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

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C、宋代鼎盛时期: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

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题目: 中国古代花鸟画姓名:杨玉班级:2009级2班学号:20090941230指导老师:李貌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

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植物与动物。

本课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主要是通过欣赏作品的方法加深同学们对中国花鸟画的了解,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花鸟画的历史发展教学难点: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欣赏法、对比法2、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PPT文件、课本学具准备:课本教学过程:时间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想)教学手段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分钟清点人数;向同学们问好向老师问好让同学们集中精神准备上课引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之后的感受呢?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些都是古代的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所以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中国古代花鸟画。

希望同学们从中能够学到一些知识。

现在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古代的花鸟画中品味一番。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冕宁中学姚翥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一期第九课的《中古古代绘画欣赏》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为欣赏内容,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准备的欣赏作品图片清晰。

本次教学要把握住中国花鸟画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古代花鸟画的认识、体验等心理活动。

美术课强调的是视觉的感受,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应该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学会欣赏。

二、教学目标现行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开设了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花鸟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现。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意义重大,作为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到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中。

三、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着重描绘动植物的生命力以及趣味性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五、教学准备中国古代花鸟画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中描绘的动植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有何区别?”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础是对物写生(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什么是中古古代花鸟画,看图片归纳终结,中古古代花鸟画是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一个传统绘画种类。

三、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重难点以梅兰竹菊君子四友发问,要求学生回答为何这些动植物会成为古代无数画家毕生专画的题材,代代相传,乐此不疲?为何观画者也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发现中古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便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赏析初步教案

中国花鸟画赏析初步教案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花鸟画一直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它以生动、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画家和收藏家。

今天,我们就来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赏析教案,探索其中独特的魅力。

一、花鸟画的起源花鸟画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只是在唐代之后,花鸟画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成为绘画中的一大流派。

二、花鸟画的特点花鸟画在表现上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花鸟画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对于花鸟的形态和颜色等都能够表现的十分具体。

花鸟画的表现手法非常灵活,可以采用写意、工笔等不同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花鸟形态。

花鸟画强调意境,注重寓意的表现,这也让它成为了一种具有高雅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三、花鸟画的创作方法创作花鸟画需要遵循几个基本步骤。

需要选择好画面要表现的花鸟种类,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构思。

需要选择合适的笔墨手法,可以采用写意、工笔等不同手法进行表现。

需要注重画面的意境和寓意,通过细节的表现和画面的构图来达到舒缓心情、放松身心的效果。

四、花鸟画的赏析方法了解花鸟画的赏析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需要对花鸟画的题材和形态进行识别和分析。

需要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寓意,根据画面的构图、色调等感知作者的内心表达。

需要注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对画面的细节进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

五、总结通过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内涵。

在花鸟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领略到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花鸟画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欣赏之道,从而更好地享受这一门精美的艺术形式。

国画花鸟古画鉴赏课程设计

国画花鸟古画鉴赏课程设计

国画花鸟古画鉴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国画花鸟古画的基础知识,如绘画技法、流派特点、历史背景等。

2. 使学生了解古画中的寓意、象征意义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帮助学生识别和赏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花鸟古画作品。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评价花鸟古画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学会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鉴赏古画。

3. 培养学生运用国画花鸟古画创作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画花鸟古画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爱大自然,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鉴赏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2.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国画花鸟古画知识相对薄弱。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知识方面:掌握国画花鸟古画的基础知识,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技能方面:具备独立分析、评价花鸟古画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对国画花鸟古画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国画花鸟古画基础知识:- 绘画技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 流派特点: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等;- 历史背景: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花鸟画发展。

2. 国画花鸟古画鉴赏方法:- 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要素的分析;- 寓意、象征意义的解读;- 艺术风格和特点的评价。

3. 著名花鸟古画作品赏析:- 唐代:《簪花仕女图》、《百鸟朝凤图》等;- 宋代:《千里江山图》、《瑞鹤堂画谱》等;- 元代:《富春山居图》、《花鸟画谱》等;- 明代:《水浒叶子》、《十二生肖图》等;- 清代:《红楼梦图》、《八骏图》等。

赏析中国古代花鸟画

赏析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案:花未眠——赏中国古代花鸟画
瓯海第二高级中学王小平
一、教学内容:
将美术教材第一册《中国古代花鸟画》与语文教材第一册《花未眠》进行学科整合,通过对多幅典型古代花鸟画名作的欣赏,结合《花未眠》一课的重要美学思想,在文学诗词意境烘托下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二、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在文学、诗歌、音乐创造的课堂情境下,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长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学会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实现学科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德育目标:发现并感受艺术的美,并将美的情愫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学习花中君子的高尚品质并将之内化为做人的品格与情操。

三、教学重点:
在课文《花未眠》美学思想与我国古诗词意境的衬托下,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的艺术传统。

四、教学难点:
实现学科迁移,在课堂情境下,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并将体验到的、领悟到的自然的美与艺术的美内化为对人高尚品格的精神追求。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对诗词、文学、音乐、影视等与花鸟有关的认知基础上,理解花鸟画、表现花鸟画,通过引导观察、指导朗读、诱导表述、自主练习、师生共同参与的互相影响、互相激励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表述、表现事物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学科迁移。

七、课外延伸:
结合《花未眠》写一篇赏析花鸟画的《花之语》小短文。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7《丛竹图》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5《杂花图卷》
徐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他敢于革新、创造。大胆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对后人影响极大。《杂花图卷》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多种笔势形成了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
6《牡丹松石图》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对比展示
荷花照片、《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
提问:中国的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与《荷石水禽图》在风格和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同学观看图片与花鸟画,思考回答问题。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是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画家不仅拘泥于描绘画鸟细节的真实,而且也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出水芙蓉图》是以写生为主的工笔画,采用了没骨的方法,突出的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一尘不染的高洁品格。《荷石水禽图》是以抒情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对比真实的荷花照片与花鸟画作品,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

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案

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案

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案中国花鸟画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策略:1.讲授法: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对比法:(1)不同历史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2)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

(3)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

(4)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

(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动物画、静物画。

五、教学用具:人美版《美术·绘画》,相关图片和资料,多媒体,钢笔,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周敦颐《爱莲说》导入)提出问题: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什么是花鸟画?引导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结合图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3.结合图片和问题,讲述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⑴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⑵先秦、汉代帛画中的花鸟。

⑶结合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介绍唐代花鸟画的发展。

提出新问题: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画的是牛和马,没有花,也没有鸟,为什么也把它们归入花鸟画呢?(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引导。

)⑷结合图片介绍五代、宋元花鸟画的发展。

①五代时期花鸟画:幻灯片展示黄荃与徐熙的作品,引导学生鉴赏。

提出问题:他们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墨梅图》
王冕十元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以画梅著名。这幅《墨梅图》是画家重要的代表作品。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面左上角有画家题诗:“吾家吸烟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画面通过一枝梅花和这首诗吐露了画家的胸怀和理想。
7《丛竹图》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较深的对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和理解。
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传统。
2《芙蓉锦鸡图》
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亲笔之作。《芙蓉锦鸡图》疑为画院中高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间院体画的水平。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于此展现得一览无余。工笔画之典雅与匠俗区分,其关键就在于胸怀修养的内营,运笔的动力节奏感和诗意的构成。观《芙蓉锦鸡图》,诚然如是。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后人虽疑非赵佶所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作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对比真实的荷花照片与花鸟画作品,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
展示
1《花篮图》
2《芙蓉锦鸡图》
3《双喜图》
4《墨梅图》
5《杂花图卷》
6《牡丹蕉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丛竹图》
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作品中的形式与风格。
1《花篮图》
此图系册页,不知原载何册。在画的左下角款“李嵩画”三字。画一精美的藤编提篮,内盛有茶花、蜀葵、萱草等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绘得那样水灵鲜嫩和娇艳,就像刚从枝上采摘下来似的,我们简直可以嗅到它的香味。这幅画,用笔严谨周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琐滞涩。画家强调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对比展示
荷花照片、《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
提问:中国的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与《荷石水禽图》在风格和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同学观看图片与花鸟画,思考回答问题。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是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画家不仅拘泥于描绘画鸟细节的真实,而且也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出水芙蓉图》是以写生为主的工笔画,采用了没骨的方法,突出的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一尘不染的高洁品格。《荷石水禽图》是以抒情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3《双喜图》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轴,描绘西风袭过的深秋野外,一对绶带鸟飞来,对野兔叽叫。禽兔刻画细腻,树石草坡则用笔老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图》卷,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其弟崔悫,字子中,也是画院画家,兄弟齐名,且画风相近,都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中坚人物。
5《杂花图卷》
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画家、戏曲家和诗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和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他敢于革新、创造。大胆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对后人影响极大。《杂花图卷》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多种笔势形成了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
6《牡丹松石图》
《丛竹图》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 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 ‘宁乱毋整, 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 下钤“郑燮之印”、 “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俗说“画如其人”,愤世嫉俗、狂怪不羁的朱耷注定不会画出严谨慎细之作。他那疏放洒脱、痛快淋漓的写意水墨是他痛苦心灵的迹化。他的画继承了明代徐渭的写意传统,笔致纵放,睥睨天下。不过。朱耷的写意画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过于狂怪生涩,大约六十五岁以后,他的画趋于成熟,怪诞冷寂、雄健朴茂而又苍劲含蓄。此幅纵贯全图画一虬枝老干,挺拔而立的松树,其后依次叠错湖石、牡丹。所画松树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皴擦,湖石以浓墨晕染,牡丹则用设色没骨法。虚实相映,表现出不同景物的质感。整个画面布局新奇,风格清雅。自识“传綮”款,为早年之作。此画与朱耷高峰期的作品尚存一定距离。但是,他的超逸纵放的不俗画境在此画中已表露无遗。过于外拓是他早期绘画的一点缺憾,晚年作品适度内敛,终于使他的艺术收放自如,达至圆熟之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