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1人死亡

合集下载

浓烟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浓烟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知道许多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并不是烧死的,而是被浓烟熏死的,为什么烟气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火灾时遇有浓烟应该如何逃生?答:研究表明,烟雾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碳、干馏物粒子、高沸点物质的凝缩液滴等,火灾中的烟雾不仅妨碍了人们从火灾中逃生,还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特别是烟雾中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

而现代建筑,无论是家居还是宾馆、饭店、商店(场),人们总喜欢装饰豪华,但几乎所有装璜材料,诸如用塑料壁纸、化纤地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人造宝丽板等均为易燃物品,而且这些化学装饰材料一旦燃烧,就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并随着浓烟沿走廊蔓延,遇楼梯、电梯、垃圾道、竖井,形成“烟囱效应”,以3—4米/秒的速度被迅速向上抽拔,蔓延至楼上各层。

面对滚滚而来的浓烟,你准备怎样机智逃生?当烟雾袭来时,人们逃生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1在逃离烟雾区时,要尽量的低头弯腰或匍匐前进,必要时,甚至可以爬行,这是脱逃烟雾区的一诀窍。

2、在穿越烟雾区时,以毛巾(如身边没有毛巾,可用口罩、床单、甚至衣服都可以替代)作为临时的“空气呼吸器”不失为一条上佳选择,如条件允许,还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穿越浓烟区。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一旦拿开就有可能会立即中毒。

3、在逃离烟雾区时,还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延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烟的。

如果楼梯被烧断或被烈火封闭,那么就应当背向烟火方向离开,待离开后,另寻他法往外逃生。

4、高层建筑的电梯间、楼梯、通气孔道往往是火势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

烟火上行,人要下行。

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2014年5月20日23时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更换蒸汽缓冲罐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

作业中,一名维修清理人员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中毒晕倒,随后一名管理人员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施救并中毒晕倒,工厂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将两人施救后送往医院,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另有一名救援人员受到轻微中毒伤害,经救治已出院。

事故暴露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修作业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1、问:《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有哪些内容答: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可容许的安全浓度是多少燃烧爆炸限值是多少答:煤气的主要含量是CO。

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可容许浓度为30mg/立方米。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74%。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范围(口径)越宽,危险性越大。

3、如果设置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应该如何设置答: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气体中毒事故案例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污水井下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心得和体会文章

污水井下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心得和体会文章

污水井下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心得和体会文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剧毒气体,因为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300倍,所以,当空气中含有的CO被吸进入体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先同CO结合,就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大量缺氧而中毒死亡。

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经过20~30分钟人即死亡;如浓度达1%,人经过几次吸气即会失去知觉,1~2分钟后会引起致命中毒;症状是失去知觉、痉挛、突然昏倒,可昏迷数小时,甚至几昼夜,严重者呼吸停顿,处于假死状态,有的清醒后可能精神异常,甚至出现痴呆或瘫痪等后遗症。

在污水井下一定要戴好防护罩,检查气密性,避免井下一氧化碳含量过高,防护罩气密性不好,会导致中毒。

在井下一定要服从安排,不要自己分头行动,避免发现危机情况,没有人可以及时发现过来搭救。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8月6日上午9时许,肥城市新世纪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罗全朝、张攀2名工人在对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煤气车间5#造气炉进行修补作业时,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内积存的煤气(一氧化碳)释出,导致2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肥城市新世纪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12月,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具有房屋建筑工程三级施工资质。

可承担防腐保温工程施工。

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是综合化工企业,成立于1994年3月,主导产品是甲酸、甲胺、甲醇、甲酸钙等。

8月6日上午9时许,施工队在未办理任何安全作业手续、未通知设备所在车间的情况下,安排施工人员进入5#造气炉底部耐火段进行修补作业,作业过程中,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渗透的一氧化碳释放,导致2人中毒,1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
肥城市新世纪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队,未办理任何安全作业手续、未通知设备所在车间,安排施工人员进入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煤气车间5#造气炉底部耐火段进行修补作业,作业过程中,由于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3年贵阳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例子(一)

13年贵阳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例子(一)

13年贵阳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例子(一)13年贵阳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案例在2013年,中国贵州贵阳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

1. 家庭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描述一位贵阳市民家庭中爆发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整个家庭六口人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包括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

讲解这起事件中的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家庭中的柴火燃烧不完全导致的。

柴火本身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如果燃烧不完全,会释放更多的一氧化碳。

由于家庭没有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烟雾无法及时被察觉到,导致家庭成员长时间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2. 餐馆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描述一家热闹的餐馆在贵阳市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有多名顾客在就餐期间突然晕倒,其中一些甚至不幸身亡。

讲解这起事件中的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餐馆使用的燃气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的。

燃气设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设备老化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清理,就会导致燃烧不完全,进而释放更多的一氧化碳。

餐馆内通风不良也是导致顾客中毒的原因之一。

3. 学校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描述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多名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晕倒症状,并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讲解这起事件中的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教学楼的燃煤锅炉故障引发的。

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故障的燃煤锅炉无法正常燃烧,导致一氧化碳释放量增加。

学校内部的通风设施不完善,无法及时排除一氧化碳,加剧了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

这些案例表明,一氧化碳中毒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各方应该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定期检查和维修燃气设施,以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家政公司员工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描述一家家政公司的员工在贵阳市一处居民家中进行清洁工作时,突然出现呕吐和头晕等症状,其中一名员工在送医途中不幸去世。

火灾事故人员死亡主要原因

火灾事故人员死亡主要原因

火灾事故人员死亡主要原因一、火灾事故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1. 烟雾中毒在火灾事故中,烟雾是最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会阻碍人体正常呼吸,导致缺氧和窒息。

一旦人员在火灾中受困,无法及时逃生,很容易就会因为烟雾中毒而丧命。

2. 火势蔓延迅速火势蔓延的速度极其迅猛,短短几分钟内就可将整个房屋吞噬。

在火灾现场,人员若无法及时逃生避难,很容易被火势包围,从而导致死亡。

3. 心脏病火灾事故中,由于惊恐、紧张等情绪的影响,加之躁动的人群和混乱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导致人员死亡。

4. 困顿在火灾中,人员若被火势困顿,无法自行逃生,便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火势笼罩下,人员无法呼吸新鲜空气,也无法获得救援,很容易因此而死亡。

5. 窒息火灾致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急剧减少,一旦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窒息现象,导致死亡。

6. 烧伤火灾中,人员若无法及时逃生,很容易被火焰烧伤,尤其是高温、大面积的火焰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7. 精神恍惚在火灾事故中,有些人会因为恐惧、紧张等情绪的影响,导致精神恍惚,无法冷静应对,进而影响逃生,很容易因此而死亡。

8. 缺乏逃生意识在火灾发生时,有些人由于缺乏逃生意识,甚至不知道如何自救,从而错失了逃生的最佳时机,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火灾事故人员死亡原因的应对措施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应加强公众对火灾危害性的认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用火用电的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 定期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政府和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增强逃生技能。

3. 安全疏散通道设置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并做好疏散标志的设置,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

4. 安全设施维护完善各单位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提高火灾防范和救援能力。

5.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应加强对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火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近年煤气安全事故的案例

近年煤气安全事故的案例

二、煤气爆炸事故
1、长丰钢铁有限公司“8〃15”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12年8月15日13时40分左右,煤气发生炉夹套 突然发生爆炸,炉体被抛至北面50米左右的轧钢车间操作棚 上,导致两名轧钢操作工被夹套砸倒当场死亡;上煤工倒在 距离煤气发生炉北面3米处,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上煤工违反操作规程,在煤气发生炉高温缺 水的情况下,突然向水套内注水;水在瞬间气化为水蒸气, 体积急剧膨胀,使水套内部压力迅速增大,超过其所能承受 的最大压力,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维检人员在2#铁口上方焊挡板时,铁口未及 时点火也未佩戴好CO报警仪,而且铁口周围未开启人体风机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1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经过:2011年7月28日20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 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钢公司)发生煤气泄漏,导 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民共有114人入院就诊,病情稳定,没 有发生中毒者死亡的情况。
2、宁波炼钢厂发生煤气爆炸事故 造成一死一伤
事故经过:2013年1月10日上午9点左右,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炼钢厂烧结作业区2号烧结机在准备停机检修切断煤气作业 过程中发生一起煤气爆炸事故,造成一死一伤。
事故原因分析:煤气泄漏后,当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 到明火、静电发生爆炸。
2015年3月19日10时左右,河北东海特钢集团有限公 司2号高炉热风炉恢复生产升温过程中,在热风炉烟 道与烟囱பைடு நூலகம்兰连接处发生煤气泄漏,造成正在热风 炉进行巡检的1名工人和正在热风炉附近回收耐火砖 的唐山市国亮特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3名工人煤气 中毒,事故发生后,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4人经抢 救无效死亡。
2、河北遵化港陆钢铁有限公司“12.24”重大煤气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2011年2月16日,在塔河工区施工的某勘探局某钻井队,实施从YQ5-4井至TH10233井的搬迁作业。

袁某(男,34岁,泥浆工)和秦某(男,28岁,泥浆工,劳务工) 负责在YQ5-4 井看守未搬迁设备。

当日夜间最低气温为-5.5℃,两人便在一垃圾桶内点燃柴禾、燃煤,并将其搬至材料房内取暖。

2月17日上午,井队其他人员发现两人分别躺靠在材料房内,其中秦某躺倒在里侧料架旁(距门口2.8 m),袁某坐靠在材料房门口处木箱上,2人均呈昏迷状态。

有关人员迅速将2人送医院抢救。

秦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袁某脱险。

二、原因分析2人在近乎密闭的空间内使用柴禾、燃煤明火取暖,一氧化碳在室内聚集而发生中毒事故。

事故暴露出企业对井场搬迁期间留守人员防冻保暖管理及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严重漏洞。

三、启示1、2006年,集团公司系统内某企业曾发生过类似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集团公司专门下发了事故通报,并对特殊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野外施工队伍安全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企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项目部、钻井队没有充分考虑新疆地区冬季寒冷夜晚看井人员的防冻保暖问题,缺乏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2、凡是在冬季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