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大学新生认识责任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大学新生认识责任引言概述: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大学新生,认识责任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大学新生认识责任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一、认识自我责任1.1 培养自律意识作为大学新生,要学会自律,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2 尊重他人权利在与同学相处中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3 珍惜资源大学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新生要珍惜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努力学习,不浪费时间和机会。
二、承担社会责任2.1 参与社会实践大学新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状况,培养社会责任感。
2.2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新生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传递正能量。
2.3 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讨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履行学习责任3.1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大学新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新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3.3 培养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新生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培养创新精神,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保护环境责任4.1 培养环保意识大学新生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4.2 节约资源在生活中要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4.3 反对环境污染新生要反对环境污染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
五、树立社会责任感5.1 关注社会热点大学新生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5.2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新生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社会问题,共同成长。
5.3 勇于担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新生要勇于担当,积极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其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践行社会责任、担当时代使命,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担当与责任,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部门、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背景下,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种复杂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大学生来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一些大学生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他们可能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而忽视了身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这种短视的态度使得他们缺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无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担当责任。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引导他们认识到身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只有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大学生们才能更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和探索,能够使更多的大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路径和机制,深入分析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提升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摘要】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对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家庭教育则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责任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社会实践则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也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这将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社会背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长期持续。
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责任。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既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只有拥有正确的责任担当意识,大学生才能胸怀家国情怀,勇挑时代重任。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素质的提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牢记责任使命,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
希望在新时代,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勇担使命,积极投身到建设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中。
2. 正文2.1 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应当具备更加积极的责任担当意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是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并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一代,大学生应当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应当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对学业和个人发展的责任担当。
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生涯规划,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3.对家庭和他人的责任担当。
大学生应当尊重家长、关爱亲人,同时也应当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学校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责任担当意识。
3. 社会实践。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需要,亲身感受社会的责任和压力,从而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4. 心理辅导。
学校应当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责任担当意识。
1. 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责任担当意识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素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有责任感的青年,他们将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物质文化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将面临更多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因此,培养他们正确的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教育机构应该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
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大学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理解和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引导他们对人权、平等和公正等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样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需要重视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社团组织等,让他们与社会接触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这种亲身经历可以使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实践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社会角色也非常重要。
此外,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除了学术课程和实践活动之外,大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艺术、体育、领导力培训等,学生可以发展其个人兴趣爱好,增强其综合素质。
这样的全面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学生个人自身也需要主动参与培养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
同时,他们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大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起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全面发展以及个人努力,大学生可以逐渐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意识和责任感是大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他们面对未来挑战和机遇的关键能力。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大学新生认识责任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大学新生认识责任引言概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
尤其对于大学新生而言,认识责任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业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个人责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新生应当如何认识和承担责任。
一、大学生的责任意识1.1 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大学新生应当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校纪校规,树立起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1.2 培养对学习的责任感大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学习,新生应当意识到自己的学业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 培养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是自己的责任,要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学业责任2.1 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大学新生应当认真对待学业,按时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业的顺利进行。
2.2 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促进了课堂的活跃氛围。
2.3 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大学生应当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社会责任3.1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新生应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大学生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传递正能量。
3.3 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大学生应当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四、环境责任4.1 珍惜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新生应当珍惜学习和生活环境,保持环境整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对于培养责任担当的大学生,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共同推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构建和发展。
一、学校应做好责任担当教育的理念宣传与引导大学校园是责任担当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在多个维度、多个方面深入宣传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通过岗前培训、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发挥社团和组织的作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而得的体验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教师应做好责任担当教育的师德示范与激励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为密切的咨询和引导者,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发挥示范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以及多种体验式的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感受,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其踏实努力、卓越进取的责任担当意识。
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营造积极向上、鼓励进取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引导孩子聚焦学业、品德、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成长,鼓励孩子参与到公益志愿活动中去,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
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可以通过与学校、教育部门联手,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及相关制度,引导和激励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和社会活动,丰富年轻人的社会体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和公益组织中去,感悟社会生活,从而拥有更多的责任担当意识。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大学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责任担当意识,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旨在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走上社会。
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作为大学生个性、认知和态度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社会实践环节,通过实地参访、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压力,激发其责任担当意识。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类主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分享成功经验和责任担当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激发其责任担当意识。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大学生性格养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对家庭、社会负责。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长也要注意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责任和担当,激发其责任担当意识。
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参与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体会责任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社会也应该对大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其责任担当意识,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自觉。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
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
心理特征。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的重要
环节,但依现实情况看,这一部分的教育亟待加强,因为责任意识
的弱化和缺失,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
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
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
去的心理特征。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的
重要环节,但依现实情况看,这一部分的教育亟待加强,因为责任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
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
无论任何人,都应对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目前尽管还未承担某种重要职务,但是将来会在不
同的岗位承担相应的职务,承担着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
面临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已呈现出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所接触的学生中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但
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不足,总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
据一所高校作
过抽样调查显示,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
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
地义”。
如此观念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1.2公德和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知识、做人与做事是他们目前的主
要任务。
然而,一些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因此出
现了考试作弊、向老师要分数、“枪手”特别有市场等现象;有的
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还有的
在公共场所与异性过分亲热,做出一些不检点行为;“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1.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
的狭隘,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当责任与利益发生冲突时,更
多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的严重错位。
目前,毕业生选择单位时,一看票子(薪金)、
二看位子(地理位置)、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业率普遍不高,就是二者错位的最具体表现。
2.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2.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传统道德分化,
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黄赌毒等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引导,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
有些大学生
觉得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他们对现实
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
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
却不愿意承担。
2.2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
准来要求学生的道德面貌,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
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
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
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
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
想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状态。
2.3家庭教育的疏离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
对于亲情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
女的成长和教育牺牲一切。
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儿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
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却不懂得付出。
当前很
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
感教育不无关系。
2.4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矛盾是形成其责任意识缺失的关键
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十字路口,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
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逐渐明显。
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
盾明显增多。
主要体现:第一、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反差。
大学
生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实惠和
实际。
第二、校园内外的反差。
学校在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而
社会上某些低水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在蔓延,教育的成果往
往被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抵消。
第三、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
当前部分大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倾向严重。
他们在价值判断与
选择上存有“关心与淡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
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3.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3.1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责任意识的建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意识的精神支
柱和履行责任意识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
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3.2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高校应当营造一
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3.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
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
任方面率先示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
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论
文参考网。
3.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
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
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逐步培养其发展中的责任意识。
3.5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素质教育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
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
”如果高校的教育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给
学生“做人”的本领和艺术,尤其是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
会和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论文参
考网。
责任是时代赋予的。
作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将发挥主
体的当代大学生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回避对责任的担当。
只有将责任
作为个体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只有立足于责任意识,我国当代的大
学生才可能健康快速的成长,从而担当起历史使命。
论文参考网。
作为高校更应该将此项事业抓好,不断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