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判断方法

合集下载

三类遗传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类遗传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浅谈三类遗传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遗传变异的实验设计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总觉得会顾此失彼,难以考虑周全,现将其中三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

一、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解题方法:此类题目解题前必须先确定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然后选择用杂交还是自交进行实验设计。

(1)杂交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性状就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

(2)自交法。

根据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特点判断,若出现性状分离,则刚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时都没有出现各自预期结果,则说明无法确定被鉴别个体是否纯合,那就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可以先自交再杂交,也可以先杂交再自交。

解题技巧:记住口诀。

两性生一性出现为显性;一性生两性出现为隐性;一性生一性,两性生两性,显隐难确定,两法一起进。

例题1某纯系不抗病的番茄(自花传粉)种子搭乘飞船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一些植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抗病性状。

假设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请用已有的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来鉴别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解题思路:该题不能确定抗病性状是否纯合,所以无法用简单的杂交法或自交法来直接鉴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参考答案:方法1:选择抗病番茄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抗病为显性;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抗病,则说明抗病番茄是纯种,再让纯种的抗病番茄与纯种不抗病番茄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方法2:选择抗病番茄与纯种不抗病番茄杂交,若f1全部表现为抗病,则抗病为显性;若f1全部表现为不抗病,则不抗病为显性;若f1既有抗病又有不抗病,则抗病为显性。

二、判断基因位置——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这类题目的性染色体一般都只要考虑x染色体,因为若是伴y遗传则问题就过于简单了。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学法指导.doc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学法指导.doc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夏茂林 阳宾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在解遗传题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些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致使答案出错,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方法,下面对此作一归纳介绍: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矮茎→高茎,则高对矮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B →A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A →A 、B ,B 为隐性性状。

例1.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

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 、b 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 、a 和B 、b 表示),请回答:(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白色抗虫b 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显隐性的定义,2号紫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白色,则白色相对于紫色为显性性状;不抗虫与抗虫杂交,后代只有不抗虫,则不抗虫相对于抗虫为显性性状。

(2)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确定了显隐性性状,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及亲代的性状表现就可推知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

[答案:(1)白色不抗虫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aaBB Aabb AAbb ]例2. 兔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和褐色等,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 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 基因的等位基因控制。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1 某植物的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杂交组合一定可以达成目的的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故选:B。

1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和)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自交产生的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B.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和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达标检测1××××××——例题1A a F 1F 1F 2aa F 1AA AaD. 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答案】B【解析】A、③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正确;B、亲本白果的基因型为,黄果的基因型为,所以白果的基因型为,B错误;C、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C正确;D、中白果基因型为,中黄果()占;白果()也占,中黄果自交得到的全部是黄果, 中的白果自交得到的中,黄果:白果,所以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D正确。

故选:B。

1 玉米的甜粒与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杂合非甜粒亲本杂交,去除中的甜粒植株,让非甜粒植株自交,则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亲本为杂合非甜粒,杂交后代出现甜粒知,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设这对性状由基因、控制,让非甜粒植株自交,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即、、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是、、,三种基因型之比为,所以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高中生物必修2 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必修2  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1、判断方法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1)♀23AA ×♂23AA →49AA (2)♀23AA ×♂13Aa →19AA +19Aa (3)♀13Aa ×♂23AA →19AA +19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aa 。

遗传题中显隐性和基因位置的判断解题规律总结

遗传题中显隐性和基因位置的判断解题规律总结

遗传题中显隐性和基因位置的判断解题规律总结作者:吕建超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30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考试大纲对考生考试的能力要求有: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而遗传变异部分知识在高考中最能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因此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应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 依据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和性状分离的概念来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概念为: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表现高茎,把F1表现的形状叫显性形状。

由概念可得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若已知亲本纯和,则用相对性状纯和的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即显性性状。

(2)若用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表现出的性状即显性。

2. 由性状分离可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显性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可利用显性杂合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的原理,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自由交配,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显性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可选取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看后代中哪种性状的比例大,比例大的那种是显性性状。

在这两种方法中,学生一定要注意“杂交”与“自交”这两个词的用法,当亲本是野生型时,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因此要用“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自由交配”来描述,而不能用相同性状的亲本自交。

二、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对于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讲了很多种,但学生在遇到这类题时却往往无从下手,实际上还是对这类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没有掌握好。

对这类题我认为主要包括杂交的方法和调查统计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 杂交法(包括正交与反交)(1)基因位置是质基因还是核基因。

依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探究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为质基因,采用正交与反交的方法。

生物遗传定律

生物遗传定律

在高中生物遗传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常常遇到对生物性状的显隐性的判定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同学心中的死结,不解不快,解又难以解开,带来挥之不去的烦恼。

那么,怎样来分辨它们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现以口诀形式总结如下,与读者共享。

一、“同生不同,同显”解释:“同生不同”意即两个表现型相同的生物杂交,其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类型;“同显”即亲本的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而后代中的新类型则为隐性性状。

例1:两只黑色的豚鼠,一窝生出4只小豚鼠,其中2黑2白,鼠色基因用A和a表示,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解析:两黑色亲本,生出白色子代,符合“同生不同”,由“同显”可得:黑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白色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

遗传图解如下:亲本:黑色(Aa)×(Aa)黑色子代:白色(aa)黑色(A )二、“不同生同,同显”解释:“不同生同”意即两个不同表现型的亲本,生出同一表现型的的子代(父本类型或者母本类型);“同显”即后代的这种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例2:玉米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一株高茎玉米和一个矮茎玉米杂交,后代全是高茎,试写出双亲的基因型。

解析:一高一矮的两个亲本生出全高的子代,符合“不同生同”,由“同显”可知:高茎是显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矮茎是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高茎)和dd(矮茎)。

遗传图解如下:亲本:DD(高茎) ×dd(矮茎)子代:Dd(高茎)例3:豚鼠的黑毛与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Cc控制),毛粗糙和毛光滑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现有表现型为黑粗与白粗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有黑粗和黑光两种表现型,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解析:这是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可以把两组性状分开分别讨论。

先只看颜色:即亲本的表现型不同(黑毛与白毛),但子代表现型相同(全黑),由“不同生同,同显”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C控制,白色则是隐性性状,由基因c控制;再讨论毛的光滑程度:亲本的表现型都是毛粗糙,而子代的表现型不同,有毛粗糙的,有毛光滑的,由“同生不同,同显”知,毛粗糙对毛光滑是显性性状,由基因R控制;遗传图解如下:亲本:黑粗(CCRr)×(ccRr) 白粗子代:黑粗(CcR )黑光(Ccrr)上述口诀也一样可应用到遗传病的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只是口诀稍有变化,但会使记忆更形象、更深刻。

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专题一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在完全显性、独立遗传、性状由单基因控制的前提下)一、规律方法1.杂合子(Aa)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2Aa:1aa(或AA: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3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2.纯合子(AA或aa)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即稳定遗传。

3.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1aa(或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1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4.纯合子(AA或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即显性表现(Aa)或隐性表现(aa)。

5.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杂合子(Aa)连续自交,可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后代中杂合子(Aa)的概率为()n,纯合子(AA和aa)的概率为1-()n。

二、概率知识1.概率:指某一事件(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符号为P(A)。

2.互斥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出现。

加法定理:P(A或B)=P(A)+P (B),即出现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3.独立事件:指A事件的出现,并不影响B事件的出现。

乘法定理:P(AB)=P(A)×P(B),即A事件和B事件共同出现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出现的概率之积。

三、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矮茎→高茎(显性)。

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表现出新性状,则该新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高茎→矮茎(隐性)。

3.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判断方法
1.常规判断方法: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杂合子的性状为显性;
②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不同性状,则亲本性状为显性;
③子二代比例为3/4的性状为显性;w.w.w.k.s.5.u.c.o.m
④群体遗传中,一般占有相当大比例的性状为显性。

2.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种数来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有关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显性个体的基因型的判定,教材和有关参考书上多是用子代的个体数量之比来判定。

此方法有两个不便:一是要求子代个体数量较多时,才有可能符合理论比,即使符合理论比,在自由组合的情况下,也增加了同学们的计算难度;二是在子代数量较少时或在图形题中,理论比就不适用了,同学们就无法着手判定了。

我们现将利用“子代数量比”改为利用“亲子代表型种数”来判定。

方法如下:
1)子代的表现型能充分得以表现。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组性状遗传现象。

注意它们的亲代和子代各有几种表现型。

小结:从上例中可看出,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种数相等时,不能判定性状显、隐性;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种数不相等时,能判定性状显、隐性。

且仅为1种性状的亲代或者子代的那种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

小结口诀如下:
[口诀]:亲子不同,一为显性;亲子相同,不能断定
即亲本与子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不相同时,仅为1种的性状的亲代或者子代的那种性状一定是显性性
状。

如果亲本与子代的表现型种类数相同时,则不能判定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么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根据‘亲子不同,一为显性;亲子相同,不能断定’的思路就很快可以理解上述问题了。

(1)由于亲本和子代中都有无角和有角两种,因为‘亲子相同,不能断定’,所以不能确定无角和有角的显隐性关系。

(2)根据‘亲子不同,一为显性’的原则,可采用‘一头无角公牛与多头无角母牛交配’或‘一头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交配’的杂交实验来进行确定它们的显隐性关系。

例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示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皱粒
一皱粒×皱粒0 102 二圆粒×圆粒125 40
三圆粒×皱粒152 141
所以圆粒应为显性性状。

解析:见常规方法②。

但用‘亲子不同,一为显性;亲子相同,不能断定’,思路会更清晰。

2)子代的表现型不能充分得以表现。

可按口诀‘亲子不一,亲为显性’来推断。

A.图形题:原有方法是按“无中生有,无为显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来判定。

解析如下:有关资料上已有小结。

如下:
思考:图二、图四中亲代和子代表现型能否对调?为什么?
因为子代个体数目太少,子代中出现哪种性状的随机性很大,所以对调后不能判断。

B.文字题:当子代个体数目太少时,有两种情形可以判定。

如:红花×红花-→白花亲子表现数均为1,但不同。

可以判定,红花为显性。

白花×白花-→红花亲子表现数均为1,但不同。

可以判定,白花为显性。

小结:从上例可看出,在亲子表现型种数均为一且不同时,两个亲本必都是显性杂合个体(除突变外)才能有新的子代个体出现。

所以亲本的性状必是显性。

图形题中的图一、图三也是这种情况。

(图二、图四实际还是“亲子不同”的情形)。

小结口诀如下
[口诀]:亲子不一,亲为显性。

即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都只有一种,但并不是同一种表现型,则亲代的表现型一定是显性性状。

3)特例:在已知为X伴性遗传时,可用‘父显母隐,亲子交叉;父显母杂,儿子分家’口诀来推断。

常染色体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的各杂交组合类型及比例:
分析:纯合体杂交和测交,常染色体遗传和伴X遗传的子代表现型比例基本相同;杂合体自交的子
代表现型比例也相同,但按性别分别统计就不同了,雌性子代的表现型全为显性性状,雄性子
代则出现了两种表现型。

另外,伴X遗传还有一个“特例”,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完全对调了。

小结口诀如下:
[口诀]:
父显母隐,亲子交叉;
父显母杂,儿子分家。

即在伴X遗传中,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完全对调时,父本的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雌性子代个体为1种性状,而雄性子代个体为2种性状,则父本的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