化的,正是由于它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温度变化,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实现了非等温换热,表现出它自己独特的节能特点。现将正在使用和研究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列入表2中。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相变过程中出现各组分的混合与分离现象。冷凝过程是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的特性(技术分享)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的特性(技 术分享) 常用制冷剂R22、134a、R404A、R407C、R410A 的特性 1. R22R22是一种中温制冷剂,它的标准沸点为-40.8°C; 水在R22中的溶解度很小,与矿物油互相溶解; R22不燃烧,也不爆炸,毒性很小; R22参透能力很强,并且泄漏难以发现.R22的ODP和GWP比R12小的多,属于HCFC类物质,对臭氧层仍有破坏作用.由于R12已逐步禁用,R22正作为某些CFC制冷剂的过渡替代物在使用。 2. 134a R134a是一种新型制冷剂,它的标准沸点为-26.5°C; R134a 安全性好、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基本无毒性、化学性质稳定; R134a气化潜热大、比定压热容大、具有较好制冷能力;饱和气体积大,相同排气量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小;热导率较高、热传导性能好;粘度低、流动性好;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温室效应比R22小。R134a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比较小,稳定性好,也不溶于水,但R134a不溶于矿物油,需用POE或PAG润滑油。R134a属HFC类制冷剂,按当前的国际协议可长期使用。值得指出的是R134a的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600,仍比较头。注:环境性能及指标解释。ODP表示制冷剂消耗大气层臭氧分子潜能的程度。GWP表示制冷剂对气候变暖影响的潜能指标值。

TEWI总体温室效应值,它由两项构成:a 直接使用制冷剂产 生的温室效应;b制冷机使用期内电厂发电产生的间接温室效应。 3. 混合制冷剂常用的混合制冷剂有R404A、 R407C、R410A等。其物理性质均不可燃,属HFC类制冷剂,压缩机须充注聚酯类(POE)润滑油。R404A是由R125、R134a和R143a三种工质按44%、52%和52%和4%的质量分数混合而成,可作为R22和R502的替代工质。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ICI公司产品的商品名分别为SUV A-HP62、FX-70。R404A的标准压力下泡点温度为-46.6°C,相变温度滑移较小,约为0.8°C,气化潜热为143.48KJ/(Kg.K),液体的比热容为1.64KJ/(Kg.K),气体的比定压热容为1.03KJ/(Kg.K)。该制冷剂的ODP为0,GWP为4540。R407C是由R32、R125和R134a三种工质按23%、25%和52%的质量分数混合而成。标准压力下泡点温度为-43.8°C,相变温度滑移为7.2°C。该制冷剂的ODP为0, GWP为1980。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ICI 公司产品的商品名分别为SUV A9000和KLEA66。R407C的热力性质与R22最为相似,两者的工作压力范围,制冷量都十分相近。原有R22机器设备改用R407C后,需要更换润滑油、调整制冷剂的充注量及节流元件。R407C机器的制冷量和能效比比R22机器稍有下降。R407C的缺点可能是温度滑移较大,在发生泄漏、部分室内机不工作的多联系统,以及使用满液式蒸发器的场合时,混合物的配比就可能发生变化而达不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教案资料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 性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 说明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 量,既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室召开了专门性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氟里昂在的R11、 R12 R113 R114 R115 R502及R22等CFC类的生产进行限制。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该议定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增加了对全部CFC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 氯仿(C2H3CL3生产的限制,要求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以上 物质,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10年。另外对过渡性物质HCF(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

HCFC中的R123和R134a是R12和R22的替代品 制冷剂的要求氨(R717)的特性 制冷剂的分类氟哩昂的特性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的要求 在大气压力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沸点)ts要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ts愈低,则不仅可以制取较低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蒸发温度to下,使 其蒸发压力Po高于大气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发生泄漏时较容易发现。 要求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PC应尽量低些,以免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缩机、冷凝器及排气管道等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并且,冷凝压力过高也有导致制冷剂向外渗漏的可能和引起消耗功的增大。 对于大型活塞式压缩机来说,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求尽可能大,这 样可以缩小压缩机尺寸和减少制冷工质的循环量;而对于小型或微型压缩机,单位容积制冷量可小一些;对于小型离心式压缩机亦要求制冷剂qv要小,以扩大离心式压缩 机的使用范围,并避免小尺寸叶轮制造之困难。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些、冷凝温度要低些。临界温度的高低确定了制冷剂在常温或普通低温范围内能否液化。 凝固温度是制冷剂使用范围的下限,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的适用范围愈大。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杨海明朱魁章张继宇杨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合肥230043) 摘要:通过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结合流动、传热特性的相关准则,得出了雷诺数Re-摩擦系数f,雷诺数Re、普郎特数Pr-努谢尔特数Nu间关系的实验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通道换热器;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实验模型 1引言 通道式换热器是利用传热学原理将热量从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冷热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过,热流体的热量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传给冷流体。由于它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效果好,已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电子设备、生物医疗等工程领域的冷却中。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被冷却的器件、设备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结构趋于复杂化,散热要求越来越苛刻,迫使采用通道式换热器的制冷器件向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半导体激光器、T/R收发组件、微电子集成器件等电子仪器、设备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于是微通道换热器(特别是微型节流制冷器MMR)的研制开发已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所谓微通道换热器即是采用拉丝或光刻等技术在金属、玻璃等基材上刻出几十至几百微米的细微槽道来构成换热器的壁面,再采用焊接或胶粘等方式形成封闭腔体来进行冷热流体的热交换,达到制冷的目的。国外对微通道换热特性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进行直线微通道换热器特性的研究,早期关于其流动问题的研究是在微型Joule-Thomson制冷技术中完成的,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利特尔(W.A. Little)教授发明,采用现代半导体光刻加工技术, 在微晶玻璃薄片上刻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细微直线槽道,并采用胶粘技术构成气流的微型换热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从而获得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微型平面节流制冷技术以及一定的成果和专利。目前已经开发成微型制冷器,用于低温电子器件的冷却,产品照片如图3所示。 2流动、传热特性的相关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