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最新资料推荐------------------------------------------------------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二)心肺复苏 1.什么是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叫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2.心肺复苏的对象主要是意外事件中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而非心肺功能衰竭或绝症终期病患。

在溺水、车祸、雷击、触电、毒气、药物中毒、摔伤等事件中只要患者或伤者一停止呼吸、心跳,就应在第一时间抢救(最好在4 分钟以内开始)。

3.心肺复苏的目的并不是以病人的现场急救苏醒为唯一成败目标,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的脑细胞因有氧持续供应而不致坏死。

4.心肺复苏急救步骤(1)看到病人,先检查意识(拍肩、查问怎么了)。

注意在判断病人意识过程中,拍摇肩部下手不要太重,以免造成病人有骨折而加重病情。

掐人中穴的时间不要太长。

判断病人意识的时间不能超过 5秒钟,以免延误救助时

1 / 5

间。

(2)确定病人没有意识,赶快寻求后续支持(喊救命啊,请别人帮忙打电话 120,呼叫救护车)。

(3)调整病人体位。

使病人平躺于硬地上。

(4)畅通呼吸道(一手掌下压病人前额,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成手枪形抬下巴)。

(5)看、听、感有无呼吸。

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以耳朵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以脸颊感觉有无出气。

(6)检查病人脉搏。

用食指及中指找到病人颈部中央位置喉咙处,沿着一侧下滑1.5~2 厘米处,微压来感觉病人是否有脉搏。

(7)若无脉搏,则需开展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操作步骤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

由病人的胸部(近施救者侧),找寻肋骨下缘,沿肋骨缘向上滑动,至肋骨与胸骨交汇的胸窝处,即为按压位置。

将中指置于心窝处,食指紧靠中指,置于胸骨上定位。

将另一掌的掌根紧靠在已定位的食指旁,使掌根的位置正好放在胸骨的中线上。

掌根放好位置后,另一手重叠于其上。

将两手的手指互扣或跷起,以免压迫肋骨造成骨折。

---------------------------------------------------------------最新资料推荐------------------------------------------------------ 有关节炎者为他人实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依照图一、二、三的做法,一手掌根放好位置后,以另一手紧握此手的手腕部。

定位胸外按压的位置小诀窍:

救助者位于病人右侧,将右手掌平伸,手指紧贴病人喉部并指向喉部,平放病人胸前,大约掌根所在位置即为按压的地方。

这样将手掌向外旋转 90度,左手叠放在定位的手上,两只手交叉,手指翘起,进行按压。

施救者面向病人跪着,两腿打开,与肩同宽,肩膀在伤患胸骨的正上方,双臂伸直,用体重的力量,直接下压,压力推至胸骨上。

每次下压时,应将胸骨压下 4~5厘米,放松时,手不施压力,但不可移动手的位置。

一分钟后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先连续 15次按压后,接着 2次人工呼吸。

注:

按压速度 80~100下/分钟,人工呼吸每 5秒一次。

每次按压都要数数以配合按压速度,口诀:

一下十下,念一时手下压,念下时手放松,念二时手下压,念下时手放松,如此交互念至 10下。

十一,十压,一松,十压,二松??这样念到十五。

约一分钟后(如 8重复四次),检查脉搏的有无。

3 / 5

若注意必须确定病人已经失去知觉,才可实施心肺复苏。

施救注意脱离危险区域。

病人的体位要处于仰卧位。

须位于硬板床或地面上,以确保按压时病人不摇动。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量应是成年人深呼吸正常量。

注意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注意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泥沙等。

有些病人舌后聚,堵住气道,应该把舌头拉出来。

若病人带有假牙,人工呼吸前应取下。

婴幼儿口鼻比较接近,最好将婴幼儿口鼻一起包含进行人工呼吸。

做人工呼吸前,为防止疾病传染,可用手帕、纸巾等覆在病人嘴上进行隔离。

按压的姿势。

双臂伸直,使用身体的重量均匀地按压。

按压要有规律,不要左右摇摆,也不要冲击似的按压。

按压的频率成人是 100次/分钟,按压的力度就是胸骨下陷 4~5厘米。

胸外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先做 2次人工呼吸,再做 15次按压,如此类推。

施行急救,须一直作到有呼吸及有脉搏或后续支持到达为

---------------------------------------------------------------最新资料推荐------------------------------------------------------ 止。

如患者意识已清醒,采取侧身休息姿势,等待后续支持到达或送医治疗。

没有经验的人士千万不要随便为他人作心肺复苏。

5 / 5

急救心肺复苏三阶段

急救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病人的自主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BLS)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初步的CPR按DRCAB进行。 D(dangerous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2处。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急救员应跪在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肺部这两个器官的复苏方法。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在于,脑部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我们用心肺复苏来维持大脑的供养状态。主要目的是抢救急危重症状的病人。适用情况包括溺水、触电、呼吸苦难、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梗塞等多种情况。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年有几十万人因为抢救不及时在医院外死亡,这些人中大多数如果抢救得当都是有可能被拯救的。心肺复苏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应用在身边家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学好了心肺复苏术,就等于为身边的人提供了一份特殊的保障。 心肺复苏术发展史 心肺复苏术最早的历史可以见于远古的埃及,那个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有限,人类只能是简单的利用物理的方法对死亡进行尝试性的干预。因此复苏的方法多是感性的和经验性的,而且复苏也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木桶法和马背法,原理很简单:将需要抢救的病人放在木桶上然后两侧的人滚木桶,或者讲其捆在马背上奋力抽打马屁股,在马背上颠簸可能讲患者救醒。 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身体构造的是中医医学,中医医学的身体研究在东汉时期到达鼎盛,最早的完整的心肺复苏术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救助上吊死亡的案例时,张仲景提出:半刻之内,将其解下,手按胸上,数动之。另一人,以管吹耳,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到华佗的时候青囊经已经将吹耳变为吹鼻,捂其口,竭气贯鼻,借以续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自华佗以后中医研究身体构造的这个学派就再也没有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 最早大批量应用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他的总军医名叫拉雷,这个精明的医生除了建议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地医院外,还将心肺复苏术大批量运用于军队的抢救,一时间法国军队的中弹死亡率从31%降到了百分之11%,使得法军作战英勇无比所向披靡。 心肺复苏术定义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于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的病人来使用的一种紧急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术具有其针对性。 首先,只有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病人才可以应用心肺复苏术,那么就说明如果此病人有心跳或者呼吸那么就千万不可贸然使用心肺复苏术,不然有可能使得病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有必要提出的情况有很多种。首先要提出的是外伤状况,如果发现由外伤导致的心搏骤停那么要首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就在身边,轻易施救可能会遭到伤害,就要谨慎对待。 其次是在施救时最好找到帮手,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身边的人帮忙。 无法立刻进行的急救,比如触电,就需要先用长的干燥的木棍将带电的电线挑开才能进行施救,如果溺水,不会游泳千万不能自己跳

急救常识五心肺复苏术

急救常识——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意义人体是靠心脏的跳动、血管的节律运动和肺的呼吸,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人的各个部分,以供机体正常活动;并通过血液流动和呼吸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即脑组织缺氧4分钟之内,可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出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抢救此类伤员要及时、迅速,以竭力挽救伤员生命。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

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产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院前急救之现场心肺复苏(CPR)

现场心肺复苏(CPR ) 一 确保环境安全: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该案例中的场地安全,可以疏散人群后马上实施抢救,但如果是触电的病人,则须先断电,煤气中毒的病人先脱离危险环境然后进行急救(见图1-3-1)。 二 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婴儿则拍击足跟,婴儿不能哭泣,判断为意识丧失(见图1-3-2)。 三 立即呼救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我是救护人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见图1-3-3) 四 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 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原卧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畅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需翻身时,为防止颈髓损伤,另一个应保持伤病员头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图1-3-1 图1-3-2 图1-3-3

1.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见图1-3-4)。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人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人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人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胯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人员侧(见图1-3-5)。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见图1-3-6)。 (二)救护人员体位 救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见图1-3-7)。 图1-3-4 图1-3-5 图1-3-6

第3部分 心肺复苏考题知识

第三部分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60-80次/分 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 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 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 14. 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D (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 15. 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 (A)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 (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17.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C)建立深静脉通道;(D)准备电除颤 18.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 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 (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活动方案

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技能(知识)大赛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 参赛对象:13高护1-20班、13助产班、13 涉外班及 13中专1-11班和13春护班 活动目的:为加强学院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决定举办2014年度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竞赛 1、掌握单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 2、掌握应急救护基础知识 3、为深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活动时间:9月9日-12月31日 活动形式、方案: 第一阶段:第三周—第五周(9月9日—9月28日)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阶段、积极动员参加大赛阶段 第二阶段:第七周—第八周(10月8日—10月19日)复习、强化训练阶段 第三阶段:第九周(10月20日-26日)笔试考核阶段,初试进行相关技能知识考核(课堂进行),合格者自愿报名技能考核。 第四阶段:技能考核初赛,第10-12周(10月27-11月16日)技能考核指导训练;第13周(11月17日-23日)初赛; 第五阶段:技能考核复赛,第14-15周针对训练,第16周(12月8日-14日)复赛 活动训练计划及训练时间安排: 4-8周(9月15日-10月19日)课堂训练学习,之后每周周一----周五下午4:30--6:00训练(401室) 指导老师: 活动方案及评判标准 活动地点:护理实训楼410、401、406 活动所需器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必考项目]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中职组) 考核时间:3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评委签名:选手序号:操作时间:最 后得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和心肺复苏术

生命体征的判断及心肺复苏术 丁晓玉

生命体征的判断 每当伤害、意外、疾病等突然降临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如果现场得不到正确恰当的急救,便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具备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技术非常重要。现场救护,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测量生命体征,急救前的紧急判断 遇到一个突发急病的病人,首先要学会如何判断病情。要知道需要看什么、查什么,才能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五大生命体征 意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1.意识: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对一个病人进行判断首先要观察意识是否存在。 ?意识存在 ?意识丧失:昏迷,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轻拍或摇晃并呼唤患者,观察是否有应答、运动(包括眨眼、咳嗽、肌肉收缩等)。 2.呼吸:是维持生命第一体征。 ?临终呼吸:频率减慢,叹息样呼吸(间断),深浅不一,节律不齐(快慢不一)。 ?呼吸停止:胸部无起伏,无呼吸音,呼气时口鼻无气体溢出。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可以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观察患者的胸部,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口鼻及气管内有无气体流动的声音,用面部感觉有无呼气时的气流溢出,注:现场徒手时临终呼吸视为呼吸停止处理。 3.脉搏:正常60-100次/分,以颈动脉为准。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向前下方斜行的粗大肌肉,转头时可清晰摸到)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4.体温:正常口36.3-37.2,腋36-37。升高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减低见于休克、长期衰竭病人。 死亡1~2小时体温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再结合身体下垂部位是否出现尸斑,可大致判断死亡时间,决定是否抢救,注意溺水等特殊因素下不能依此判定死亡,此项生命体征不能独立判定生死。急救现场一般不用。 5.血压:正常60-90/90-140mmHg。 需辅助设备,急救现场徒手及非专业人员不需判断。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最新资料推荐------------------------------------------------------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二)心肺复苏 1.什么是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叫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2.心肺复苏的对象主要是意外事件中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而非心肺功能衰竭或绝症终期病患。 在溺水、车祸、雷击、触电、毒气、药物中毒、摔伤等事件中只要患者或伤者一停止呼吸、心跳,就应在第一时间抢救(最好在4 分钟以内开始)。 3.心肺复苏的目的并不是以病人的现场急救苏醒为唯一成败目标,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的脑细胞因有氧持续供应而不致坏死。 4.心肺复苏急救步骤(1)看到病人,先检查意识(拍肩、查问怎么了)。 注意在判断病人意识过程中,拍摇肩部下手不要太重,以免造成病人有骨折而加重病情。 掐人中穴的时间不要太长。 判断病人意识的时间不能超过 5秒钟,以免延误救助时 1 / 5

间。 (2)确定病人没有意识,赶快寻求后续支持(喊救命啊,请别人帮忙打电话 120,呼叫救护车)。 (3)调整病人体位。 使病人平躺于硬地上。 (4)畅通呼吸道(一手掌下压病人前额,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成手枪形抬下巴)。 (5)看、听、感有无呼吸。 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以耳朵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以脸颊感觉有无出气。 (6)检查病人脉搏。 用食指及中指找到病人颈部中央位置喉咙处,沿着一侧下滑1.5~2 厘米处,微压来感觉病人是否有脉搏。 (7)若无脉搏,则需开展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操作步骤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 由病人的胸部(近施救者侧),找寻肋骨下缘,沿肋骨缘向上滑动,至肋骨与胸骨交汇的胸窝处,即为按压位置。 将中指置于心窝处,食指紧靠中指,置于胸骨上定位。 将另一掌的掌根紧靠在已定位的食指旁,使掌根的位置正好放在胸骨的中线上。 掌根放好位置后,另一手重叠于其上。 将两手的手指互扣或跷起,以免压迫肋骨造成骨折。

cpr心肺复苏术

何谓心肺复苏术(CPR)? CPR是心肺复苏术的英文简写。在196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鉴于CPR的施行没有标准,特别是医师接受CPR的训练不完全,因此建议医护人员要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标准学习CPR的技术。这是CPR的开始。到1970年代中期,CPR始成为美国全国推广的活动,至今在美国有超过4000万人次接受过CPR训练。 在台湾,CPR的推广最早是由红十字会推广,及至急诊医学会成立,在急诊医学会下设有全民CPR推广小组,CPR的推广始步入轨道。 心肺复苏术(CPR)技巧是使用于心脏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一层的生命救命术到达。CPR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它会使一些带氧血流到脑部和其它重要器官。 心肺复苏术(CPR)简介 CPR 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缩写,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心肺复苏术的英文缩写。 根据美国近年来重要「生命之链」之观念,在心脏及呼吸停止之状态,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于十分钟内脑死成为定局。依据此一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病危患者之救治目标在达到四分钟以内有基本救命术(BLS)之救治;八分钟以内有高级救命术(ALS)之救治。 心肺复苏术(CPR)技巧是使用于心脏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级的生命救命术到达。心肺复苏术(CPR)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它会使一些带氧血流到脑部和其它重要器官,争取那重要之几分钟使病患生命征像能够维持稳定。 CPR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C P R的原理: 空气中含百分之八十的氮气,百分之二十之氧气其中包括微量之其它气体而经由人体呼吸再呼出之空气成分经化验分析氮气仍占约百分之八十,氧气却降低为百分之十六,二氧化碳占了百分之四,这项分析让我们了解经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气体中氧的份量仍足够供应我们正常所需的要求。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 C P R的重要性: 当人体因呼吸心跳终止时,心脏脑部及器官组织均将因缺乏氧气之供应而渐趋坏死,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嘴唇、指甲及脸面的肤色由原有呈现的正常色渐趋向深紫色,而眼睛的瞳孔也渐次的扩大中,当然胸部的起伏及颈动脉的

实验一:心肺复苏

第一部分急救护理实验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项目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也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急救医疗措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实验的重要部分。心肺复苏术是无数医学专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而来,本节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本实验课围绕一位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岁男性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展开,进一步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简介】 心肺复苏 1.定义: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2.分期: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basic life support 紧急供氧期主要是向全身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延长。首先应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非专业人士可不用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一旦意识丧失即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以下4个步骤: A: Airway 开放气道患者一旦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极易使咽喉阻塞,造成舌后坠。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可使气道开放,托下颌法由于较费力且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推荐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有颈部损伤或已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托下颌法。气道开放是心肺复苏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在开放气道前应该注意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B: Breathing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通过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部,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在进行呼吸支持前先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常用的呼吸支持的

急救知识竞赛题

急救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仰头举颏法。 2. 抢救伤员时,应先救命,后治伤。 3 .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侧卧的方式 4 .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止血。 5. 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6.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颈部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7. 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 8. 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三分之一处。 9.大腿上的止血带的标准部位是大腿中下1/3交界处。 10.心肺复苏(简称CPR)术是针对呼吸、心搏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与外界进行氧气交换,然后通过心脏收缩跳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挤压到血管输往全身以维持脑和全身各脏器的正常功能。心肺复苏包括1初级生命支持 2 高级生命支持3持续生命支持3个阶段。 11.心肺复苏中的初级生命支持(简称BLS)又叫现场急救或初级复苏处理,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徒手抢救;包括的步骤是1 开放气道2 人工呼吸 3 胸外心脏按压。 12.遇有溺水者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水面,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设法使其尽快倒出腹腔或胸腔积水.倒出积水方法包括: 1膝顶法 2 肩顶法 3 抱腹法

13.当重大疾病或伤情发生时,重伤患者往往危在旦夕,抢救者需迅速作出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的判断,判断意识可用拍打其肩部和呼喊其姓名;判断呼吸则采用: 1看-眼睛看其胸廓有无起伏2听-侧耳听其有无呼吸的声音3感觉-面部感觉病人有无呼吸气流。 14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5.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定位是从急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往上滑,至两肋弓切迹上两横指上缘。 16.胸外心脏按压动作要点为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借体重下压。 生存链的概念: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7.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8.心肺复苏的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19.刀伤的处理,重要原则是不要取出刺入体内的刀具。 20.现场复苏成功的判断依据为:自主循环恢复。 21.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3秒出现头晕,10-20秒出现晕厥,40秒出现抽搐,30-40秒出现瞳孔散大,60秒出现延髓抑制。4-6分钟,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 22.老年人的脉压差较年轻人为大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 第三章心肺复苏 【概述】 美国心脏协会(AHA)[每五年根据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推出一个新版本的“心肺复苏指南”。该指南系统提供心肺复苏应遵循的原则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操作指南。 1.含义 心肺复苏(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或其他方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的指证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2010年心肺复苏的步骤】从 A-B-C 更改为 C-A-B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苏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由A-B-C改为C-A-B,即: C (compression)胸外按压、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 1、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现场心肺复苏术具体步骤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就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举凡溺水、心脏病、高血压、车祸、触电、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堵塞呼吸道等导致的呼吸终止、心跳停顿,在医生到来前,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 心肺复苏ABC A步骤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 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B步骤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

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C步骤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B、C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 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有医务人员到场;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脏跳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心肺复苏比赛试题

单向选择题 1场景:一名53岁的男子猝倒,无反应。您看到他猝倒且是最先到达现场的施救者。您发现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您应该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 A,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B,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先从胸外按压开始 C,开始提供急救呼吸 D,确保现场对您和患者均是安全的 2当您触碰他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您还好吗?”他没有回应,您下一步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A,检查他的脉搏 B,开始高质量心肺复苏 C,开始提供急救呼吸 D,呼叫附近帮助 3一些施救者回应,您要他们启动急救反应并获取AED和急救设备。当您检查脉搏和呼吸,您注意到他喘着气,并发出“鼻鼾”的声音。您触摸不到脉搏。您下一步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E,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先从胸外按压开始 A,监测患者,直到另外更有经验的救援到达 B,每5至6秒给1次呼吸来提供急救呼吸

C,找人获取最近的AED以提供帮助 4在提供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呼吸比率是多少?() A,10次按压接2次急救呼吸 B,15次按压接2次急救呼吸 C,30次按压接2次急救呼吸 D,100次按压接2次急救呼吸 5成年患者胸外按压的速度与深度?() A,按压速度每分钟60-80次,按压深度 B,按压速度每分钟80-100次,按压深度4cm C,按压速度每分钟120-140次,按压深度 D,按压速度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cm 6.当更多施救者到来,您应采取什么措施?() A,为其他施救者安排任务,每2分钟或需要的话更频繁地轮换按压者,以避免疲劳 B,保持AED连接,继续心肺复苏,即使您已疲惫 C,等待有经验的施救者团队提供指导 D,当您继续心肺复苏的时候,指导这个团队,指定一名团队领导并分配任务 7.如果您怀疑一个失去反应的患者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开放气道时首

心肺复苏活动方案

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技能(知识)大赛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 参赛对象:13高护1-20班、13助产班、13 涉外班及 13中专1-11班与13春护班 活动目得:为加强学院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得改革创新,提高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锻炼学生得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学院决定举办2014年度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竞赛 1、掌握单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 2、掌握应急救护基础知识 3、为深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活动时间:9月9日-12月31日 活动形式、方案: 第一阶段:第三周—第五周(9月9日—9月28日)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能阶段、积极动员参加大赛阶段 第二阶段:第七周—第八周(10月8日—10月19日)复习、强化训练阶段 第三阶段:第九周(10月20日-26日)笔试考核阶段,初试进行相关技能知识考核(课堂进行),合格者自愿报名技能考核。 第四阶段:技能考核初赛,第10-12周(10月27-11月16日)技能考核指导训练;第13周(11月17日-23日)初赛; 第五阶段:技能考核复赛,第14-15周针对训练,第16周(12月8日-14日)复赛 活动训练计划及训练时间安排: 4-8周(9月15日-10月19日)课堂训练学习,之后每周周一----周五下午4:30--6:00训练(401室) 指导老师: 活动方案及评判标准 活动地点:护理实训楼410、401、406 活动所需器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必考项目]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中职组)

考核时间:3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评委签名: 选手序号: 操作时间: 最后 得分:

心肺复苏术考核试题

心肺复苏术考核试题 1.关于心肺骤停的现场急救程序,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C ) A 判断意识-现场判断-判断呼吸和脉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转运 B 现场判断-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和脉搏-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转运 C 现场判断-判断意识-胸外心脏按压-判断呼吸和脉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转运 D 判断意识-现场判断-判断呼吸和脉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转运 2.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C ) A 15:2 B 5:2 C 30:2 D 15:1 3.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C ) A 100次/分 B 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80次/分 4.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与每次的吹气时间是( A ) A 500—600ml;1秒 B 1000ml;1秒 C 700—800ml;2秒 D 1200ml;1秒 5.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 D ) A 4—5cm B 4cm C 3—5cm D 至少5cm 6.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D ) A 胸骨的上半部分 B 乳头连线的左侧 C 胸骨下,剑突上 D 胸骨的下半部分,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7.心肺复苏时,何时开始胸外按压( D ) A 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循环后 B 当你给与两次通气后 C 你重新评估病人的呼吸后 D 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反应后 8.下列哪些属于“生存链”的环节( A\B\C\D\E ) A 早期识别求救 B 早期CPR C 早期电除颤 D 早期救治 E 心脏骤停后的救治 9.关于判断心脏骤停的“三无证”具体指哪些( A\C\D ) A 无意识 B 无血压 C 无脉搏 D 无呼吸

心肺复苏试题及答案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 A、你给小孩做2分钟心肺复苏后 B、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心脏按压以前 答案:A 2.新标准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次/分钟。 A.60-80 B.不低于100次 C.100-120 D.70-90 答案:C 3.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答案:A 4.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头偏向一侧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答案:B 5.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D 5cm--6cm 答案:D 6.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答案:D 7.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A 8.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及时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答案:B 9.在现场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用()作为止血带。 A.电线 B.细绳

心肺复苏试题及答案解析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 3 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 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 120 急救电话()A、你给小孩做 2 分钟心肺复苏后 B、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 , 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 , 做心脏按压以前 答案: A 2.新标准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次/ 分钟。 A.60-80 B.不低于100次 C.100-120 D.70-90 答案: C 3.2015 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答案: A 4.一位 7 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word完美整理版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答案: B 5.2015 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至少3cm;C至少5cm;D 5cm--6cm 答案: D 6.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 B 600-700ml; C 400-500ml ; D 800-1000ml 答案: D 7.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 A 8.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 、及时高级心肺复苏 C 、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答案: B 9. 在现场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用()作为止血带。 A. 电线 B.细绳 C.4-5 厘米宽的布带 D.铁丝 答案: C 10. 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和抽搐症状:() A 3S B 5-8S C 10-15S D 20-30S

院前急救之现场心肺复苏(CPR)

现场心肺复苏(CPR) 一确保环境安全: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该案例中的场地安全,可以疏散人群后马上实施抢救,但如果是触电的病人,则须先断电,煤气中毒的病人先脱离危险环境然后进行急救(见图1-3-1)。 二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婴儿则拍击足跟,婴儿不能哭泣,判断为意识丧失(见图1-3-2)。 三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 呼救:“快来人!救命啊!我是救护人员,请这位先生(女士) 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见图 1-3-3) 四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 图1-3-3 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原卧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畅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需翻身时,为防止颈髓损伤,另一个应保持伤病员头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1.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见图1-3-4)。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人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人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人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胯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人员侧(见图1-3-5)。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见图1-3-6)。 (二) 救护人员体位 救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见图1-3-7)。 图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