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平均 F 波潜伏 期 。 1 . 6 . 3统计分析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O . 0 1 ,- p <O . 0 5 ; 治疗 后 A、B组 间 比
较 ,△ P<O . 0 1 ,Am优 于B组 。
表3 两组 患者胫 神 经F 波潜 伏期 比较 ( ±S )
合理联 合 用应 用情 况 :毒 性反 应 ,拮抗 作 用 ,加 强作 用 ,酸碱 作 用 ,酶抑 或抑 酶作 用,沉 淀 与分布 作 用等 。结果 本 组 1 4 0例 ,不 合理 配 伍2 8 例 ,占 2 0 %。其 中毒 性反 应 4例 ,拮抗 作 用 3例 ,加 强作 用 7例 , 酸碱 作 用 2例 ,酶 抑 或抑 酶作 用 6例 ,酶促 作用 2例 ,沉 淀 与分
【 2 】 C h e n Q, B a b a H , Ka mi t a n t i I , e t a 1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b o n e r e g r o wt h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a mu l t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4 8 p a t i e n t s [ J ] . S p i n e ( P h i l a P a 1 9 7 6 ) , 1 9 9 4 , 1 9 ( 1 9 ) : 2 1 4 4 - 2 1 4 9 .
应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包 ,合理选 择数据集 ,进行临床疗 效的数 据分析 。两 组疗 效 比较采用R i d i t 分析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 化独 立样本t
检验 比较 。计量 指标用均数 ±标准差进行描述 。

中西药联合运用分析

中西药联合运用分析
光 明中医 2 0 1 3年 1 1月 第 2 8卷 第 1 1期
C J G M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1

2 41 1・
【 方药纵横 】
中西 药 联 合 运 用 分 析
植 洁 文
摘要 : 临床上中西药联合运用治疗疾病的现象愈发普遍。本文通过分析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的理论, 以及联合运用的优势与 配伍禁忌, 为合理使用中西药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价值。
丸等 ) 与 中枢兴 奋药 ( 如尼 可 刹米 、 山梗 菜碱 等 ) 合用 ,
前者 的镇 静 作 用 能拮 抗 后 者 的 中枢 兴 奋 作 用 。某 些 中西 药联用 则发 生不 良协 同效应 , 如 知柏 地黄 丸 、 济
生 肾气 丸 、 桂 附八 昧丸 不 宜 与 螺 内酯 、 氨 苯蝶 啶合 用 , 因其 含钾 可致 高钾 血症 ; 甘草 、 鹿茸 等具 有糖 皮质 激素
标本 兼 顾 , 增 强疗 效 。如鱼腥 草 、 七 叶一 枝花 、 桔梗 、 法
某 些 中西 药 联 用 可 能 产 生 拮 抗 作 用 导 致 疗 效 降
低, 如平 肝熄风 药 ( 如天麻 、 僵蚕等) 及其制剂( 如天 麻
半夏 、 罂粟 壳等 , 与 氨茶 碱 、 苯海 拉 明联用 , 能增 强 止 咳 平 喘之 效 ; 银花 与青 霉 素联 用 , 能减少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 对青 霉 素 的耐药 性 , 增 强 青 霉 素 的作 用 ; 黄连 、 黄柏 与 四环素 、 呋喃唑 酮 、 磺胺 脒 同用 , 治痢 疾及 细 菌性 腹泻 , 有 协 同作用 ; 麻 黄 与青霉 素 联用 , 治疗 细 菌性肺 炎 有协 同增 效 作用 ; 蒲 公英 、 苦参 、 鱼腥 草 等 与 T MP联 用 可使

浅谈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分析

浅谈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分析
反应 , 成 左 旋多 巴钙 、 、 、 、 络 合物 , 响其 吸收 , 生 铝 镁 铁 铋 影 从
1 中 西 药联 合 应 用 的协 同作 用
1 1 中药能 降低 西 药 的不 良反 应 . 如健脾 益 肾 药 与 化 疗 药 合 用 , 降低 化 疗 药 的不 良反 可
应 。如在 注 射链 霉 素 的 同 时 内 服 中药 骨 碎 补 煎 剂 可 以 药学 刊
20 0 1年
第 1 7卷
第 4期
浅 谈 中西 药 联 用 的 疗 效 分 析
琚 斌
( 河南省 鹤 壁 市 中 医院 , 南 鹤壁 4 8 0 ) 河 5 0 0
关键 词 : 中西 药联 用 ; 效 分析 疗 中 图分类 号 : 2 9 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6—3 3 ( 0 2 0 R8. B 10 2 4 2 0 ) 4—0 4 —0 02 2
片 已用 于治疗 消 化 系统 的癌 症 , 效较 好 。 疗 1 2 中 药 能 影 响 西 药 的 吸 收 排 泄 .
而 降低 左 旋多 巴 的生 物效 应 。
22 产 生毒 性 .
含朱 砂 的药 物与 溴化 物 、 化物 、 铁盐 、 硝酸 盐 等 同 碘 亚 亚 服 可产 生有 毒 的 溴化 汞 和 碘 化汞 , 出 现腹 痛 、 泻 和 痢样 会 腹
含 鞣 质 较 多 的 中 药 与 vB 合 用 后 , 在 体 内 产 生 永 久 可
如蒲 公 英 与 甲氧苄 氨 嘧 啶 ( MP 配 伍制 成 的复 方 注 射 T ) 液对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 草 扦菌 等 的抑 菌效果 大 于单 方 的 蒲 枯 公英 与 TMP, 床 用 于青 霉 素 过 敏 者 、 临 扁桃 体炎 、 管 炎 等 气 效 果较 好 。又 如 中药 枳实 能 松弛 胆道 括 约肌 , 利 于庆 大 霉 有 素进 入胆 道 , 感染 作用 增强 。中 药甘 草 、 抗 白芍 、 片与 谷 丙 冰 胺 治疗 消 化道 溃 疡有 协 同 作用 。其他 诸 如 中药 甘 草 与 氢 化 可的松; 中药 黄 柏 与西 环 素 、 持 灵 ; 痢 中药 猪苓 、 泻 与 双 氢 泽 克尿塞 、 尿 ; 速 中药金 银 花 与青 霉素 合 用后均 有协 同作 用 , 增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_刘殿玉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_刘殿玉

195第14卷 第11期 2012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1 Nov .,201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1]。

由于在体查中大部分慢性咳嗽病例,均发现鼻腔分泌物通过后鼻孔向咽部倒流,刺激咽部、声门甚至气管等处的咳嗽感受器而导致咳嗽,以往称之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UACS 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2]。

由于长期慢性咳嗽不但会影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而且还会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诱发他疾病的产生,而镇咳作用和改善上呼吸道阻力则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从UACS 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看,属中医学“久嗽”、“鼻窒”、“鼻渊”等范畴[3],是由于肺失宣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而引发咳嗽。

美敏伪麻溶液是由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组成的复合性中枢性镇咳药,其止咳作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儿科临床证实。

本院中医科门诊使用美敏伪麻溶液加中药治疗方法,对78例UACS 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1.1.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UACS 的相关诊断标准[1]:①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有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或者患儿有头痛、头晕、低热等;②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或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③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④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鼻窦炎所致者,鼻窦CT 片可见相应改变。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发炎,常见于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西药合用治疗已经成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一、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意义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传统中医经验对治疗心肌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袭心脏导致气血不畅、瘀滞作症,从而造成心肌损伤,而西医则更注重病毒的抗感染和心脏功能的调整,因此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2. 降低心脏损伤和改善心功能病毒性心肌炎在致病机制上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中西药合用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和中药进行抗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脏损伤,改善心功能。

3. 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毒副作用许多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由于病情复杂,可能会被滥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滥用不仅增加了耐药性细菌感染的风险,还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可以帮助患儿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1. 患儿基本信息我们在某市儿童医院收治了2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3岁至10岁。

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均经临床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2. 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接受了中西药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包括利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应用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反应,应用心血管药物支持心功能。

中医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内服和外治相结合,活血化瘀、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和针灸调理气血运行。

3. 观察结果观察发现,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明显,患儿的发热、乏力等一般症状得到缓解,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心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其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评估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1.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疗效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临床实验、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观察患者在接受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变化。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体征改善程度、生活质量提高等。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疗效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对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总结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特定疾病或领域中的疗效和优势。

二、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优势1.综合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弥补单一疗法的不足。

中医药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西医药则能快速控制病情、救治重症、消除病因等。

两者相结合,可以发挥互补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个体化治疗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治疗患者的整体状态,西医药则更加依赖科学、标准化的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不足之处1.规范问题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在实践中存在规范不一致问题。

由于中西医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差异,相关规范和指南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联合治疗中的用药、剂量、疗程等因素也需要更为严格的规范。

2.短期疗效评估困难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困难主要表现在短期疗效评估上。

由于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强调“缓解病根”、“调整体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而西医药则更加注重短期控制病情,难以满足短期疗效评估的需要。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前景展望1.发展科学评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应不断发展科学的评估方法。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是指将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综合
治疗方法。

中西药合用的目的是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又能发挥西
药的特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

首先,中西药合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和西药都有其独特
的治疗机理。

通过中西药合用,可以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加强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中药的温补作用可
以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加速组织修复,西药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
以缓解病痛,这样中西药的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
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药合用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西药治疗的一些疾病可
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具有温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西药
的不良反应。

例如,常用抗癫痫药物多次给患者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等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在治疗癫痫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利用中
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机体修复,缓解不良反应。

最后,中西药合用具有提高依从性的作用。

西药一般以药物形
式给予患者,而中药多半是通过饮片等特殊制剂给患者。

而中西药
合用,则可以通过中药的煎煮或制成口服液剂等,让患者更好地接
受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因为药物味
道和剂型等问题出现的拒绝治疗的情况。

中西药合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中西药合用对各种疾病疗效的
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从中西药合用后的临床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总结。

结果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

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
西药合用的临床观察,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慎重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用药;协同增效;副作用
由于中西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医生常尝试将二者配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随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广泛开展,发现中西药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同时也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举例介绍如下。

1协同增效、减毒作用
1.1协同增效青霉素G与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合用,治疗慢性肺心病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优于单用抗生素。

青霉素与金银花联用,可加
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当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缺血缺氧。

参附注射液不但能加强阿拉明、多巴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机体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1.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甘草可降低咲喃妥因对胃肠道的刺激。

甘草、白芍、冰片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谷丙胺同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利于局部调节和全面调整,加强止酸,促进溃疡愈合,甘草可降低链霉素对颅脑损伤的毒害作用,减轻抗癌药喜树碱引起的腹泻和白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

2减效及不良反应
2.1合用后疗效降低大黄、虎杖、石榴皮、老鹳草等含鞣质的中药与酶制剂配伍,鞣质与酶制剂中的酰胺键、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合成物,使药效减弱或完全丧失。

含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的中成药,如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牛黄消毒丸等与黄连素同服,其蛋白质等成分可拮抗黄连素的抗菌作用,影响其抗痢疾杆菌的疗效。

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配伍可产生缔合反应,使二者不能发挥各自药理作用。

大黄和含大黄的中成药清宁片、解暑片、麻仁丸等与胰酶等酶制剂同服,可影响酶的促消化作用。

2.2产生不良反应含有机酸成分的山楂丸、乌梅丸和五味子糖浆等可使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人参、甘草中含激素成分能使糖元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增加,不宜与优降糖、D860同服。

雷公藤片与
氯霉素均抑制骨髓造血,二者合用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提高。

中药鹿茸长期与水杨酸衍生物如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桃仁、苦杏仁、白果等含氰甙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同用,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

2.3产生有毒化合物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等含朱砂的中药和溴化物类如巴氏合剂、三溴合剂、10 %溴化钾以及碘化物类如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等合用,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遇到碘或溴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可导致药源性肠炎。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可增大毒性,甚至引起砷中毒。

风湿酒、人参酒等乙醇浓度较高的制剂与水合氯醛配伍,可生成有毒的醇合氯醛。

2.4增加毒性含有蟾酥的益心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同用,会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不良反应。

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麻杏止咳片、消咳宁片等与降压药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
药同用,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作用,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压升高,降低降压药治疗作用,同时增强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含牛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等西药联用,可增加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能出现抑制中枢神经的急性中毒,如昏睡、呼吸中枢抑制、低血压等。

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
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故应慎重
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于俊敏•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24(5):498.
:2]金世健,刘妮,王红丹.不同比例配制交泰丸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68.
:3]金京丽.浅谈合理用药[J].吉林中医药,2005,25(12):50.
:4]匡翠莲,徐小玲.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7):289.
:5]张训,林前.中药分段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9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1):38.
:6]朱元顺.浅谈中西药结合配伍禁忌]J]冲华中西医
杂志,2006,7(11):561.
[7]战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
志,2005,25(2):45.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