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日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桥梁。
桥梁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更是连接着城市的脉络,展现着人类的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桥梁的原理和构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以“搭纸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激发他们对桥梁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教师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基本知识,如桥梁的分类、结构、材料等。
(2)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商讨搭建方案。
(3)教师提供纸、剪刀、胶水等搭建材料。
2. 搭建过程(1)每组根据讨论的方案,开始搭建纸桥。
(2)在搭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3. 桥梁展示(1)每组展示自己的纸桥,介绍搭建过程和心得体会。
(2)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评价,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商讨搭建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创意。
3. 搭建过程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案,开始搭建纸桥。
在搭建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桥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纸桥,介绍搭建过程和心得体会。
其他组学生认真聆听,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新精神。
五、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搭纸桥”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桥梁的基本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以下是部分优秀作品:1. 悬索桥:利用纸条和胶水,模拟悬索桥的结构,跨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2. 梁桥:采用纸板和胶水,模拟梁桥的结构,承载能力较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设计

⼩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设计充分预设灵活⽣成——⼩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活动⽬标】1.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了解“跨度”、“承重”、“桥⾯剖⾯形状”等概念。
2.提⾼学⽣动⼿能⼒,⼿脑结合,通过改变桥⾯剖⾯形状尝试提⾼纸桥承重能⼒。
3. ⿎励学⽣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4.以“搭纸桥”活动为载体,对学⽣进⾏结构⼒学⽅⾯的启蒙教育,即让学⽣通过动⼿实践,发现“改变材料的剖⾯形状会使材料的物理强度发⽣变化”这⼀现象,引导学⽣发现并理解其在⽇常⽣活中的有效运⽤。
【活动主体】⼩学六年级学⽣【活动流程】⼀、课题导⼊师:⽔乡⼩桥多,⼈家尽枕河。
苏州是江南⽔乡,桥在我们的⽣活中随处可见。
你们平⽇可曾留意,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桥呢?⽣(略):⼀折⼀折的九曲桥、弯弯的⽯桥、平平的⽯板桥、像彩虹⼀样架在空中的⾼架桥……师:(出⽰桥的图⽚)这是⽼师家乡昆⼭周庄的双桥。
这两座桥中,⼀座呈半圆形,这是——?(⽣:⽯拱桥)旁边还有⼀座桥,它是由⼏块⽯梁铺成的,这是⼀座——?(⽣:平桥)这两座桥,⼀圆⼀⽅,跟古代的钥匙很相象,所以⼜叫钥匙桥,这就是昆⼭著名的“双桥”。
(课件出⽰⼀系列古今名桥,如南京长江⼤桥、独⽊桥、赵州桥、宝带桥、上海南浦⼤桥等)师:看了刚才的图⽚,再联系我们⽣活中的桥,想想哪些材料可以⽤来造桥?⽣(略):⽊头、⽵⼦;⽯头;⽔泥,钢铁……师:你们可见过⽤纸造的桥?今天,我们就要⼀起来⽤纸造桥。
(课件显⽰“搭纸桥”字样)〖点评:借助学⽣⽣活中的直接经验,重点以苏州的标志性建筑“双桥”为切⼊点,引导学⽣关注桥⾯的形状以及造桥的材料。
“课题导⼊”环节直观、⾃然,⾏云流⽔,学⽣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提出任务师:⽼师先来搭⼀座纸桥。
我拿两个纸盒当作桥墩(板书: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叫作跨度(板书:跨度),注意啊,这是指桥墩相对⼀侧的距离(演⽰指出)。
好了,现在桥墩做好了,我们把跨度定在15厘⽶,请⼀位同学上来帮我测量⼀下。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徒手造纸桥》教案

徒手造纸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一座桥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环境、造桥的材料。
2.过程与方法:应用改变纸的形状提高其承重力的原理,经历建造一座“桥”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为山里娃建桥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细心操作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随着中国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中国的超级工程向世界展示了国人的智慧,激起了学生想工程师的欲望。
在组织学生观看了中国的超级工程的视频资料后,他们对桥梁的研究兴趣浓厚,了解了工程师设计师监理的职能。
他们对有关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加其承重力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
他们对自己造桥充满期待。
因此适时组织他们为山里娃建桥活动,顺应了他们的需要。
学生已经了解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并对桥的形状与结构进行了研究。
学生对报纸的裁剪、胶带的使用操作起来还比较陌生。
在桥的设计上从实际出发,正确规划一张报纸的使用的能力欠缺。
空间思维的发展尚不完善。
教学重点:桥的设计,桥型及增加纸的承重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桥面的加固方法。
教学准备:报纸,双面胶带。
教学过程:一、设计桥。
1.以“山里娃求学路”的投影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这座山下来穿过谷底再登上对面的山上去上课。
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少走些山路吗?)提出用一张报纸造一座宽大于10厘米的桥,横跨35厘米的“峡谷”,承重200克。
2.桥怎么跨越“峡谷”?3.造什么样的桥?5一张报纸如何使用?二、徒手撕报纸。
一张报纸一分为二,一半做桥面,一半做固件来加固。
撕的时候注意:先压出折痕,用力要适度。
三、加工桥面。
半张报纸纵向对折两次打开。
以其1/4宽依次对齐折叠,最后用胶带粘好。
从中间隆起,沿着文字的外缘线向外折,对面随着折叠。
从中间隆起、整理成中空的长方体,当桥面,四、加工瓦楞纸,加固。
用另半张报纸纵向对折成双层.。
从两边向中间对折出楞,两侧向中间的楞对折,两侧分别反向与外沿对齐对折,与中线相邻的两侧楞隆起与中线对齐对折。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巧手搭纸桥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巧手搭纸桥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巧手搭建纸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对物体结构和力学原理的理解。
二、活动内容1. 材料准备•白纸•剪刀•胶水•尺子•铅笔2. 活动流程•第一步:讲解纸桥的结构和力学原理在本节课中,老师将介绍搭建纸桥的结构和力学原理。
首先要告诉学生纸桥结构需要支撑能力和固定能力,同时受到荷载时需要抗压、抗弯、抗剪的能力。
告诉学生这些原理,让他们在搭建纸桥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步:设计纸桥的方案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一种满足条件的纸桥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用铅笔和尺子来绘制他们的计划和设计,以确保他们从最开始就考虑了纸桥的整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制作纸桥的材料学生需要先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出纸桥所需要的所有部件,这些部件应该按照计划的尺寸进行裁剪和粘合。
制作材料的时候,最好要使用剪刀和胶水,这样可以确保制作出的部件具有足够的结实度。
•第四步:搭建纸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教室中建立与之相应的支撑结构,使用胶水固定纸桥的每一个部分。
如果学生在某些地方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该地方的力学原理。
最后,学生需要测试他们所设计和搭建的纸桥,确保它们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的讲解在让学生进行活动前,需要对纸桥的结构和力学原理做简短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纸桥的基本知识和搭建纸桥所需要的技能。
2. 基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纸桥的设计和制作,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加深他们对搭建纸桥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思考和交流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交流心得,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搭建纸桥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四、注意事项•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本次活动的介绍和指南,确保了解纸桥的基本结构和力学原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纸桥的设计和制作。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说课稿)一、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为四年级下学期的一项课外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及制作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科交叉该活动主要涵盖了数学、物理、美术等多个学科,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设计能力。
数学在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桥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计算桥梁的面积、周长、体积等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设计桥梁。
此外,在搭建桥梁的过程中,学生也需通过计算荷载、支撑点等参数,从而确定桥梁的结构和稳定性,这涉及到一定的数学知识。
物理在本活动中,学生必须考虑桥梁的重量、承重力、结构和稳定性等,这与力学、材料力学有关,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美术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进行计算和建模,还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外形美观性和城市景观搭建中的意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和美术设计能力。
三、学生特点本次活动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参与,因为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认知阶段的高峰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探究和探索的热情,对新鲜事物具有极高的敏感度,也更愿意尝试各种新鲜的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有限制的加工和制作,同时也能够进行一定的计算和预测,这为他们参与本次活动打下了基础。
四、活动流程本次活动的流程如下:第一阶段:讲解活动内容首先,教师将通过教学PPT或板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阶段:自主设计接下来,学生自主组队,每个小组分工明确,然后绘制桥梁的总体设计草图,确定桥梁的外形和尺寸等。
第三阶段:材料准备在完成设计后,学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材料准备,包括瓦楞纸板、剪刀、胶水等,为搭建桥梁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开始制作在准备好材料后,学生需要开始制作桥梁。
他们应该遵循自己的设计,包括剪刀、胶水等工具,根据设计纸的尺寸、形状和要求,准确地制作桥梁。
小学综合实践搭纸桥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搭纸桥教案引言:综合实践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搭纸桥是一项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
通过搭建纸桥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桥梁的基本原理,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
本教案旨在通过搭纸桥活动,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学生能够用纸构建简单的桥梁模型;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5.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改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纸构建简单的桥梁模型,并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设计、改进;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设计,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模型桥梁示例;3. 白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4. 分组卡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1. 引导学生回顾桥梁的作用和种类。
2. 出示一些美丽的桥梁图片,向学生展示桥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并引导学生讨论。
步骤二:了解桥梁结构与原理1. 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模型,并介绍他们的结构和原理。
2. 通过图片、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基本构件和支撑原理,如梁、墩、边梁、桩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桥梁可以承载更重的物体,有些桥梁只能承载轻物体。
步骤三:小组分工与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 发给每个小组分组卡片,让每个小组选出队长、记录员和材料管理员。
3. 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搭建一座纸桥。
每个小组的桥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a. 桥梁需要搭建在两个支点上,能够承载一定负重;b. 桥梁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c. 桥梁需要尽量简洁美观。
步骤四:搭建纸桥1. 提供学生所需的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按照小组设计,开始搭建纸桥。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巧手搭纸桥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巧手搭纸桥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2. 年级:三年级3. 学期:下学期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结构2. 纸桥的制作方法3. 纸桥的承重测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桥梁的特点。
1.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梁,教师总结桥梁的基本结构。
2. 新课内容2.1 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包括桥墩、桥面、桥塔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的纸桥,了解纸桥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活动3.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并制作一座纸桥。
3.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4.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纸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1. 导入1.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桥梁基本结构和纸桥制作方法。
1.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纸桥的经验,教师总结优点和改进之处。
2. 新课内容2.1 教师讲解纸桥的承重测试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纸桥承重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3. 实践活动3.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上节课制作的纸桥,进行承重测试。
3.2 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4.1 学生展示自己测试的纸桥,分享测试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纸桥的承重能力和改进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梁基本结构的认识和纸桥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纸桥承重能力的测试结果和改进方法的提出。
架纸桥——三年级活动作文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板 书: : ( 架 的两头夹进 了文具盒里。 我呆着没事 干, 拿来书 : 稳定性是最好 的。
纸桥 ) 刚两个文具盒当桥墩 , 在中间架起一座纸 ・ 本就往上放。太性急 了, ”桥塌了 ! “ , 嗵
桥, 让纸桥能稳稳地托住 一本书 。 你能想 出什么 :
架
— —
纸
★吴静娜
桥
生: 是不是因为折过后纸变厚 了? 生: M里有三角形 。 数学 老师说过三角形的
三 年 级 活 动 作 文 教 学 实 录
教学过程 : ( 师发给每桌同鸯 一张白纸。 )
: 各显神 通! 的同桌柴雨琳 可是一个心灵手巧 : 我 ・ 的女孩 , 她一把抢过白纸说 :我来 !” “ 说着将纸 ・
的要求 时, 你是怎么想的7.
这怎么可能呢7 .
: 活动 , 个孩子的天性 。 是每 教师让 学生人人动手 :
生: 老师先 把纸折成 M形 , 就像我们小 时
生 我愣 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 , 实验 , 就像一个热身赛, 充分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 一 候折扇子一样来回折 , 然后架在文具盒 的两端 ,
生 : 大声地) ! ( 好
: 有耍花招 , 好不好?
师: 把你刚才想的、 的、 做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师: 你们可要看仔细了!
: 桥动了 又稳住了。 动, 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 : 真会观察 , 老师的动作 、 言描写 你 将 语
( 师像折 扇子一样将 白纸折成 M 形 , 架在 -
( 学生写一段话 交流。) 生: 老师神气地说 :我能行 !” “ 只见她拿着
师: 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0 现在我提 ・ 气地说 :我能行 !’ ‘ 只见… 纸都被折 得皱 巴巴 : 出更高 的要求 : 不用任何辅助物 , 只在纸上“ : 做 了. 却始终想 出办法来 。 后来我想把它折成纸 ・ 文章”你 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书本吗? , 盒的形状 , 刚要试 , 教师就 说” , 停”真可惜。 : ( 生纷纷 实验 , 但均以失败告终。) 师: 不行吧?谁有办法。 ( 无人举手。) 生: 开始时 , 我们 把纸 直接放在文具盒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充分预设灵活生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搭纸桥》课堂实录设计、执教:昆山市实验小学张荣整理、点评: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燕萍【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了解“跨度”、“承重”、“桥面剖面形状”等概念。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手脑结合,通过改变桥面剖面形状尝试提高纸桥承重能力。
3. 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4.以“搭纸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结构力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即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改变材料的剖面形状会使材料的物理强度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运用。
【活动主体】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流程】一、课题导入师: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苏州是江南水乡,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们平日可曾留意,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桥呢?生(略):一折一折的九曲桥、弯弯的石桥、平平的石板桥、像彩虹一样架在空中的高架桥……师:(出示桥的图片)这是老师家乡昆山周庄的双桥。
这两座桥中,一座呈半圆形,这是——?(生:石拱桥)旁边还有一座桥,它是由几块石梁铺成的,这是一座——?(生:平桥)这两座桥,一圆一方,跟古代的钥匙很相象,所以又叫钥匙桥,这就是昆山著名的“双桥”。
(课件出示一系列古今名桥,如南京长江大桥、独木桥、赵州桥、宝带桥、上海南浦大桥等)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再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桥,想想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造桥?生(略):木头、竹子;石头;水泥,钢铁……师:你们可见过用纸造的桥?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用纸造桥。
(课件显示“搭纸桥”字样)〖点评:借助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重点以苏州的标志性建筑“双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桥面的形状以及造桥的材料。
“课题导入”环节直观、自然,行云流水,学生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二、提出任务师:老师先来搭一座纸桥。
我拿两个纸盒当作桥墩(板书: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叫作跨度(板书:跨度),注意啊,这是指桥墩相对一侧的距离(演示指出)。
好了,现在桥墩做好了,我们把跨度定在15厘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测量一下。
今天,我搭桥用的材料是一张白色的卡纸,用它做桥面(板书:桥面)。
看,桥造好了,这桥怎么样?生(略):这桥不结实;桥会塌掉的……师:好,我们一起来用钩码测测这座桥到底结不结实?(出示并板书:钩码)每个钩码重50克!(把一个钩码放到桥面上,桥面瞬即塌陷。
)哈!原来这是一项“劣质工程”。
它能承受的重量太小了,这就是“承重”的太小!(板书:承重)。
顾名思义,谁来说说什么是“承重”?生:承受的重量。
师:再试一遍,说完整,谁承受的重量?生:是桥承受的重量。
师:对!它通常是指桥面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同学们,你知道吗?重庆有一条大江叫“綦江”,原来江面上横跨一座大桥叫“虹桥”,几年前的一天,当人们正常行走在桥上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桥塌了!很多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这是“豆腐渣工程”,它的“承重”不合标准!这样的桥我们不能造,今天我们要做造纸桥的优秀工程师,动脑动手造出承重能力强的纸桥,大家有没有信心?!(出示制作要求)搭纸桥比赛规则1.跨度:15厘米;2.桥面宽度:不大于10厘米;3.桥面使用材料:一张白卡纸,可以对它进行任意的折、剪、裁、粘、贴,努力充分利用;师:桥墩的跨度是15厘米,每造一座桥你只能用一张卡纸,这些是我们的规定。
这张白纸你可以折、裁、剪、粘、贴,甚至连剪裁下来的边角料也可以用上,这就叫充分利用!可以使用辅助材料双面胶或透明胶,我们要比比谁造的桥承重更大?〖点评: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相关概念,既注重知识传授的科学性,也有助于学生将来对活动成果的科学表述;教师富有情感地讲述“綦江虹桥崩塌”事例,制造出了极强的现场感,学生屏气凝神地体验当时的惨状,更激发了“要造出承重大的纸桥来”的决心,为下一环节的曲折探索做好心理铺垫。
〗三、过程指导1.自由尝试(学生活动一)学生分组进行尝试,大部分采用了单层或双层平板桥结构,也有采用了拱桥结构,但初次尝试,大部分学生的作品承重太小,失败者居多。
(集体交流一)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自由尝试中,你成功了吗?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吗?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1:我们搭了一座拱桥,可放钩码不太顺利,要么一放上去就滑下来,要么一放上去桥就塌了。
接下来,我想做做其他形状的桥。
生1:我们搭的是平板桥,开始用了一层纸,一个钩码都无法承受,后来我用两层纸,可以放上一个钩码了,但放第二个时,桥就塌了。
我想再加厚几层试试看。
生3:我们小组做的桥面形状有点像两座“小山”,已经可以承重12个钩码了!师:哦,在刚才的操作中,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
没关系!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下面还有机会,我们会越做越好的!只是,大家要仔细倾听、认真思考,失败的找原因,想办法改进,成功的要总结经验,扩大成果。
〖点评: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教师注意鼓励弱者、激励强者,不仅即时调控学生情绪,而且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经验介绍,学会思考。
〗2.成功交流(学生活动二)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第二轮制作。
(集体交流二)师:你们的纸桥承重竟然这么棒!来,给大家看看(侧面展示学生作品)。
大家注意,从你们的角度侧看桥面,它的形状有个专门的名称,叫“桥面剖面形状”(板书)。
看一看,比一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组同学的“桥面剖面形状”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有何不同?生:我们大多是一条直线,而他们则是两座“小山”……师:那,大家有没有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呢?生(略):把剖面形状变成小山形可以提高承重;把剖面形状变成其他形状,也许可以提高承重……〖点评: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借鉴间接经验,分析成败原因”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同伴合作,相互学习,反思个人之短,博采众人之长。
〗3.深度探索师:你们的猜测很有价值。
来,在我们的操作要求里,老师再加一项“桥面剖面形状不限”,就请大家按自己改进后的想法作一个深度探索吧!(学生活动三)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流动指导。
(组一)师:你们两个都做了“小山”的剖面形状,你是三座小山,他是两座大一点的小山,你们的承重有差别吗?生:好象山峰高一点的桥面承重要大一些。
师:是“好象”吗?你能确定吗?你们准备怎样确定这个结论?生:我们再搭两座山峰不同的桥来比一比!师:你们可以试一试,等会请把结果告诉大家。
(组二)生:老师,老师,我们的纸桥可以放29个钩码啦!师:啊,你们是怎么做的桥面?生1:老师,我把纸卷成一个大的圆筒,用胶带把它粘住,纸筒里面可以放上两排钩码,再在外面放上钩码,我已经放不下啦!师:那你得出什么结论?你接下来,能不能向更大的承重挑战!生2:老师,我想卷几个细一点紧一点的纸筒,把他们用胶带纸粘起来,做成竹排的样子,不知道可不可以有更大的承重?师:哦,好主意!你赶快试一试吧!(组三)生1:老师,我们发现两层的小山结构要比单层的小山结构承重更大!原本单层的小山可以承受16个钩码,现在双层小山,有28个啦!生2:我看到他把两层小山重叠起来,我想能不能把其他形状组合起来……师:请你等一等,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三)师:(转向全体学生)请同学们停一停!这组同学在搭桥的过程中有了惊人的发现!我们来请他们讲讲!生:我看到我们组有两个同学,用纸折了把两层小山重叠起来,能够放许多钩码。
我想能不能把其他形状组合起来,我就折一个剖面为长方形的纸筒,再在里面塞了一个山形结构,这座纸桥可以承重38个钩码!师:同学们,他们这组采用的剖面结构不再是单纯的圆形、方形或小山形,而是将这几种形状中的某两个或三个结合起来,这称为复合结构,纸桥的承重能力大了许多。
在科学探索中,别人的成功经验,有时可以成为你成功的起点,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作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尝试一下复合结构。
〖点评: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合理指导。
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针对小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朦胧的感性认识,教师因势利导,在平等沟通和民主探讨中逐步将其引向理性思考,并提醒学生要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对重要的创新设计公开展示,将学生逐步推向深度探究。
〗4.榜上有名师:在接下来的探索中,请将你们搭的纸桥的最大承重填写在下面表格里!画出你们搭的纸桥的剖面形状,并写上发现人的大名!比一比,看谁的纸桥承重大!(学生活动四)桥面剖面形状承重(钩码50g/个)发现人………………(集体交流四)(略:教师简要总结探索过程。
)〖点评:教室无闲人,同学们你张嘴我动手,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眼中无死角,不停地巡视、指导,方法引导、情感激励、要求合作互助、“直播”填表状况……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名字。
当自己组的成绩被别组超过、名字被别人替代时,同学们焦急万分,赶紧改进造桥方案……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多重体验交织在一起,制作的紧张、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赶超的振奋、思索的艰辛……,真个体会了一场科学探究的酸甜苦辣。
〗5.组际比赛。
师:准备3分钟,各组重新做一座承重最大的桥,等会儿我们当众比赛!(学生活动五)(集体交流五)现场比拼!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按节奏一个个往纸桥上放置钩码,看看哪一组的纸桥可以坚持到最后。
现在,比赛开始!一、二、三……全体学生大声整齐地数数:一、二、三…………………〖点评:现场整齐划一的数数声和接二连三爆发出的遗憾声,让所有的学生和观摩的老师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仿佛空气已经凝结!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对凝聚自己智慧的作品所寄予的无限期望。
〗四、理性反思师:在刚才的比赛中,这组同学采用了复合结构“小山加长方形”制造纸桥,最终放置了42个钩码,也就是——2100克(学生齐声报出)!一张白纸做成的纸桥竟有这么大的承重!同学的创造力真是非凡!结合刚才的比赛,再看看黑板上的表格,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用“我发现……”来说!生1:我发现,在表格里有不同桥面的剖面形状,它们的承重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现,原来我们造的平板桥只能承重两三个钩码,可是后来我们用了小山结构,承重大了许多!我发现了改变桥面剖面形状可以让承重变大。
生3:我补充,我发现,在剖面形状中,复合结构的纸桥比只用一种结构的承重大许多!我们原本的小山形钩码放多了,小山的山峰塌了,但如果在小山上再放一层纸,就又可以多放好多钩码,并且,桥面平了,钩码放起来方便多啦!生4:老师,老师,我通过和我旁边一组比较发现,我们的小山高,他们的小山低,高山的承重要比低山的承重大一些…………师: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大家注意到了吗?在我们的活动中,拱桥一开始就被同学们尝试,可大多在承重方面表现不佳,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