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关于历史的好书

关于历史的好书
1.《史记》:中国古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二本,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实。
2.《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第一部纵贯全史通史,由司马光撰写,执笔23年,共294卷,记录了从周代到南北朝的历史。
3.《中国通史》:由郑振铎主编,分为三卷十二册,概述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重要事件,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
4.《中国古代史》:钱穆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自古至明清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很好的帮助。
5.《大秦帝国》:华夏出版社出版,描述了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6.《罗马帝国衰亡史》: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讲述了罗马帝国综合因素导致衰败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7.《历史深处的忧虑》:吴军著作,即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的思考和预测,对于了解人类文明进程有帮助。
8.《黑暗森林》:刘慈欣著作,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其中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进化理论的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学典籍阅读

史学典籍阅读
以下是推荐阅读的史学典籍: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叙述人物的生平经历来反映历史,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
2. 《汉书》- 东汉班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以朝代为分期,详细记录了汉朝的历史。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继《汉书》之后的中国第二部断代史,详细记录了东汉的历史。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详细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以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为主线。
5.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中国第一部大型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顺序,涵盖了从春秋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
6. 《明史》- 清张廷玉等:中国最后一部官修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的历史。
7. 《清史稿》- 民国赵尔巽等:中国第一部官修近代史,详细记录了清朝的历史。
8. 《中华通史》- 张岂之主编:中国第一部现代通史,以新的观点和材料展现了中华历史的全貌。
9. 《中国通史》- 李大钊、吕思勉等著: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研究的成果集合,包括了对中国历史的综合性研究。
以上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0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推荐

20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推荐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下)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
(民国丛书第5编上海书店 1990年)
5、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 2006年)
6、萧一山:《清代通史》(全五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7、孟森:《明史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9、岑仲勉:《隋唐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0、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11、翦伯赞:《秦汉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
13、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全九册
(中华书局 1983年)
14、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2年)
15、内藤湖南(日):《中国通史》(上、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1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译(上、下)
(台北联经,1982年)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2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
(上海古籍 2001年)。
简单的中国历史读物有哪些

简单的中国历史读物有哪些中国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但对于一些对中国历史知识不够深入、难以理解复杂历史事件的读者来说,简单易懂的历史读物更为适合。
一、《中华历史故事》《中华历史故事》是一本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读物,它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分为不同的时期,然后再按照事件顺序编排。
这本书不是以纪年方式记录历史,而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主进行叙述,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进展轨迹。
二、《中国简史》《中国简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吉尔伯特的著作。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从秦朝统一中国到当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在短时间内浓缩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中国历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概貌。
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一本系统性的中国历史教材丛书。
该书第一卷至第九卷,详细叙述了自远古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全书涉及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对于想要更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是非常不可缺的一本书。
四、《袁腾飞讲中国历史》袁腾飞是国内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袁腾飞讲中国历史》系列讲座深受广大读者和学生喜爱。
不同于传统严肃的历史教材,他讲述历史的方式采用了轻松幽默、鲜活的口吻,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历史,易于读者理解。
此外,讲座中还有丰富的图片、故事、轶闻等,更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的真正面貌。
以上这些简单易懂的中国历史读物不仅介绍了重大历史事件,更通过描述人物和故事,展现了历史的内涵。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读物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拓宽对于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历史入门看哪些书

中国历史入门看哪些书中国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涵盖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一些入门的历史书籍可以帮助他们打好中国历史的基础。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一、《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著作。
由于它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整本书涵盖了从夏朝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事件,具有系统和全面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借此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各朝代的社会制度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中国简史》《中国简史》是一本简短、通俗易懂的书,适合新手读者初探中国历史。
这本书的编写者为陈寅恪,他把大量材料经过简化书写,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明了、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易懂。
这本书重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中的主要朝代及其历史事件,让初入历史门槛的读者对中国历史有粗略的印象,并且为阅读其他历史书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本评论性的历史书,是宋代司马光所编写、收集的历史资料。
这本书涵盖了自 403 年南北朝时期一直到 959年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
它详细、严谨地描述了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优秀著作。
此书具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中国历史中许多的名人和事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历史和文化认知。
四、《中国历史纲要》《中国历史纲要》是一本长期畅销的历史读物。
书中结构简单,文字流畅,叙述清晰明了。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国历史的大事件,而且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
在此书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了解关于中国文化、宗教、哲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五、《明清史》《明清史》是一本关于明清两代的历史书籍。
这本书非常详细,尤其在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方面更是细节得体,对于刚刚接触到明清历史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籍。
《明清史》详细叙述了两代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两个朝代的特色和变革,这对于初学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中国历史书籍推荐书目

中国历史书籍推荐书目1.中国通史书籍作者 : 吕思勉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本书完成于一九三九年,分上、下两册,上册十八章,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
2.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籍作者 :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本书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
赫拉利认为生物学限定了人类活动的极限,而文化则塑造了在极限以内所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则是对文化变迁的记录。
书中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3.故宫六百年书籍作者 : 阎崇年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六百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
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
本书共100讲,分6个章节,精选200余幅图片,以时间为线索,将明清600多年历史从头细细捋来,分别讲述明代故宫、清代故宫、民国故宫和新中国故宫四个时期的历史,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一直到2020年,再现了故宫整六百年的风云变幻。
4.钱穆谈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精神书籍作者:钱穆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终身保持高度的崇敬,几近于宗教信仰。
在本书中,先生以其渊博的史学涵养、敏锐的剖析能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从历史精神和史学方法,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以及道德精神,先生带领读者一一梳理中国五千年发展的脉络,破开治乱兴替的纷繁乱象,窥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堂奥,树立起对中国历史精神的完整认知。
5.万历十五年书籍作者:黄仁宇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书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书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书单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书籍,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综合性介绍,涵盖了从清朝末期到当代的历史事件和演变。
2. 《中国共产党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发展和执政历程,对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背景、政策和影响,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读本。
4.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历史背景、政策和影响,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文化大革命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影响和政治动荡,对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
意义。
以上书籍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单的一部分,涵盖了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重要事件。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历史著作,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了解中国史的书籍

了解中国史的书籍如下:
1.《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详细记载了从上古传说时代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周朝到宋朝的详细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3.《中国通史》:这类通史作品通常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适合想要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
4.《大秦帝国》:孙皓晖所著的历史小说系列,虽然属于小说体裁,但作者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可以作为了解秦朝历史的辅助读物。
5.《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所著的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通俗作品,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的历史故事。
6.《国史大纲》:钱穆所著,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适合初学者阅读。
7.《中国文明史》:冯友兰所著,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脉有很好的帮助。
8.《万历十五年》:黄仁宇所著,通过对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分析,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9.《中国近代史》:徐中约所著,详细介绍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
10.《中国现代史》:王沪宁所著,介绍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当年,两个学界大力士开单子,一个开出巨长的最低限度必读书目,结果被人怀疑他是想让小青年去劳改;另一个只说了简单的两句话,一本书都没开,只要大家少读或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结果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矫枉过正。
读中国史,一般来说,先断代后通史再专门史。
这个单子里基本只推荐系统著述,不推荐原始史料,且尽量是白话文著述。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此书原系英文著述,再版6次后,终于有了中文版。
197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纪念五百周年发表之文告,列举数十学术名著,徐著即为其中之一。
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具有难能可贵的清醒,客观,无党见的优点,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此书不可跳过。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
郭氏一生致力中国近代史,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长,此书的写法比较朴素,但材料扎实,信息量大,开初看起可能枯燥,读进去之后始觉其精湛。
和徐著相比,此书更重使用第一手材料,但综合与分析方面,则稍逊。
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作为曾经的政治人物,他在著述中几乎不带党见,也不为自己参加过的政治事件避讳,难能可贵。
此书在学界口碑甚佳,比如学者费正清就认为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而民间非学者宋石男则写诗为证:“近代史不读李剑农,就破万卷也有球用。
”
4、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民国丛书第5编上海书店1990年)
左氏此编成于1930年代,部头适中,选料精心,对入门者尤其有用。
5、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海书店2006年)
马士是晚清在中国海关担任30多年官员的当事人,曾担任著名的赫德之助理,写起1834-1911年的中外关系史自然得心应手。
此书名字听起来硬梆梆的不可爱,但读起却一点
都不刻板僵化,实际上也不仅限于中外关系史的范畴,国外汉学界更喜欢把它看成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小百科全书。
6、萧一山:《清代通史》(全五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萧一山是梁启超的学生,他还在读大学时,激愤于当时居然没有象样的中国人写的清朝史,而只有一部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且其书多大和民族眼光,遂自己动手,要写一部打败日本鬼子的学术巨著。
没想到这一写,就写了他大半生。
7、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卅年披尽前朝史,天假成书意尚殷”。
这是北大师生为孟心史做的挽联,这部《明史讲义》是1930年代初孟森在北大授课时的讲义,初版时是《明清史讲义》,现在分开刊行,于体例上更为得当。
由于是讲义,难免简略,也许看得不过瘾,但对初上手的人来说,简略干净,脉络分明。
8、费正清(美)、崔瑞德(英)总主编:《剑桥中国五代两宋史》(待出)
中国至今没有一部近现代学者所著水准超拔之断代《宋史》。
近现代研究宋史最牛的两个人,一个是早夭的张荫麟,一个是稼轩首席研究家邓广铭,两人都没写出系统的断代《宋史》。
费正清的本行是中国现当代政治史研究,不一定是总主编剑桥中国史丛书的最佳人选。
此套丛书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既有中方史家,也有西方牛人,方式是各人分专题写作,合之成书,其史学模式基本是西化的。
9、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从一个财政科小科长,到一位史学名家,岑仲勉给各位史学爱好者做出了榜样。
只要坚持,只要确有天赋
10、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史学家严耕望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这论断实在中肯。
遗憾的是,四人中间,吕氏最受冷落。
11、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在今天,翦伯赞的名声并不太好,主要因为他的《中国史纲要》,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中国史稿》,并称“马列中国通史”的三大件。
此书一目了然的缺陷是过度渲染农民起义,僵硬分析社会经济,优点则是资料丰富,文笔生动。
12、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童书业是顾颉刚的弟子,顾颉刚曾在给童书业的信中说:“有您这般的功夫和识力,经与子打通,春秋史与战国史打通,发见前人所想象不到的问题,真是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师傅对弟子的赞誉也许有些夸大,那么我们再看另两位史家对童书业《春秋史》的评价。
一个是吕思勉,他说:“言春秋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未有逾于此书者”。
另一个是李学勤:“就春秋史专著而言,迄今无可取代此书者”。
童书业虽是顾的弟子,但一生未曾受过正规系统教育,最高学历只有小学。
说他是体制外的高手,并不过分。
13、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全九册(中华书局1983年)
邓之诚是个极高明的剪刀手(并非贬义),在通读并熟读正史、政书、杂史以后,他大刀阔斧地砍斫出传统史学视野中的中国通史,晓畅明白,风樯阵马。
14、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2002年)
他号称中国现代“最后一个通儒”,涉猎之广,取材之阔,令人两眼冒火。
但其本人,也是自学成才,最早在中学当教师,顾颉刚发掘并推荐他到燕大后,才成长为一代名家。
15、内藤湖南(日):《中国通史》(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恨日本人,更恨日本人为何能把中国的历史、文学研究搞得那么出色?!他这部通史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中国文化在历史中的贯穿沿革。
一个“非我族类”的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能够有此认识,实属不易。
16、谷口规矩雄等(日):《中国通史》(台北稻香出版社1990)
由于是日本人,在对一些中国相对敏感的史论或事实叙述上,基本没有束缚。
此外,参与本书撰写的几位作者均无明显政治立场,因此很少带有党见或民族情绪。
此书值得一读,但是比较难找。
1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译(上、下)(台北联经,1982年)
萧公权少年时代在国内接受传统学术训练,后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得以在学术研究上“打通中西”。
不过也时有让人疑惑的新论,如论墨儒同流,墨翟与孔子精神相通。
18、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这本书实际只写了中国古代(先秦)的十数位大哲学家,起自老子,终于荀子,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非常好读。
据齐思和说,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学生的书架上几乎人手一册此书。
而梁启超在此书风靡之时,专门搞了个讲演辩论会,当面公开批评胡适,多少也带点嫉妒之心吧?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此书借佛说一切流转相均有“生、住、异、灭”四期,将清代学术分为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异)、衰落期(灭),别出心裁而能自圆其说。
其叙述与议论浑然一体。
2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上海古籍2001年)
不是每个图书馆长都是学问家,但是很多学问家都当过图书馆长,比如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陈垣诸先生,这位就是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诒徵。
此书出后,到现在也过了快90年,中国仍然没有一部新的象样的文化史。
据说,柳曾为找回南京图书馆藏而不惜向
权贵下跪,他实际是将传统文化当成一种信仰,一种犹胜生命的信仰。
如果我们读完此书,也可以直接看到他那颗仍然跳动在纸张油墨之间的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