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泳《治水必躬亲》“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比较阅读答案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及答案一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4)布袍缓带..而后事可举(如是: ) ..(缓带: ) (5)必如是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4分)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以情.动人()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错落有致.()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世闻名()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填空。
(3分)《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 2.(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①真实情况;情感②事理;情趣③亲自;身体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6.C7.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2012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吉林卷)

吉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2分)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4.□□□□□□□,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2分)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1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3分)【参考答案】9.战国10.(1)犯错误(有过失) (2)通"横",梗塞,指不顺。
11.一个国家,它的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能够忠心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敌对国家和外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围绕翻译,意对即可)12,都出身卑微都经历磨难最终有所作为。
13.示例: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使我懂得,人才是在磨难中造就的,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
当我遇到困难,遭到失败时,我就会用孟子的名言激励自己,从而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重拾勇气,迎接新的挑战。
【详细解析】本题为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文学常识,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等。
苏教版八年级上《治水必躬亲》 (2) - 副本

如 好 逸而恶劳, 计 利而忘 义, 如果hào 安逸 wù 考虑私利 道义
喜欢 厌恶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苦,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则 事 那么
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办
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办不好.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 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 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 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 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 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 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 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发放 并且 差役
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 必须
如是而后事可 举 也. 像这样 能够 办事成功
必须像这样,以后的事情才能做成.
全文翻译
自学提纲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2、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 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治水之法,既不可
执一,泥于掌故,亦不 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 有高低,流有缓急,潴 有浅深,势有曲直,非 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 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 历山川,亲劳胼胝。
治理水患的方法, 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 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 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 人的话。原因是其地形 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 慢,池塘有深有浅,河 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 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 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 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 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 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 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二、翻译下边的句子。
黄宗羲《柳敬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黄宗羲《柳敬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柳敬亭传(节选)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嗢噱:欢快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
⑨旅会:大聚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1)犯法当死()(2)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3)习方俗()(4)期月而诣莫生()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分)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小题4:文中画线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小题5:柳敬亭最终能够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小题1:(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小题2:(1)处死(2)到,去(3)熟悉(4)满一个月小题3:(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人不发自内心地说他演得好的。
(延、使、当于心、善四个词必须准确翻译出,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小题4:不能删去,这几句话写出了柳敬亭的名气越来越大,从侧面表现了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
小题5:(1)有天赋(2)有高人指点(3)自身刻苦勤奋(也可摘引文中相应词句作答,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小题1:试题分析:先题解句子的意思,再分析句子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抓住动词),把句意几层分清楚即可划分节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作者:________,工诗,善书画,著有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答案:钱泳|《履园丛话》|《履园谭诗》|清代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潴.有浅深相度.躬.历山川答案:zhū|xiàng|d uó|gōng解析:“潴”与“猪”字形接近,不要写成“猪”的拼音,“度”是多音字,结合语境写拼音。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咨询.. _____..胼胝答案:zī|xún|pián|zhī解析:此题第一个词不难写出拼音,“胼胝”是难认字,不常用,注意“p”和“q”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泥于掌故..不穷其致:..: ②非咨询③势.有曲直:答案:古代的典章、制度。
|访问,征求意见。
|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掌故”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②不可执一③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答案:因此。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必须像。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是以”在古文中一个词,与现在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阅读】《治水必躬亲》一课一练有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治水必躬亲》一课一练有答案《治水必躬亲》主备人:颜梅莹审核人:赵鹤云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治水必躬亲》主备人:颜梅莹审核人:赵鹤云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泥于掌故()布袍缓带(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填空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第一段,先说明_______________,再论述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一举而三役》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甲】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一举而三役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②禁中火 :皇宫失火。
③主营:主管。
④通衢:大路⑤决:疏通水道。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 ▲ )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 )③患取远土 ( ▲ ) ④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 ▲ )1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每句划分二处)(2分)(1)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2)时丁 晋 公 主 营复 宫 室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咨询不穷其致。
▲ _(2)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 __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文中的海瑞和【乙】文中的丁晋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11.观察 成功 忧虑、 担心 全、都12. (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13. (1)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
14. 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治水必躬亲练习及答案

《治水必躬亲》语段训练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泥.于掌故泥:拘泥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躬躬:亲自③非相.度不得其情相度相:观察④亲劳胼胝..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泥于掌故..古义: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过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5、文中“海忠介”即指海瑞,是明朝(朝代)曾经骂过皇帝的清官,与包公齐名,人称“海青天”,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6、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7、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8、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9、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答: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答:(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泳《治水必躬亲》“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比较阅读答
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
②籧篨: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
③刍藳:草把。
④漉:捞取。
⑤汱: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泥于掌故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以通南北之水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13.翻译下列句子。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译文: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译文: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
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
参考答案:
12、拘泥、因此、用来、填实。
13、(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大义)
距离这墙六丈远的地方再修建一堵墙,方法也是这样。
14、不怕辛劳,实地考察;为官清廉,不计私利。
利用了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省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