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冬季安全教训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冬季安全教训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冬季安全教训冬季安全教训: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寒冷的冬季是一年中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高发时期。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呛的有毒气体,常常由于不正确使用和维护供暖设备、疏忽清理烟囱或不合理燃烧燃料等原因而泄漏。

本文将为你分析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并总结冬季安全教训,以提醒大家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近期发生在某城市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家位于市区的公寓楼内一户居民因使用不合格的燃气热水器而遭遇一氧化碳中毒,幸而及时发现并送医救治,生命没有受到威胁。

经调查,事故的原因是热水器的燃气管道连接出现了泄漏,导致大量一氧化碳气体泄露到室内。

冬季安全教训:1. 定期检查供暖设备:寒冷的冬季,供暖设备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应当定期检查供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清理和更换老化配件。

2. 燃气设备安装维护:使用燃气设备时,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操作,并请专业人士进行安装和维护。

确保燃气管道的连接牢固,避免泄漏。

3. 燃烧设备通风良好:无论是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还是壁挂炉,都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使用这些设备时,应开启门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气体滞留。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措施。

一旦检测到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报警器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逃生措施。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民的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宣传教育,提供预防中毒的指导和应急处理的知识。

结语: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防范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习惯。

定期检查供暖设备、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加强宣传教育,都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

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健康、安全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冬天。

注:本文所述案例为虚构,仅用于说明目的。

任何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的巧合纯属偶然。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高于氧气,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携带氧气,从而引发组织缺氧。

以下是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的分析:
1. 病例描述:
患者为45岁男性,长期吸烟,近期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因未通风良好,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表现。

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2. 诊断过程:
医生接诊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怀疑为一氧化碳中毒。

随后进行了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

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诊为一氧化碳中毒。

3. 治疗措施: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高压氧治疗:通过吸入高压纯氧,加速血红蛋白解离一氧化碳,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症状。

(2)对症治疗:如补充维生素B1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3)低流量吸氧: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可适当给予低流量吸氧,以保证患者基本的呼吸功能。

(4)康复治疗:对于中毒较轻的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如心肺功能锻炼、神经康复训练等。

4.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2)使用燃气设备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设备;
(4)加强家庭安全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冬季安全教训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冬季安全教训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冬季安全教训冬天到啦,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想把自己裹在温暖的小窝里。

不过啊,这冬天里也藏着一些危险,就比如说一氧化碳中毒。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分析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吸取一些冬季安全的教训。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他们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房子没有集中供暖,所以就自己用煤炭炉子取暖。

一进门,我就感觉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怪怪的味道,但当时也没太在意。

朋友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我们就开始聊天。

聊着聊着,我发现朋友和他的家人都有点没精打采的,脸色也不太好。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这是咋回事呢?突然,我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中招了吧?我赶紧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然后拉着朋友和他的家人到外面透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慢慢缓过神来。

这可把我给吓坏了,要是我再晚发现一会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咱们先来说说一氧化碳是咋产生的。

在冬天,很多家庭会用煤炭、木炭或者燃气来取暖、做饭、洗澡等等。

如果这些燃料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这一氧化碳啊,可是个“无声的杀手”,它无色无味,让人很难察觉。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家人在冬天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把煤炭炉子放在屋里取暖,想着能睡个暖和觉。

结果第二天早上,家里人怎么都叫不醒他们。

等送到医院,才发现是一氧化碳中毒,可惜已经太晚了,其中一个人没能抢救过来。

你说这多让人痛心啊!还有一个案例,是一家小餐馆。

为了保暖,他们把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用燃气热水器洗澡。

结果,店里的几个员工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幸好有顾客发现不对劲,及时把他们送到了医院,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那怎么样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呢?首先,使用煤炭、木炭取暖的时候,一定要安装烟囱,并且要保持烟囱畅通,让废气能够顺利排出去。

使用燃气设备的时候,也要注意通风,不要在封闭的空间里长时间使用。

如果家里用燃气热水器,千万不能安装在浴室里,要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 使用燃气设备设施时,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燃烧不
充分、废气排放不畅等
• 在使用燃气设备设施后,不注意关闭阀门,导致煤气泄
漏,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03
用户缺乏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理知识
• 不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无法在发生中毒事件
时进行紧急处置
• 不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预防一氧化
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03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预防措施
加强用气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

定期对用气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 检查设备设施是否老化、损坏,及时更换、维修
• 检查设备设施安装、使用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改进
定期对用气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保养,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DOCS
01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概述及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及来源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吸入过量一氧化碳
气体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事

一氧化碳中毒的源头包
括家庭、学校、企事业
单位等场所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可能
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
• 家庭: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料
• 人身伤亡: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
刺激性的气体
的设备如热水器、炉具等
致昏迷、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
• 学校: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料
• 财产损失: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可

黑龙江宁安县化肥厂一氧化碳中毒

黑龙江宁安县化肥厂一氧化碳中毒

黑龙江宁安县化肥厂一氧化碳中毒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76年3月26日5时30分,黑龙江省宁安县化肥厂变电所串入一氧化碳引起3人中毒。

是日5时30分,该厂合成车间准备倒换高压机。

在值班长去变电所联系时,发现3名值班电工分别躺在西侧窗下的长椅、东侧北窗下桌旁的地面和东侧南窗边的桌子上,并均已失去知觉。

送至县医院诊断,3人已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1971年10月,该厂为解决回流塔铜液问题,将原来单走的蒸汽吹嘴管线改接到夹套蒸汽管线上,致在蒸汽压力低或停蒸汽时,塔内气相物料反串至夹套蒸汽系统。

2.回流塔夹套的蒸汽冷凝水疏水器装置冻坏后被拆除,致串入回流塔蒸汽系统的煤气、冷凝水和部分蒸汽直接排入地沟。

3.电缆沟不符合石油部、化工部颁发的有关规定,电缆沟排水口未设水封,且未排入明沟,改冷凝水中检出的煤气经地沟、电缆沟而进入配电室内。

4.当日因生产需要、提高了铜比,致使回流塔内的一氧化碳分压增高。

5.三名电工违反有关规定,工作时间睡觉,延长了中毒时间。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建立设备登记卡,注明维修和改动情况,要求改动时在原图上标明,并经厂安全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

2.电缆沟和合成地沟处加水封。

回流塔喷嘴管线加控制阀门。

3.回流塔冷凝水排管接至室外水池。

4.变电所上层窗改成百叶窗。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事故经过2008年1月19日12时12分02秒,化肥厂调度室接到合成氨车间值班长赵景林汇报:“发现合成氨装置500单元甲醇再生效果不好,怀疑低压蒸汽管网中含有可燃气。

”随后,化肥厂调度室联系合成氨车间化验室核对上午10时的分析结果,确认当时蒸汽中可燃气含量未超标(有分析记录)。

接着,厂调度室再次通知合成氨车间安排化验室对提压后的蒸汽管网进行取样分析,做进一步确认,同时启动应急预案,12时12分42秒至12时19分23秒,先后通知化肥厂食堂、硝酸车间、综合车间、巴斯夫公司、海特化工厂、长松化工厂等厂内及驻厂单位停止使用低压蒸汽,并通知合成氨车间领导、技术人员迅速到工厂进行处理。

12时30分,合成氨车间开始组织将低压蒸汽发生器E2411低压蒸汽切除并排向火炬。

12时50分,经蒸汽取样分析可燃物,最终确认E2411存在内漏问题,至此蒸汽中含有可燃气(CO+H2),E2411副产蒸汽全部被排向火炬。

与此同时,厂调度室向工厂相关厂领导汇报合成氨此时的生产情况。

13时30分左右,工厂领导及各科室领导相继赶到工厂,商议合成气、丁辛醇装置相应负荷调整方案。

1月19日14时57分,工厂调度室接到水汽车间调度室报告,发现水汽车间两名巡线工在空分区域采暖泵房内中毒熏倒(此泵房为化肥厂二空分区域采暖换热站,利用全厂0.6Mpa低压蒸汽经过换热器将热水提温,送至采暖区域)。

经调查,午饭后,值班长未安排特殊工作,11时40分左右刘德成、林跃文二人离开车间调度室未归;12时55分左右,值班长施占超欲安排刘德成、林跃文二人和班长赵海一起去441凉水塔打冰,用手机联系刘德成、林跃文二人,二人均未应答;班长赵海一人去节点5打冰,随后王向东赶到节点5与赵海会合;14时左右,赵海、王向东去441凉水塔打冰,14时21分王向东接到值班长施占超电话,要求赵海、王向东按照巡检路线寻找刘德成、林跃文二人;14时25分,王向东给林跃文、赵海给刘德成分别用手机打电话均未应答;14时40分左右,赵海、王向东从441到463未找到刘德成、林跃文二人,然后到346A换热站,王向东在前、赵海在后来到换热站门前,大门处于关闭状态,二人推开大门,进屋后,王向东发现林跃文在正前方闲置房间头朝北跪地身体成蜷曲状、口中有呕吐物,立刻喊赵海,赵海抬头部、王向东抬腿部将林跃文抬至室外门口台阶上,赵海进行现场急救,而后王向东又进屋找人,发现刘德成面朝水箱、手握手机呈侧卧状、口中有呕吐物,王向东立即喊赵海将刘德成抬至室外台阶处,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向车间调度室报告,值班长向厂调度报告,14时50分西部救护队接到厂调度室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将刘德成、林跃文二人送往土城子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祥解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祥解
第一次打开闸门后,水龙带摆 动幅度大,关闭闸门,王×进入罐 内用棕绳将水龙带绑在罐内直梯上, 然后出罐。
第二次打开闸门,水龙带仍然 摆动,再次关闭闸门,王×又进入 罐内,用铁丝加固水龙带时昏倒在 罐内。
罐内铁梯
一、事故经过
左×在罐上呼叫王×, 没有回应,立即呼救,马× 和慕×佩戴过滤式防硫化氢 面具,先后进入罐内救人, 相继晕倒在罐内。
TY-102射孔枪
一、事故经过
射孔前,副司钻王×主持召开班前会,会议记录内容 如下:
1、该井施工技术交底;
2、该井位于庄62-22井附近,可能会有有毒气体产生,射孔时甚 至会产生井涌或井喷,井口装有防喷器,发现异常立即关防喷器, 若电缆未起出,紧急情况下可切断电缆,抢装井口;
3、副队长兼技术员慕×和试油工张×24小时坐岗观察,准备好防 毒面具,射孔时用检测仪进行监测,做好记录;
长庆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目录
一、事故经过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5年3月29日,庆阳长庆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试油171队6机 组在西峰油田庄19井区的庄58-21井进行射孔、高能气体压裂施工。该 井是一口注水井,完钻井深2229米,完钻层位长8,甲方地质方案要求 采用TY-102枪127弹射孔,并进行高能气体压裂,抽汲排液合格后完井。
被拖倒的大罐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 因
计量罐内含有井口溢流出 的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造成 进入计量罐内的王×、慕×、 马×中毒死亡。
由此进入大罐
二、事故原因分析
2、间接原 因
(1)高能气体压裂 后井筒内产生大量一氧 化碳有毒气体。
大量CO气 体
二、事故原因分析 2、间接原 因

电石分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电石分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Twenty is not diligent, thirty is not standing, forty is not rich, and fifty is wea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电石分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2月5日14点15分左右,海吉公司电石分厂电石炉巡检工高某一人去电石炉四楼人工操作设备,给电石炉进行加料,加料过程中,一氧化碳中毒晕倒。

14点40分,电极壳焊接工张某等四人上四楼准备焊电极壳时,发现高某一氧化碳中毒倒地,立即将高某抬至一楼,分厂调度联系车辆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气压不足导致电石炉四楼环形加料机刮板自由变为手动,必须人工现场操作加料,致使高某上楼一氧化碳中毒。

2、间接原因
2.1员工违章作业,在危险部位现场作业时,未携带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仪,未按规定实行双人巡检制,无人监护。

2.2电石厂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电石分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对高危区域设立固定一氧化碳检测仪,并在醒目处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语。

2、严格按规定要求员工进入危险区域工作时,必须携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实行双人巡检制。

3、电石分厂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出现故障及时排除,以免设备事故造成伤人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经过简述
7月28日16时左右,某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反应器甲醇喷管坏,需进器内进行维修。

7月29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

下午17时左右,应公司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风。

1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

此后,在17时15分~19时45分左右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百分比为:12%~18%。

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进罐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

20时左右,检修公司2名架子工进入器内进行扎架子作业,该公司2名操作工及检修公司1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

由于不方便,2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

大约13分钟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6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7人勉强爬出。

最后该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内4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20时40分左右。

检修公司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人员脱离危险。

2.事故原因分析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