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ﻭﻭ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ﻭﻭ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ﻪ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ﻪﻭﻪﻭ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ﻭ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ﻭ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ﻭ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ﻪﻭ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ﻭﻭ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ﻭﻪﻭ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ﻪﻭ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ﻭﻭﻪ5、引出课题ﻭﻭﻪ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ﻭﻪ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ﻭ二、精读会意ﻭ1、自读全诗,明要求。
ﻭﻭﻪ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ﻭﻪﻭﻪ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tn、螺lu、磨mﻭ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ﻪﻭﻭ(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ﻭﻭﻪ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ﻭﻭﻪ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ﻪﻭﻭﻪ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ﻪ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ﻭﻭ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ﻭﻭﻪ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3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并能背诵。 2、学会生字:螺;认识多音字:磨。 3、能解释诗 句中带点词 和诗句的意 思,感悟 诗的意境, 使学生从 中受到美的 熏陶,并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能写出《望洞庭》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 们,我们 伟大的祖国 山河秀丽, 风景如画。 今天,老 师想带大家 去洞庭湖 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2、板书课题:望洞庭。齐读题。 有谁知道有关洞庭湖的资料?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 北部,岳阳市附 近,是我国 第二大淡 水湖。八百 里洞庭,烟 波浩淼。水 天相接,朝 晖夕阴, 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3、简介作者刘 禹锡:字 梦得,唐代 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 诗豪”。 他的诗通俗 、清新, 有民歌特色,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4、释题。 “望”什么意思?(向远处看)。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 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这里指水色和月色 融为一体。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 得非常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 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 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 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 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 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 镜。远远望去 , 洞庭湖里那苍翠的君 山仿佛白银盘里盛着的一枚青螺。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6c28b168884868662d6c7.png)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摘要:[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二)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学会课生其田格前面只识不写3、能释诗句带词和诗句思并能写出课题《望洞庭》诗所描绘景色、理这首诗思感悟诗境使学生从受到美熏陶[教学程]、导入揭题、学们我们伟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游了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今天想带洞庭湖走走领略下洞庭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结合学生收集介绍洞庭湖生洞庭湖位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二淡水湖生八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仲淹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忧而忧天下乐而乐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起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些词形容看到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师送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美诗佳句千三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刘禹锡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幅美景不禁诗兴发写下了首千古传颂佳作听他正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会、全诗明要准音不准生看生表通诗句、检学效正音洞g、潭、螺l、磨3、再边边思考你懂了哪些或那些词说说()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磨生我理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晚上师你理得真不错生我理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思是秋天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了潭面无风镜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没有磨磨拭镜磨指没有磨拭铜镜师没有磨拭铜镜给人怎样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这句诗湖上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面没有磨拭铜镜师诗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师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段距离所以诗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思是远远望洞庭湖和君山颜色就像白银盘里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巧玲珑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景象比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山水变成了精美绝伦工艺品师这句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师这首诗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景色吗?用上两形容词说说生秋天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月光洒水平如镜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这宁静和谐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生月明星稀夜晚我漫步洞庭湖边那柔和月色和湖水融合起整湖面像笼罩着层薄纱朦胧那君山就像放白银盘里青螺我被这迷人景色陶醉了生三、总结学们洞庭湖是我国名胜观光旅游人很多你们将有机会定要到湖南岳阳市边上看看洞庭湖玩玩君山登登岳阳楼地领略下祖国锦绣风光四、作业、用钢笔描红、想象《望洞庭》所描绘景色用几句话写下评析、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活用了永正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语言让孩子们从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二、操作程重情趣古诗词很美但不教幅直观画面学生有针对地匹配他已有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审美韵味与涵积累语言与情感基础上重对生命感悟展示己对古诗性白银盘里青螺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三、口头语面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条龙说提升了习作地位使更科学合理化课堂上强调课对生活热爱和练说练笔积极性将课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情境练说有学生进入了角色与刘禹锡朋友话别;有利用了集介绍了《题君山》诗和先天下忧而忧天下乐而乐名言;把对景色描摩诗外化活用纠性表达不正是语素养提高吗?而课首成语系列也然水到渠成、学以致用(二)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学会课35生认识3生掌握多音磨;3、理两首古诗思通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境受到美熏陶教学两课教学程《峨山月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复习背诵学李白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3、简单介绍《峨山月歌》创作背景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境吗?、渎桌检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对诗句理3、图对照理词义()半轮;()影入;(3)下渝州、展开想象理诗体会青幽峨山上挂着弯弯月亮影子倒映平羌江这优美境5、边悟体会全诗境三、理性诊断与矫治、反复诵进步体会诗境、领会作者写该诗思想感情3、讨论交流、熟成诵诵进步体会四、发展性练习、写指导君二笔横要写长些、出示首描写山水景色诗生渎悟3、交流诗歌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熟成诵。
新《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ppt

读一读
波光粼粼 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
皓月当空
朦朦胧胧
迷迷蒙蒙 银光闪闪
宁静和谐
风清月朗
月明星稀
风月无边
皓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 分宁静、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 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扩写《望洞庭》 时序已交仲秋,大诗人刘禹锡正走在转任和州的路上。天色渐 渐晚了,诗人投宿在一家客栈。 月光如轻纱一般笼着大地,周围的一切显得异常清幽、空灵。 诗人想到自己曾多次观赏过的洞庭湖,“今夜,我何不凭栏遥 望,看看这月光下的洞庭湖会是什么模样?”诗人心底暗道。 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竟这般澄彻空明,与秋月的清光交相辉 映,更显得宁静、和谐。迷迷蒙蒙的湖面,跟未经磨拭的铜镜 一般,给人以安宁、温馨之感。 诗人不禁纳闷:这往日的浩浩荡荡、浊浪排空,怎么一点儿影 子都寻不着了呢?“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风平浪自静吗!” 诗人拍着脑门叫道。 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皓月银辉之下,洞 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越发清澈,山与水浑然一体,就像一只 晶莹剔透的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太叫人喜欢了。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诗兴大发,欣然赋诗:“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又将视线 移向远方:洞庭湖心, 青山一点,那就是自 古闻名的君山了。这 么苍翠,这么小巧, 蹲在皓月清辉的水面 上,正好似白银盘里 的一只小青螺呢!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 的比喻。 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 是一面铜镜,一只白银盘。 美而神秘的君山,是一颗青螺。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教学设计.doc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t n、螺lu 、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描绘了山寺夜景的宁静与美丽。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生僻字、古文言文词汇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及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逐首讲解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诗句解析:针对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内容。
5.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语感。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课方案教课设计苏霞第一课时《望洞庭》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此中田字格前方的只识不写。
3、能解说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联合学生采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庭》一诗所描述的风景。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境界,使学生从中遇到美的熏陶。
教课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境界。
教课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电影取代)、配套朗诵磁带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河山艳丽,风景如画。
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茫蒙、朦模糊胧、安静和睦。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情景特别迷人,从古到现在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绘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有位大诗人刘禹锡到达了洞庭湖邻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歌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心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禁止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成效,正音:洞dòng、潭 t án、螺 lu ó、磨 mó3、再读,边读边思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课“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互相。
和:和睦、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能够看出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季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二者交融在一同,显得特别和睦。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模糊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公开课 优秀课件 苏教版 精品.ppt

鉴赏点拨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 时令是秋天。秋高气爽,月色 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 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 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 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二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
•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 月毕竟是故人人,于是只能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了。 •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 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 谓语短情长.
熟读诗文 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 读流利。
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 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根据诗意,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朗读背默
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
认真默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哪一句。
望
洞
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秀丽,今天, 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有“天下第一水”之 称的景点游玩,大家知道是哪里吗?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 “八百里洞庭湖”。它最大的特点是湖 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 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 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刘禹锡,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 南)人,祖籍中山 (今河北定县)。 作品集有《刘宾客 集》,又称《刘中 山集》《刘梦得 集》。
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 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 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历代咏洞庭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视频
望 洞 庭
作者简介
点生字 诗歌诵 说诗词 赏诗歌
,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贞元 九年进士,又登博 学宏辞科。中唐杰 出的诗人,被人们 称为“刘宾客”。 代表作有《竹枝 词》、《杨柳枝 词》、《刘梦得文 集》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色 两相和, 潭面无风 镜未磨。 遥望洞庭 山水色, 白银盘里 一青螺。
思考:(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洞庭湖?又是什么样子的 景色? (2)哪些诗句是比喻句?分别比喻什么东西?好在哪里? (3)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情感? (1)秋天夜色中的洞庭湖。水光一色 ,烟波浩渺,气象万千, 美不胜收的景色。 (2)“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好 在把洞庭湖湖水平静,无波无浪,加上月光的照耀,把一切 宁静的感觉都描绘出来了。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湖水比作一个白银盘,把青螺比作君 山。把湖水的青和君山的脆完全体现出来了。 (3)表达了诗人由衷赞美洞庭湖夜色的美丽以及诗人的喜爱之 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 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上没有风吹,迷迷蒙蒙的、就像 未经过打磨的铜镜一样。 和:交相辉映,水天一色 磨:打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远远的望着洞庭湖的青翠的山,清澈 的湖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就如同白色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 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白银盘:比喻湖水清澈透亮 青螺:指君山,比喻青翠
古诗两首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 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 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 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 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